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我對你們說了,是讓我的喜悅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
「喜樂」是人情緒裡的一種,每個人都有情緒,所謂「七情六慾」,有喜樂必然就有哀愁,有高興就會有痛苦,想要避開痛苦憂愁只是喜樂,似乎很難做到。
先知哈巴谷雖然身處在災難疾病之中,但他至終以信心宣告:「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3:17-19)」
如何才能像哈巴谷先知一樣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能發出喜樂與信心的讚美?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常常喜樂,但喜樂是由我們的信仰所決定的。全心依靠神時即便是在苦難之中,也能高唱喜樂的讚美之歌。
每個人對喜樂的定義不同,有人認為保持心情輕鬆愉快就是喜樂,也有人認為能說幽默之言便是喜樂,但這些都只是一種表面的歡樂。人在順景是要快樂高興很容易,但身處逆境時卻會萌生憂慮、愁煩、懼怕等負面情緒。一時的歡樂,並不能讓我們常常喜樂,也不能解決我們內心深處的苦楚。
因此內心憂悶煩躁時怎麼辦?有人通過娛樂項目來喚起心裡的快樂,有人通過購物或與人交流來排解心底的不快……或許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我們能得著一時的發洩與快樂,但人的心依舊無法得著真正的滿足。
因此有人說:世俗的問題通過世俗的方法解決,屬靈的問題要通過屬靈的方法解決。真正的喜樂是在乎人的內在生命,有喜樂的生命時自然就會活出喜樂的生活來,正如先知哈巴谷一樣,雖然他身處在患難之中,但他擁有喜樂的源泉——神的恩典與慈愛,因此先知的內心並不會因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即便是環境不好,即便是一無所有,他依然能夠喜樂,因為先知的喜樂不是因為外在,乃是因著有神的同在,故而可以喜樂。
如何得勝困境患難,秘訣便是仰望慈愛的神。不是依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去戰勝艱難,乃是我們仰望神時我們能得著屬天的平安和喜樂。
喜樂並不是多麼高深莫測的話題,得著喜樂的方式也並不難,便是依靠神。正如先知所說:「神是我的力量。(哈3:19)」不需要藉著外在太多的事物讓我們開心快樂,而是內心有力量時就會喜樂起來,因此當大衛被掃羅追殺迫害時,他依然還能彈琴歌頌神,是因為他心裏面因著神有平安快樂。
詩篇5章11節如此說:「凡投靠你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你護庇他們;又願那愛你名的人都靠你歡欣。」可見神就是我們喜樂的源泉,當我們投靠神的時候就能獲得喜樂的力量和信心。
願我們都能靠著神來常常喜樂,事事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