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反手發球,更加突出旋轉的反手發球一樣具有威脅性!

2020-12-23 騰訊網

反手發球作為一種簡單易學,能夠快速上手的發球方式,在業餘愛好者中還是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反手發球常見的有下旋球、側上、側下,如果能夠將反手發球的迷惑性發揮出來,反手發球的威脅性也是非常大的。

反手的側上側下發球是比較常見的發球技術,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奧恰洛夫的側旋發球技術,側旋發球更突出的是側旋,讓球的旋轉更加純粹,有別於側上側下那種注重旋轉差別的發球。

我們先來看一下奧恰側旋發球的技術動圖,從動圖中可以看出,奧恰的揮拍是從左向右進行摩擦,球拍與球的觸球點基本在球的右側偏下一點,這樣摩擦出來的球側旋的比例更高,基本是以側旋為主,或者略帶一點弱下旋。

看清楚了揮拍軌跡我們再來看一下球拍的拍面角度,從動圖中可以看到,奧恰的拍面在引拍時是略傾斜的,在觸球時拍面基本保持在80°左右,觸球後的揮拍拍面基本垂直與地面,拍面的垂直也是為了減少去製造球的下旋或上旋。

發球的整個動作是當球拋起來以後通過腰部的轉動向右側後方引拍,在揮拍擊球時用腰髖去帶動手臂來進行發力,擊球時手腕保持放鬆,以肘關節為支撐帶動整個手臂發力,發力方向更多是要去由左往右的摩擦球,減少向上或向下的發力。

側旋發球一般發短球比較少,選擇長球的威脅性更大一點,把球髮長發快,儘量的能讓球頂住對方。為了更好的控制弧線,擊球點的選擇要儘量的低一點,儘量的在與網同高或略低的時候擊球。

奧恰洛夫的發球能夠在國際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就是因為他的反手發球迷惑性非常強,整套發球的動作高度一致,僅在觸球時發力方向不同,見上面兩張動圖,側上側下和發側旋球的差別非常細微,很難從動作上來判斷球的旋轉。

在反手發球的體系中,側旋發球還是需要和側上及側下發球配套使用,整體動作的迷惑性是重點,也是我們在練習反手發球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桌球網-白開水

相關焦點

  • 讓旋轉更純粹一點,奧恰洛夫教你如何發好真正的反手側旋球
    不要小瞧反手發球,更加突出旋轉的反手發球一樣具有威脅性! 反手發球作為一種簡單易學,能夠快速上手的發球方式,在業餘愛好者中還是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反手發球常見的有下旋球、側上、側下,如果能夠將反手發球的迷惑性發揮出來,反手發球的威脅性也是非常大的。
  • 反手發球的動作要領
    反手發球相對於正手來說要難一些,主要是對力量和拍面的控制要求更加精確,如果沒控制好,很容易發球失誤或者發球質量不高。反手發球的準備動作:①反手握拍。大拇指頂在拍柄寬面,虎口與拍柄留有間隙,前三手指用力,後兩指作為輔助。②羽部持球。持球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毛片邊緣,球頭朝向拍面。③雙臂向前展開。
  • 打了這麼久羽毛球,你會發球嗎?詳解正反手發球技巧
    需要注意的是:擊球時右腳尖觸地跟著身體進行旋轉。在發球前,右腳是不能移動的,發球之後才能移動。2、反手發球反手發球相對於正手來說要難一些,主要是對力量和拍面的控制要求更加精確,如果沒控制好,很容易發球失誤或者發球質量不高。
  • 削球手採用的反手發球,原來有這麼大學問,業餘學會這招大有用途
    ,很少看到他用正手去發球,可以說90%以上都是用反手去發球。一、削球手為什麼喜歡用反手發球1、弧圈型打法運動員發球但為什麼一般的弧圈型打法的運動員,他都選擇正手發球比較多,反手發的很少,首先反手很難發出高質量的球,它發出來的旋轉不會像正手變化多端,而且發的質量也不會那麼高,所以說在比賽當中,真正用反手去開球的人很少
  • 羽毛球3種反手發球!高手們都在用,學會它瞬間提升檔位
    但正手發球用在單打比較多,雙打中我們好掌控的短距離發球還是比較喜歡用反手發球,因為它精準,容易控制方向和落點,發球好了,對自己的雙打隊友也起到保護作用,對對方也會構成一定的威脅,所以從發球第一關我們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坑自己坑隊友哦。首先,反手發網前球。
  • 羽毛球3種反手發球!高手們都在用,學會它瞬間提升檔位
    但正手發球用在單打比較多,雙打中我們好掌控的短距離發球還是比較喜歡用反手發球,因為它精準,容易控制方向和落點,發球好了,對自己的雙打隊友也起到保護作用,對對方也會構成一定的威脅,所以從發球第一關我們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坑自己坑隊友哦。
  • 業餘如何練好反手發球?掌握這幾點,發球質量不輸其他任何發球
    反手發球在當今乒壇國際比賽中已經很少見,對於右側旋球大部分選手都是採用逆旋轉發球或勾手發球,德國名將奧恰洛夫有一手潛水艇式的反手發球,算是使用率比較高的,馬龍在比賽中偶爾也會使用反手發球,削球選手採用反手發球的比較多,因為削球是以相持為主,這樣更方便接下來正反手的銜接。
  • 桌球反手發球有秘訣 學好這3點 至少漲3分
    桌球的技術可以按照多種媒介分類,比如發球技術與接發球技術,又比如正手技術和反手技術。所以發球技術也可以分為正手發球和反手發球(注意,正手發球不等於正手位發球,因為不管是在正手位還是在反手位,我們都可以選擇正手發球或者反手發球)。
  • 羽毛球小技巧羽毛球如何正反手發球
    發球可分為正手發球和反手發球,那麼你知道羽毛球正反手發球的技術要領是什麼嗎?下面學識網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羽毛球正反手發球的技術要領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羽毛球女單發球為什麼不採用反手發球?
    眾所周知男單中多反手發網前,女單中多正手壓底線,我們不如看一看兩種發球方式在男單女單比賽中造成的效果:男單:如果在男單比賽中多選擇發後場高遠球壓底線的話,以當今男單運動員的突擊水平,幾步就可以到位起跳殺球,殺球力量大速度快有極大優勢,這樣使得發球方一上來就要應對這樣的重殺,接發球方優勢太大了。
  • 正手短反手長,中路不出臺,職業桌球運動員的發球套路
    但是注意不要發到太右邊,因為對手可以直接上手拉,而且TA可以控制拉直線或者拉中間或者斜線,或者直接給你加轉弧圈,我方不好處理,這種發球反而給自己造成處理上的難度。所以要將球發對方正手偏中路,並且是短球。這種球對方不好拉,因為一是短,而是右邊半臺會對於拉球有影響。反手擰拉也不好拉,畢竟是中路偏正手位的短球,如果用反手擰拉,對方反手位就暴露出來的大角。
  •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有點像打球時「反手利」的感覺,手腕內扣更多,拍形與手臂連結後像一把「勺子」,所以這種發球也被人稱為勺子發球。  因為下旋球較慢,突然性不強,所以勾手側下旋的發球落點通常會考慮發對方的正手短球和反手短兩個落點,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三角」區域,對業餘水平的桌球友來說,因為勾手發球帶有一定的側旋,想要控制好擺短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一來就給發球方創造了搶先上手的機會。
  • 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找準摩擦的部位  勾手側下旋摩擦球的部位要比側旋和側上旋要求更加嚴格一些,因為摩擦的行程越長,越能夠充分的旋轉,同時對弧線和落點把控也更好,所以在發側下旋時,最好是今早從球的底部插入  因為下旋球較慢,突然性不強,所以勾手側下旋的發球落點通常會考慮發對方的正手短球和反手短兩個落點,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三角」區域,對業餘水平的桌球友來說,因為勾手發球帶有一定的側旋,想要控制好擺短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一來就給發球方創造了搶先上手的機會。
  • 【桌球秘籍】勾手發球全解,如何讓你的發球套路更有威脅!~
    找準摩擦的部位  勾手側下旋摩擦球的部位要比側旋和側上旋要求更加嚴格一些,因為摩擦的行程越長,越能夠充分的旋轉,同時對弧線和落點把控也更好,所以在發側下旋時,最好是今早從球的底部插入  因為下旋球較慢,突然性不強,所以勾手側下旋的發球落點通常會考慮發對方的正手短球和反手短兩個落點,就是大家常說的「小三角」區域,對業餘水平的桌球友來說,因為勾手發球帶有一定的側旋,想要控制好擺短的方向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一來就給發球方創造了搶先上手的機會。
  • 逆旋轉發球如何學習,樊振東戰例談發球如何發不同旋轉
    發球的視頻和文章,前幾次做了基礎的發力,旋轉,方向落點,假動作。今天我們談談目前比較流行的逆旋轉發球,我們用樊振東的逆旋轉來具體學習一下。逆旋轉,與反手發球的旋轉是相同的。但是反手發,為了便於發力,站位右腳可能略向前站。來球正手位時,正手拉衝需要身體轉得過多,不利於正手拉衝。
  • 為什麼男單發球都是反手小球,而女單則是正手高遠+反手小球?
    反手小球,高度比較低羽球之神林丹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反手小球的發球姿勢。不過,在陶菲克的生涯後期,但後期面對林丹李宗偉就基本是反手小球了、器材的進步帶來的是觀賞性的加強,殺球威脅的增大,同樣,也讓發球者更加小心翼翼。
  • 掌握這幾個要點,反手側下旋發球不僅可長可短,旋轉也可以很強
    點我觀看視頻版教學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反手側下旋發球以及反手側下旋的迷惑性發球。反手側下旋發球和側旋發球的整個動作要領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我們在觸球的瞬間拍面會稍微的平一些,比較平,摩擦球的右側下部,接近底部的位置,這樣摩擦出來的球就帶有下旋。
  • 技術糾錯:發球技術之反手發平高球
    上一次,我們已經討論了正手發平高球技術(技術糾錯:發球技術之正手發平高遠球)。下面,我們來分析反手發平高球技術中的常見問題。持拍手以反手姿勢握拍,自然屈肘放置體前,準備發球。,這樣既有利於發球的穩定性,也方便發球完成後的回動。
  • 羽毛球發球,到底是正手高遠OR反手小球更好一些?
    羽毛球的發球,最常見的有兩種形態第一種是正手高遠,女子單打比較常見第二種是反手小球,男單,以及其餘的雙打項目比較常見有人曾經問過筆者反手小球,因為飛行高度極其貼近網口,所以對方無法直接扣殺,只能防守性的挑球,搓球,接球者的方式比較被動,可選擇性不高。而這兩種發球方式,也各自引領了一段時間的風騷。
  • 學以致用:劉丁碩勾手發球接反手擰拉!
    本文學以致用的主題是發球搶攻,第1組是劉丁碩的技戰術組合——發勾手側上旋到對方的正手短球位置,面對對方擺的中間短球,運用大跨步銜接,使用反手擰拉進行搶攻。勾手發球時加瞬間抖動在相同持拍手運動員的比賽中,勾手發球的外側旋非常適用於鎖住對方的正手位,因為接發球方的正手握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逆著旋轉擊球的動作方式,劉丁碩就是運用了這一點從發球開始給對手施壓。然而,勾手側上旋想要發得短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發線路更短的直線球,所以這項技術的使用也是有一定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