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奧賽大獎,19門專業課滿分,北大數學天才:沒拿100分是意外

2020-12-10 楚欣聊教育

談起國內的數學系,就不得不說北大,在那裡聚集了無數國內的數學天才和神童,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的地方。

而在北大數學系有一個被稱為數學系「黃金一代」的天才,讀高二的時候就拿到了國際奧賽的金牌,之後更是保送進入北大。

這個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惲之瑋。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不!這個天才創造的奇蹟不止於此。

曾經創下了數學專業課19門100分、7門99分的記錄。可以說,這個搶眼的成績,對於很多普通的學子而言,直至今日,依然是難以逾越的「高峰」。

而那些沒有拿到滿分的科目,僅僅是因為老師怕他驕傲才故意壓了一分,所以同學們都戲稱:「惲之瑋沒拿滿分都是意外。」

1982年,惲之瑋生於江蘇常州,在就讀小學的時候,他的成績並不起眼,父母和老師都沒有看出他身上有什麼過於常人的天賦。

只是在性格上面,惲之瑋會比別的同學沉穩一些,他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不管是學習還是玩耍,他都會嚴格按照一套規則來約束自己。

惲之瑋從小的數學成績都會比較好一些,他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表現的非常明顯,經常會自己額外買一些數學難題來做。

剛開始父母也不以為意,直到惲之瑋四年級參加華羅庚金杯賽得到了第一名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兒子在數學方面的天賦。

自那以後,受到鼓舞的惲之瑋在數學方面出現了極大的進步,在進入初中之後一口氣參加了六個數學競賽,都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這樣優異的成績讓他得到了國家奧數隊的注意,當他再一次摘得了江蘇省奧數桂冠的時候,也被收進了國家隊進行更加系統的學習和訓練。

41屆的國家奧數競賽中,惲之瑋不負眾望以滿分的成績獲得了金牌,當年獲得滿分的參賽者僅有四個人,也正是這個驕人的成績,讓他成為了北大數學系的一員。

惲之瑋覺得自己和普通的學生沒有區別,只是對於數學更加感興趣一些,父母也願意支持我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一直給予了很多鼓勵。這些都是他能夠毫無顧忌往前走的原因之一。

惲之瑋在演技數學上面,每天幾乎會花費十個小時左右,一直堅持到現在。也正是這樣自律的自我約束,讓他在這條道路上收穫滿滿。

學生時代,大抵分為四類人:學渣,學痞,學霸,學神。

惲之瑋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後,仍然保持著這樣的學習狀態,而且其他科目也是沒有落下,大一的時候就拿到了北京大學新生"明德獎學金"。

惲之瑋的北大之旅可以說是碩果纍纍,還被北大的學弟學妹們稱之為為"YUN(惲)神"。同年惲之瑋獲得了被成為數學系屆的大獎拉馬努金獎,為華人在數學歷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得獎後的惲之瑋依舊專心沉浸在數學研究中,直至5年後又一次獲得了「科學突破獎」,與同校校友張偉的合作成果成功踏出一大步,在數學領域做出了極大的突破。

現在的惲之瑋依舊在數學領域中不斷前進著,無視外界的盛譽或者讚美,依舊保持著自己的赤子之心,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著。

很多家長都覺得:數學這事兒拼的是天賦,沒有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北大學霸惲之瑋就給出了答案:

數學,拼的不是天賦,而是思維,幸運的是,思維是能通過後天練出來的。

在他看來,學習數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孩子們的智商都是不相上下的,而學好數學的關鍵就在於孩子的興趣和思維訓練。

其實,孩子3~7歲是孩子進行思維訓練的黃金時期,爸爸媽媽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期對孩子的訓練。而且要知道,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堅持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前提是你要對他有興趣,這樣你才有動力。

在很多人眼裡,學習數學其實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夠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就會讓這些數字和定理變得有趣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優秀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

我國知名的中科院院士、數學家張景中表示,現在的科技發展能夠如此快速,其中就離不開數學的思維和計算。

當科技遇到瓶頸時,就是一個算法沒有突破。沒有微積分,飛機不可能上天,輪船不可能下水。

我們國家的科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也離不開這些數學家的努力。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華羅庚、陳省身、陳景潤外,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劉薰宇,一個會講故事的數學家。

1983年,楊振寧在向中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數學過程時,就專門提到了劉薰宇先生。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漫畫家豐子愷也是劉薰宇的粉絲,人到中年的他第一次接觸劉薰宇的書就愛不釋手,他說劉薰宇寫一篇,我就讀一篇,他的文章非常有誘惑力,他後悔自己沒有早點看到,他還專門為劉薰宇的著作作了序。

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就是劉薰宇的大作,這套書一共分為三冊,《馬先生談算學》、《數學趣味》、《數學的園地》,把數學和文學相結合,情景交融、風趣幽默,讓孩子無形中愛上數學。

這套書把知識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讀性融為一體,教會孩子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幫助孩子愛上數學,學會數學。

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必考的學科,更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學好了數學不僅能提高學習成績,對其他各個學科都非常有幫助,孩子成長是不可逆的,不要錯過了孩子發展的最佳期。

這套書適合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內容生動有趣,而且充分與生活結合,真正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故事當中

原價99元,現僅需69元(共三冊),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孩子的教育是無價的,希望這套數學大師劉薰宇的書可以幫到你。

相關焦點

  • 那年數學奧賽:中國奇才大勝德國天才,14年後他倆怎麼樣了?
    蔣方舟在《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中寫到過她的學長,北大的一個傳奇般的人物,在最後她送了一段出自黑塞的《悉達多》的話給他,這個「他」指的是蔣方舟的學長柳智宇,那個曾被譽數學天才、而後選擇遁入空門,8年後還俗又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那個人。而《悉達多》講的是一個青年人孤獨地尋找真理的故事。
  • 一二年級數學滿分不重要!12歲以前不培養孩子數學能力,花再多錢都...
    大潘老師清華畢業照 ▼ 在很多人眼中,大潘老師都是「數學天才」,他在國內外最厲害的數學競賽中拿獎拿到手軟,中考的時候,數學考試90分鐘,他只用了45分鐘,就拿到了滿分…… ● 「華羅庚金杯」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放棄大好前途出家當和尚,10年後現狀怎樣
    引言「在來到北大之前,我已經成功地忘掉了自己的夢想,電視劇裡,像我這種痴心妄想的人,最多只能活兩集。」這是北大的招生廣告視頻,曾看哭很多年輕有夢的年輕人,有很多的學生都把北大當成了改變命運的搖籃。能考上北大是高考學生的最大夢想,但是在2006年,數學天才柳智宇,憑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金牌,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但是後來卻放棄麻省理工的全額獎學金,到北京龍泉寺出家當和尚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書香門第,走出了神童。
  • 數學滿分上清華,這位學霸一針見血:小學不死磕這件事,上了初中後悔都來不及
    卻唯獨,數學這門成績怎麼都上不去。就拿這次期中考,全班45個孩子,他數學成績排倒數第9名,總成績一下子就被拉開。題目教第一遍的時候會,換個說法,立馬就不懂了。比如,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在很多人眼中,大潘老師都是「數學天才」,他在國內外最厲害的數學競賽中拿獎拿到手軟,中考的時候,數學考試90分鐘,他只用了45分鐘,就拿到了滿分……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有,比如畢業於北大的許晨陽,就是我國少有的天才數學家,只不過現在人在美國,成為我們為美國人做的「嫁衣裳」。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的天才數學家許晨陽,現39歲,主要從事代數幾何研究,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 數學0分,文史哲全滿分,無緣北大卻進入清華
    但是有一個人,他在高考中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偏科現象,數學只有0分,其他成績都是滿分,最終沒有被北大錄取,卻被清華收入囊中,他就是吳晗。吳晗原名吳春晗,是浙江義烏人,他的父親之前是一位非常有學識的秀才,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也非常熱愛學習,特別愛學習文史類的科目,從小便展示出了驚人的天賦,但是對於數理方面的知識,卻顯得一竅不通。
  • 14年了,那個保送北大,畢業後卻出家當和尚的數學天才,現狀如何
    多少莘莘學子,為了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寒窗苦讀十二載;若是能夠進入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學府,那是求之不得,定會格外珍惜並繼續努力,直到功成名就。只是時過境遷,不少天才少年來到了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卻在成長過程的磨合中各自分道揚鑣,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有的人能夠沉下心,在學術研究等方面發光發熱;有的人卻沉迷遊戲不能自拔,漸漸泯然於眾人。
  • 10年前為了出家當和尚,不顧父母阻攔的北大數學天才,如今怎樣?
    無數的學子為了能考上清華北大,日夜苦讀,是為了能擁有更好的未來。放棄北大數學去當和尚?你怎麼看?2006年,數學天才柳智宇入選數學奧林匹克賽的國家隊,參加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隨後,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
  • 這個絡腮鬍不一般:不上數學課卻滿分上北大,這2個方法值得效仿
    這個大鬍子名叫王聖陽,17歲,是一名以694分考上了北大的高考考生,但他卻與一般的學霸有著很大的區別,他曾經兩次參加高考,第一次因為對總成績不滿意,所以才在第二年繼續參加高考,而他這兩年的數學成績都是滿分150分。
  • 為何高中數學經常130、140,而學大學數學卻感覺智商不夠用?
    高中數學130、140,為何到了大學就不行了呢?很多人為何不行了?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高中數學太簡單估計看到這句話,很多學生想砍我:什麼?高中數學簡單?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了不到100分,你竟然說簡單?
  • 中考體育滿分50分提到100分?確定這個消息,家長們都激動了
    體育課常常被視為所謂的「副科」,一旦主科老師有需要,體育老師往往只有大開方便之門,貌似體育這門課可有可無。不過,這樣的歷史在雲南省將要成為歷史。我們來看看雲南省最新中考政策,教育廳日前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2020年秋季學期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起,雲南省中考將實行新政。
  • 數學高分上清華,這位學霸一針見血:小學請抓緊這件事,別等初中後悔
    大潘老師清華畢業照 ▽ 在很多人眼中,大潘老師都是「數學天才」,他在國內外比較厲害的數學競賽中拿獎拿到手軟,中考的時候,數學考試90分鐘,他只用了45分鐘,就拿到了滿分……
  • 高中生參加奧賽還有用嗎? 有用! 能保送北大清華 還能破格入圍強基...
    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 實施後,不少家長覺得讓孩子參加奧賽沒必要,真是這樣嗎?高中生奧賽獲獎對升學還有幫助嗎?記者走訪武漢市多所高中發現,高校自主招生取消後,競賽回歸理性,但由於競賽對升學仍有幫助,加上競賽過程能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高中競賽仍受到「尖子生」的追捧。奧賽獲獎者有機會被保送名校「奧寒一般分為初賽和全國決賽,以及國家集訓隊選拔賽等。」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都是國家驕傲卻全部赴美留學,至今一個沒回北大數學系,絕對是北大最引以為傲的「超級學系」。自建校以來,北大培養了無數在國際數學舞臺上綻放光彩的數學家。特別是2000年前後,北大數學人才井噴,出現了一大批天賦異稟的青年數學天才。其中,許晨陽、張偉、惲之瑋、朱歆文四人,年少成名,屢獲國際數學大獎,被譽為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他們結束北大的學業後,均選擇赴美留學,如今現狀如何?又有幾人回國?一:許晨陽,1981年生於重慶。
  • 他11門課100分,10門99分
    本科四年總共73門課,其中11門滿分,10門99分……憑藉這張無敵的「學霸」成績單,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的 周長宇, 在南航校長特別嘉獎答辯的現場,引發全場驚嘆。「在同學們眼中,我是學神,是學霸,但我把自己定義為學『zha』。」
  • 高一獲北大保送,高二考上數學英才班,華附學霸的秘訣是……
    跳過高三,高二結束後直接入讀北大的饒睿在分享自己的狀態時,帶著點幽默風趣。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中就讀兩年裡,他收穫頗豐:高一獲北大保送資格,高二考上北大數學英才班。近日,第6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公布結果 ,中國隊以215分的總成績,榮獲團體第一,六名選手共摘得5枚金牌、1枚銀牌,堪稱矚目。饒睿也是金牌得主之一。
  • 柳智宇-北大天才少年棄紅塵
    勿以成功學標準看待柳智宇出家 柳智宇隱居北京龍泉寺,成為「淨人」,也就是尚未剃度的修行者。這一消息已被龍泉寺的僧人所證實。 一名北大學生發帖感嘆:「世間少了一個柳智宇學長,多了一個聖宇大師。」其實這並非壞事。也許出家後的柳智宇,不能為周圍帶來物質利益上的收穫,也不能帶來金牌、大獎之類的榮耀,但我們實在不必以世俗的功名去衡量一個人的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尊重他人的選擇,而不是按照社會的願望成龍成鳳,比什麼都重要。
  • 韋東奕,北大數學學神,曾以一己之力,碾壓清華、中科大數學學霸
    在當代,北大有位數學天才,韋東奕,數學應試天才的極致,甚至能夠在某個時期中,碾壓同時代的所有人。數學當中,分為兩種思維,一種是數學應試,另一種是數學研究。在數學研究方面,韋東奕不足以碾壓全世界所有的數學天才,天賦不夠。但在數學應試方面,韋東奕卻足以碾壓。
  • 曾是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放棄麻省理工獎學金,卻跑去當了和尚
    天才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稀奇,因為很多人的確在一出生智商就很高,然而在網上一直流傳這麼一段話,如果你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比你更聰明,歡迎報考北京大學數學系,在這邊你會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天才。清華北大是無數人心目中的夢想,每年幾百萬的高考生只有幾千名能夠進入這兩所中國最好的大學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