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曾益新指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我們國家歷史上有很多傳染病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與疫苗接種起到的重要作用有關。比如大家熟悉的天花、麻疹、脊髓灰質炎,包括B型肝炎,都是靠疫苗得到很好的控制。
目前,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總體形勢良好,但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其中外防輸入,我們不僅要防止感染的人引發的國內疫情,還要防止物流帶來的病毒,也就是說既有防人還有防物的問題,最近幾起散發性疫情就可能與進口冷鏈物流有關係。隨著冬春季來臨,各地溫度都在下降,所以疫情防控形勢將更加嚴峻,挑戰更大。
曾益新指出,在此背景下,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上述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也提到了多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細節問題,為此,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梳理了其中公眾最為關注的多個問題。
01 誰是重點人群、去哪打、如何接種?打完還戴口罩?
重點人群具體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
曾益新介紹說,重點人群主要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即崗位的關係,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相對比其他人群更高。「把這部分高風險人群優先保護好,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們總體疫情防控工作。」
我國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接種。第一步,主要是針對上述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爆發的風險。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通過主動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 曾益新指出。
關於大家非常關注的疫苗怎麼打,到哪兒去打?國家衛健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介紹說,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一般所在的轄區都是涵蓋的。
「我們已經要求各地及時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地點、服務時間等。若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去服務,但接種條件一定要嚴格規範。」崔鋼說。
崔鋼也特別提醒,接種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當地通知的安排和提醒,比如攜帶身份證做好疫苗登記記錄,提供相關信息,每一針都要做記錄。另外,所有接種單位都設在醫療機構,去接種的時候也一定要按照平常去醫療機構的要求,做好個人防護,主動提供身體情況。
「接種完以後,大家也要按照接種的工作人員安排,儘可能在那停留一段時間,比如30分鐘,這樣便於觀察。同時,所有的接種點都會給大家提供接種新冠疫苗的憑證,供大家以後在各種場合需要的時候及時使用。」 崔鋼指出。
曾益新也提到,儘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新冠疫苗以後,仍需要繼續維持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證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好習慣,畢竟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疫苗說保護率達到百分之百的。而且特別是在當前群體免疫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我們建議即使打了疫苗,這些防護措施仍然不減,以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
對於沒有接種的群眾,崔鋼指出,大家也不用擔心,還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如做好個人防護,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02 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打一次?病毒變異後疫苗是否有效?
此前接種人群的情況是此次重點人群大規模接種的基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說,為了保護高風險人群,我們在6月份依法依規批准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從7月份開始,進行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的接種工作。
7月份以來,到目前,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對高風險暴露人群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的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發現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有6萬多人赴境外高風險地區,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
「接種我國新冠疫苗後赴境外去的人員,從現在收集到的一些聚集性感染案例看,接種了疫苗的人和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感染風險和感染程度有顯著的差異。同期,我們用於緊急使用國藥、科興的三款滅活疫苗在境外也在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到目前已累計有7.5萬人、15萬劑次人員的接種。研究表明,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隱患。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基礎,我們才能夠確定這次在重點人群當中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
新冠疫苗的保護性有多久,是否需要像流感一樣一年接種一次,對此,曾益新強調說,新冠病毒發現的時間還不到一年,目前疫苗能夠保護多長時間還為時過早,還不能下這個結論,還需要後續持續跟蹤研究,但還是有一些信息,可以有助於判斷疫苗到底能保護多長時間。
其中,一個是在2月份開始做的一些動物實驗。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給猴子打了疫苗之後,證明這個疫苗確實能起到保護猴子的作用,這些猴子現在都還在,所以現在仍然可以繼續病毒攻擊它,最近也做了一些實驗,證明它有保護作用。從2月份至今接近9個月的時間。
二是在3月份啟動的I、II期臨床試驗,有很多志願者進行了臨床試驗,一直都進行了隨訪,檢測他們的抗體,也還是持續存在。
三是很多醫療機構,對出院的康復病人進行隨訪,出院以後的抗體是否還持續存在。很多醫療機構都在做,深圳市傳染病醫院第一個出院的病人是1月23日,總共隨訪了400多病人,許多病人最長的有10個月都還有抗體存在。
所以這些證據都提示,疫苗保護期,按世衛組織的規定要求的半年以上,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疑問。當然,至於說保護期能不能像很多病毒性疫苗一樣,能夠終身免疫,或者至少保護五年十年,還不能下這個結論。
之所以流感疫苗每年打一次,曾益新解釋說,不是流感疫苗保護期不到一年,而是因為流感病毒變異特別快,明年流行的亞型可能就跟今年不一樣,所以要隨時調整疫苗。所以,新冠疫苗應該說不存在半年或者一年要重新再接種一次,比較樂觀的估計,可能性不大。
最近有媒體報導說,世衛組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時間的改變,病毒也出現了一些變異,在此背景下,也有公眾擔憂即將大面積接種的新冠疫苗是否會受到影響。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指出,病毒作為一個非常簡單的生物,變異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這種變異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嚴重程度,也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傳染性,也不會影響到疫苗對這個病毒的免疫效果。
「作為新冠病毒來說,它作為一個RNA病毒,它的變異可能要比DNA病毒稍快一些。世界衛生組織、各個國家相關機構、疫苗研究企業等對它的變異都在一直關注,也在開展一系列相關研究。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病毒的變異變化其實還是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類,沒有看到它對疫苗效果的影響,對於病毒變異後續情況也都會持續關注中。」王華慶介紹說。
03 新冠疫苗產能是否夠?普通人什麼時候接種?
曾益新也強調,這一階段對這部分重點人群的接種,只是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分步走」第一步,後續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產量逐漸提升,對於涉及數億的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相對感染以後危險性比較大的高危人群進行接種,後續的是普通人群接種,疫苗接種工作都會全面有序地鋪開。
毛俊鋒指出,到目前為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國進入臨床試驗三期的疫苗,都處於全球第一方陣,而且我國國藥中生的兩款滅活疫苗,還有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是全世界最早開展三期臨床試驗的。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們走得比較快的疫苗已經獲得了三期臨床試驗中期需要的病例數,近期已經在滾動向國家藥監局提供相關材料。「待數據揭盲以後,一定會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的數據,如果數據達到相應的標準,國家藥監部門將會批准附條件上市或者上市,到時疫苗就會更快地普及,更快地提高產量,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大規模生產的準備。」
實際上,新冠疫苗是否有足夠的量,讓滿足條件的人群接種,這也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毛俊鋒指出,生物製品從實驗室的小規模製備,到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確實是很困難的一步。但今年3月份的時候,國家領導人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就前瞻性地指出,要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的有機銜接。
「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疫苗研發專班緊密合作,密切跟蹤疫苗研發的進展,推動企業加快產業化進程,全面地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規模化生產準備。」 毛俊鋒介紹說,目前主要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生產調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專門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生產保障工作專班,每周對這些重點企業的產能建設進度進行調度,同時還組織相關省市的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安排專人去對接企業。
二是加快推進產能建設。各條技術路線的企業,同步推動產能建設。截至目前國藥中生北京所、武漢所、北京科興都已經完成了今年的產能建設任務,同時也通過了多部門聯合組織的生物安全檢查,應該說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各項條件,目前能夠滿足現階段重點人群的接種需求。待藥監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批准上市之後,可以立即組織大規模的生產。當然,其他企業的產能建設也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
三是保障疫苗生產供應鏈暢通。疫苗生產過程確實比較複雜,涉及很多環節,而且技術含量也很高,目前已經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產業鏈、供應鏈也作了全面梳理,指導企業對這些生產物料的供應風險做好研判分析。同時,推動一些關鍵物料加快生產技術攻關,組織上下遊企業加強供需對接。我們還要求生產企業對一些關鍵的生產物料,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大市場採購和商業儲備力度,要確保新冠病毒疫苗生產供應鏈穩定。
04 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如何鑑定、補償?
安全性也是公眾最為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尤其是最近還有很多國外相關疫苗不良反應的報導。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指出,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是也有個別的人在接種疫苗以後,它畢竟是個外來的抗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不過,焦雅輝也強調有兩個情況需要區分一下,一種叫不良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經過規範的接種以後,產生的跟接種目的沒有關係或者意外發生的一些損害的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所有藥品、疫苗都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是在允許範圍之內的。
還有一種情況叫偶合反應,是指接種者在接種的時候,恰巧是處於其他一些疾病在潛伏期或者發病前期的狀態,在接種的時候,很巧合的,這個疾病也同時發病了。這種情況出現以後,它是跟疫苗的接種沒有關係,並且跟疫苗的質量也沒有關係,它不屬於不良反應,所以這是一種偶合反應。
焦雅輝介紹說,從前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觀察到的常見不良反應,中國疫苗觀察到的不良反應,與國外的不完全一樣,我們沒有出現那麼嚴重的不良反應。
據介紹,目前中國疫苗觀察到的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頭痛發熱,還有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另外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焦雅輝表示,為了做好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安全保障工作,我們對於醫療保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並在全國採取了幾個措施:
一是要求這次的接種點,包括我們這些接種單位、臨時接種點,同時要符合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要符合接種的條件,另一方面要具備醫療救治條件。我們對於這些接種單位以及參與醫療救治的醫務人員都要進行技術培訓,要培訓合格以後,才能夠上崗。確保這些人一方面掌握接種技術操作規範,另外對於常見的不良反應,能夠快速識別、快速處置。近期已經開展了對接種人員以及醫療保障人員的培訓工作。
第二個措施即是要求各地把接種單位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將地方上技術力量最強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劃分到若干個責任區,每個醫院要負責責任區內若干個接種單位的醫療保障工作。這些醫院要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也要攜帶必要的搶救設備和藥品,在接種點提供駐點保障,一旦發生情況,能夠及時處置。
當發生還要繼續處置的嚴重異常反應時,一方面要有120救護車快速轉運,另外對口的上級醫院要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多學科的診療,盡最大努力來確保這些接種群眾的生命安全。
與此同時,焦雅輝也提醒各位接種者,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在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
「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都要在接種以後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一些問題,醫務人員可以及時處理。30分鐘以後,沒有問題可以回家。回家以後,即便出現了剛才我提到的不良反應相關症狀,也要及時就醫。同時,也提醒各位接種者,要注意飲食、休息,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乾燥,讓身體機能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焦雅輝進一步介紹說。
王華慶也補充介紹稱,不良反應也是預防接種工作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於疫苗不良反應如何去監測,如何去報告,我們國家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法規制度,包括在疫苗管理法、預防接種疑似不良反應監測方案、涉及到異常反應的鑑定辦法當中都有相關規定。
上述相關規定都明確包括醫療單位、接種單位、疾控機構,還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以及疫苗的生產企業,都是責任報告單位。在這些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也都是責任報告人。
「關於疫苗接種後要報告哪些內容和什麼樣的疾病,接種多長時間可能出現的一些跟疫苗有關的情況,在我們的監測方案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報告之後,如果需要調查的話,我們就會啟動調查,因為在監測方案中有調查的標準,啟動調查之後,也會對調查的情況作出一個判斷,需要做診斷的,由我們設在疾控機構的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組來做出診斷,需要鑑定的,由我們醫學會來做出鑑定。」 王華慶介紹說。
而異常反應監測是信息系統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已經建立了涉及到疫苗異常反應的監測系統,這些監測系統通過各報告單位、報告人報告上來的數據,包括一些調查情況、一些診斷情況。「我們也會進行定期分析,如果出現一些重要事件的時候,我們會進行及時分析,來評估疫苗接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王華慶指出。
鄭忠偉也指出,我國疫苗接種出現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的鑑定和補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體系,各地也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都制定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補償的相關制度,而且在具體實踐工作當中,已經積累了比較好的經驗,具有比較好的基礎,能夠妥善處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補償問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