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一直都是內線的天下,自從NBA誕生以來,相繼湧現了喬治-麥肯、張伯倫、賈巴爾、拉塞爾、奧尼爾、奧拉朱旺等各個時代的超級中鋒!但是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之後,這樣的趨勢悄然發生了變化,先是後衛球員羅斯、沃爾和歐文分別在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當選狀元,再是庫裡以強大的三分能力帶領勇士在14-15賽季奪冠之後,NBA正式進入小球時代,15-16賽季,庫裡單賽季投進402記三分,勇士拿到73勝9負的歷史最佳戰績,小球時代迎來巔峰,如今三年過去了,這樣的趨勢依舊沒有減緩,甚至NBA還出臺政策,二次進攻由之前的24秒變為18-19賽季的14秒,鼓勵NBA進入更快更小的節奏。
中投消失的秘密
小球時代的典型代表就是魔球理論,它鼓勵球員的出手選擇更多的是在籃下油漆區或外線三分,至於中投?正在慢慢消失……
註:以下數據全部來自NBA官方網站stats.nba.com,只計算常規賽階段的數據。
下圖是2000年以來NBA距離籃筐的出手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知道:
——距離籃筐3英尺(註:1英尺≈0.305米)以內,也就是籃下合理衝撞區的出手次數所佔的比例波動不大,00-01賽季和18-19賽季所佔比例分別為27.3%和29.2%。
——3分線之外的出手次數比例在逐年上升,已經由00-01賽季的17.0%增長到18-19賽季的35.9%,12-13賽季以來增長的尤其明顯,而被擠掉的正是中距離的出手次數,特別是16英尺到三分線之間的出手次數每年都在減少,00-01賽季還佔據23.3%的比例,到18-19賽季的時候只有9.6%的比例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球隊和球員放棄中投了呢?經過數據分析之後,我總算找到了背後的答案!
下圖是最近5個賽季NBA各個位置每次投籃(包括進與不進)的平均得分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知道:
——0-3英尺每次投籃可以拿到1.2分,是回報最高的投籃選擇。這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越靠近籃下命中率越高,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弧頂和45度三分線外每次投籃可以拿到1.05-1.1分,兩側底角三分每次投籃可以得到1.1-1.2分,而之所以底角三分投籃效率更高是因為距離籃筐的位置更近,弧頂和45度三分線距離籃筐23英尺左右(約7.24米),底角三分距離籃筐只有22英尺左右(6.71米)。
——中距離的每次出手只能得到0.85-0.9分。
籃下命中率高,三分每次多得1分,這兩個位置的得分回報最高,而中投是回報最少的投籃方式,這就是中投消失的秘密!
火箭隊和哈登的魔球程度
現在NBA的趨勢就是魔球理論,而魔球理論的忠實執行著又當屬火箭隊,在數據專家莫雷和跑轟戰術大師德安東尼的執掌之下,火箭隊已經徹底魔球化了!
自從德安東尼2016年執掌火箭隊以來,NBA單賽季的三分投籃次數和命中數每年都在被打破,16-17賽季,火箭隊總共投出3306記三分,命中1181個;17-18賽季,火箭隊總共扔了3470個三分,命中1256個;到了18-19賽季的時候,火箭隊瘋狂投出3721記三分,命中1323個,此刻我只想說四個字——喪心病狂!
從18-19賽季火箭隊的投籃分布圖來看,火箭隊籃下3英尺以內和三分線外分別佔據26.1%和51.9%的出手比例,幾乎捨棄了中距離,22%左右的中距離出手比例聯盟最低,如果只算10英尺到三分線之間的中距離,整個賽季只有屈指可數的181次,只有7.5%的比例,火箭隊幾乎放棄了這塊區域的得分!
當然,單獨看火箭一支球隊沒有對比就顯得太空洞,繼續從下表可以知道:
——火箭隊是18-19賽季唯一一支三分出手比例超過50%的球隊(51.9%),這已經是火箭隊連續第二年超過50%了,17-18賽季為50.2%(16-17賽季為46.2%)。同樣執行『魔球理論』的雄鹿隊三分出手比例只有41.9%而已,甚至還低於達拉斯獨行俠隊(42.2%),他們是18-19賽季三分出手比例前三的球隊,三分出手比例最低的幾支球隊分別是馬刺隊(28.6%)、步行者隊(29.2)、快船隊公牛隊(都是29.5%),除了這四支球隊之外,其他26支球隊的三分出手比例全部超過30%!
——湖人隊是0-3英尺出手比例最大的球隊,達到34.5%,第二是雄鹿隊的34%,當然湖人隊的三分出手比例34.2%而已。
——馬刺隊是3-24英尺出手比例最大的球隊,達到50%,是18-19賽季唯一一支中距離投籃比例還超過50%的球隊,第二是魔術隊(40.3%),第三是步行者隊和公牛(39.6%),這與波波維奇的執教風格和隊中兩大核心德羅贊和阿爾德裡奇的打法有很大的關係。
——勇士隊可以說是三分時代的開啟者,18-19賽季38.4的三分出手比例只能排到聯盟第8位,但是勇士隊的三分命中率38.5排在聯盟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馬刺隊(39.2%,此處應驚掉下巴)和快船隊(38.8%)。勇士隊中距離出手比例達到36.6%,當其他球隊都大打三分的時候,勇士卻返璞歸真玩起了中距離和效率,不得不佩服科爾真有一套!
做一個小總結:18-19賽季火箭隊52.8%的三分出手比例排在聯盟第一,22%的中距離出手比例聯盟倒數第一,魔球化程度已經達到78%了(聯盟平均為65.1%),下個賽季能超過80%嗎?魔球化程度排在第二的是雄鹿隊(75.9%),第三是老鷹隊(73.5%)。
火箭隊是魔球球隊的典型代表,隊中老大哈登當然要把魔球理論演繹到極致!
熟悉哈登的球迷都知道,近幾年哈登的得分方式基本只有『三板斧』,一板斧是後撤步三分,二板斧是殺到內線上籃,主要是左路為主,三板斧是造犯規站上罰球線得分。和程咬金在隋末初唐的威風凜凜一樣,哈登擁有這三板斧就足夠屹立在NBA之巔了!
縱觀哈登到目前為止的職業,哈登的魔球之路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生涯前3年
哈登剛進NBA的時候,雖然貴為探花,但是在雷霆隊只能在杜蘭特和威少之後屈居老三,而且哈登大多還是以替補身份出場比賽,三年只首發7場比賽。這三年哈登在杜蘭特和威少後面,戰術地位只是板凳領袖,所以哈登的出手區域都是受到大哥二哥限制的,只能在外線扔三分或者突破內線,這個時期哈登的魔球化已經很高!
第二階段:生涯4-7年
哈登來到火箭隊之後,戰術地位急劇上升,哈登就是火箭隊的老大!不過這個時候火箭隊的主教練為麥克海爾,先後搭檔帕特森和霍華德等人,主打內線慢節奏,所以這幾年哈登除了三分和突破之外,還有大量的中距離出手,15-16賽季,3-24英尺的中距離出手比例一度達到34.8%,所以哈登本身確實擁有中距離的實力,只是現在不用了。由於球隊的戰術以穩為主,哈登這四年的三分出手比例最高只有40%出頭。
第三階段:生涯最近3年
火箭隊在2016年迎來了跑轟大師德安東尼,早在太陽的時候,德安東尼就把太陽打造成7秒的快速進攻球隊,加上庫裡的三分成功,這更加堅定了火箭隊的打法——就是內線和三分!而哈登在德安東尼的手下確實得到釋放,數據節節攀升,場均得分從16-17賽季的29.1分到17-18賽季的30.4分,18-19賽季直接升到場均36.1分。這三年是哈登目前為止魔球化的巔峰,每個賽季三分出手比例49%以上,而中距離出手比例卻在一直下降!
18-19賽季,哈登場均得到36.1分,是後科比時代最偉大的得分表演,整個賽季哈登扔出1909球,命中843個,總分得到2818分可以排在歷史第十位了!哈登在三分和0-3英尺投籃分別出手1028次和448次,佔總出手次數的的53.9%和23.5%,這是哈登職業生涯三分出手比例第一次超過50%,魔球化程度已經達到77.4%(和火箭隊幾乎相等)。把哈登上個賽季的投籃分布圖拿出來一看就知道,出手區域只集中在內線油漆區和三分線外,也幾乎和火箭全隊的投籃分布圖一致!
當然,哈登在場均出手20+的基礎之上能夠保持77.4%的魔球化程度,實在難得,喬治和沃克場均出手也達到20+,但是三分(46.9%)和籃下合理衝撞區(21.1%)出手總共只佔據總出手次數的68%,沃克為68.6%,他們和哈登對比起來差不多有9%左右的差距!
小總結:哈登作為在大量出手的基礎之上能夠達到77.4%的魔球化,已經是聯盟獨一檔的存在了!
在小球時代,當中投得分回報越來越低的時候,魔球理論大概率會越來越受歡迎,而球員的風格是和球隊的比賽風格一致的,哈登和火箭隊能夠適應時代一起進步,本身就是相互成就!
只期待魔球理論能夠站上NBA的最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