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當婚姻與愛情無關

2020-12-23 騰訊網

也許你沒看過張愛玲的書,但一定聽過陳奕迅的《紅玫瑰》《白玫瑰》這兩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林夕就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寫的詞。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如今張愛玲的文字多見於十幾歲的文藝青少年的空間的個性籤名,通常夾雜著唯美的配圖,或者是顧影自憐的自拍,用矯揉造作的情感,粉飾無病呻吟的個性。

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愛》

但如果翻看自己幾年前的動態,誰也不能確保自己能夠免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推崇的文藝,如同與曾經的殺馬特,都是自己熱血沸騰追逐美好的青春。

他對她說過許多溫柔的話,但他不曾吐過一個字說他愛她。——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在作家身份之前,張愛玲更是一個女人

張愛玲是一個很時髦愛美的女人,她就把自己的第一筆稿費買了一支口紅。如果在現在她活在現在,一定是一個每天發發自拍,寫寫字的文藝女青年。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才華橫溢,出名趁早

張愛玲是完完全全靠才華寫作的作家,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表了大量的很優秀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本《傾城之戀》也是在她23歲左右發表的。

在這一年她同時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所以她的真實創作年齡是很小的,也體現她的才華。

也正是因為她創作時年齡尚小,所以她的小說中很少出現對於家國,戰爭方面的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很好懂,說難聽點就是格局小。

張愛玲自己也說:我甚至只是寫男女之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肆的。

張愛玲

楊絳就曾評價張愛玲的文字格局太小,甚至還在給他人的信中這樣寫道:

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都看不起她。

楊絳都是一些格局很大的作品,這樣說張愛玲也無可厚非。

《傾城之戀》裡面收錄了張愛玲《傾城之戀》《心經》《第一爐香》《第二爐香》等在內的多篇短篇小說,張愛玲自己也說《傾城之戀》是她寫過最好的作品之一,所以今天我們詳細聊聊《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張愛玲文筆冷靜,小說常用第三人稱即「他」來描寫,以一種全知的視角來敘述,小說中雖然沒有摻雜太多她的個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調悲涼。

如開頭: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小時,然而白公館裡說:"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說明白公館的人都是很古板的,而且這個開頭似乎預示著結尾的悽慘。

白流蘇很早就離了婚,娘家人覺得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心裡不悅,但是當時白流蘇離婚是分得了一些財產的,衝著這些家產,娘家人就留了她。

但是白流蘇的三叔四叔不是什麼好東西,拿著她的錢去搞投資,很快就賠光了,這個時候白流蘇一直呆在白家就成了白家的累贅。

恰巧,徐太太來到白公館告訴三爺三奶四奶奶一個消息:白流蘇的前夫死了,幾個人就商量著讓白流蘇回去奔喪,或許還有機會爭得一些家產。

其實張愛玲對人物內心的把控是十分到位的,在寫白流蘇無依無靠時:

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在這裡,青春是不希罕的。他們有的是青春──孩子一個個的被生出來,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一代又生出來了。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紅灑金的輝煌的背景裡去,一點一點的淡金便是從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這個時候白流蘇不回去,她的娘家人就和她撕破了臉皮。

提起錢來,這話可就長了!我早就跟我們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勸勸三爺,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錢哪,沒的沾上了晦氣!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得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帚星!

這時候反倒怪起了白流蘇晦氣,但是她也只能依附於娘家。

而徐太太喜歡給一些沒落的家族攀親,中間可能會拿一些好處之類的她就提議給白家做個媒,這對白家是個大好事,就準備把範柳原也就是男主角跟七妹撮合到一塊。

範柳原繼承了家裡的財產,是一個花花公子。

所以白家人,尤其是白家的四奶奶就把範柳原當成了一個寶,說範柳原如果看不上七妹的話,是不是會喜歡小女孩之類的,其實她的意思就是想自己女兒嫁給範柳原,自己也能從中撈點好處。

不湊巧的是,範柳原浪蕩慣了,帶著一行人到了歌舞廳,這卻為白流蘇做了嫁衣。白家那規規矩矩的家教哪裡肯教女孩子跳舞,而恰巧白流蘇先前跟以前的丈夫學過幾支舞,是一個很新潮的女人,就跟範柳原相談甚歡。

接下來,徐太太就把白流蘇騙到了香港。

白流蘇不是個傻女人,她清楚的知道,白家她已經呆不下去了,她就決定去賭一把,賭範柳原對自己的愛。

流蘇的父親是一個有名的賭徒,為了賭而傾家蕩產,第一個領著他們往破落戶的路上走。流蘇的手沒有沾過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歡賭的,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家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

這裡寫了一些範柳原跟白流蘇之間的情話。

流蘇笑道:"怎麼不說話呀?"

柳原笑道:"可以當著人說的話,我完全說完了。"

流蘇噗哧一笑道:"鬼鬼祟祟的有什麼背人的話?"

柳原道:"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了也怪難為情的。比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流蘇別過頭去,輕輕啐了一聲道:"偏有這些廢話!"

柳原道:"不說話又怪我不說話了,說話,又嫌嘮叨!"

流蘇笑道:"我問你,你為什麼不願意我上跳舞場去?"

柳原道:"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女人教壞了,又喜歡去感化壞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麼沒事找事做。我認為好女人還是老實些的好。"

流蘇瞟了他一眼道:"你以為你跟別人不同麼?我看你也是一樣的自私。"

柳原笑道:"怎麼這麼自私?"

流蘇心裡想著:"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個冰清玉潔而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

這個時候範柳原是希望白流蘇是因為愛他而跟他在一起,而不是為了生活才不得不和他在一起。

但是此時的白流蘇的眼裡,範柳原只是不想和她結婚,只是想純粹保持著這種情人的關係的,但是又不直白地告訴自己,防止到最後兩個人都下不來臺。

兩個人就這樣陷入了僵持。

範柳原算計的是愛情,白流蘇算計的是結婚,是生活,反正不只是為了愛情。

接下來,為了吊範柳原的胃口,白流蘇欲擒故縱又回到了上海。

她以為自己能在這次攻防戰中增加和範柳原談判的一些籌碼,漸漸地,她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談判的資本,白家是沒有她的容身之所的,範柳原不理她,她毫無辦法。

她只能又灰溜溜逃回香港,去找範柳原。

這個時候的白流蘇已經放棄一切的幻想,放下所有的心機,重新思考她與範柳原之間的感情。

她這次來香港就是衝著當情人去的。

精神戀愛的結果永遠是結婚,而肉體摯愛往往就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很少有結婚的希望。

範柳原就給白流蘇租了個房子又僱了個傭人,範柳原就回英國去了,白流蘇就這樣當了範柳原見不得人的情婦。

接下來,香港遭到了轟炸。就在白流蘇不知道自己該躲到哪裡去的時候,範柳原回來接她。

在生死之間,在逃亡之中,他們之間所有的浪漫尊嚴丟得乾乾淨淨,兩個人在逃亡中突然找到了除了愛情之外的其他東西。

他們都找到了需要對方的一個理由。

在這動蕩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

轟炸結束後,範柳原就正式娶了白流蘇當妻子,兩個人經歷了患難與共,也正式走到了一起。

好笑又諷刺的是,四奶奶也離婚了,視白流蘇為榜樣。

結婚之後範柳原就不跟白流蘇說俏皮話了,就像是兩個過於熟悉的人不會互相開玩笑一樣,雖然白流蘇無奈又心酸,不過這也由不得她。

城市的陷落成就了兩個人的婚姻,然而這場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張愛玲的文字犀利而真實,直戳人心,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話,你偏偏又覺得很有道理。她的文字如同浮萍一般,沉浮都在其中。

或許婚姻靠愛情是走不到最後的,如果真的是這樣,一開始就明白也不算太糟。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張愛玲,現代女性小說家,她出身名門,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受過良好的中西教育。《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作與代表作之一,發表這部小說時張愛玲僅僅只有23歲。張愛玲的小說主要圍繞著舊貴族和都市小中產階級的情愛糾葛,戀愛與婚姻為題材。
  • 《傾城之戀》:被戰爭成全的婚姻和愛情,另一場人性的「戰爭」
    最近重刷了電視劇《傾城之戀》,重溫了那場被戰爭成全的愛情,也再一次深刻體會了另一場人性之間的「戰爭」。說到《傾城之戀》就不得不想起小說的作者張愛玲,那個悲情的美麗女子。張愛玲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卻因愛錯了人,最終以悲劇收場。
  • 《傾城之戀》:傾覆一座城 成全一段情
    關於張愛玲耳熟能詳的作品,諸位都可以信手拈來:《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封鎖》《琉璃瓦》《金鎖記》《連環套》……《傾城之戀》出自於張愛玲筆下,飽含其濃鬱情感,沉澱其深刻思考。從上海到香港,從傳奇愛情到世俗婚姻,勾勒出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情感變化,演繹出他們的離合悲歡。
  • 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看完《傾城之戀》後,多數人會長舒一口氣,為「城池傾覆」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最終結合。在我看來,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下,卻是白、範兩人蒼涼人生的直接體現。@夏子墨作為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對在愛情中錙銖必較的男女——白流蘇和範柳原,不停地與對方周旋博弈,最終因為戰爭時局而步入婚姻的故事。
  • 解讀《傾城之戀》:所謂愛情,不過是一場勾心鬥角的「拉鋸戰」
    女性文化在中國文壇上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張愛玲以自己細膩的筆觸叱吒整個文壇,給當時的文化抹上濃重的一筆。她的文字有一種冷漠、傲然,慘澹和蒼涼,可感可觸,徹底而堅決。細細品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我們總能夠從她靈魂筆下的白流蘇,找到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子。
  • 張愛玲誕辰百年|細讀《海上花》③:《傾城之戀》裡有愛情嗎
    細讀張愛玲《海上花》3上一講中,我們關注了張愛玲小說中一種典型的男性形象——封建沒落貴族家的少爺,所謂的遺少式的人物。無論是《傾城之戀》裡在黑沉沉的舊陽臺上拉胡琴的白四爺,還是《金鎖記》裡以情愛作為誘餌,試圖騙取曹七巧錢財的三爺姜季澤,他們的形象毫無例外的是狂嫖濫賭、入不敷出,挪用公帳,最後潦倒收場。
  • 《傾城之戀》:戰火紛飛下的傾塌城市之戀?女人別再拿青春賭明天
    雖然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可用自己做的這場賭注,真的羸了嗎?未必,或許她輸得體無完膚,所以她不但沒有笑出來,反而流下了眼淚,如果不是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她能得到這場婚姻嗎?張愛玲說,在這動蕩的世界裡,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
  • 傾城之戀:比愛情更動人的,是一個二婚女人對命運的不屈和自贖
    一場戰爭,成全了一對戀人,一段愛情,更成全了一個女人對家庭的渴望。但如果你覺得讓一座城為之傾倒的只是他們之間的愛情,那確實是把張愛玲讀膚淺了。張愛玲要表達的絕不只是愛情那麼簡單。事實上,早已看透世間冷暖,世態炎涼的她對愛情也已不抱太大的希望,至少不再把它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
  • 再讀張愛玲《傾城之戀》:誰不是在愛情裡權衡利弊?
    有人說,張愛玲讓人又愛又恨。愛她的才情與透徹,她的文字直擊人心。恨她的殘忍與涼薄,總是不留情面地把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拿出來剖白與晾曬。最開始知道張愛玲,是《傾城之戀》。沒辦法,書名太好聽了。結果全然不是我想的那回事兒,此「傾城」非彼「傾城」,不僅不浪漫,還充滿了自私與算計。如今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再讀《傾城之戀》,感觸深了許多。01 不過兩個世俗男女白流蘇,一個封建遺老大家庭的六小姐,因為不堪前夫的虐待回了娘家。
  • 婚姻需要愛,還是性?《傾城之戀》告訴你,首先要錢
    王小波曾評價,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於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給這句話加個限定條件或許更加準確:張愛玲以其個人生活經驗,對上流社會女性的命運理解最深刻。張愛玲的祖母是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其名字俯拾皆是的李鴻章的長女,祖父是晚清名臣張佩綸。張家門庭顯赫了半個世紀,可到張愛玲出生,歷史已經過渡到民國。
  • 謀愛即謀生——讀《傾城之戀》有感
    《傾城之戀》這個名字恰到好處。扒開浪漫的表皮,深埋其中的還是人性。陳腐的白家是走調的胡琴,跟不上時代的節拍,浮華摩登的上海,白公館依然過著前清遺老的生活。婚姻是塊遮羞布,似乎可以藏住一切尷尬和窘迫,保持住體面。
  • 《傾城之戀》白流蘇二婚的圓滿結局,是張愛玲無聲的悲涼
    而在這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給了她筆下女主角白流蘇一個圓滿的結局,二婚後的白流蘇最終和高富帥範柳原結婚,過上了平凡的生活。白流蘇,出身沒落官家白府,府上曾做過翰林,白流蘇在家中排行第六,所以叫六小姐。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了上海灘有名的富豪家的唐家公子,唐家最初也是炒股票上走了運,賺了一筆錢後做生意,生意起來後在上海灘也是有名的富家,可是這樣的家庭難免會被說成暴發戶,所以 唐家老爺想要娶一名出身高貴的兒媳婦來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唐家娶白流蘇僅僅是看上了白家曾經的家世。
  • 張愛玲《傾城之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不知不覺間,這本《傾城之戀》已經接近尾聲了,經歷了前六篇的鋪墊與曲折,流蘇與柳原將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得以讓作者為這個故事冠名為傾城之戀呢?                                 讓我們一起來品讀本書的最後一部分。
  • 張愛玲《傾城之戀》:親情在金錢面前,早已不堪一擊,醜態百出
    #傾城之戀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金錢和親情糾葛的故事。白流蘇是白公館裡的六小姐,離婚有七八年了,住在娘家,身上那點私房錢,早已被哥哥哄騙了去,炒股輸光了。按理說,妹妹下輩子的活命錢被哥哥輸光了,哥哥就得承擔起妹妹的生活,往哪說理都說得清。
  • 張愛玲的兩段婚姻:真正貴氣的女人,從來不依賴婚姻
    01.我只是愛你,和其他無關張愛玲的父母都出身於清末貴族家庭,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李鴻章的長女。大家族中長大的張愛玲,3歲熟讀詩書,7歲便創作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說。天之驕子的張愛玲才華橫溢,24歲就憑藉《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和白玫瑰》等多篇作品紅遍上海灘,和蘇青,潘柳黛,關露並稱為「文壇四大才女」而胡蘭成,當時已經38歲,還有妻室。除此之外,胡蘭成之前的經歷,也是槽點滿滿。胡蘭成出生於浙江的一個偏遠鄉村,自詡有才,行事乖張。
  • 張愛玲《半生緣》:勇敢的女人擁有的是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
    張愛玲的《半生緣》中說道:勇敢的人才配有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不管是現在的女子,還是以前的古代的女子,愛情永遠都是美好的,勝過了生活中的粗茶淡飯,或者是一生的錦衣玉食,女人,對於愛情,永遠都是渴望的。
  • 傾城之戀: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嬌嫩,這句話什麼意思?
    #懂你情感#《傾城之戀《傾城之戀》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它融合了愛情、婚姻、親情與人性。女主人公在第一段婚姻中,慘遭家暴,好不容易打贏官司,帶著前夫賠付的資產回娘家。本以為在此時娘家人就是她的避風港,沒曾想,等資產被哥嫂耗盡,從此她在娘家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 《傾城之戀》調情高手範柳原:只戀愛不結婚的男人,到底在想什麼
    誠然,有部分人只想享受戀愛的甜蜜狀態,不想走進婚姻的瑣碎平常。他們害怕承擔責任,擔心婚姻這座圍城令他們失去自由。也有一部分人並非獨身主義,他們也渴望一世一雙人,但他們做不到。對象換了一個又一個,最終越來越孤獨。他們的只戀愛不結婚並不是耍流氓,更多的是「愛無能」。
  • 《金鎖記》之曹七巧,張愛玲落筆最著力,用情最深的角色
    不同於《第一爐香》和《傾城之戀》,這兩部作品更像投向湖面的一顆石頭,於平靜之中掀起層層漣漪。但《金鎖記》卻不同,它是以一種決然的毀滅性的姿態將人物呈現在我們面前。觸目驚心、發人深省。讀者所面對的,絕對是內心世界的驚濤駭浪。或許,這才是悲劇的意義。責之切,愛之深。曹七巧悲劇命運的背後,是作者投注的生生不息的愛聽過了太多有關曹七巧的「討伐的聲音」。
  • 尋她芳蹤·張愛玲經典語錄
    1) 在飯桌上她想起之雍的寄人籬下,坐在主人家的大圓桌面上。青菜吃到嘴裡像抹布,脆的又像紙,咽不下去。——張愛玲《小團圓》2) 她有種茫茫無依的感覺,像在黃昏時分出海,路不熟,又遠。——張愛玲《小團圓》3)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張愛玲《小團圓》4) 只有無目的的愛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