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的由來和定義
(一)「輔助器具」概念的由來和定義
「輔助器具」的概念最初出自國家標準GB/T 16431-1996《殘疾人輔助器具 分類》,是在1995年全國殘疾人康復和專用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審查會上確定的。
國家標準GB/T16431-1996是使用翻譯法等同採用ISO 9999:1992。之後,隨著國際上對ISO 9999進行多次修訂,我國也對GB/T 16431做了同步修訂,各版本中「輔助器具」和「殘疾人」的定義如下:
1.等同採用ISO 9999:1992的GB/T 16431-1996《殘疾人輔助器具 分類》:
輔助器具(殘疾人使用的) technical aid(for disabled persons)
殘疾人使用的,特別生產的或一般有效的,防止、補償、減輕、抵銷殘損、殘疾或殘障的任何產品、器械、設備或技術系統。
殘疾人 disabled person
有一種或多種殘損,一種或多種殘疾,一種或多種殘障,或者殘損、殘疾、殘障兼有的人。
2. 等同採用ISO 9999:2002的GB/T 16431-2004《殘疾人輔助器具 分類和術語》與前版一致,未作修改。
3. 等同採用ISO 9999:2011即將出版的最新版GB/T 16431《輔助器具 分類和術語》:
輔助器具 assistive product
功能障礙者使用的,特殊製作的或一般可得到的任何產品(包括器械、儀器、設備和軟體)。
——參與用;
——保護、支撐、訓練、測量或代替身體功能(結構)和活動;
——或者,防止損傷,活動或參與受限。
功能障礙者 person with disability
有一種或多種損傷,一種或多種活動受限,一種或多種參與受限,或者兼有的人。
本版本的定義與國際功能障礙和健康分類(ICF)一致,將「personwith disability」翻譯為「功能障礙者」。
(二)「康復輔具」概念的由來和定義
2006年,「康復輔具」概念是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確定新單位名稱時姜力部長提出和確定的,考慮用「殘疾人輔助器具」會使服務對象的群體縮小,使用「輔助器具」又概念外延大,太寬泛,不明確,容易引起歧義,反覆推敲,認為用「康復輔具」較為準確,指向明確。之後,此該概念在的各類文件中得到使用,但定義、內涵與GB/T 16431完全一致。「康復輔具」概念已逐漸被認可和使用,如將單位名稱更名為「×××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康復輔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康復輔具有限公司」,行業聯盟也稱為「康復輔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業會議也稱為「全國康復輔具工作會議」,行業博覽會也稱為「國際康復輔具展覽會」。
(三)此外, GB/T 20002.2-2008《服務標準制定-考慮消費者需求的建議》中也有如下相關定義,該標準等同採用ISO/IEC 指南76:2008的:
輔助技術 assistive technology
輔助設備 assistive device
用於提高、維持或改進殘疾人的機體能力的設備,產品系統,硬體,軟體或服務等。
但在2011年,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ISO 9999:2011中將此概念統一用「輔助器具」(Assistive product)術語。
二、概念比較
(一)「輔助器具」概念的理解和認同局限於從事於該行業的業內人員,社會認知度低,普通老百姓不了解,不太容易被理解,不能馬上想到所指為何物,而且「輔助器具」概念使用廣泛,幾乎涉及所有行業和專業,如「制動裝置輔助器具」,外延太寬泛,指向性不明確,未能反映出輔助器具行業與專業的本質,不為社會接受,未得到應有的普及。至2005年業內有多個概念:「殘疾人用品用具」、「殘疾人輔助用品」、「殘疾人輔助器械」「殘疾人輔助器具」等。中殘聯主張「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也主張「康復器械」(國家康復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不科學,不能反映當前輔助器具行業與專業的本質,不足以描述這一行業的特點,縮小了其範圍,太局限,沒有代表性,與實際發展現狀不符。我們知道,目前,輔助器具的種類已經從殘疾人用的假肢矯形器、輪椅車拓展到12個大類,包括醫療、技能訓練、矯形器和假肢、生活自理和防護、移動、家務、家具、通訊和信息、操作物體和器具、環境改善和評估、就業和職業、休閒娛樂等輔具器具,很多種類也適用於老年人、傷病人這些功能障礙者。總之,叫「輔助器具」或「殘疾人輔助器具」都不恰當,都有問題。
(二)「康復輔具」,全稱「康復輔助器具」,具有鮮明的行業與專業的代表性。主張用「康復輔具」最具有代表性,更為準確,符合適應了醫學康復領域的要求,為社會百姓易接受。根據學科分類,輔助器具學是醫學康復領域中的分支學科,又稱為康復工程學,是利用輔助技術將輔助器具產品因人而異地配置於功能障礙者,用於其居家生活、社會交往、教育就業和休閒娛樂等生存發展,以幫助其改善功能狀況、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為目的的。功能障礙者(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的康復,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離不開輔助器具的幫助。對於某些身體功能障礙,配置康復輔具甚至是唯一的康復手段。「輔助器具」前加康復為「康復輔助器具」,學科類別很直觀,使用人群也很清楚,指向明確。而且,日本稱為「福祉用具」,香港一直稱為「復康用具」,臺灣稱為「輔具」,已為社會全面接受,「康復輔助器具」簡稱「康復輔具」也不會引起歧義。
三、國際上此類產品的稱謂
國際上,一般將輔助器具(assistive products)稱為輔助技術(設備)(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如美國國家功能障礙康復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Research)稱之為「輔助技術產品和康復設備」(assistive technology products andrehabilitation equipment)。澳大利亞稱之為「輔助技術產品」(Assistive Technology products),歐洲國家也稱之為輔助技術(設備)(AssistiveTechnology (Device))。《國際功能障礙和健康分類》(ICF )中將「輔助產品和技術」(assistive products andtechnology) 定義為:「為改善功能障礙者功能狀況而採用適配的或專門設計的任何產品、器具、設備或技術」。這些術語均與2011年版的ISO 9999的輔助器具(Assistive product)的內涵和外延一致。
綜上所述,用「康復輔具」更科學、準確,更能反映行業和專業特點,更能切當表達其內涵和外延,也通俗易懂。
「康復輔具」概念:康復輔具屬醫學康復工程範疇,是對功能障礙者能起到補償、代償、改善、提高、防護作用的,改造、購買、量身定做的任何產品(包括器械、儀器、設備和軟體)。
作者簡介:羅椅民,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高級輔助器具康復工程師,中國社會福利協會老年康復護理輔具用品適配應用專業工作委員會總幹事,第一本中國輔助器具書——《輔助器具》編著人;首屆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策劃發起人;無障礙進家庭計劃發起推廣人。
那些在朋友圈流傳的蝸牛故事
紐西蘭Ryman Healthcare養老院投資價值分析
這些日本老人拒絕住養老院
中國阿爾茲海默病大調查(上、下)
親歷德國「同居式」養老
為什麼老人抗拒進養老機構?
蝸牛故事老齡事業俱樂部LOS.
ID:yanglao737
長按二維碼掃描關注
投稿郵箱:hxl.68@163.com
廣告推廣與商務合作
胡學龍微信/手機: bendahai1981/13488681055
李志靜微信/手機: lzj--lzj/1851857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