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格律詩扶貧王廟村,村民才是最幸福的人

2020-12-12 祁華勝

01扶貧重點在思想建設,不在物質層面

《天道》是由豆豆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上演了商業傳奇、愛情神話,還有精準扶貧的故事。現實中窮人多了,但是階層躍遷也有很多人成功,但是絕大多數人的階層是固定的,不是階層不流動而是我們不行動,賺錢不是目的,財務自由和自己獨立的人生需要智慧和自律

今天的話題是窮病,窮病從何而來,怎麼才能醫好窮病。

02貴人相助只是一個前提,修行在個人

其實王廟村經濟學,是丁元英利用法律和傳統觀念的漏洞對於樂聖市場資源蛋糕的「化緣」行為,用丁元英的話說叫破壞性開採市場資源,強力作用下的殺富濟貧。

但是王廟村如果說有病,絕對是窮病,因為他們是貧困縣中的貧困縣,而且很對青壯年娶不到媳婦,而且地方經濟落後,惡性循環開始,其實現實中的貧困村比王廟村貧困的多如牛毛。

有人說王廟村的村民因為丁元英的出現改變了命運,他們才是最幸福的人,其實他們是靠自己力氣和血汗賺錢,所以他們幸福理所應當。

03王廟村貧窮三個層次

第一、身體腐朽生病,天人五衰,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創造不出來價值,很多村裡人都靠天吃飯,而且朝不慮夕。而且每天生活在村子,和外界交流的機會少,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該怎麼改善。

第二、精神鬥志萎靡,沒有生的欲望,因為祖祖輩輩這樣窮過來的;因為自給自足,很難想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收益。他們精神文明建設有限,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返鄉脫貧,不過馮世傑是個例外。

第三、心理成熟能力太低,很容易崩潰,毫無疑問,王廟村的人善良,不如劉冰自私,有小聰明,愛享受,他們只願意賺到讓自己心安理得的錢,即使工作環境很差勁;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04突破貧窮的邏輯,就得跳出認知的局限

第一、精神上貧窮,不是精神病就是抑鬱症,這就是丁元英所說的「精神絕症」,一種改變不了命運的不甘,很多人寄希望於教育,希望孩子能夠混個「金飯碗」考個公務員,再也不會像父母那樣辛苦一輩子,什麼也落不下,落一身病痛的「離奇故事」。

第二、生理上貧窮,身體健康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身體心血管疾病就是器官衰竭,過度開發身體資源導致崩潰,很大一部分程度,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第三、心理上貧窮,心病還需要心藥醫,相思成疾。心中有執念,容易產生心魔,貪痴嗔都是,劉冰就是因為自己太貪心,所以被吞噬,林雨峰愛面子,痴心妄想,芮小丹太執著愛情,最後羽化,不禁讓人憐惜。

05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一、傳統文化的作用,調理氣血和經脈,對於自己價值觀和精神文明建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傳統文化並不能當萬能神藥,因為生活的複雜性,我們還要藉助別的思想和理論升華自己認知和踐行。

第三、傳統文化作為輔助治療作用是必備,無論是儒釋道,都能讓我們把在平靜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樣子。

扶貧這個工作一定是慢慢的做,不斷試錯,實踐,就好比看病一樣病人體制對於藥材吸收效果有限,而中藥是藥三分毒,病體很難消化所有藥效並且不被藥本身毒害。一定不能為了賺錢而賺錢,也不能為了扶貧而扶貧。

第五、扶貧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意思就是傳統文化打底,西方經濟理論賺錢,只有財務自由和精神自由,才是實質意義的脫貧,僅僅是每年收入增加不說明任何問題。

06丁元英扶貧三個重要步驟

第一、對於文化屬性來說,不可改變,但是讓更多人思考喊兩嗓子還是有必要的,格律詩殺富濟貧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王廟村,以及更廣大群眾的人民利益。

第二、對於葉曉明、劉冰、馮士傑帶著他們玩,能成就成,不能成也就罷了,但也準備好格律詩讓別人接盤,沒有肖亞文也有其他代理公司和職業經理人。

第三、王廟村的人,努力工作,計件工資,質量第一位,先不告訴你階層躍遷的關鍵,先讓你適應市場競爭理念和商業社會競爭殘酷,格律詩不正當競爭糾紛只不過是給王廟村長見識的一個局而已。

07階層躍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第一、肖亞文因為解決格律詩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從而進入管理層,並且控股,收購之前流轉的葉馮劉的股份,而且歐陽雪還把多餘控股的股份出讓給肖亞文,肖亞文將企業改組,而且全面和樂聖合作,加強格律詩和樂聖在王廟村生產基地建設,而且籤訂合作框架,形成戰略合作夥伴。

第二、馮士傑因為幫村民守護工業生產體系,將固定資產折舊債務,自己背負債務,從而獲得再次入局的籌碼,反而成為「井沿三兄弟」唯一上岸的存在。他憨厚、老實、大智若愚。

第三、歐陽雪自始自終雖然是名義上控股,實際上也負責到底了,其實她是被丁元英兜底的存在,丁元英給她賺過一番,而格律詩運營資金是和韓楚風借的,即使賠了,她賠的是股票賺得,橫財不富就是這個道理,況且歐陽雪也有50萬的絕對風險,她賠得起,而且她是手藝人,不害怕失業,而且她以一顆勇於承擔責任的心。

08脫貧就自身而言,打鐵只需自身硬

第一、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別人不起作用。

第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而且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文化在演變中自我更新、迭代,所以正是因為有窮病,有對窮病的焦慮,所以階層、文化、物質和精神才會流動;這個世界才有意義。

第四、靈魂富有在物質稀缺的年代可貴,但是世俗中沒有人買單,即使丁元英自己也是一樣,他沒有錢的時候比狗還可憐,我也是一樣,如果空氣收費;我絕對活不到現在。

相關焦點

  • 五刷《天道》才發現丁元英的王廟村神話,實在是驚險至極
    最近很喜歡看電視劇《天道》,一方面是因為王志文演繹的丁元英太傳神,感覺他特別符合丁元英的形象,第二當然是因為《天道》這部電視劇本身的內容很精彩。當然,在電視劇中,有一些不連貫的地方。所以,看完《天道》的電視劇,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它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 《天道》:丁元英的計劃裡,格律詩的掌門人,不是亞文而是馮世傑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丁元英的扶貧計劃裡,格律詩真正的掌門人是馮世傑。肖亞文只是誤打誤撞下的,順水推舟的人情罷了。由此看來,馮世傑比肖亞文更合適掌管格律詩,所以在丁元英的扶貧計劃之中,真正該掌管格律詩的人是馮世傑而不是肖亞文。這不是什麼天上掉餡餅的神話,而是文化屬性的決定,如是因如是果。
  • 丁元英「殺富濟貧」就為收割樂聖?神話背後的底層邏輯是「天道」
    復盤王廟村「殺富式」扶貧實地走訪王廟村,並和王廟村村民的一番了解後,脫貧致富這局棋怎麼下,丁元英心裡已有溝壑。計劃尚未實施,他已經預料到後果。知道幫王廟村脫貧必定是個「殺富濟貧」的過程,「殺富」就會見刀見血。於是在扶貧方案實施前,丁元英特意和好友韓楚風去了五臺山,和高人論道,以求心安。
  • 《天道》:丁元英揭秘一個人沒錢的原因,是「窮人思維」在作怪
    《天道》的故事情節其實並不複雜,主要講述了一位商業牛人幫助貧困村王廟村跟幾個:音響發燒友「創辦了一家名叫」格律詩「的音響公司,並且在短短的三年時間之內,實現了讓格律詩跟業內最頂尖的音響公司達成合作的事情。《天道》教給我們的道理就是在創辦格律詩,運營格律詩的過程當中一點一點展現出來的。
  • 天道!鶴立獨行的丁元英!是否符合二八定律!解析高人背後的秘密
    摘自《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上網查閱資料、王廟村實地考察、審慎的盤算思考……經過大量的前期準備,丁元英的「扶貧」神話劇本逐漸成型——做一家小型的音響公司-格律詩音響有限公司。王廟村雖然貧困,卻也有房子、有院子、有技術人才、有剩餘勞動力,而這次扶貧的關鍵,就是王廟村的農戶必須不要命的幹,以儘量低的成本達到儘量高的質量。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
  • 《天道》:誰才是真正的高人?其實根本不是丁元英,而是馮世傑
    《天道》這部電視劇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一部電視劇,但是現在看卻依舊不過時,不管你是第幾遍重溫,都能夠收穫對自己有價值的智慧。這部電視劇是根據著名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主要圍繞牛人丁元英為了給自己的女朋友芮小丹送一份禮物,所以開了一家扶貧公司,進行了一場「殺富濟貧」的商場廝殺。
  • 《天道》為什麼丁元英把自己操盤的項目名稱叫做「格律詩」
    而王廟村因為格律詩扶貧不僅能賺到錢,而且還能更新自己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市場生存競爭的觀念就像一個強勢文化的種子已經種到所以以人的心中。從殺富濟貧的角度來說不道德,但是商業競爭就是這麼殘酷,二八定律在那裡都存在,想要獲得市場份額和利潤,必須去有限的市場蛋糕中切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
  • 《天道》:丁元英送給芮小丹的禮物,其實是關於得救之道的思考
    《天道》這部電視劇由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這部作品的主線就是格律詩扶貧公司,而擺這個局的人是丁元英。當芮小丹和丁元英確定關係之後,芮小丹晚上便開著車,將丁元英帶到了一個田壩上面,望著貧窮的王廟村,芮小丹提出想讓丁元英給自己送一個禮物,在王廟村寫一個神話。
  • 《天道》用遊戲思維看丁元英如何利用技能疊加傷害,最終逆風飛翔
    文|祁華勝 原創《天道》系列解說,侵權必究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操盤格律詩扶貧,幫助王廟村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再到產業扶貧,歸根結底是文化觀念的轉變和重新塑造。
  • 電視劇《天道》丁元英的「自嘲」詩,到底何意
    結合電視劇《天道》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我們從故事裡可以清楚地知道,丁元英是藉助自己之前所做的一首《自嘲》,來應對芮小丹跟歐陽雪兩個女人的「窮追不捨」。電視劇《天道》的第四集,為了芮小丹,丁元英「隻身犯險」去赴宴。
  • 天道:丁元英的這句話,讓所有人如夢初醒,真正的救世主是你自己
    【天道】距離當初到至今幾十年來,依然熱度不減,並且與日俱增,特別是對於丁元英為人處世,思維模式討論得更加熱烈。更讓人受歡迎的是丁元英每一集都有一出經典的臺詞,經典的對話,令人聽了讚嘆不已,如夢初醒,如果你能有所收穫,對你以後有很大的幫助。
  • 《天道》: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丁元英為什麼要這樣講?
    看過電視劇《天道》的人都知道,電視劇主線劇情講的是商業鬼才丁元英他可以看透金錢的屬性,所以在女朋友芮小丹的請求下希望把王廟村打造成一個神話送給自己當禮物,於是丁元英就開啟了對王廟村的扶貧計劃。在《天道》中王廟村是貧困鄉中最貧困的一個村,多少年來政府對王廟村扶貧都沒有把王廟村脫離貧困,足以見得王廟村是一個「難啃的骨頭」。
  • 天道:丁元英這兩句話,揭露了成功的秘訣,聽懂一句往往就能成事
    《天道》這部電視劇由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無一不被電視劇中所透露出來的經商智慧跟為人處世法則做震撼,這部電視劇是一部充滿智慧,能夠引發我們思考的電視劇。在電視劇中,丁元英是為了扶貧才成立了格律詩音響公司,王廟村的村民的貧窮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他們還有一顆貧窮的內心。丁元英深知,要想真正改變他們的命運,首先就是要杜絕他們「吃大戶」的心態,所以不能把村民們納入格律詩公司統一管理,杜絕大家擁有「吃大鍋飯」的心理。
  • 天道揭秘:馮世傑為何花20萬替村民扛債務,不怕血本無歸嗎?
    在《天道》這部劇中,馮世傑算是看上去最不聰明的一個人,裡裡外外看著都像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就是抖點心眼子也是被人瞬間看穿,自己都尷尬得快說不下去了。馮世傑為何敢花20萬去替村民扛債務,他不怕血本無歸嗎?其實,丁元英早就給馮世傑吃下了定心丸。在格律詩運作之初,馮世傑就已經提出了這個疑慮!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 《天道》中林雨峰的失敗,歸咎於哪種文化屬性,丁元英看到什麼?
    電視劇《天道》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商業競爭的殘酷,以及資本的力量在商品生產合格環節中的能量。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樂聖公司和林雨峰的死亡,很多人疑問三個點,第一、林雨峰輸就輸了,但不至於好面子而喪失生的希望,第二、丁元英「化緣」行為不道德,第三、林雨峰是弱勢文化的代表嗎?
  • 《天道》中小人物的命運啟示,格局的深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
    電視連續劇《天道》是改編於豆豆的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敘述的是商業界怪才丁元英在歸隱古鎮後,結識了芮小丹開啟了一段甜蜜浪漫的「天國之戀」,後來丁元英以幫助貧困鄉王廟村脫貧致富創造一個創業致富的神話送給芮小丹當禮物而開展的故事。
  • 《天道》林雨峰,敗於自大,死於驕傲
    於是,扶貧王廟村,成立格律詩,拿林雨峰的樂聖公司做墊腳石的計劃,都在丁元英的腦海中悄然形成。 丁元英要用扶貧王廟村,成立格律詩公司,來向芮小丹證明,中國弱勢文化下的扶貧,只是水上浮萍,根本上並不具有可複製性,不是真正的救贖之道。
  • 《天道》,為什麼農民馮世傑可以爬出井沿?成為發燒友裡的贏家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裡,作為音樂發燒友之一的農民馮世傑,是普通人裡面真正的高人。為了改變王廟村的命運,他製造機會「找茬」和丁元英理論音樂,在王廟村請芮小丹吃飯、送土特產,請芮小丹從中穿線,從而借力到丁元英,這就是策劃招商引資的本質。
  • 《天道》滴水滾珠,落地千斤,多米諾骨牌效應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通過王廟村扶貧,以加工音響由格律詩在北京和巴黎、柏林和倫敦銷售全新的「格律詩1號」音響,策略是音響可以不賺錢,但是加工費一定要賺。因為王廟村要在自己家生產,牽涉勞動法,不符合法律規定,但是小作坊的生產模式是以家為單位,都說法不容情,但是生存是第一要義,以人為本,王廟村村民得活下去,要有基本的人權和尊嚴。
  • 《天道》劉冰之死,丁元英借刀殺人還是自作孽不可活?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道酬勤,講了幾百年上千年,還是沒有人信,到頭來,空悲切,白了少年頭。首先丁元英並不會問馮世傑和葉曉明。這其中有夫子(孔子)對於人的分類,至人,神人、凡夫。孔子認為大智若愚和稍微笨一點的人做事能成功,唯獨聰明人不容易成功;因為聰明人,高不成,低不就,很容易患得患失,痴心妄想,往往不足夠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