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2020-12-26 電子發燒友

簡報: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物聯網之聲 發表於 2020-12-08 10:44:07

政策動態」  

1.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指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2. 工信部、國家衛健委:加強遠程醫療網絡能力建設

工信部、 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遠程醫療網絡能力建設的通知》。通知提出,擴大網絡覆蓋、提高網絡能力、推廣網絡應用、加強組織保障四方面十六項舉措,推進「網際網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發展,增強基層衛生防疫能力。

國內動態

3.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近日,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4.中國電信率先商用5G SA網絡

11月7日,中國電信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宣布,在全球運營商中率先規模商用5G SA網絡,同時發布中國電信5G定製網。據悉,中國電信已建成超過32萬個5G基站。

5.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日前,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6.清華團隊實現類腦計算「圖靈完備性」重大理論突破!

繼「天機芯」和基於憶阻器件的神經形態晶片之後,清華大學類腦計算團隊的研究成果,於10月14日再次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這次,他們首次提出了 「類腦計算的完備性」 概念,為類腦計算這一有可能在未來與傳統計算系統相媲美的新型計算機系統,補上了一塊重要的理論短板,讓類腦計算的軟、硬體各自獨立開發成為了可能。

7.《5G+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白皮書》發布

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中國信通院、北京郵電大學、三一重工、鞍鋼集團、江蘇精研、哈爾濱電氣集團、寶武集團韶關鋼鐵等共同發布了《5G+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白皮書》。《白皮書》旨在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的標準化建設,促進5G與工業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安全保障水平,加速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

8.一汽集團成立人工智慧公司

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由一汽集團的運營主體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其經營範圍包括人工智慧基礎軟體開發、人工智慧應用軟體開發、人工智慧理論與算法軟體開發等。

9.小米MIDC開發者大會召開,主打自研技術

本次開發者大會上小米除了公布商用手機技術外,還發布了包括第三代屏下攝像頭、小米UWV技術、80W無限快充、伸縮式攝像頭在內的數十項新鮮科技,並宣布了手機影像能力開放計劃,這意味著在諸多第三方美顏相機或即時通訊軟體中,用戶將有望用到小米手機的超長變焦、超微距相機、多攝同開、超級防抖、AI美顏等技術。

10.中國電信推出首款5G雲手機「天翼1號」 

在第十二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推出首款5G雲手機「天翼1號」,零售價999元,11月7日起發售。據介紹,中國電信將聚焦七類雲終端:雲手機,雲Pad,雲電腦,雲電視,雲路由器,雲攝像頭,雲XR。

11.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在長沙召開

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指出,工信部將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創新驅動,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完善產業新生態、共建合作新篇章,加快先進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著力打造新發展格局。

12.貴州「天眼」世界級重大發現

近日,國際《自然》雜誌刊登了我國貴州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發現的科學成果,對於揭開快速射電暴(FRB)的起源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這種信號就是去年媒體上熱炒的所謂「外星人」對地球發送的信息,現在看來,確實是一種自然現象。

13.我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

在我國遼寧盤錦,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14.廣東省:到2022年全省5G站址達35萬個

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方案顯示,高質量建設5G網絡;到2022年,全省5G站址達35萬個。

15.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

11月7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公布,由星河動力自主研製的 「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 運載火箭首發成功,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星座十一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穀神星一號」 是一枚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一二三級採用固體發動機,四級為先進液體上面級,火箭直徑1.4m,全長19m,起飛質量31t,500km太陽同步軌道上的運載能力為300kg。

16.中國信通院攜手華為發布《新基建藍皮書》

在廣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大會上,中國信通院和華為聯合發布《新基建藍皮書——數字經濟時代智能升級實踐》,基於雙方對新基建的研究理解和業界經驗,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的建設實踐角度,為政府和企業藉助新基建進行智能升級提供參考和建議。

國際動態」  

17. 高通向物聯網,汽車,數據中心和邊緣計算多元化發展

據外媒報導,高通公司(Qualcomm)在 5G 進入更多成長型市場和前沿計算領域中展示了其在汽車和物聯網領域的發展勢頭。該公司第四財季的收益報告包括汽車和物聯網銷售。這兩個市場都與5G明顯重疊,使高通從智慧型手機轉向多元化。高通下一個目標是解決邊緣計算和雲基礎架構。

18.NASA持續推進太空「引爆點」技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已與多家美國太空公司建立起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開發「引爆點」技術,即潛在的革命性太空技術。據NASA官網消息稱,NASA持續和工業界合作,包括與14家公司籤下了價值數億美元的「引爆點」技術合同,以爭取在10年後,實現在月球的持續生存,並為載人火星任務鋪平道路。

19.特斯拉國產Model Y完成工信部申報,用三元鋰離子電池

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38批)的車輛新產品公示清單顯示,國產特斯拉Model Y已完成工信部申報,電池類型為三元鋰離子電池。這將是繼Model 3之後,特斯拉上海工廠第二款國產車型。

深度觀察

20.螞蟻集團:萬億市值與產業研究

(1)估值支撐:指標、協同、技術、國際化u

指標:坐擁支付寶這一國民級支付入口ü

超過10億的年度活躍用戶;其中7.11億為月度活躍用戶;超過8,000萬的月度活躍商家;大約7.29億的數字金融活躍用戶;超過2,000家的合作金融機構;高達118萬億元的年度支付交易規模。

協同:背靠阿里,金融&生活服務全生態

阿里集團本身場景極其豐富,包括線上零售的淘寶、天貓;本地生活O2O的餓了麼、口碑、盒馬等;B2B的1688;傳媒娛樂的優酷、蝦米;企業服務的釘釘等等。

技術:轉向技術輸出,BASIC全面領跑

螞蟻集團在全面擁抱金融牌照後重新回歸科技,加強技術輸出服務。2017年10月,螞蟻正式披露其BASIC科技戰略:Blockchain區塊鏈、AI人工智慧、Security安全、IoT物聯網、Cloud金融雲。

國際化:科技戰橋頭堡,全球化先驅

根據螞蟻招股說明書,跨境支付和商戶服務已經成為集團四大發展戰略之一。從2015年開始,螞蟻集團就在海外布局支付業務,打造海外國家的「本地支付寶」,目前逐漸形成了「1+9」全球化戰略模型。

(2)螞蟻的定位是金融科技生態公司

未來,在金融強監管的背景下,科技公司的業務「去金融化」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專注科技服務輸出的戰略或將得到強化與推進。

據商業模式和目標客群,可將金融科技類公司分成四類:1)科技生態公司,依託網際網路生態平臺賦能金融業務;2)金融IT公司,通過技術輸出(外包)的形式為金融機構提供IT技術解決方案;3)金融信息服務公司,依託新興技術或者差異化獲客切入到特定的金融服務領域(如C端炒股服務);4)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子公司,從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部門獨立而來。

儘管背景各異,但四類公司都是立足科技,繼而賦能金融。螞蟻集團坐擁強大的C端流量和頂配的技術實力,本身就是科技生態公司的佼佼者,而隨著其當前戰略核心從「數字金融」向「數字生活」遷移,未來的科技定位將愈發清晰,並逐漸與其它三類機構形成鮮明差異。

(3)金融+生活+技術生態產業鏈已經形成

據統計,過去8年螞蟻集團至少投資了160家公司,且覆蓋各類輪次,從PreA到上市公司定增等等都有涉及;且覆蓋領域廣泛,包括金融、消費領域中的衣食住行、前沿科技等。其標準十分明確——堅持圍繞螞蟻構建大生態,在支持業務的同時也讓被投公司「共同長大」。

目前,在螞蟻投資的160多家企業中,除了極個別金融科技公司是予以收購之外,螞蟻對大多數公司的投資佔比都保持在20%左右。判斷之所以選定20%,而不謀求控股,一方面是能最大程度地匹配資源、合作協同,另一方面也不會過度幹擾公司控制權。

近五年來,螞蟻更是做了一系列「生態型投資」,目的就是著眼於當前本地生活和金融科技生態。ü2015年起螞蟻開始密集加強投後管理,目的是「建立生態體系且保障每一個被投公司都能在其中獲得自身價值」。在本地生活和金融科技兩個領域,螞蟻戰投更像是一個生態「連接者」,即這些被投公司的業務和螞蟻本身並沒太直接的關係,圍繞能夠基於某些業務實現「互相協同」,形成支付寶生態和場景的延伸。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飲食不良或導致青少年平均身高差達20釐米丨科技早新聞
    新華社發(鄭逃逃 攝)●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其中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是全球首顆6G通信試驗衛星。它將在太空中展開太赫茲通信試驗,驗證衛星高速通信技術,這也是未來第六代通信的核心技術之一。(來源:科技日報、央視軍事微博)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衛星,速度比5G快百倍!-兆億微波商城
    然而科學的追求無止境,網速方面也是沒有最快,只有更快,雖然5G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城市中仍然沒有普及,科學家們已經展開了對於6G的研究,就在11月6日,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幕後的580億潮汕地產大佬
    來源:一波說11月6日11時19分,「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衛星成功發射,星河老闆黃楚龍投資「心經」念得好「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11月6日成功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設備等多個科研實驗裝置。
  • ...再次領跑全球|6g技術研發|太赫茲通信|5g|太赫茲|6g|電子科技大學
    (記者 杜峰)繼5G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後,中國6G有望再次全球領先。據相關媒體報導,近日全球第一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5G尚未完全普及的情況下,6G的競爭緊鑼密鼓開啟。6G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
  • 學術頭條:我國首次批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嫦娥5號」或將於本月底升空「嫦娥5號」有望於11月24日從海南島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前往月球。若發送成功,阿聯將成為第五個將探測器發送至月球表面的國家。中國成功研製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6日消息,近日,該院703所牽頭聯合總體設計部研製出中國首個「3.35米鋁鋰合金箱底」。
  • 長徵六號成功為阿根廷用戶發射10顆遙感衛星
    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微納型試驗衛星「天拓五號」發射成功
    23日10時27分,「天拓五號」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天拓五號」衛星將對船舶、航空器、浮標及物聯網等信息採集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
  • 同一天:中國成功發射一箭十三星,美國成功發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
    一、中國成功發射了一箭十三星 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中國預計2022年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山大學官網 圖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12月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0日12時37分,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簡稱「中國電科38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長徵八號搭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來源:鈦媒體APP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中國驕傲: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成功發射
    量子衛星上天后,中國衛星就可以與潛艇進行通訊,再也不需要潛艇浮出水面或發射無線電來暴露位置,中國的潛艇將可以在全球神出鬼沒,外軍再高明的密碼專家也只能望而興嘆……通過這項保密力度極強的科技的應用,能大幅度提升軍隊的指揮和控制能力,使得中國在信息戰能力方面超越美國。(美國《時代周刊》)美帝的重心一直在量子計算上。信息的安全性主要依賴於密鑰的秘密性,如果量子計算機(quantum computer)是密鑰破解的「利劍長矛」,那量子密碼技術就是抵禦它的「堅固盾牌」。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今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記者15日從中科院獲悉,我國即將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命名為「墨子號」。
  • 河北工業大學首顆衛星「元光號」隨長徵八號成功飛天
    原標題:河北工業大學首顆衛星「元光號」隨長徵八號成功飛天   今天12時37分,河北
  • 我國北鬥三號第17顆衛星發射成功! 和湖南有何淵源?
    2018年11月1日23時57分,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第17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衛星是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也是北鬥三號系統中功能最強、信號最多、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記者在西昌發射現場,親眼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在為祖國感到自豪的同時,記者還發現,很多湖南人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同的崗位上,為這次北鬥衛星的發射盡職盡責。
  • 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亞太6D」成功發射
    長三乙火箭發射亞太6D衛星(何衛國 攝)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採訪獲悉,北京時間7月9日20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寬帶商業通信衛星
  • 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成功發射一顆衛星!廈大官方發布消息,「海絲一號」衛星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的。雖然廈大不是國內第一所發射衛星的高校,但是,廈大發射的這顆衛星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也是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
  • 金融界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萬眾期待的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是平安銀行布局天基物聯網,進一步部署星雲物聯網平臺邁出重要的一步,作為平安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平安1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 廈門大學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