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光及其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2020-12-16 中國山東網

2020/12/15 15:37:36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12月15日訊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醫學越來越精細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治好病的前提下,打好「組合拳」,還患者有質量和尊嚴的生活才更值得探索。

  2005年,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在省內率先細分創傷、腫瘤、血管、功能四個亞專業,後又成立神經重症亞專業,經過潘樹茂、湯國太等前任主任和科室十幾年的努力,從開顱到介入再到「雜交」複合手術,血管神經外科一直都在省內名列前茅。為最大限度保功能,利用「術中喚醒」和患者互動,腫瘤神經外科在膠質瘤的診治方面已處國內先進水平。顱神經疾病微血管減壓手術的規模和效果逐年提高,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僅疾病的進展瞬息萬變,醫療技術和理念的發展也容不得半刻鬆懈。對醫生而言,只有隨時保持疾奔的狀態才可能與疾病抗衡。在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緊跟國內外前沿的治療理念和方式並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爭取儘早落地是慣例。。

  1984年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成立,受限於人員、床位、技術等原因,當時開展的工作多以顱腦創傷、高血壓腦出血、半球腫瘤和垂體瘤的開顱手術為主,病種少、手術方式單一。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理念的更新,尤其是2005年開設亞專業以後,術業有專攻,四個亞專業在各自的領域內深耕已初現成果。

  隨著智能技術、信息技術、3D列印和虛擬實境等多種融合技術的飛速發展,精準醫療已成為共識。3D列印、人工智慧輔助實現「指哪打哪」的目標之外,為了讓患者真正享受到精準醫療的益處,儘可能保護身體功能和提高生存質量才是陳鴻光和團隊最大的追求。

  從求醫到「送醫」,一字之差謬以千裡。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舒適化治療已經成為我國臨床醫療的重要發展趨勢。為給患者更好的就醫體驗,陳鴻光主任和他的團隊在手術方式、術後康復等多處著眼,以患者為中心,竭力為病人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

  「又如學醫人,識病由飽更。」從醫20餘年,蘇軾的這句詩是陳鴻光和團隊最好的寫照。他們見過神經外科各種兇險的疾病,從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但卻從未放棄過求索,術業專攻的同時尋求多學科通力協作,更精準、更舒適既是他們對患者的承諾也是對自我的要求和期許。也正因此,他們才一直在路上,從不敢有一刻的停歇和大意。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而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各個亞專業團隊並駕齊驅,各有所長。很多「微觀」考量在這些探索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在陳鴻光看來,微創和快速周轉不是目的,跟得上最先進的治療方式和理念,結合患者病情給予最準確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的「微創」和加速康復才更有現實價值。「更快、更準、更好」,以此自勵,陳鴻光和團隊在治療路上從未有半刻懈怠。
  • 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他的團隊: 生死時速間的「微觀...
    陳鴻光(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2005年,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在省內率先細分創傷、腫瘤、血管、功能四個亞專業,後又成立神經重症亞專業,經過潘樹茂、湯國太等前任主任和科室十幾年的努力,從開顱到介入再到「雜交」複合手術,血管神經外科一直都在省內名列前茅。為最大限度保功能,利用「術中喚醒」和患者互動,腫瘤神經外科在膠質瘤的診治方面已處國內先進水平。
  • 生死時速!17分鐘,2條人命!
    生死時速!17分鐘,2條人命! 本文鳴謝 區衛健局3月21日下午,蕭山區第三人民醫院手術室內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生死時速
  • 3分鐘「生死時速」
    3分鐘「生死時速」 2020-08-31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分鐘生死時速」 市三醫爭分奪秒成功搶救猝死患者
    「12分鐘生死時速」 市三醫爭分奪秒成功搶救猝死患者 2020-09-08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丹澤爾·華盛頓挑戰生死時速 《危情時速》發行
    丹澤爾·華盛頓挑戰生死時速 《危情時速》發行   由《壯志凌雲》託尼·斯科特執導,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與「星際寇克船長」克裡斯·派恩聯手主演,《危情時速
  • 【戰「疫」素描】一名護士長的「生死時速」
    當兵31年,臨床護理幹了26年,參加過國際維和,執行過抗震救災、泥石流搶險等軍事任務,見過了太多的「生死一瞬間」,李曉莉更加清楚:「救人如作戰,勝負分秒間,多快出一秒,我們就多出一份救治勝算!」速度就是生命,救治就是打仗!戰「疫」月餘,李曉莉經歷一次次「生死時速」。
  • 【以案釋法】生死時速之搶奪方向盤
    生死時速之搶奪方向盤——鄭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案情回顧一、著急回家上錯車 激動拉扯埋禍根「停車!停車!我要下車!」檢察官辦理的不僅僅是案件,更是當事人的人生,因此必須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精準,確保犯罪情節的認定與量刑的考量完全相符。四、釋法說理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承辦檢察官經審查認為,鄭某某在客運車行駛過程中,以拉拽司機胳膊、拉扯方向盤的方式妨害安全駕駛,危害公共安全,其行為已經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男子在森林中騎行速降車,突然被棕熊追趕,上演生死時速!
    男子在森林中騎行速降車,突然被棕熊追趕,上演生死時速!棕熊是一種體型龐大並且極具殺傷力的動物,不過在戰鬥民族,俄羅斯人眼中,棕熊只不過就是大一點的寵物。兩名男子騎著速降車在樹林中穿行,突然間從旁邊竄出來一頭棕熊,男子隨即加速,和棕熊展開了一場生死時速之戰,整個過程僅僅持續了十幾秒,如果被棕熊抓住,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棕熊轉身攻擊後面的男子後果也是不能承受的,不過幸運的是棕熊放棄了追擊,轉身鑽進了旁邊的樹林中,兩名男子才能幸運地躲過一劫。
  • 少女割腕自殺 民警破窗營救上演生死時速
    少女割腕自殺 民警破窗營救上演生死時速  中國警察網訊 12月21日,雲南省宣威市一正直青春期的少女因為壓抑,竟選擇了輕生,宣威市公安局龍場派出所接到指令後爭分奪秒開展生死營救,最終成功挽救了花季少女的性命。
  • ...頌》系列報導之十七:揪出病毒「正面交鋒」 檢測標本「生死時速」
    《戰「疫」先鋒頌》系列報導之十七:揪出病毒「正面交鋒」 檢測標本「生死時速」 2020-03-03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邁凱倫紅牛等F1車隊改行造呼吸機 生死時速正在上演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邁凱倫紅牛等F1車隊改行造呼吸機,一場生死時速正在上演英國一家醫療防護設備公司的員工,正在組裝一臺醫用呼吸機。「把呼吸機留給年輕人,我已經過了一個美好的人生」——這是一位感染了新冠肺炎的90歲比利時老人生前對醫生的囑託。
  • 誰來叫停快遞小哥的生死時速
    還有千萬個快遞小哥奔波在生死時速的路上……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上;每一個早晨,每一個晚上;隨處可見的快遞小哥,在生死時速的路上奔忙。700萬外賣員,300萬快遞員,這一千萬人就像螞蟻一般穿梭在鋼筋混凝土的叢林裡,奔跑在城鄉的公路上。
  • 當骨折遇上「冷面殺手」:醫院上演生死時速緊急救治
    醫院上演「生死時速」 緊急救治開放靜脈通路,監測生命體徵,迅速完成麻醉誘導。術中,骨一科創傷團隊劉軍凱醫師和湯林海醫師精準判斷患者右下肢切口長度和深度以及減壓間隙,設計內外側雙切口減壓,分別切開前後4個筋膜間室,見大量積血及凝血塊湧出,小腿後側廣泛皮膚剝脫分離。
  • 「三創四建」丨生死時速,感謝有你們!
    「三創四建」丨生死時速,感謝有你們!> 原創 省會交警 石家莊公安交警生死時速
  • 武邑交警上演「生死時速」
    武邑交警上演「生死時速」 2021-01-05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名男子在森林中騎行,卻被1隻棕熊瘋狂追趕,下一秒上演生死時速
    2名男子在森林中騎行,卻被1隻棕熊瘋狂追趕,下一秒上演生死時速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歡迎收看本期內容!2名男子在森林中騎行,卻被1隻棕熊瘋狂追趕,下一秒上演生死時速。在生命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名男子騎著自行車在森林裡探險,可是突然間竄出來一隻攔路熊,黑熊看到騎車的男子,在第一時間立馬追得上去,上演了一幕生死時速。
  • 生死時速!直擊急性心梗患者搶救現場
    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可謂生死只在一線間! 開通綠色通道,通知心內科急會診,多巴胺靜脈滴注,心臟胸外按壓,電除顫……對於患者的各種危象,身經百戰的韓主任慌而不亂地下著醫囑! 聞訊而來的呂亞龍護士長及多名醫護人員,全加入到這場分秒必爭、生死時速的戰鬥中! 漸漸地,患者有了一點點反應,開始慢慢清醒,但生命體徵極不平穩——血壓低、心率慢,隨時可能再次惡化!
  • 【生死時速】紅旗中隊為病患開闢綠色通道
    【生死時速】紅旗中隊為病患開闢綠色通道 2020-03-05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