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07元素周期律
【易錯分析】
1.誤認為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絕對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元素,忽視了第ⅠA族的氫元素的最高正價為+1,最低負價為-1。
2.誤認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定等於其族序數,忽視了氧元素無最高正價,氟元素無正價。
3.誤認為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忽視了關鍵詞「最高價」。
4.誤認為失電子難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一定強,忽視了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失電子難,得電子也難。
5.誤認為同周期相鄰兩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之差都等於1,忽視了長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況。
6.誤認為得(失)電子的數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屬性(金屬性)越強,忽視了元素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多少與元素的非金屬性、金屬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繫。
【錯題糾正】
例題1、一種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圖所示),具有良好的儲氫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總和為24。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化合物中,W、X、Y之間均為共價鍵
B.Z的單質既能與水反應,也可與甲醇反應
C.Y的最高化合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強酸
D.X的氟化物XF3中原子均為8電子穩定結構
【解析】A.該化合物中,H、B、N之間均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故A正確;B.Na單質既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也能與甲醇反應生成甲醇鈉和氫氣,故B正確;C.N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HNO3為強酸,故C正確;D.B的氟化物BF3中B原子最外層只有6個電子,達不到8電子穩定結構,故D錯誤。答案:D
例題2、科學家合成出了一種新化合物(如圖所示),其中W、X、Y、Z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是X核外電子數的一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鹼性
B.元素非金屬性的順序為X>Y>Z
C.Y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強酸
D.該新化合物中Y不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
【解析】由W、X、Y、Z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是X核外電子數的一半可知,Z為Cl、X為Si,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Y元素化合價為3價,則Y為P元素;由W的電荷數可知,W為Na元素。A、氯化鈉為強酸強鹼鹽,水溶液呈中性,錯誤;B、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則非金屬性的強弱順序為Cl>S>P,錯誤;C、P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強酸,正確;D、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價為3價,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錯誤。答案:C
【知識清單】
一、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
(1)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
(2)半徑大小比較規律:在中學化學要求的範疇內,可按「三看」規律來比較粒子半徑的大小:
「一看」電子層數:當電子層數不同時,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例:r(Li)<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r(Na)>r(Na+),r(Fe)>r(Fe2+);
「二看」核電荷數:當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例:r(Na)>r(Mg)>r(Al)>r(Si)>r(P)>r(S)>r(Cl),r(O2-)>r(F-)>r(Na+)>r(Mg2+)>r(Al3+);
「三看」核外電子數:當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均相同時,核外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例:r(Cl-)>r(Cl) r(Fe2+)>r(Fe3+)。
2.化學鍵與化合物的關係
(1)離子化合物一定含有離子鍵,離子鍵只能存在於離子化合物中。
(2)共價鍵可存在於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和共價單質分子中。
(3)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如NaCl;熔化狀態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如HCl。
(4)在離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屬元素又含有非金屬元素(銨鹽除外);共價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屬元素,但個別含有金屬元素,如AlCl3也是共價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如銨鹽。
(5)氣態氫化物是共價化合物,只含共價鍵,而金屬氫化物(如NaH)是離子化合物,含離子鍵。
【變式練習】
1.X、Y、Z、M、Q五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價為價,Y元素與Z、M元素相鄰,且與M元素同主族;化合物的電子總數為18個;Q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少一個電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
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
C.易溶於水,其水溶液呈鹼性
D.X、Z和Q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2. X、Y、Z、W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由X、Y、Z、W四種元素中的幾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與W、Z的單質之間的轉化關係如圖所示(部分產物未給出),其中Z為金屬單質且與X位於不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和W形成的化合物YW4易溶於水
B.Y6X6燃燒時火焰明亮,且無黑煙產生
C.W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強
D.Z與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離子鍵
【易錯通關】
1.葉蠟石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學式為X2[Y4Z10](ZW)2,短周期元素W、Z、X、Y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Y的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的一半,X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X的離子與ZW-含有相同的電子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X>Y>Z>W B.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Y>Z
C.Y的氧化物可作光導纖維的材料 D.常溫常壓下,Z和W形成的常見化合物均為液體
2. LDFCB是鋰離子電池的一種電解質,該電解質陰離子由同周期元素W、X、Y、Z構成(如下圖),Y的最外層電子數等於X的核外電子總數,四種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四種元素的單質中,Z的沸點最高
B.原子半徑∶W>X>Y>Z
C.W、Z形成的分子中各原子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
D.Y分別與另外三種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Y的價態相同
3.現有W、X、Y、Z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徑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Y、Z兩原子的原子序數之和與W、X兩原子的核內質子數之和相等。Z與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鹼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四種元素中,W的非金屬性最強,Z的金屬性最強
B.由Z和W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離子鍵
C.四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中,X的半徑最大,Y的半徑最小
D.X、Y、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相互之間能發生反應
4.主族元素Q、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均不大於20。Q的簡單氫化物和其最高價含氧酸可以化合成鹽,X與Q同周期且是該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Z-具有與氬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Q、Y、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9。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A.X與Z的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均呈強酸性
B.Z和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C.Y與Z形成的化合物只含離子鍵
D.簡單氫化物的沸點:Q>X
5.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元素X、Y、Z、W,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1、6、7、1。X-的電子層結構與氦相同,Y和Z的次外層有8個電子,Z-和W+的電子層結構相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屬性順序為X<Y<Z
B.X和其它3種元素均能形成共價化合物
C.W和其它3種元素均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D.元素X、Y、Z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和分別為0、4、6
6.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均不超過20。W、X、Y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5,是實驗室常用的一種化學試劑。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Z2Y的水溶液呈鹼性
B.最簡單氫化物沸點高低為:X>W
C.常見單質的氧化性強弱為:W>Y
D.中各原子最外層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
7.主族元素V、W、X和Y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均不大於20;元素V在地殼中含量僅0.087%,但其化合物每年以近百萬種增加,W的氣態氫化物和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在常溫下能發生反應,灼燒X的單質時可以觀察到黃色的光,X與Y同主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離子半徑大小:r(W)<r(X)<r(Y)
B.W的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比V的強
C.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鹼性強於Y的
D.X和Y的正鹽溶液均呈中性
8.化合物
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其蒸汽和溶液都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可用於目前新冠病毒疫情下的生活消毒。其中X、Y、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X>Y>Z
B.元素的非金屬性:X<Y<Z
C.該化合物中Z的化合價均呈-2 價
D.該化合物中 X、Y、Z都滿足 8 電子穩定結構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僅X、Y處於同周期,Y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的原子序數是X的兩倍,X與Y形成的化合物可與Z的單質反應生成X的單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簡單離子的半徑:
B.簡單氫化物的熱穩定性:
C.W與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極性共價鍵
D.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強鹼
10.已知A、B、C、D、E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B和D同主族,中學階段常見物質X、Y、Z為其中的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均為強電解質,當X、Y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2反應時,有如圖轉化關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E三種元素一定位於同一周期
B.物質X、Y、Z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
C.C和D形成的化合物溶於水,其溶液顯中性
D.簡單氫化物的熱穩定性:D>E
11. 「醫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產生ZQ、X2W4Y、XW3Q等多種物質,已知W、X、Y、Z、Q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簡單氣態氫化物熱穩定性: Y>X
B.W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ZW
C.簡單離子半徑: Q->Y2->Z+
D.常溫下,XW3Q為氣態,且X、W、Q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
12.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均不大於20。這四種元素可組成結構為Z+[Y–W≡X]–的化合物。該化合物與某種金屬陽離子反應可得到血紅色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Z 的焰色反應為黃色
B.簡單氫化物的沸點:W>X
C.該化合物中 Y 不滿足 8 電子穩定結構
D.Y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強
13. X、Y、Z、W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化合物,M、N、P是這些元素對應的單質,甲常溫下為液態,丙中滴入鹽酸開始有沉澱,繼續沉澱消失,其溶液呈鹼性。上述物質間的轉化關係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半徑:Z>W>Y
B.X與Z形成的化合物能與水反應產生N
C.常溫下,P不能與濃硝酸發生反應
D.Y分別與X、Z形成的化合物均不止一種
14. X、Y、Z、W是質子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們形成的某種化合物Q的結構式如圖所示。X與W形成的化合物M常溫下是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與Z可形成質子數、電子數均相同的ZX3、
B.M熱穩定性強且具有弱氧化性
C.Q分子中各原子最外電子層均達到穩定結構
D.X、Y、Z、W四種元素間只能形成共價化合物
1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7。其中W、X、Y三種元素的簡單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且可形成結構如圖所示的化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Z>Y>X>W B.X與Z形成的化合物會抑制水的電離
C.X、Z均能形成兩種常見氧化物 D.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最強
參考答案
【變式練習】
1.D【解析】X、Y、Z、M、Q為五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價為+4價,則證明該元素為第IVA族元素,又知Y元素與Z、M元素相鄰,且與M同族,則在元素周期表位置應為
,故推知Y為C元素,Z為N元素,M為Si元素;化合物Z2X4的電子總數為18,則推知,X為H,該化合物為N2H4;Q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總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一個電子,推出Q為Cl元素。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則原子半徑比較:Z(N)<Y(C)<M(Si),故A正確;B.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因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Z(N)>Y(C)>M(Si),則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Z(N)>Y(C)>M(Si),故B正確;C.N2H4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H2N-NH2,分子中含兩個氨基,可與酸反應,具有鹼性,且該分子具有極性,與水分子間也存在氫鍵,根據相似原理可知,N2H4易溶於水,故C正確;D.X、Z和Q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很多,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如氯化銨屬於銨鹽,為離子化合物,故D錯誤。答案:D
2.D【解析】根據化合物M和W單質的反應條件可知化合物M應為烴,W單質為Cl2,M含有C、H元素,X是四種元素中原子序數最小的,則X應為H元素;化合物N可以和金屬單質反應,N應為HCl,化合物P應為金屬Z氯化物,由於氯化鋁為共價化合物,無法通過電解氯化鋁獲得鋁,且Z與H元素不是同主族,所以P為氯化鎂,Z為Mg;綜上所述X為H,Y為C,Z為Mg,W為Cl元素。A.Y、W形成的化合物YW4為四氯化碳,四氯化碳難溶於水,故A錯誤;B.Y6X6為C6H6,其分子中含碳量較大,燃燒時火焰明亮,且有黑煙產生,故B錯誤;C.沒有指出是否為元素最高價含氧酸,該說法不合理,如碳酸的酸性大於次氯酸,故C錯誤;D.Z為Mg,Mg與Cl形成的氯化鎂為離子化合物,只含有離子鍵,故D正確。答案:D
【易錯通關】
1.B【解析】葉蠟石化學式為X2[Y4Z10](ZW)2,短周期元素W、Z、X、Y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則X為Al;Y的最外層電子數為次外層的一半,其原子序數大於Al,則Y為Si元素;X的離子與ZW-含有相同的電子數,ZW-應為氫氧根,則Z、W分別為O、H中的一種,結合X2[Y4Z10](ZW)2可知,Z應為O,則W為H,以此來解答。
A.電子層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同周期從左向右原子半徑減小,則原子半徑:X>Y>Z>W,故A正確;B.水分子間形成氫鍵導致水的熔沸點反常,沸點:SiH4<H2O,故B錯誤;C.Y的最高價氧化物為SiO2,SiO2可作光導纖維的材料,故C正確;D.H、O形成的化合物為H2O和H2O2,常溫常壓下H2O和H2O2均為液體,故D正確;故選:B。
2.B【解析】Y的最外層電子數等於X的核外電子總數,且Y能形成化合物,則X的核外電子總數最多為7,根據該陰離子中X的成鍵特點可知X應為ⅣA族元素,則X為C,Y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四種元素同周期,均為第二周期元素,所以Y為O元素;Z只能形成1個共價鍵,位於ⅧA族,則Z為F;四種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20,W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0-4-6-7=3,為B元素。
A.F、O的單質常溫下為氣態,沸點低,B、C的單質常溫下為固態,沸點高,故A錯誤;
B.同一周期原子序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則原子半徑:W>X>Y>Z,故B正確;
C.BF3中,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不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故C錯誤;
D.O元素與其他C、B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顯負-2價,與F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OF2,顯正價,O的價態不同,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3.B【解析】由題幹信息可知,W、X、Y、Z為原子半徑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Z與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鹼性,則該二元化合物可能為Na2S,則Z為Na元素,X為S元素,W、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可推知W、X可能位於同一主族,則W為O元素,Y、Z兩原子的原子序數之和與W、X兩原子的核內質子數之和相等,Y為Al元素,據此分析解答問題。
A.同一周期元素,非金屬性從左至右依次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同一主族元素,從上至下金屬性依次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則四種元素中,O的非金屬性最強,Na的金屬性最強,A選項正確;
B.由Na和O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Na2O2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非極性共價鍵,B選項錯誤;
C.四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中,S2-電子層數最多,半徑最大,而Na+、Al3+、O2-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因此離子半徑S2->O2->Na+>Al3+,即S2-半徑最大,Al3+半徑最小,C選項正確;
D.Na、Al、S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NaOH、Al(OH)3、H2SO4,Al(OH)3具有兩性,可與強酸H2SO4和強鹼NaOH發生反應,NaOH和H2SO4可發生中和反應,D選項正確;
答案選B。
4.B【解析】主族元素Q、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均不大於20。Q的簡單氫化物和其最高價含氧酸可以化合成鹽,說明Q為非金屬元素,氫化物顯鹼性,X與Q同周期且是該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即X為F,Q為N;Z-具有與氬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Z為Cl;Q、Y、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9,說明W為K時,Y為Al,W為Ca時,Y為Mg。
A. X的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為HF,Z的簡單氫化物的水溶液為HCl,鹽酸為強酸,氫氟酸為弱酸,A錯誤;
B. Z和W形成的化合物為氯化鉀或氯化鈣,均為強酸強鹼鹽,水溶液呈中性,B正確;
C. 若Y為鋁,則Y與Z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價鍵,C錯誤;
D.HF和NH3分子間均存在氫鍵,但由於電負性F>N,形成的H—F…H更強,所以簡單氫化物的沸點:HF>NH3,D錯誤;
答案為B。
5.B【解析】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元素X、Y、Z、W,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1、6、7、1。X-的電子層結構與氦相同,則X為H,Y和Z的次外層有8個電子,Y最外層電子數為6,則Y為S,Z最外層電子數為7,則Z為Cl,Z-和W+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W為K。
A. 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因此元素的非金屬性順序為X<Y<Z,故A正確;
B. H與K形成KH離子化合物,故B錯誤;
C. K與其它3種元素形成KH、K2S、KCl均是離子化合物,故C正確;
D. 元素X最高價+1,最低價1,最高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Y最高價+6,最低價2,最高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和為4,Z最高價+7,最低價1,最高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和為6,故D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B。
7.B【解析】元素V在地殼中含量僅0.087%,但其化合物每年以近百萬種增加,則知V為C、W的氣態氫化物和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在常溫下能發生反應,那是氨氣和硝酸生成硝酸銨,故W為N、灼燒X的單質時可以觀察到黃色的光,則X為Na、X與Y同主族且原子序數X小於Y,則Y為K;
A. 離子半徑大小:r(X)<r(W)<r(Y),A錯誤;
B. 非金屬性W>V,故W的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比V的強,B正確;
C. 金屬性Y>X,故X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鹼性弱於Y的,C錯誤;
D. X和Y的正鹽溶液是強鹼的鹽溶液,但未必呈中性,因為不知道是強鹼強酸鹽還是強鹼弱酸鹽,D錯誤;
答案選B。
8.B【解析】X、Y、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存在四個鍵,可能為C和Si,Z與Y形成雙鍵,又存在-Z-Z-的形式,可知Z為:O,則Y為C,X為H。
A. 原子半徑:C>O>H,即Y>Z>X,A項錯誤;
B. 元素的非金屬性:H<C<O,即X<Y<Z,B項正確;
C. 該化合物中 Z 的化合價為-1和-2價,C項錯誤;
D. 氫不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D項錯誤;
答案選B。
9.B【解析】Y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元素,僅X、Y處於同周期,W是H,Z的原子序數是X的兩倍,X與Y形成的化合物可與Z的單質反應生成X的單質,Z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則X、Y、Z分別為C、O、Mg,由此分析。
A.O2-和Mg2+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越大,對原子核的吸引能力越強,半徑越小,故半徑r(O2-)>r(Mg2+),即Y>Z,故A錯誤;
B.X是碳,Y是氧,碳和氧為同一周期,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X<Y,非金屬性越強,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簡單氫化物的熱穩定性:X<Y,故B正確;
C .W是H,Y是O,W與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水或過氧化氫,可能含有極性鍵或非極性鍵,故C錯誤;
D.Z是Mg,它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弱鹼,故D錯誤;
答案選B。
10.A【解析】根據W為二元液態化合物,推測W為水,X、Y、Z為其中的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均為強電解質,X、Y按物質的量之比為1:2反應,推測X與Y的反應應為酸鹼中和反應,進一步推測X為硫酸、Y為氫氧化鈉,Z為硫酸鈉;從而推斷A為H元素、B為O元素、C為Na元素、D為S元素、E為Cl元素。
A.C為Na元素、D為S元素、E為Cl元素,位於同一周期,A正確;
B.X為硫酸,只含有共價鍵,B錯誤;
C. C和D形成的化合物為Na2S,為強鹼弱酸鹽溶於水顯鹼性,C錯誤;
D.非金屬性Cl>S,其簡單氫化物的熱穩定性:HCl>H2S,D錯誤;
答案選A。
11.D【解析】「醫用酒精」主要成分為CH3CH2OH,「84消毒液」主要成分為NaClO,則反應後必定含有元素C、H、O、Na、Cl,已知W、X、Y、Z、Q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則W為H,X為C,Y為O,Z為Na,Q為Cl,以此分析。
A. 由於O的非金屬性強於C,則簡單氣態氫化物熱穩定性:H2O>CH4,故A正確;
B. W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NaH,故B正確;
C. 簡單離子半徑: Cl->O2->Na+,故C正確;
D. 常溫下,CH3Cl為氣態,但H原子不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故D錯誤;
故答案選:D。
12.D【解析】該化合物與某種金屬陽離子反應可得到血紅色溶液,則化合物中含SCN-,且 W、X、Y、Z 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加,且均不大於20,再根據結構Z+[Y–W≡X]-可得W為C,X為N,Y為S,Z為K,以此分析。
A. Z 為K,焰色反應為紫色,故A錯誤;
B.NH3分子間存在氫鍵,而甲烷分子間不能形成氫鍵,所以,簡單氫化物的沸點:W<X,故B錯誤;
C.S最外層的電子數為6,在該化合物中,S與C形成一個共用電子對,又得到一個電子,則其滿足 8 電子穩定結構,故C錯誤;
D.S的非金屬性強於C,則 S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硫酸)的酸性比 C 的(碳酸)強,故D正確;
故答案選:D。
13.C【解析】甲常溫下為液態,應為H2O,丙中滴入鹽酸開始有沉澱,繼續沉澱消失,其溶液呈鹼性,可知丙為NaAlO2,由轉化關係可知M為Na,N為H2,乙為NaOH,P為Al,由此可知X、Y、Z、W分別為H、O、Na、Al元素,據此分析解答。
A.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減小,則原子半徑r(Na)>r(Al)> r(O),即Z>W>Y,故A正確;
B.X與Z形成的化合物為NaH,具有還原性,可與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故B正確;
C.常溫下,鋁與濃硝酸發生鈍化反應,鈍化屬於化學變化,故C錯誤;
D.氧元素可與氫、鈉兩元素分別形成過氧化氫、水,過氧化鈉、氧化鈉等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均不止一種,故D正確;
故選C。
14.C【解析】根據圖示可知,W形成2個共價鍵,X形成1個共價鍵,X與W形成的化合物M常溫下是液體,則X為H,W為O元素,M為H2O或H2O2;Z可以形成3個共價鍵,其質子數小於O,則Z為N;Y形成4個共價鍵,其質子數小於N,則Y為C元素,據此解答。
A.ZX3、ZX4+分別為NH3、NH4+,NH3、NH4+的電子數均為10,但質子數分別為10、11,故A錯誤;
B.M為H2O或H2O2,H2O2的熱穩定性較差,且具有強氧化性,故B錯誤;C.該化合物中,H原子滿足最外層2電子穩定結構,C、N、O原子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故C正確;D.H、C、N、O形成的化合物可能為離子化合物,如醋酸銨、碳酸銨等,故D錯誤;故選:C。
15.C【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三種元素的簡單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且X形成一價陽離子,W形成一條共價鍵,則W為F、X為Na,再根據陰離子結構Y為Al,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7-7-1-3=6,則Z為S,據此分析解答。
A. 原子半徑:Na>Al>S>F,A錯誤;
B. X與Z形成的化合物為硫化鈉,是強鹼弱酸鹽,會水解促進水的電離,B錯誤;
C. 鈉能形成氧化鈉、過氧化鈉,硫能形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C正確;
D. W為F,沒有正化合價,D錯誤;
答案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