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小凡
五分鐘生活學院
每天五分鐘,在平凡的世界裡一起進步 .........................................................................
元旦期間和一個剛畢業的小朋友相聚,我們談了很多問題,我給了他2個建議,第一個是建立自信,其次我們還談到了男女平等的問題。我發現關於一些敏感的問題,很少有人有「上帝「視角,腦子裡裝的要麼是主流思想,要麼是出於本能的一些觀點。
男女平等這個問題,就跟美國前不久的種族問題一樣,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為不斷的鬥爭,現在從字面上寫的都是平等。在美國,面試的時候甚至不能問性別,也就是不僅僅是種族之間平等(黑人和白人),甚至性別也要求平等。
各種大V,關於這種敏感問題,人家一般都是迎合主流觀點或者站臺(選邊站,討好他的主要粉絲群體),因為無論你說什麼樣的觀點,都會導致大量的抨擊和謾罵,當然我作為不知名寫手,我是可以暢所欲言的。
跑題了,我們今天主要寫的是思考力。
在和朋友溝通的時候我經常發現一個問題,我說的是系統層面,他隨便選一個散點來反駁,或者我說的是A,他說的是B。
這就像典型的例子,盲人摸象,如果站的層次角度不一樣,溝通是沒法進行下去的,只有有同樣思考層次的人才能進行信息的互換和交流。
在我們上篇文章「從根源弄懂社會存在的邏輯:解構國家、社會、解構文化、解構個人」,我們把思維層次分成了個人、人性、社會、經濟、政治和上帝視角,一共6個層級。
擁有高思考力的人說話可能是下面這樣的形式:
「關於這個問題,從思維層次上,有9個層級;從時間框架上,有6個階段;從整體維度上,受29個變量因子影響,而其中A、B和C的權重最大,其他的影響因子相互變動,相互影響,測不準。」
因為大部分人平時並不思考,他們知道的只是上面N多層次變量裡面的其中一個,所以當你這麼和他說話的時候,他會選擇性的去接受,然後隨便選一個散點來駁斥你,最後談話進行不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人與群分」,相同認知結構的人最終聚在一起把酒言歡。
從思考力上,我們可以簡單的分幾個閉環。
1
思考沒有邏輯,思維也沒有閉環。
絡上經常說的「巨嬰」,大概指的就是這類人,他們的認知基本上來源於生活經驗,他們沒有完整的思維邏輯,相互之間也沒有形成閉環。你說A,他說B,兩者之間沒有交集。
我認識的有些人,經常說,我不知道該什麼說。其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說,而是自己要表達的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明白自己的需求。
2
思考有一定的邏輯,但是沒有閉環。
有思考,有邏輯,但是把所有觀點組合在一起,漏洞百出。觀點之間相互矛盾,不知所云。
3
思考有邏輯,思維有閉環
他們上升到了道的層面,思考有邏輯,能自圓其說,從點線面拆開來看都嚴絲合縫。道家,法家他們的系統都是嚴絲合縫的,他們都是一個有邏輯的閉環系統,他們是比較高級的閉環。
但是大部人的閉環遠小於這種閉環,是低層次的閉環,可能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固執和偏執大多數產生在這種情況之下。
比如炒股,基本面派別和價值投資派別,基本面派別各種線,技術指標完全的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閉環,因為強,都是從歷史中總結的經驗,感覺特別有效,能解釋幾乎所有的走勢,擁護者也眾多,但是從技術面炒股的人大多數都虧錢,這是個很可悲的事情。
擁護者大多相信他發現了洞察世界的規律,解釋市場的鐵律,深信不疑,容不得別人懷疑,虧錢了只會怨自己技術不精,永遠不會懷疑這套系統是不是有問題。
一旦形成了這種層次的閉環,他可能幾乎沒有了前進的餘地。
4
更高層次的思考力:有邏輯,有閉環還能不斷進化
他們的思考,有邏輯,有閉環,同時開了一個小口,和外部世界不斷的碰觸,不斷的擴大自己的閉環,讓自己閉環面積越來越大,最終包含萬物。
大秦賦裡面,李斯是典型的法家,呂不韋是道家,主張仁義治國,他相邦期間,他的呂氏春秋就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去世以後,這本書被拋棄。
李斯提提出建立郡縣制,影響至今;又制定律令,協助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李斯崇法尚刑,要求依法治國,依法行事。最終我們也看到,是李斯的法家讓秦國最終統一。
無論儒家、法家他們都是非常有效的閉環,但是他們的局限性也很明顯。我們現在的治理基本是法家思路,但是局部潤滑採用的是儒家思想。越發達的市場經濟,越要法律健全。
比如前面我們談的,社區團購,在法律層面考慮的是效率優先,兼顧社會的承受度;對效率的考慮高於公平,兼顧公平,所以也會考慮輿論(人民日報發文評論),但是不太可能制定法律(人大開會制定法律)來阻礙進步。
現在社會用法家閉環,然後開個小口,不斷容納百家的各種思想,這種就是更高級思考力的典範。
還是上個例子,如果我們跟隨大部分人一起罵網際網路企業,罵他們整天惦記幾捆菜錢,那我們的思維層次只在第一層,沒邏輯沒閉環。
為什麼,網際網路是一個誰弱誰有理的地方,提升效率明顯是對所有人有利的,因為我們最終花了更少的錢買了更多的東西。但是沒有邏輯的情況下,只看到廬山的第一個面目。
我們再談男女平等這個話題,我們分幾個層析來討論,我們不想得出結論,我們只展示站在不同層面上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首先,法律層面。
典型的有美國1787年建國的時候制定的法律,規定了人人都有平等地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這裡指的人就是所謂的智人,所有的人。
我們的法律也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裡包含了男人和女人,所以從法律上來說,確實是人人平等的。
其次,回溯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一開始的時候採用的是母系社會,是女拳社會,自從人類學會使用工具,學會捕獵之後到現在一直是男權社會 。
現在的世界版圖是四大洲五大洋,從世界地圖上我們能看到,美洲和澳大利亞和我們歐亞大陸不是連接在一起的,是汪洋大海隔開的,之前我們還沒有船,這三個世界的人相互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繫和影響,但是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候,庫克發現澳大利亞的時候,這些社會裡面採用的都是男權社會。
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相互沒有文化交流的地區採用的依然是同樣的社會結構,因為我們沒有受彼此的影響,我們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是外星人。
男性主導社會難道這是一種必然嗎?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還是樣本太少,這只是一種偶然。
第三、還是大秦賦裡面,為什麼秦始皇沒有統一中國的時候,全國年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大家的日子反而更好過。同樣,在之後的若干年代裡面,只要社會穩定,統一,社會都會迅速發展。
這會不會說明了秩序對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要思考的是在微觀領域,比如家庭和社會,是不是也是一樣的邏輯,秩序比混亂重要?
非常典型的傳統家庭裡面,女性地位低於男性,這樣的家庭是不是比較穩固,而男性是不是得到了更多的好處,女性被壓榨了,但是相比較女性得到的好處是不是大於混亂的家庭。
我們再來考察一個男女都非常平等的家庭,洗衣服做飯帶孩子等等各種事情都是夫妻平分,誰稍微多做一點都會怨氣十足。
我們來思考這樣的公平會不會導致一個問題,爭吵不斷,家裡面亂七八糟沒人整理,孩子沒人帶,因為分工不明確呀,都是共同承擔,都沒有明確的「債主」,沒有明確的負責人。
這樣的家庭最終女性確實得到了更多的權利,但是也承受了家庭混亂,夫妻爭吵帶來的痛苦,甚至會導致家庭失敗。
答案很明顯,我們只要比較女性得到的權利和帶來的痛苦做比較,那個更大。
第四,有沒有一種新的平衡,讓所有人平等從而保持秩序,或者直接反過來做女拳社會,女性來主導社會。
我們可以觀察更多的樣本,觀察動物世界,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等級之分,比如狼。
那最好考慮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在人類發明了工具,進入捕獵社會之後就是男權社會,其中這隻看不見的大手是什麼呢?會不會是下面的答案。
採集社會,女性佔有,獲得的生存物資更多,男性只能依附於女性生存,所以是女拳社會。
後面人類發明了工具,能夠大量捕捉動物,這時候男性獲取的生存物資更多,所以反過來了。
農業社會,一方面社會的穩定需要男性南徵北伐,很顯然,誰打下來的江山誰做主,再加上男性在農業社會的絕對力量大於女性,理所當然男性成為社會的主導。
那如果是這樣,那這隻看不見的大手,可以定義為「獲取生存物質的能力——生產力效率」,也就是人類社會表面看是含情脈脈,底層邏輯確是「暗黑森林法則」。
現代社會,一些」高級「工作,比如制定法律、金融工作、IT工作,這些工作都需要高度理性,而理性思維女性稍弱。
還有沒有一種可能,女性因為生育,在職場不佔憂,大家都知道,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都會考慮未來女性生育公司要承擔的額外成本,最終導致了女性就業的弱勢,而社會給與女性的補貼不夠,從未女性被世世代代掠奪,從而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最後,還有哪些是我沒有想到的,我的閉環是不是太小了,我怎麼樣才能擴大自己的閉環呢?
我們有2個號,一個是本號,發自己的一些股票操作,不定時發,有興趣的可以關注;
下面是本帳戶的二維碼: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點擊在看。想聽什麼題材,也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