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老嗎
文/郭秀江
聽過好幾位老姐妹說了,現在不敢照鏡子,那蜂擁的白髮,叢生的皺紋,觸目驚心,驚得心冰冰涼。別說別人不願看,自己都懶得看。
偶爾,翻看過去的書或本子時,會發現夾有往年的舊照。或許是當時收到時正忙,順手夾進去就忘了。或許當時嫌拍得醜,不屑一顧。而今看來,何謂醜,簡直好得很。啥好看,年輕就好看。正所謂:十八無醜女。
老,真的叫人很無奈,這還光說醜,沒說病呢!和病相比,醜是小事,是矯情。
不老行嗎?不行,不單是可能性不行,必然性也不行。
衰老是為消失做準備的,有生就得有死。歐陽修說了:「物過盛而當殺」。否則,自然不平衡,除非新生命不誕生。可那樣,社會停止了新陳代謝,沒了發展的動力,也少了新生命成長的生機和樂趣。老生命活得無休無止,如方清平的單口相聲:一家子把話都說盡了,家庭組合也輪了幾回,人都活膩了。真要從咱這代起長生不老,也未必有多幸福。
一代代的封建帝王,花了高昂的成本,企求長生不老。別說沒實現,就實現了,同代人都死光了,下一代也沒了,他自己獨立皇城,盡閱一代代人的消亡,該是何等寂寞和孤獨,又何樂之有?
那麼,還是按壽命來,該多久是多久,只是不安排衰老,直接去,行嗎?
展望一下,也未必美好。生命是個漸進的過程,由此才顯得自然而和諧。如果把一代人停在中年的面貌,那麼,小孫子就會發現,爺爺和爸爸差不多,奶奶可能顯得比媽媽還漂亮。老領導老是年富力強,新人難得上位。一家子爺爺奶奶們都活蹦亂跳的,突然一天壽歸正寢,不啻晴天霹靂,就像當下的疫情。沒經衰老的預備期,後人也難以接受這突變。
還是大自然有道,把人的生命安排得猶如四季。春天萌生,夏天生發趨熟,秋天成熟轉衰,冬天衰亡。不老,就是減掉了部分的秋,直接而冬,那會是什麼情景呢?滿目的青枝綠葉,直接裹進冰天雪地。然後當柴燒都嫌水分大。
睿智的大自然,當生命成熟後,用秋風掃,秋雨淋,秋霜虐。褪去生命的光澤,吸光生命的津液,乾枯生命的軀體,再回收給大地,讓大地輕鬆從容地準備新一輪的生發。
自然規律既嚴酷又和諧,是天地間的大智慧,大悲憫。讓我們一起讀懂它,樂享它。在老去的路上,我們沒了風姿,尚有風骨;殘了容顏,豐富了內涵;活力不再,但可優雅。依然可以活出一道風景。
2020-7-12
本文圖網絡 致謝!百荷書房作品版權作者所有,轉載需授權。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