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關於宮縮疼痛
每名產婦分娩時的疼痛程度都不一樣。對某些產婦來說,分娩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但是通過採用放鬆技巧和呼吸技巧(在生育培訓班學到的)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不適。伴侶或分娩指導師(如導樂)為產婦按摩腰部、幫忙洗個熱水澡(如果可以的話)或者用冰袋冰敷其腰背部也都可以減輕疼痛。
訓練有素的導樂能夠通過提供情感支持、按摩和提出有關分娩姿勢的建議,幫助產婦緩解分娩的疼痛和焦慮,這通常能夠縮短分娩時間並減小剖宮產的概率。孕婦在分娩前應找好導樂,確保醫院允許她的陪同。
產婦如果在分娩過程中需要施行會陰切開術(通過外科手段切開會陰部位)來幫助胎頭通過產道,就需要進行局部麻醉,這種局部麻醉幾乎不會對胎兒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隨著分娩的進展,一些產婦可能決定使用藥物來減輕疼痛。
1、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麻醉藥 ( 阿片類麻醉藥 )。這類藥物作用於人類的大腦,使得宮縮疼痛變得可以忍受,但是如果給藥時間非常接近於胎兒娩出時間,則有可能引起胎兒呼吸緩慢。
2、通過脊柱注入局部麻醉藥來緩解宮縮疼痛。這種方式一般被稱為「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阻滯」。採用這類麻醉方式時,麻醉師會將一根導管經皮插入產婦的硬膜外腔(緊靠脊髓的區域)內,麻醉藥會通過導管進入產婦體內。這種方式可以減輕產婦下腹部的疼痛感,使得宮縮疼痛大大減輕。麻醉藥通常在10~20分鐘內開始起效。通常,麻醉師會將麻醉藥的劑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使產婦仍然處於清醒狀態,能夠意識到宮縮(雖然沒那麼疼了),並依然有足夠的力氣將胎兒娩出。這種麻醉方式的副作用非常小,偶爾有產婦出現頭痛或血壓低的情況。
如果醫生認為有必要進行剖宮產,下面是一些適用於剖宮產產婦的陣痛緩解措施或麻醉方式。
1、通過插入硬膜外腔的導管,為需要剖宮產的產婦注入更多的麻醉藥,使其從胸腔以下到腳趾的部位完全麻木。對在陣痛階段已經放置了硬膜外腔導管的產婦,此時直接將更多的麻醉藥注入導管就可以了。這種麻醉方式的好處是,新生兒出生的時候不會昏昏欲睡,產婦也會在新生兒出生那一刻保持清醒。
2、如果你的剖宮產是一次擇期手術(你和醫生一起挑選好了合適的手術日期),那麼醫生可能會向你推薦脊髓麻醉(俗稱「腰麻」)。採用這種麻醉方式時,麻醉藥會被直接注射到脊髓周圍的液態組織中。腰麻操作容易、起效快,而且效果比硬膜外麻醉好。操作完成後,麻醉藥的鎮痛作用馬上就可以顯現。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一大區別在於:腰麻只需要一次給藥,藥效就可以持續幾小時,而硬膜外麻醉需要通過導管持續給藥。同硬膜外麻醉一樣,腰麻的副作用非常小,偶爾有產婦出現頭痛或血壓低的情況。
3、如果需要在緊急情況下進行剖宮產,或你由於藥物耐受問題不可以接受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那麼你就有可能需要接受「全麻」——通過藥物使你失去知覺,讓你進入「深度睡眠」。這種麻醉會使新生兒在出生時也昏昏欲睡,而且可能影響他的呼吸。如果產婦施行了全麻,醫生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取出胎兒,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小藥物的副作用。因此,可能的話,最好還是採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來源:選自《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發布
本文內容來源:新浪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