在一些特殊場合,常常需要使用某些繁體字。
沒有系統學過繁體字的人,往往以為只要筆畫多的就一定是對應的繁體字,於是在由簡變繁時發生錯誤。
例如把「皇后」轉換成「皇後」,把「準許」轉換成「準許」,把「理髮」轉換成「理發」,鬧出不懂裝懂的笑話。
鑑於此,古文君整理了一部分簡繁字體的用處,對簡體字和繁體字轉換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學習一下,以後避免發生類似的錯誤。
讀 bēi 時,意義是用脊背承載,其對應繁體字是「揹」,如「背負、背包、背帶、背包袱、背著老人趟過河」。
讀 bèi 時的所有意義都沒有對應繁體字,「背」就是本字,如「背面、背離、背井離鄉、背光。
讀 bǔ 時意義有二:一是姓氏,如「卜桂英」;二是「佔卜、卜卦」。作這兩個意義解釋時「卜」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
只有在「蘿蔔」裡讀bo(輕聲)時才有對應的繁體字「蘿蔔」。
作「能力或指稱有一定能力的人」講時,「才」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如「才幹、才能、才華、才藝。
「才」表以下意義時的對應繁體字是「才」,表示剛剛發生:「她才來,顧不上去看你」;
或表示原來不是這樣,現在出現了新情況:「他說了三遍,我才明白他的意思」;
或表示僅僅、數量少:「這個小村總共才有十幾戶人家」;或表示強調:「我才是班長呢!」
或表示事情實現很晚:「到老才享上清福」;或與「必須、只有」等連用,表示處於某種原因而產生的情況:「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勝利」。
只有這類意義中的「才」才可以轉換成「才」。
原是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二個字和戲曲角色的一種,用於「丑時(凌晨1-3時)、丑年(如辛丑年)、醜牛」以及「丑角、小丑等詞語。
這些意義的「醜」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表示「面貌難看、令人生厭、不體面」等意義的繁體字「醜」簡化時借用了筆畫少的同音字「醜」,因此只有「醜聞、醜陋、醜態、家醜不可外揚」等這類意義的詞的「醜」才能轉換成「醜」。
用於戲曲段落和劇本的量詞時,「出」有對應的繁體字「齣」。
如「《沙家浜》裡最精彩的一出是《智鬥》」,這裡的「出」可以轉換成「齣」;
而表示其他意義的「出」如「出來、出現、出版」等詞語則不能把「出」字變成「齣」。
這個字有兩個意義:作較淺的湖泊講時,「澱」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如北京市的「海澱區」、河北省的「白洋澱」。
作「澱粉、沉澱」講的對應繁體字是「澱」。
有人在自己名片上把「海澱區」印成了「海澱區」,這就錯了。
讀 dǒu 時,「鬥」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如作容量詞「合(gě)、升、鬥、石(dàn)」。
舊時量糧食用的容器「鬥」以及與此相關的「鬥方、鬥車、鬥笠、鬥膽、才高八鬥、北鬥星、鬥轉星移」等詞語中的「鬥」都不能寫成「鬥」。
只有讀 dòu,作「鬥爭、打鬥、競爭」等意義解時才能寫成「鬥」。
這樣的詞語有「鬥爭、鬥毆、鬥氣」等。「鬥」的被淘汰異體字還有「閗、闘、鬭」。
讀 è 和 wù 時,對應繁體字是「惡」,如「惡人、惡霸、惡化、惡劣」。
讀 ě 時,對應繁體字是「惡」或「噁」,如「噁心」。
「發」對應的詞語有「發展、發現、發明」等。
「髮」對應的都是與頭髮有關的詞語如「頭髮、髮型、發卡(qiǎ)、令人髮指、發小(兒時的好友)」等。
一些小店把「美容美髮」寫成「美容美發」就令人恥笑了。
「範」本是姓氏用字,即當姓氏講時沒有對應繁體字。
「範」字簡化時借用了同音字「範」,所以「模範、規範、示範」中的「範」都可以轉換成「範」。
只要注意別把姓氏的「範」寫成「範」就行了,否則姓範的先生小姐就會對你有意見。
「復」的對應繁體字有兩個:「復」和「複」。
「復」表示「回來、回去、還原、再次」。
對應繁體字為「復」的詞語有「反覆、往復、答覆」等。
「複」表示非單一的、多數的,對應繁體字為「複」的詞語有「複合、複方、複雜」等。
將「復」轉換成「復」還是「複」,需要辨別其意義是什麼,萬不可想當然。
注意,「覆」與「復」不相干。「覆蓋、顛覆、天翻地覆」的「覆」不能寫成「復」。
「幹」讀gān時有多方面意義:其一是「天幹」的「幹」,相關詞語有「天幹地支、幹支紀年」;
其二是「觸犯、擾亂或關聯」,相關詞語有「幹涉、幹擾」;
其三是「盾牌」,如「幹戈、幹城」。
這些意義的「幹」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戰國吳國的鑄劍名匠「幹將」讀作 Gān jiāng,這個「幹」也是沒有對應繁體字的。
「幹」讀gān時,還有「乾燥、水分少、拜認的親屬關係」等意義,這些意義的「幹」的對應繁體字是「乾」。
相關詞語有「乾燥、乾枯、乾旱、幹紅或幹白(葡萄酒)、幹坐兩個小時」等。
「幹」讀gàn時,對應的繁體字是「幹」。常見的相關詞語有「幹部、幹練、幹將(辦事能力強的人)」等。
順便指出,「乾」字在「乾坤、乾隆」和人名裡讀qián,且不能簡化為「幹」。
「谷」有三方面意義:
其一是兩山之間的狹長夾道或類似意義,如「山谷、河谷」;
其二是姓氏,如「谷文月」。以上兩種意義的「谷」沒有對應繁體字。
其三是指糧食作物,這個意義的對應繁體字是「穀」,如「五穀、稻穀、穀雨(節氣)」等。
「後」有兩方面意義:
其一是君主或帝王的正妻,如「后羿、三後(指夏禹、商湯、周文王)、皇后、王后、太后」。
這個意義的「後」沒有對應繁體字,是不能寫成「後」的。
其二是指在時間、方位等順序靠後面的,這個意義的「後」本字是「後」,簡化時借用了筆畫較少的同音字「後」。
相關意義的詞語有「後面、後來、人前人後、思前想後」等。
除了「鬍鬚」的意義如「鬍子、刮鬍刀」等的對應繁體字是「鬍」,其他意義的「胡」都不能寫成「鬍」。
例如「胡琴、二胡、胡椒、胡蘿蔔、胡說、」等的「胡」都沒有對應繁體字。
其基本意義有二:
其一是與「夥食」有關的意義,如「夥食、夥房、夥夫」,這個意義是沒有對應繁體字的。
其二是與「多數、合作」有關的意義,如「合夥、散夥、仨一群倆一夥」,這方面意義的「夥」的對應繁體字是「夥」。
注意,「入夥」有兩個義項。當表示加入一個「夥食集體」時,只能寫成「入夥」,如「他中午在學校食堂入夥」;
當表示加入某個「幹事的團夥」時,可以寫成「入夥」,如「林衝被高俅逼得走投無路,終於上梁山入夥」。「夥計」也可以寫成「夥計」。
「獲」有兩個對應繁體字:一個是「穫」,一個是「獲」。
「穫」與收割莊稼有關,如「收穫」。
「獲」與狩獵有關,如「捕獲、擒獲、俘獲」;
表示「得到」意義的「獲得、獲益非淺、獲勝、獲獎」的「獲」也都應轉換成「獲」。
讀 jī 時,表「矮小的桌子」時,這些意義的「幾」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
相關詞語有「茶几、窗明几淨、機率」。
表「接近」時,如「幾乎」的「幾」對應的繁體字是「幾」。
讀 jǐ 時,意思為「詢問數目多少」,這個意義的對應繁體字是「幾」。
相關詞語有「幾個、幾何、幾次三番」。
「借」有兩方面意義:作「臨時使用別人的財物,事後應歸還」講時,「借」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
如「借代、借書、借用、借讀、借刀殺人」。
另當「假託、利用」講時,其對應繁體字是「藉」,如「藉口、藉故、憑藉」可以轉換成「藉口、藉故、憑藉」。
注意,「藉」自己有兩讀,jiè 和 jí。
讀 jiè 作「墊子」義如「草藉」時不能簡化為「借」,讀jí作「雜亂」義,如「杯盤狼藉、狼藉一片」更不能簡化為「借」。
讀 juǎn 時,對應繁體字是「捲」,意思是把平、直的東西捲成圓形。
相關詞語有「捲曲、捲心菜、捲土重來、龍捲風」等。
讀 juàn 時,沒有對應繁體字,意思是紙張和紙製品的量詞,不能寫成「捲」。
相關詞語有「試卷、開卷有益、手不釋卷」等。
「裡」有兩方面意義:
其一是「眾人聚居的地方、古代戶籍管理的基層組織和我國市制長度單位」,這方面意義的「裡」就是本字,沒有對應繁體字。
相關詞語有「鄰裡、故裡、裡正(古代基層居民組織負責人)」等。
一些國家的貨幣單位「裡拉」和音譯的外國人名如「居裡夫人」也不能寫成繁體字。
其二是「衣服的內層或紡織品的反面或一定範圍、一定容器以內」,這方面意義的「裡」有對應繁體字「裡」(「裡」是被淘汰的異體字)。
相關詞語有「裡層、裡邊、哪裡、不明就裡」等。
讀輕聲 le 時,「了」是助詞,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如「他喝了杯茶、看了一會兒報紙、打了兩個電話,就起身回家了」。
讀liǎo時,只有表示「清楚地知道」這個意義時才能轉換成對應繁體字「瞭」,如「了解、明了事理、了如指掌、一目了然」。
注意「瞭(liào)望」只能寫成「瞭望」,不能寫成「瞭望」。
「了(liǎo)」的其他意義如「完結、全然、表示可能和不可能」,是沒有對應繁體字的。
如「了得、了結、一了百了、不了了之」等。
「麼」的對應繁體字是「麼」。
這個字是虛詞,用於某些詞的後綴,如「那麼、怎麼、什麼」(這個用法過去也有寫作「末」的)。
「麼」有時還用於歌詞中無實際意義的襯字,如「二呀麼二郎山呀高呀麼高萬丈」。
注意,「麼」的寫法與「么(yāo)」不同。
「麼」另有讀音mó,用於「么麼」,讀作yāomó,意思是「微小或指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