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
新冠疫苗如何接種?哪些人群需要接種?疫苗是否安全?
12月19日上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當前這一階段對重點人群的接種,只是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分步走」第一步,後續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別是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產量逐漸提升,對於涉及數億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相對感染以後危險性比較大的高危人群,以及後續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種工作都會全面有序地鋪開。
「我們的目標是力爭通過主動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曾益新表示。
據了解,7月份以來,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我國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的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新冠疫苗接種分「兩步走」
曾益新表示,從4月2日我國批准第一個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到6月份批准三個疫苗緊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來多個疫苗陸續到境外去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總體工作進展比較順利。
曾益新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總體形勢良好,但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其中外防輸入,我們不僅要防止感染的人引發的國內疫情,還要防止物流帶來的病毒,也就是說既有防人還有防物的問題。最近的幾起散發性疫情,其中有幾起就可能與進口冷鏈物流有關係。隨著冬季來臨,各地溫度都在下降,所以疫情防控形勢將更加嚴峻,挑戰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總結前期緊急使用階段的經驗基礎上,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介紹,我國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接種。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暴發的風險。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據了解,為了確保這一階段接種工作的順利開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經向成員單位和各省市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出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切實把好疫苗質量關,每一批疫苗都要經過嚴格檢驗;要確保冷鏈運輸安全暢通、配送及時準確。要求各地都要精心設計接種方案,合理設置預防接種點,穩妥有序組織好接種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接種時的醫療保障、接種後不良反應的及時處置和監測報告。
同時,目前各地都在積極落實為群眾接種疫苗提供便利服務的各項措施。
崔鋼表示,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一般所在的轄區都是涵蓋的。我們已經要求各地及時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疾控部門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去服務。當然,接種條件一定要嚴格規範。
崔鋼同時提醒,公眾也可以諮詢所在轄區的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並關注相關信息發布平臺。
已完成100多萬劑次接種 未現嚴重不良反應
據了解,我國於今年6月份依法依規批准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並於7月22日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
緊急使用接近5個月來,整體的接種情況如何?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7月份以來,截至目前,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的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有6萬多人赴境外高風險地區,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
「這些赴境外的人員,我們現在收集到一些聚集性感染的案例,從這些案例當中也看出來,接種了疫苗和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感染風險和感染程度有顯著差異。同期,我們用於緊急使用的滅活疫苗就是國藥中生的兩款、科興的一款,在境外也在開展III期臨床試驗,到目前已累計有7.5萬人、15萬劑次人員的接種。研究表明,沒有出現嚴重的安全隱患。」鄭忠偉稱,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基礎,才能夠確定這次在重點人群當中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
但是,如果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是否會得到補償?
對此,鄭忠偉解釋稱,我國疫苗接種出現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的鑑定和補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體系,各地也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都制定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補償的相關制度,而且在具體實踐工作當中,已經積累了比較好的經驗,具有比較好的基礎,能夠妥善處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補償問題。
「這次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各地也會按照已經具有的相關原則進行處理。」鄭忠偉表示。
已部署多項安全保障措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稱,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它畢竟是個外來的抗原,也有個別人在接種疫苗以後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從前期國內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看,跟國外的還不完全一樣,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常見的不良反應。」 焦雅輝表示。
為了做好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安全保障工作,醫療保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
焦雅輝稱,相關部門在全國採取了幾個措施:第一個措施,是要求這次的接種點,一方面要符合接種的條件,另一方面要具備醫療救治條件。對於這些接種單位以及參與醫療救治的醫務人員都進行技術培訓,要培訓合格以後才能夠上崗。確保這些人既掌握接種技術操作規範,另外對於常見的不良反應能夠快速識別、快速處置。近期已經開展了對接種人員以及醫療保障人員的培訓工作。
第二個措施,是要求各地把接種單位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在一個區域,把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劃分到若干個責任區,每個醫院要負責責任區內若干個接種單位的醫療保障工作。這些醫院要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也要攜帶必要的搶救設備和藥品,在接種點提供駐點保障,一旦發生情況,能夠及時處置。當發生還要繼續處置的嚴重異常反應時,一方面要有120救護車快速轉運,另一方面,對口的上級醫院要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多學科的診療,盡最大努力來確保這些接種群眾的生命安全。
焦雅輝尤其提醒,接種者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包括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另外,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接種以後都要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
實際上,不良反應問題,既是公眾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預防接種工作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表示,其實在《疫苗管理法》和相關的監測方案中,都明確了哪些是報告單位,哪些是報告人,像醫療單位、接種單位、疾控機構,還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以及疫苗的生產企業,都是責任報告單位。在這些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也都是責任報告人。
「而關於疫苗接種後要報告哪些內容和什麼樣的疾病,接種多長時間可能出現的一些跟疫苗有關的情況,在我們的監測方案當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報告之後,如果需要進行調查的,就會啟動這個調查。啟動調查之後,也會對調查的情況做出一個判斷,需要做診斷的,由設在疾控機構的異常反應調查診斷專家組來做出診斷,需要鑑定的,由醫學會來做出鑑定。」王華慶說。
王華慶還表示,中國疾控中心已經建立了涉及到疫苗異常反應的監測系統,這些監測系統通過各報告單位、報告人報告上來的數據,包括一些調查情況、一些診斷情況,也會進行定期分析,如果出現一些重要事件的時候,會進行及時分析,來評估疫苗接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
已接種者最長10個月仍有抗體
新冠疫苗接種後,保護期能有多長時間?
就此,曾益新表示,病毒發現的時間還不到一年,所以現在說這個疫苗能夠保護多長時間還為時過早,還不能下這個結論,還需要後續持續跟蹤研究,到時候希望能夠有個比較好的結果。但還是有一些信息,可以有助於我們判斷疫苗到底能保護多長時間。
一是在2月份開始做的一些動物實驗,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當時是給猴子打了疫苗之後,證明這個疫苗確實能起到保護猴子的作用,這些猴子現在都還在,所以現在仍然可以繼續用病毒攻擊它。最近做了一些實驗,證明它有保護作用。如果從2月份開始算起,到現在有9個多月的時間了。
二是在3月份啟動的I、II期臨床試驗,有很多志願者進行了臨床試驗,一直都進行了隨訪,檢測他們的抗體也還是持續存在。
三是很多醫療機構對出院的康復病人進行隨訪,出院以後的抗體是否還持續存在。很多醫療機構都在做,深圳市傳染病醫院第一個出院的病人是1月23日,總共隨訪了400多個病人,他們發現,許多病人最長的有10個月都還有抗體存在。所以這些證據都提示,疫苗保護期,按世衛組織的規定要求的半年以上,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疑問。當然,至於說保護期能不能像很多病毒性疫苗一樣,能夠終身免疫,或者至少保護5年、10年,還不能下這個結論。
新冠疫苗是否像流感疫苗一樣,需要每年接種?
曾益新表示,流感疫苗每年接種是因為流感病毒變異特別快,而就新冠疫苗,「應該說不存在半年或者一年要重新再接種一次,比較樂觀的估計,可能性不大」。
不過他也同時提到,接種新冠疫苗以後,還是要求大家繼續維持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這些好習慣。
「畢竟疫苗的保護作用不是百分之百的,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疫苗保護率達到百分之百。而且特別是在當前群體免疫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我們建議即使打了疫苗,這些防護措施仍然不減,以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曾益新強調。
三家企業產能目前能滿足重點人群接種需求
未來隨著重點人群、高危人群甚至普通人群的免疫接種陸續進行,疫苗的產能是否能滿足接種需求備受關注。
今年3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曾指出,要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的有機銜接。為此,工信部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和安排,與疫苗研發專班緊密合作,密切跟蹤疫苗研發的進展,推動企業加快產業化進程,全面地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規模化生產準備,包括加強生產調度、 加快推進產能建設和保障疫苗生產供應鏈暢通。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毛俊鋒介紹稱,在加快推進產能建設方面,各條技術路線的企業,工信部都要求同步推動產能建設。到目前為止,國藥中生的北京所、國藥中生的武漢所、北京科興中維這三大企業已經圓滿完成了今年的產能建設任務,同時也通過了多部門聯合組織的生物安全檢查,應該說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各項條件,目前能夠滿足現階段重點人群的接種需求。
「待藥監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批准上市之後,可以立即組織大規模的生產。當然,其他企業的產能建設也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這點請大家放心。」毛俊鋒表示。
在保障疫苗生產供應鏈暢通方面,因為疫苗生產過程確實比較複雜,涉及很多環節,而且技術含量也很高,所以工信部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產業鏈、供應鏈也做了全面梳理,指導企業對這些生產物料的供應風險做好研判分析。同時,推動一些關鍵物料加快生產技術攻關,組織上下遊企業加強供需對接。
「我們還要求生產企業對一些關鍵的生產物料,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大市場採購和商業儲備力度,要確保新冠病毒疫苗生產供應鏈穩定。」毛俊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加強生產調度工作,推動企業通過生產車間的改造、生產技術的提升等一系列方式,進一步擴大產能,全面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生產組織和保障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73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承諾,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鄭忠偉表示,目前我國在規劃疫苗產能的時候,已經就此作出了相應的安排。
企業近期已滾動向國家藥監局提供相關材料
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我國布局了五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研發。目前,其中5個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標準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緊急使用、生產準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這5個疫苗包括:北京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國藥集團下屬武漢生物研究所的滅活疫苗、國藥集團下屬北京生物研究所的滅活疫苗、軍科院聯合康希諾公司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和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的重組蛋白疫苗。
鄭忠偉介紹稱,到目前為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進入Ⅲ期臨床的疫苗,都處於全球第一方陣,而且我國國藥中生的兩款滅活疫苗,還有科興中維的滅活疫苗是全世界最早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的。由於我國疫情防控做得很好,國內不具備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的條件,所以5款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都是在國外開展的。
但鄭忠偉也稱,我國新冠疫苗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並不是或者大多不是目前全球疫情發生最高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獲得Ⅲ期臨床所需病例的速度自然就不是最快的,這也符合科學規律。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走得比較快的疫苗已經獲得了Ⅲ期臨床試驗中期需要的病例數,近期已經在滾動向國家藥監局提供相關材料。待數據揭盲以後,一定會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的數據,如果數據達到相應的標準,國家藥監部門將會批准附條件上市或者上市。屆時,新冠疫苗就會更快地普及,更快地提高產量,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大規模生產的準備。
價格也是公眾關心的問題。
目前多個外國疫苗研發企業都披露了新冠疫苗的售價,目前國內部分地區的定價為200元/針。全國範圍內是否都會採用這一價格,隨著未來接種範圍擴大,疫苗是否會降價?
就此,鄭忠偉表示,關於疫苗的價格,首先是以企業為主體,但是有的原則必須要遵循。首先是公共產品屬性的原則,既然是公共產品屬性,最終定價的依據就是成本。而且,疫苗的價格,還要隨著生產規模和使用規模擴大而不一樣,隨著疫苗批准附條件上市以後,它會形成相應的價格機制。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