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北鎮「廣寧古城」,六百多年歷史的低調古城

2021-02-07 遼寧文化旅遊磚家

廣寧古城即北鎮古城,始建於遼代,金元時置廣寧府,明置廣寧衛,為九邊重鎮之一的遼東鎮,設總兵戍守。清置廣寧縣,民國初改名北鎮,隸屬於遼寧省錦州市。自耶律氏建立遼國後,遼西走廊地區便開始日益富庶起來,尤其到了明清兩代,錦州逐漸成為連接關內外交通的重要通道,屬軍事要塞,是遼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各類古遺蹟和遺址眾多,位於北鎮市廣寧鎮西北隅的廣寧古城遺址,建於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已經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其地處東北通往關內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明代東北地區重要的衛城之一,為北鎮古城的標誌,也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寧城布局略呈長方形,南寬北窄,南北長2公裡,東西最寬處1.6公裡,周長約7公裡。城牆高約十二米,以條石做基,內石外磚,砌牆以石灰,中填夯土,以三合土鋪磚封頂。城牆四隅各設一角樓,開有五座城門,東稱永安,東西稱泰安,南稱迎恩,西稱拱鎮,北稱靖遠。各門均置有甕城,內有馬道可登城門上。城內設五條呈V形的主要街道,交會處稱什字街。什字街至南門稱南大街,至西門稱西大街,至北門稱北大街,東至北大街稱老東街。其中的北大街最長,而南北大街也是當時城內的主要商業區,又以南大街最為繁榮昌盛。古城於1972年被拆除,只保留三百多米的一段磚牆和北部一千三百多米的一段土牆,作為城址進行保護。

古城中街北、鼓樓前有明神宗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為表彰遼東總兵李成梁功績,命遼東巡撫周詠等人修建的石坊。石坊全部採用暗紫色巖石建造,為三間四柱五樓式、單簷廡殿頂仿木結構牌樓,高約九米,寬約十三米,翹簷、通枋、欄板、鬥拱等俱全,並飾有人物、花卉等浮雕,刻工細緻精巧。坊額上豎刻「世爵」二字,橫刻「天朝誥券」及「鎮守遼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寧遠伯李成梁」等字。石坊精秀俊美,是遼寧地區著名石坊中的佼佼者,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北鎮崇興寺建於遼代,曾一度被毀壞,近年修復。寺南有雙塔,即著名的「崇興寺雙塔」,兩塔東西相望,間距四十二米,遙相呼應,互為襯託。其中東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均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實心磚塔。兩塔風格一致,秀麗挺拔,歷千年滄桑風雨仍保持完好,堪稱中華一絕,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也是北鎮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的標誌建築之一!

相關焦點

  • 遼寧幾被遺忘的北鎮,曾是比肩「五嶽」的東北至尊!
    歷史上的「五鎮」曾是和「五嶽」齊名的名山:分別為西鎮吳山、東鎮沂山、北鎮醫巫閭山、南鎮會稽山和中鎮霍山。北鎮,名字由來就在於醫巫閭山。醫巫閭山,簡稱閭山,《周禮·職方》稱:「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閭。」「醫巫閭」的蒙古語意為「紅色的母鹿」,醫巫閭山,即「紅鹿山」。
  • 帶你走進以中國北方鎮山命名的千年古城——遼寧北鎮
    遼寧有一座名山,它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中享有崇高地位,它就是享譽海內外的醫巫閭山。在這座歷史名山的腳下有一座千年歷史的古城,這裡就是因為北方鎮山而命名的北鎮.
  • 錦州擁有百年歷史的高中:北鎮市高級中學
    北鎮高中她坐落在北鎮廣寧古城東北端,背靠遼代崇興寺雙塔,是遼寧省重點中學、遼寧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遼寧省示範性普通高中、遼寧省首批特色高中。該校創建於1919年,已歷經百年風雨,是錦州地區最好的高中之一。
  • 何明哲:情系錦州遼東鎮邊牆
    何明哲對錦州邊牆的熱愛,起源於一塊石頭。何先生曾在錦州市內經營過一家觀賞石店鋪,收藏有各地奇石。有一次,在葫蘆島市南票山區尋找造型精美奇特的南票石時,被山坡上由大量的南票石壘成的長長的牆體所吸引,回家後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才得知這是明遼東鎮邊牆! 身為錦州人,對錦州遼東鎮邊牆的歷史及現狀知之甚少,何明哲甚感慚愧。
  • 照相館,布莊,這便是錦州"古城"了.
    第一根錦綸絲、第一支人造塑料花、第一隻電子真空開關管錦州古城只能塵封在在記憶裡了
  • 贛州南康區譚邦古城,500多年的古城歷史古韻很濃鬱,古建築很多
    古村古鎮在時代的流轉中變得越來越少的歷史存在,有幸的是曾經那些地處偏遠鮮為人知的地方也在時代的變化中漸漸綻放出光芒讓人不斷地走近了解。在南康市坪市鄉圩郊,現在的坪市鄉政府西面一公裡開外,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古城——譚邦古城,現名譚邦村,這是一個頗有來歷的村莊。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發達的信息化這個大山間的古城漸漸走向大眾的視線。
  • 我國北方唯一是中國四大古城的歷史古城,距今2700多年,卻被忽略
    舉報   現在在中國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文化並不深厚,除了古代的一些文化戰績記錄外,可以說是歷史上留下的古城建築
  • 文獻名邦:雲南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古稱臨安,坐落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臨安鎮。它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建水古城歷經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和建築發展,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大量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中國西南的「古建築博物館」和「古民居博物館」。亦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美譽。
  • 溝幫子:因「燻雞」而聞名海內的錦州第一大鎮,北鎮的「南大門」
    而民國《北鎮縣誌》記載溝幫鎮為「城南五十裡。周圍二裡左右,為京奉、營榆兩鐵路之總匯。本境第一巨鎮。」錦州第一大鎮:溝幫子蜚聲四海的溝幫子燻雞始創於清光緒十五年,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製作工藝考究,口味上乘,深受當地百姓及過往客商青睞,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雞」。
  •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到民國時期的遼寧錦州
    本組老照片拍攝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民國時期的錦州。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的街景。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義縣的城牆下一輛馬車經過。義縣是錦州市下轄的一個縣,是一座融歷史之厚重與沿海之文明於一體的新型城市。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義縣的廣勝寺塔。廣勝寺塔建於遼開泰年間(公元1020年),是北方諸多遼塔始建年代久遠且保存完好的古塔之一。圖為民國時期錦州義縣的街道。
  • 四川最低調的古城,曾是邊陲重鎮,松贊幹布在此留下傳奇
    我國西南地區有很多古城,但並不是所有古城都廣為人知,位於川西高原的松州古城就是一座低調的古代城池。松州古城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是前往九寨溝旅遊的必經之地,歷史上曾經是邊陲重鎮,是漢文化區和藏羌文化區的分界處。
  • 遼寧山、古城、溫泉、美食(極品收藏)
    古城斑駁的牆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記,一排排房屋整齊排列,簷角向上輕輕翹起,似乎是一個絕美的笑容。褪色後的紅磚青瓦也倍顯滄桑。古城的神秘是讓人捉摸不透的,今天讓我們走進古城,聽它們傾訴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北鎮古城北鎮自古有「幽州重鎮」之稱,遼代這裡是皇陵之地,是契丹王朝的中興之地,明代這裡是遼東總兵官的府地所在,曾經一度成為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北鎮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物古蹟星羅棋布。
  • 雲南這座古城低調600多年,至今依然與世無爭,詮釋簡單美好
    雲南有600多年的古城,它已經和世界600多年沒有爭吵了,以後也會一直這樣。這就是雲南的巍山古城。高聳的山古城位於紅河發源地,哀牢山腳下。它最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南詔國,但千年前的南朝已經很難找到蹤跡,現在保存下來的古城遺址基本上是明朝留到今天的。巍山古城也是中國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築之一,幾乎可以與平遙古城相比。
  • 中國現存最完美的古城之一,山西平遙古城,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人們都說:「南鳳凰,北平遙」,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
  • 山西有座2800年的古城,古縣衙被稱為皇宮的縮影,距今600多年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發展史,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起伏跌宕。山西古代文物在我國佔有重要地位。這一次,我來到山西平遙古城,感受這座2800年古城的魅力。平遙古城是明清時期中國漢城的一個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它向人們展示了漢文化、社會、經濟和宗教發展的非凡圖景。古縣城一定有縣衙。
  • 它是大理古城的近鄰,600年歷史巍山古城,明威將軍主持修建
    它距離旅遊勝地大理古城,僅有60公裡,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巍山古城方正如印,以兩千多米長的巍山大街連通了整個古城。高大的拱辰樓與星拱樓分列巍山大街南北兩側,遙相呼應。今天的古城中,生活著彝族、回族、白族苗族、漢族等二十多個民族。18米高的星拱樓矗立於古城正中,如果說巍山城形似一方大印,那星拱樓就像是一個印把。
  • 古樸安祥——晉中名城古城平遙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晉中市,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在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明清風貌的縣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分布平遙古城很有特色,俯視平遙古城,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這是因為平遙古城有六道城門,南北各一,南為首北為尾,東西各二,就像是龜的四肢,而古城內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
  • 進入四千多年歷史的提爾古城探秘羅馬古墓屍骸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南部有一處古老的神秘廢墟,它就是擁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提爾古城。提爾是北歐神話中戰神的名字,這樣顯赫霸氣的名字註定了這座城市不平凡的命運,四千多年前提爾人在此建立了提爾城並在此發展海上貿易,公元前9世紀,提爾城一度成為東地中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
  • 歷史悠久的天祝松山古城
    李汶與甘肅巡撫田樂、甘肅鎮總兵達雲、甘肅鎮副總兵馬應龍等分道進軍,經大小百餘戰,斬殺1.9萬餘人,迫降1.2萬餘人,佔領了松山地區。這兩塊碑文都是由肅州兵備右布政司崔鵬所撰,為了增加歷史的厚度,很有必要將這兩塊碑文轉述如下,一來供歷史愛好者參考研究,二來可見證松山古城的滄桑歲月。《定松山碑》原文:松山延亙兩河,為阿赤兔等所竊據者百十年矣。
  • 一座300多年不收門票的古城,甘肅景泰縣永泰古城
    古城歷經歲月滄桑,繁華不在,成為一處風貌斑駁的歷史遺蹟。 199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甘肅省文物局,撥款對城門洞進行了搶救維修,景泰縣人民政府也劃定了永泰城保護控制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