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在學老舍魯迅的這些文章時,感到比較的枯燥而無趣,因為他們的作品中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打鬥,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幾個小人物的家長裡短。魯迅筆下的閏土、老舍筆下的祥子,都是通過塑造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展現出一個又一個的悲劇人生,希望給讀者以警醒。
但年輕的我們就和年輕的祥子一樣,又怎麼能理解社會的現實與無奈,當我們慢慢讀懂了他們,恍惚之間我們仿佛讀懂了自己,我們變成作者筆下的祥子了。
祥子多像我們自己,他有著一把子力氣,從鄉下進入到城裡,亦如我們從鄉下進入到城裡打工一樣的境遇。擺在他面前的是三百六十行,他所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如何在大城市生存下去。他孤苦無依,僅有的資源便是他那一副好身板子,於是他嘗試了所有能夠通過力氣賺錢的行業,最終選擇了拉車這條路。
晚年的祥子在回想看著自己支離破碎的人生的時候,我想他會怨恨抓他壯丁的軍隊,怨恨瞧不起他的劉四爺,怨恨虎妞、怨恨孫探長,怨恨他命運的不公平。但其實理智地來看,環境對於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公平的。他最該怨恨的還是他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十八九歲的棒小夥,選擇從鄉下進入城市,這一步本是沒有錯的,就和我們現在一樣,大城市意味著無數的機會,運氣好就會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這對於任何一個年輕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祥子踏入了城市,懷揣著兒時的夢想,他要為自己的幸福去努力了。他面對的第一個選擇便是,從事一個什麼行業,祥子最終選擇了拉車這一行業。
人生本就是一個立下目標,不斷糾偏,調整,及時根據政策轉變思路,從而迅速掌握時代的風口,贏得人生。但祥子沒有,祥子這一個目標追逐了一生。
但年紀輕輕的祥子,當時如果選擇一個能夠通過學習可以自我增值的行業,雖然前期可能慢一些,但是就長遠的職業生涯來看,絕對是一個比拉車更好的選擇。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賣力氣是一個見錢最快的行業,而且起點低收入相對好,但其上限非常低。選擇這一行業過度還可以,如果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看,祥子的這一選擇便是一條錯誤的道理。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人從一個行業轉到另一個行業,這就是適當的根據政策的變化與行業的風口改變自己,從而起到糾偏的作用。祥子恰恰沒有這一行為,他認準拉車之後,目不斜視,悶頭就幹,這一幹就是一輩子。
見小利而忘大義
祥子悶頭拉車,時局方面的變化仿佛跟他沒有關係一樣。就單純這一點來看,祥子是沒有開啟自己的車行,就算是開了車行,最終也會賠光。能做生意的人,有哪個不是八面靈光,能將時局與風口把握到極致的人。
車夫避之不及的話,祥子由於幾句吹捧加上那點好處費便接了下來,他在路上發現了端倪,但他仍抱著僥倖的心理繼續下去,最終被抓了壯丁,他變得一無所有了。
再說說那三隻駱駝,好不容易順來了三隻駱駝,這就是他東山再起的全部資源了,但他卻草草地處理了這三頭駱駝。運回鄉下家裡,租給農戶,一來解決餵養的問題,二來還可以有租金,時間久了還能有小駱駝。利用錢來賺錢要遠遠比自己賺錢要快得多,而祥子卻將活的錢一下子變成了死的錢。懷裡揣著幾十塊大洋,沒有利息,還怪沉的,一不小心還被孫偵探給敲詐了。這是祥子的又一大敗筆。
機遇面前,冥頑不靈
人有三個改變人生的機會,第一個便是出生的時候。第二個便是結婚的時候,第三個便是靠自己的時候。當生在一個窮苦之家,靠自已一直沒有起色,如果能娶個好媳婦,老丈人拉扯一把,它不香嗎?
虎妞看上了祥子,而虎妞便是劉四爺的千金,雖然爺倆關係不好,但是這層關係卻是實打實的關係。虎妞勸他去討好自己的父親,然後老爺子一開心將自己的車行以後傳給他,他不就啥也有了嗎。
事實證明,劉四爺也比較欣賞祥子,並且說出「我要是有這樣一個兒子,讓我少活幾年都願意啊」。怪就怪祥子不開竅,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此時不應該回一句「承蒙劉爺不嫌棄,以後祥子就是您的兒子」。但是祥子一直猶猶豫豫,一直與虎妞結婚,都沒有表現好一點。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得,有站在前人肩膀的機會,就一定要把握住,成功之後,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自己的那一點點倔強才是最不值得留戀的東西。
窮人最終會被最後一顆稻草壓倒
當你不知道你這份工作的前景如何時,看看你行業的裡面的老師傅,選其中混得好的,那就是你的上限。而自己能達到上限的概率並不會太高,當人過中年,仍舊無法在自己的行業中達到一個比較好的處境,那麼就該想一下了。
祥子靠著虎妞的私房錢買了車,為了養活一家人,順便完成買車的夢想,他繼續拼身體,最後他大病一場,他認清了現實,他賴以生存的身板已經沒有了。虎妞難產而死,祥子賣車給虎妞送葬,祥子變成了一個沒資源、沒人脈、沒身體的一個祥子了。
祥子徹底被生活擊敗,他消沉、墮落、混吃等死,成了社會的渣渣,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最終成為了社會的敗類。
反思
如果我們現在已經而立之年,還在幹著賣力氣的錢,我們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以後該怎麼辦。我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我覺得技術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於是我拼命學技術,當我工作五年之後,我覺得技術好像只能是一個輔助的東西,人脈資源和捕捉風口的能力才更重要。
人脈資源會將自己的價值能夠最大化,捕捉風口的能力會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僅僅依靠上班來買車買房,送孩子留學,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可以洗洗睡了。趁著我們年輕,我們不要被溫水煮青蛙,好好想想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不要活成書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