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權頭條號@玖讀時光 原創發布,轉載請聯繫告知。
玖讀,讓時光和愛一直陪你在路上。
說到瘦身,大家並不陌生,生活中充斥著各種速效瘦身廣告、瘦身餐、瘦身藥以及瘦身理療等,而《微習慣·瘦身篇》的作者史蒂芬·蓋斯卻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大家:不用多花錢,憑著自己的微習慣,也可以順利瘦身,而且可以一直瘦下去!
《微習慣·瘦身篇》是美國作家史蒂芬·蓋斯繼《微習慣》後的又一篇力作。
我和大多數讀者一樣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微習慣,對瘦身這樣難搞定的事有效果呢?
作者史蒂芬·蓋斯曾經也是一位非常懶惰的人,有一天,他突發奇想用米哈爾科的&34;去嘗試做些小事情,然後這些小嘗試竟然成了他開啟改變的新動力。
一開始,他只想做一個伏地挺身,每天讀2頁書,寫50個字……結果一年時間,卻寫成了《微習慣》這本暢銷書,並且成功瘦身。
用書裡的總結就是:微習慣策略和99%的勵志策略都不同,它更強調持續性高於一切!
你也許會問:所有這些和瘦身有什麼關係?蓋斯很明確地在書中給出了答案。
行為改變和生理改變的道理是共通的,阻礙我們改變行為的某些錯誤策略也會阻礙我們瘦身。
比如,我們強行限制熱量攝入時,他們的體重總是會反彈,就像一個人強迫自己去實現宏偉的目標,結果還是回歸原來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看,就瘦身這件事來說,大部分人總是反反覆覆,胖了瘦,瘦了又胖,很難徹底改變體重,有的甚至越減越肥。
怪不得有人說減肥是女人終生的事業。瘦身的困難不亞於攻克一座城池。
當滿身肥肉的我,看著曾經苗條的照片,想著當初立下豪情壯志的模樣,感慨萬千。
作者在開篇就非常鄭重地告訴我們一件事情:請為你自己而減肥,而不是指標多少的瘦身或者應該更瘦一點。一切的出發點,請以自己的健康、良好的親子關係等有價值的事情上尋求答案,而不是別人覺得你需要瘦身。
因此,在找到需要瘦身的終極目標後,我們便開始踏上了瘦身的徵途。
在這本書開篇的第一章裡,作者便開始給我們分析市面上各種瘦身法以及瘦身法失敗的原因,他將現在很流行的節食瘦身法著重分析,一舉擊中要害:
節食只會讓新陳代謝減慢,停止節食後,身體反彈的更快更多,而這也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下一次的節食瘦身效果更差,時間也會更長。
同時,作者提出,整個瘦身產業的問題不在於各種飲食方案,而在於節食這種瘦身方法——能否持續完成。
換而言之,如果我們能長期堅持,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沒法瘦身呢?作者向我們展示了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有趣較量。
在瘦身過程中,潛意識是我們的攔路虎,它總是想像出想要一杯可樂、一個冰激凌,擾亂我們的瘦身之路。
此時的意識,則在竭力抗拒。當然,抗拒的效果是很小的。
作者認為,真正可以抵抗潛意識的,是與潛意識和解,認可潛意識的渴望,並且給予滿足。
當然,這種滿足,是需要意識控制的,比方說,作者並不反對瘦身的人吃甜食、吃在加工食品,但是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要想一想、停一停,控制這些易長胖食品的攝入量。
因此,作者提出兩條重要的規則:
一是用好動力,專注於你能控制的東西;
二是意志力的強度決定了你能否成功。
因此,瘦身可以成功,但是絕對需要微習慣、明智的策略,再加一點點意志力。
說完意識的問題,作者接著又跟我們探討了幾種瘦身常見誤區,比方說吃碳水容易長胖、脂肪讓我們發胖等等。
作者指出,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攝入讓我們長胖,而是所有這些再加上營養不足、炎症和低飽腹感讓我們發胖。
事實上,瘦身的關鍵在於:非加工食品。
因為,那些再加工食品其實含有很多不健康的成分,它們會引起身體的各種炎症,而炎症又影響著身體裡瘦素的正常工作,出現瘦素抵抗。因此,身體接收不到飽腹感的信號,會一直想吃東西,這就又增加了肥胖的機率。
同時,再加工食品的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等大部分遭到破壞,食物中的水分也因此流失,導致整個再加工食品其實就是瘦身的隱形炸彈。
而在非加工食品中,這些天然微量營養素恰恰被保留了下來,水分亦在食物本身中佔有很大的比例,這就是為什麼非加工食品對人體更為健康和對瘦身更有益的原因。
但是,明明知道再加工食品或者添加劑、甜味劑對身體有害,為什麼還要生產呢?那大概就得歸結於金錢的誘惑了, 利益驅動使商家趨之若鶩。
作者還將對瘦身有益的食品分了幾個等級。
如水、水果、豆類、魚等都被歸屬為超級有益食品,其次是比較健康食物,如大麥、小米、燕麥等,還有有爭議的減肥食品:牛奶、黃油、土豆等。
瘦身除了要注意食物的選擇,還要注重運動,畢竟,我們要減去的是脂肪而不僅僅是減輕體重。
在《微習慣·瘦身篇》中,作者對一些於瘦身有益的習慣也做了推薦,如充足睡眠、腸道健康等……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微習慣為什麼能幫助大家瘦身成功呢?
微習慣不會限制你吃任何東西,而是強調積極性,讓你每天都能取得成功。微習慣做起來很容易,帶來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和節食相比,微習慣有趣得就像一個遊樂場。
微習慣能讓你同時改變運動和飲食習慣,還不會讓你感到筋疲力盡。
用傳統方法去改變行為,就算是同時做出這兩種改變,也很難堅持下去,但你卻可以同時保有好幾個微習慣。
所以,用微習慣策略可以同時在這幾個方面取得進步,並從雙線並行中受益。
作者同時提到,微習慣還能緩解壓力 。至於它如何緩解壓力,我倒是更推薦大家一起來挖掘這其中的奧義。
但總體來說,由此能看出,微習慣比那種速成的瘦身更為有利身心健康,且效果更為持久和不易反彈。
除了提到的微習慣,作者還同我們介紹了一些策略,包括飲食策略和健身策略等一般瘦身策略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
策略分為兩個部分:我們對某件事的看法和我們的實際行動。
其實,心理上的因素我認為尤其重要,主導健康生活的因素首先即是習慣問題,其次才是我們的態度和每天做出的非習慣性選擇。
作者提到,所謂瘦身策略,即如何從整體上看待瘦身,是應該讓體重減輕還是保持體重穩定。
飲食策略中則主要討論食物,從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比如是否應該完全不吃垃圾食品,什麼時候該禁止進食,以及不喜歡吃蔬菜怎麼辦等等。
而運動策略,是和我們討論瘦身的最佳運動是什麼,運動強度應該有多大,追著孩子滿屋跑算不算運動等問題。
可見,瘦身是貫穿我們整個生活方式的存在,所以,除了每天的微習慣,還有別的因素需要考慮。
讀完全書,深深地感受到上了一堂健康科普課。
書中很多案例和食物推薦是打破常規的,比如,脫脂牛奶並不比全脂牛奶減肥,大多是商家的噱頭;又比如,水果減肥,而果汁卻堅決不能多喝……
基於這些有科學數據支持的理論,作者又梳理了健康瘦身的生活方式。
比方說運動、睡眠以及利用小暗示來幫助自己形成微習慣,持之以恆地進行瘦身管理,而非傷害身體健康的減肥速成。
微習慣能逐漸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因此在應用微習慣策略同時,還對瘦身持有正確看法,那麼瘦身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
最後,作者提倡大家實踐起來,我們之所以變得越來越好,是憑藉練習如何成功完成目標,如果你也有瘦身的煩惱,那麼微習慣用起來,讓我們一起減出健康、美麗、自信的自己!【END】
作者介紹:崔玲:文學愛好者,家庭教育指導師、閱讀指導師,多年房產營銷管理工作者,新雅書薈會長,喜歡閱讀和分享,喜歡旅行和美食,希望通過閱讀和寫作,將自己的歡喜、憂愁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