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需要愛,還是性?《傾城之戀》告訴你,首先要錢

2021-01-09 忱讀

王小波曾評價,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給這句話加個限定條件或許更加準確:張愛玲以其個人生活經驗,對上流社會女性的命運理解最深刻。

張愛玲的祖母是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其名字俯拾皆是的李鴻章的長女,祖父是晚清名臣張佩綸。張家門庭顯赫了半個世紀,可到張愛玲出生,歷史已經過渡到民國。在末代王朝風光無限的豪門,在新時代成了遺老遺少,永遠帶著繁華落盡的暮氣和悲哀。

在走向衰落的家庭中長大,張愛玲很小便懂得親情,在金錢的作用下會扭曲變形。張父承襲了封建社會貴公子的一切惡習,抽大煙、養小老婆,入不敷出,便開始典賣祖產。幼小的張愛玲,在父母的爭吵中,感受到貧窮的痛苦。

父母離婚後,熱衷於浪漫情調的母親遠赴歐洲。張愛玲曾在繼母手下生活過一段時間,回憶那段日子時,她寫到:揀她(繼母)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

胡蘭成說,任何人在張愛玲面前都會自卑,只有她骨子裡是真正的貴族。就像抄家後才能寫出《紅樓夢》的曹雪芹,家族的沒落和沒落之中的人情冷暖,給了張愛玲無限的靈感,尤其是金錢對人性的控制,張愛玲體會至深,在小說中刻畫的層次分明、細緻入微,比如《金鎖記》、《第一爐香》,還有今天要講的《傾城之戀》。

01 貧困下的親情,不是雪中炭,而是一把更冷的霜

從舊時代過渡而來的大家族女子,往往恪守封建倫理,從一而終。白流蘇卻不肯逆來順受。丈夫家暴、養小老婆,她寧肯訴諸法律,惹得天下皆知,也要離婚,還為自己爭取到一筆可觀的贍養費。骨子裡白流蘇有著尚且模糊的獨立意識,敢於打破規矩、放下虛榮和面子,爭取個人利益。

但限於時代和舊式家庭教育,白流蘇無法獨立,回到娘家跟母親和哥嫂生活。起初,哥哥們覬覦妹妹的贍養費,照顧有加。等到錢被三哥四哥賠進股票裡,妹妹身上再沒了油水,只有多一個人吃飯的負擔,嫌棄和諷刺的聲音便出來了。

白流蘇的前夫死了。三哥四哥一唱一和,勸她為夫奔喪,以後靠給夫家守祠堂過活。給離婚的丈夫奔喪,對不堪忍受、主動離婚的女人而言,不啻是奇恥大辱。給人守祠堂過活,更是把親妹妹的人生,往苦窯裡逼。

在現實利益面前,哥哥已經不像哥哥,半點不念手足之情。嫂子的話則更加直接,把做股票賠錢的過錯,推在白流蘇身上,因為她是「天生的掃把星」。哥嫂把持家政,流蘇的母親也顧念不上她,面對女兒嗚咽的求告,只勸她忍耐。

經濟落魄的家庭,往往有著許多親情的悲劇。順遂的日子,親情尚能遵循道德儀軌,人能維持基本的體面。等到危難時,親情便被棄之唯恐不及。大家族的自私和無情,人人心裡的算盤和刻薄,全都一一呈現出來。

在家裡,白流蘇如芒在背。她離不開家,因為既沒讀幾年書,也放不下大家閨秀的身份,唯一的出路就嫁個有錢的男人。

徐太太安排七妹寶絡跟風流多金的範柳原相親,寶絡硬拉流蘇作伴。沒想到,因為舞技出眾,蘇獲得了柳原青睞。妹妹恨她搶走了鑽石王老五,嫂子罵她是賣弄風騷的殘花敗柳,這些話流蘇全都忍了下來。她為背叛妹妹感到內疚,但現實逼得她不得不抓住一切機會。如果不是哥嫂不念親情,她又何至於放下自尊迎合男人、傷害妹妹。

白流蘇的生活悲劇,有時代的原因。從封建社會過渡到現代社會,女性受到的傳統教育和舊式家庭薰陶,根深蒂固的思想裡,依靠男人仍然是上流家庭女性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民國儘管新思想層出不窮,女性工作已不足為奇,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下,社會仍然由男性主導,對女性參加工作的熱情不高,只是為社會進步做點綴,大量女性仍然無法自食其力。

然而最根本的,白流蘇的悲哀更在於人心的冷漠。社會劇烈動蕩,世積離亂、人心澆漓,傳統道德禮崩樂壞,新的道德體系還未建立,人本性中的自私便毫無約束,在紛亂的時代背景下被放大。哥嫂對白流蘇的嫌棄,母親對女兒悲苦的漠視,包括姐姐對妹妹的無情背叛,都特定年代親情關係的真實寫照。

02 婚姻需要愛,還是性?婚姻首先要錢

因為有足夠多的錢,範柳原有資本把追求愛情當做遊戲,女人則是錢驅使的對象。他把白流蘇從上海帶到香港,在遠離白家的陌生環境裡,放開手段玩弄流蘇。

範柳原帶白流蘇悠遊香港,對她說俏皮的情話,但絕不主動突破最後一步。他像吃定獵物的獵手,對獵物圍而不捕,只等她主動掉入陷阱,成為他的情婦。這樣一來,他既可以享受愛情,又不必受約束。說到底,是不肯給流蘇一個長久的保證,他隨時能從關係中脫身。

如果不是被兄嫂拋棄,嘗過寄人籬下的滋味,也許白流蘇會像個「傻白甜」一樣上當。但痛苦的生活現實教會她世俗的心機和算計,教會她小心不踩進範柳原布下的陷阱。她明白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一張長期飯票,決不能再次跌入因貧窮的境地。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較量,香港是範柳原的主場,金錢是他強有力的武器。白流蘇則處處不佔優勢,如果說她有一點勝算的話,那就是她對掙脫困境的意志力比對手強。

一段心照不宣的暗鬥後,流蘇猛然發現還是上了當,範柳原處處營造兩人已是情人關係的輿論,將流蘇逼入百口莫辯的境地。繼續呆在香港,就只能向柳原就範,流蘇提出回上海。範柳原紳士地答應了,並親自送她回到上海白家。其實,這也是預謀的一部分。

上流社會,沒結婚便與人同居的女人名聲盡毀。白流蘇沒得到想要的保障,卻先失了名節,兩手空空如同人生走在懸崖邊緣。她無可奈何,只能繼續忍受著哥哥們的嫌棄和嫂子的譏笑在家中生活。範柳原沒給過白流蘇任何承諾,但已經使流蘇就範。再一次,他邀請流蘇赴香港,流蘇只能接受,成為了他的情婦。

錢這東西,最大的魔力就是購買自由。流蘇成了香港一棟小樓的女主人,不小心手按在了未乾的綠油漆上,索性在新刮的白牆上塗鴉。這是她的房子,是用自由和名節交換來的,屬於她的自由。不用看人臉色吃飯,聽不到嫂子的譏諷和哥哥的嫌棄,這就是錢的魅力。

03 看似完美的結局,藏著深刻的悲哀

從歷史的角度看,太平洋戰爭,日本入侵香港是必然。從兩個人的愛情視角來看,遭遇戰爭,是顛覆人生的意外。

日本兵封鎖了海岸線,本來踏上回英國輪船的範柳原,被迫上岸。兵臨城下,手無寸鐵的人,面對野蠻的機槍和刺刀,金錢和身份一下子失去了意義。只有人的體溫能安慰人、溫暖人。

戰事讓範柳原猛然發現,一向視為主場的香港,其實在這裡無依無靠。他趕回小樓,一雙強作鎮定的手,握住另一雙驚惶無措的手。

在炮火和槍聲中驚險地度過了封鎖的幾個月,柳原和流蘇一同經歷了死亡威脅、感受到飢餓的痛苦。一個說「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另一個說「炸死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生命的無常,讓勾心鬥角的男女,說出彼此間第一次真心話。

傾覆半個城市的炮火,讓生活其中的人們,切身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人生的虛無,也改變了多少故事的尾巴。範柳原正式迎娶白流蘇,危難中那片刻的真心和感動,別的不夠,結婚總夠了。

在別人眼中,白流蘇是成功的,嫁給了更有錢、更愛自己的丈夫,成為那個世俗的社會裡,多少人羨慕的談資。四嫂受了白流蘇的鼓舞,跟白四爺離了婚。人們埋怨,都是流蘇起了壞示範。這些埋怨的聲音裡,又有多少是因為羨慕、嫉妒、恨。

流蘇回到從前跟寶絡合住的房間,點燃一支蚊香,黑暗中,微弱的火光照亮她不經意露出的笑容。柳原不再跟她說俏皮的情況,留下來對別的女人說。流蘇感卻感到踏實,這是把她當自己人、當夫人看待的表現。

不用看人臉色,有自己家和房產,將來即使離婚,流蘇也能分到一份豐厚的財富,她為經濟上的富足而安心。然而小說意味深長的留白,卻將故事的結局,指向一種沉重悲涼的氣氛。

範柳原娶白流蘇,是戰爭極端情況下,生死相依的情感。離開了特定環境,範柳原的愛顯然維持不了多久。另一邊,白流蘇也不在乎範柳原的愛或不愛。她要的長期飯票已經到手了,可以安享餘生。看起來每個人都得到了幸福。可唯一的問題是,婚姻到底為了什麼?在這場《傾城之戀》中,顯然不是為了「戀」、「愛」,倒像金錢與美色的交換,是人生無可奈何的妥協。

結語

亦舒說,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要很多很多的錢也是可以的。這話聽著,好像錢能買來很多很多愛似的,與人們思想觀念中愛情至上的理念犯衝。但翻開現實生活的縫隙,有多少親情、愛情能做到與金錢無關呢?

其實不必拷問人性,因為答案不言自明。我們能做的,無非是在察覺到親情、愛情的不純粹時,用寬容的態度面對。同時,也為保護內心珍貴的感情,多一分在塵世的努力。

但願我們的人性,永遠沒有被拷問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傾城之戀》:當婚姻與愛情無關
    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 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也正是因為她創作時年齡尚小,所以她的小說中很少出現對於家國,戰爭方面的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很好懂,說難聽點就是格局小。
  • 《傾城之戀》:被戰爭成全的婚姻和愛情,另一場人性的「戰爭」
    最近重刷了電視劇《傾城之戀》,重溫了那場被戰爭成全的愛情,也再一次深刻體會了另一場人性之間的「戰爭」。說到《傾城之戀》就不得不想起小說的作者張愛玲,那個悲情的美麗女子。張愛玲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卻因愛錯了人,最終以悲劇收場。
  • 《傾城之戀》:傾覆一座城 成全一段情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 謀愛即謀生——讀《傾城之戀》有感
    《傾城之戀》這個名字恰到好處。扒開浪漫的表皮,深埋其中的還是人性。陳腐的白家是走調的胡琴,跟不上時代的節拍,浮華摩登的上海,白公館依然過著前清遺老的生活。婚姻是塊遮羞布,似乎可以藏住一切尷尬和窘迫,保持住體面。
  • 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看完《傾城之戀》後,多數人會長舒一口氣,為「城池傾覆」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最終結合。在我看來,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下,卻是白、範兩人蒼涼人生的直接體現。@夏子墨作為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對在愛情中錙銖必較的男女——白流蘇和範柳原,不停地與對方周旋博弈,最終因為戰爭時局而步入婚姻的故事。
  • 《傾城之戀》:戰火紛飛下的傾塌城市之戀?女人別再拿青春賭明天
    未讀《傾城之戀》的時候,一直以為這是一部極具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等看完之後,才發現這題名有多麼蒼涼與諷刺,這裡的傾城絕非是「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傾城,而是戰火紛飛下的傾塌城市。看起來是不是很可笑的「傾城」。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 現實主義 」還是 「 浪漫主義」?張愛玲,現代女性小說家,她出身名門,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受過良好的中西教育。《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發表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僅僅只有23歲。《傾城之戀》的故事發生在上海和香港,這部作品是張愛玲小說難得的圓滿結局。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來自上海大戶人家的小姐白流蘇,在經歷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回歸娘家。在娘家的這幾年,她耗盡資財,變得身無長物,備受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歷盡世態炎涼。
  • 傾城之戀: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嬌嫩,這句話什麼意思?
    #《傾城之戀》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從不幸的婚姻生活以及舊式大家庭中掙脫出來,zui終收穫幸福、美滿的婚姻的故事。《傾城之戀》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融合了愛情、婚姻、親情與人性。女主人公在第一段婚姻中,慘遭家暴,好不容易打贏官司,帶著前夫賠付的資產回娘家。本以為在此時娘家人就是她的避風港,沒曾想,等資產被哥嫂耗盡,從此她在娘家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 傾城之戀:比愛情更動人的,是一個二婚女人對命運的不屈和自贖
    但如果你覺得讓一座城為之傾倒的只是他們之間的愛情,那確實是把張愛玲讀膚淺了。張愛玲要表達的絕不只是愛情那麼簡單。事實上,早已看透世間冷暖,世態炎涼的她對愛情也已不抱太大的希望,至少不再把它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正如她在寫給胡蘭成的信中所寫: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 張愛玲誕辰百年|細讀《海上花》③:《傾城之戀》裡有愛情嗎
    無論是《傾城之戀》裡在黑沉沉的舊陽臺上拉胡琴的白四爺,還是《金鎖記》裡以情愛作為誘餌,試圖騙取曹七巧錢財的三爺姜季澤,他們的形象毫無例外的是狂嫖濫賭、入不敷出,挪用公帳,最後潦倒收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遺少的沉淪和落魄是一個時代衰敗的縮影。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上海的長三堂子文化可謂是盛極一時,到長三書寓消遣一度成為上流社會男性的普遍社交選擇。
  • 風雲中的合擊劍法,摩訶無量和傾城之戀,你更喜歡哪一個
    在風雲中,厲害的武功有很多,比如傲寒六訣、三分歸元氣、劍二十三、萬劍歸宗等,但是合擊劍法則比較少,已知的只有傾城之戀和摩訶無量,如果有機會可以見識或者修煉,你會更喜歡哪一種呢?傾城之戀,相傳是關羽所創的蓋世奇招,以刀劈開空間,打開黑洞,可把一座城吸入到黑洞中,因此得名傾城之戀。
  • 再讀張愛玲《傾城之戀》:誰不是在愛情裡權衡利弊?
    有人說,張愛玲讓人又愛又恨。愛她的才情與透徹,她的文字直擊人心。恨她的殘忍與涼薄,總是不留情面地把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拿出來剖白與晾曬。最開始知道張愛玲,是《傾城之戀》。沒辦法,書名太好聽了。結果全然不是我想的那回事兒,此「傾城」非彼「傾城」,不僅不浪漫,還充滿了自私與算計。如今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再讀《傾城之戀》,感觸深了許多。01 不過兩個世俗男女白流蘇,一個封建遺老大家庭的六小姐,因為不堪前夫的虐待回了娘家。
  • 張愛玲《傾城之戀》:親情在金錢面前,早已不堪一擊,醜態百出
    #傾城之戀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金錢和親情糾葛的故事。白流蘇是白公館裡的六小姐,離婚有七八年了,住在娘家,身上那點私房錢,早已被哥哥哄騙了去,炒股輸光了。按理說,妹妹下輩子的活命錢被哥哥輸光了,哥哥就得承擔起妹妹的生活,往哪說理都說得清。
  • 《傾城之戀》調情高手範柳原:只戀愛不結婚的男人,到底在想什麼
    張愛玲的代表作《傾城之戀》裡的男主人公範柳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浪漫多金,善於調情,流連於女人叢中,而後將她們棄為敝履。他要她們,卻又打心眼裡看不上她們。他是真的縱情聲色嗎?不是的。他本質上是一個追求精神戀愛的人。表面上的浪子,其實是一個內心沒有安全感,對愛和被愛極度不自信的人。
  • 傾城之戀:白流蘇與範柳原,在感情博弈中驚出來的愛
    《傾城之戀》是由張愛玲所著的愛情小說,也是她作品中較為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該小說主要講述了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腹背受敵」的白流蘇以為她這次是輸了,她這次來香港除了她對於範柳原的愛以外,還迫於來自於白家的無形的壓力。第二次來香港的白流蘇,接受了範柳原的愛意,他們同居了,她還是成為了他的情婦。還處於熱戀中的範柳原一周後,便要隻身去英國,他給白流蘇在香港租下了一幢房子,讓她等個一年半載他就回來了。
  • 張愛玲《傾城之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歡迎收聽麥家理想谷陪你讀書欄目。 谷主麥家說:讀書像交友,一本好書會讓我們的心靈少一分孤獨。讀書的長度是需要鍛鍊的,當你每天多增加一點閱讀量,你自然會習慣。 麥家理想谷正在獎勵愛讀書的人。不知不覺間,這本《傾城之戀》已經接近尾聲了,經歷了前六篇的鋪墊與曲折,流蘇與柳原將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得以讓作者為這個故事冠名為傾城之戀呢?                                 讓我們一起來品讀本書的最後一部分。
  • 新貴鍵鼠套裝 新貴傾城之戀020煙臺優惠
    (中關村在線 煙臺行情)近日,新貴鍵鼠套裝傾城之戀020正在中關村在線推薦經銷商煙臺紅銳電子促銷66元,【聯繫電話:13625358335】,新貴鍵鼠套裝傾城之戀020,定位於入門級用戶,這款滑鼠以黑色為主打,鍵盤使用
  • 解讀《傾城之戀》:所謂愛情,不過是一場勾心鬥角的「拉鋸戰」
    細細品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我們總能夠從她靈魂筆下的白流蘇,找到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子。《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香港兩地的一段華麗悽涼的愛情故事。上海一個舊式家庭之女白流蘇經歷一次失敗的婚姻,所帶的那點家產被哥哥們用光後,受盡了他們的冷嘲熱諷,看盡了人生的世態炎涼。
  • 《傾城之戀》範柳原愛上白流蘇:男人喜歡你,表現在這幾個細節上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她對愛情的最高理想,其實也是世人對愛情的最高憧憬。離異回娘家居住的白流蘇,被幾個兄長像踢皮球一樣想再踢回已逝的夫家。
  • 劉秀&陰麗華:帝後之戀,我看到了婚姻最好的樣子
    從他們一生相愛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婚姻最好的樣子:我理解你的不容易,而你回報給我最深的愛。從一開始,陰麗華就理解劉秀的隱忍和遠大的志向,而就是這一份理解,讓他們的婚姻有了根基。作家廖一梅曾經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很孤獨,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