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智深的「提轄」是個什麼官?正史的答案出人意料
當魯智深把鎮關西打死後,老人鄰人跑到府衙告狀,府尹接過狀紙看罷,說:「魯達系是經略府提轄,不敢擅自徑來捕捉正身。」那麼,問題來了,魯智深這個「提轄」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提轄」這個名稱的確是只在宋朝出現,在兩部《唐書》中絕無此稱,《明史》及以下也絕無此稱,即使在《元史》裡出現過幾處,那也都是在說元人和宋朝的「提轄」如何交戰,而不是說元朝有這個官職。
-
魯智深和楊志都曾做過「提轄」,若在現在是多大的官?
楊志整體來看,楊志這個人是比較倒黴的。他最開始曾中過武舉,當過殿司制使官,後來因押送花崗石失利,只能避難於江湖。而我們從魯智深和楊志的日常活動來看,很明顯他倆是屬於那種給人打下手的角色,並非是一軍的主官,所以用正史中的提轄職位來套,是不能準備描述提轄的官職的。換個思路想,如果魯智深真的是正史中所說的提轄官,那他打死鎮關西後還需要跑嗎?這種級別的大官,要解決這種事情,那不是輕而易舉的?
-
魯智深的「提轄」是個啥官?放到現在又是什麼級別?答案出人意料
但是官職對於魯智深來說不值一提,他平日裡最喜好的不是攀龍附鳳求一個好前程,阿爾是喝酒練武,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英雄好漢。有一次魯智深在茶館喝茶,便結識了九紋龍史進還有史進的開手師父李忠。魯智深早已就問齊名,於是便邀請二人前去喝酒。突聞有一女子哭哭啼啼,向來喜好行俠仗義的魯智深便前去問起緣由。
-
水滸中,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這些是什麼官
準確地說,梁山好漢中不少人都是北宋體制內的官僚。比如豹子頭林衝,就曾是東京80萬禁軍教頭;花和尚魯智深,擔任過經略府的提轄;丟失生辰綱的青面獸楊志,是殿前制使;大刀關勝,是浦東的巡檢。也可以說他們都是政府的公務員,他們所擔任的官職,有一部分是明朝才有的官職,但大多是北宋官僚體制中真實存在的。《水滸傳》中的各種官職,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管營等是什麼官?
-
水滸傳:林衝是教頭,武松是都頭,魯達是提轄,哪個官最厲害?
但是教頭不是官,沒有實權,相當於武術教練,上面還有一個都教頭管著。都教頭算是總教練,而教頭只是一個教練員,並且可以同時存在多個。林衝就是槍棒教頭,其他的還有射箭教頭、馬術教頭等等。由於林衝是在京城做官,所以接觸的達官顯貴很多,體面是體面了,也更容易獲得晉升渠道,但是也容易被權貴一個指頭碾死,比如高俅。這樣就需要一個八面玲瓏的脾氣性格才能混得開,可惜林衝不是這樣的人。行者武松,景陽岡打死老虎之後被縣令賞識,做了一個都頭。宋朝時期,軍隊裡的低級軍官叫都頭,管轄100人左右。
-
梁山好漢上山前,誰的官職最高?林教頭、魯提轄,都是芝麻小官!
中國鼎鼎大名的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主要觀念是「朝廷陰暗,民不得不反」,但是其實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並沒有幾人是普通百姓,其中不少的好漢在上山前都是朝廷的官員,他們都因為看不慣當地權貴,也因為不想做朝廷的走狗,毅然決然的為民除害,然後上梁山劫富濟貧,好不快活!
-
《水滸傳》好漢們當過的官職,在現代相當於什麼職位?官都不小
《水滸傳》的108將中,有許多將領曾經都在北宋朝廷做過官,例如開篇魯達就擔任渭州提轄,武松因為景陽岡打虎被封為陽穀縣都頭等。那麼這些官職,在現代相當於什麼職務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宋朝官職有正從之分,又有一品到九品,一共是18個等級。
-
水滸傳中的那些官職,禁軍教頭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提轄呢
我們都知道水滸中一百零八位好漢,在他們登上梁山之前,有的人是朝廷中的重要官員,比如在最開始幾集中出現的魯達魯提攜,王進教頭,林衝教頭,還有一開始的宋江宋押司,在電視劇的中間出現的武松武都頭,他們這些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樣的官職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講一講官職。
-
《水滸傳》中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管營等都是什麼官?
《水滸傳》中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管營等這些到底都是什麼官?《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可以說是一本家喻戶曉的作品,其中涉及宋代的許多中低級官職,這些官職由於屬於低級層次,所以並不常見,其職能也少有人知,比如說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管營等這些到底都是什麼官?
-
水滸傳: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團練等都是啥官?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有很多人都看過根據《水滸傳》所拍出來的影視劇作品,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有很多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官職,有些官職真實存在,但是有些根本找不到相應的史料記載,更像是作者自己編撰的。
-
《水滸傳》裡提轄、制使、教頭、知寨、節級、都監等都是什麼官?
首先,《水滸傳》中提轄這個官職不符合歷史《宋史·職官志》有「崇寧中,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資深者稱「都」,即「都監」(都監押)的由來。所謂「提舉兵馬」「提轄兵甲」便是他們的此類兼職。如果「提轄」是指「提轄兵甲」,便不是低級武官的官職,而由路、州兩級的文長官兼任,等同於總管、鈐轄、監押一類。
-
楊志和魯智深兩人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究竟誰比誰更強?
在《水滸傳》中,楊志和魯智深都是我們非常喜愛的人物,他們武功高強,在梁山上的地位都很高,魯智深是步軍首領,而楊志是馬軍中的八騎之一,那麼他們兩人的武功究竟誰比誰更強呢?其實,在上梁山之前,楊志和魯智深就有過交鋒,從這次交鋒中,我們可以看出,究竟誰比誰更強?魯智深,因不滿城關之亂而殺了城關西,被迫離家避難。而且魯智深這個人,天生豪爽,大大咧咧,一點都不像個和尚,在五臺山出家時,他喝了好幾次酒,不被人看見,最後被迫去東京大相國寺。
-
《水滸傳》中隱藏的頂尖「打工人」,想不到居然是魯智深
帶著職場的角度去看《水滸傳》,我發現其中隱藏了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小天才,堪稱《水滸傳》第一「打工人」,這個人就是——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而楊志和正牌軍索超大戰之後,「就叫軍政司將兩個都升做管軍提轄使」。提轄級別是要比正牌軍高的,最少也是個上尉副營或者少校正營級。作為普通的「打工人」魯智深,做到了副營級別以上,已經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打工人」了。畢竟同樣出身普通的「打工人」行者武松,最高也只做到了縣公安局刑警大隊的隊長(都頭)。
-
魯智深好歹是個提轄,還有上司庇護,為什麼拳打鎮關西後卻逃了?
楊角風談水滸第17期:一提到《水滸傳》,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武松和魯智深這兩個人物,這兩個人一個是武都頭,一個是魯提轄。同樣是殺了人,武松投案自首,魯達卻選擇了跑路,要知道在宋代,都頭連個品級都算不上,而提轄好歹是個六品武官了。
-
魯提轄是怎麼實力圈粉的?
群眾的眼睛雪亮,你做過什麼壞事、有過什麼汙點,一目了然,燭照千裡。看看林衝,正牌的「逼上梁山」的好漢,被網友扒出了「休妻、賣友、弒主、搶酒」的黑點,口誅筆伐。宋江,人稱呼保義,一次招安誤終生,幾乎生活在網友的口水裡,連特別一點的跪拜姿勢都被嘲諷了無數遍。
-
梁山有四個提轄、四個團練使,這又是些什麼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前文介紹了禁軍教頭和都頭,本文再來談談另外的兩個官職。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提轄,另外一個則是團練使。在梁山好漢當中,擔任過提轄及團練使的人數一樣,各有四人。首先說說提轄。在《水滸傳》的梁山好漢當中,擔任過提轄的一共有四人,除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還有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和病尉遲孫立。提轄這個官職在北宋是不是真的有過呢?答案是肯定的。據《宋史職官志》記載:「守臣帶提舉兵馬巡檢、都監、及提轄提轄兵馬者,掌統治軍旅,訓練校閱,以督捕盜賊而肅清治境,凡諸營尺籍賞罰皆掌之。」這段記載說清楚了兩個問題。
-
梁山好漢的七種武器,在宋朝兵書上有圖譜,魯智深的兵器像什麼?
在這本劫後餘生的宋朝兵書中,我們找到了梁山好漢用的七種武器,其中一種經常被認為在宋朝不存在,還有一種像魯智深的禪杖。我們細看古代歷史就會知道,宋朝幾乎是沒有真正的軍事家,起碼是沒有軍事理論家。狄青、韓世忠、嶽飛都是實戰專家,但是卻算不上兵法大家。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出來別不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裡面的綠林好漢,行俠仗義,共聚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樂自在,裡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梁山泊大聚義中,因為地點在山東,因此大多數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稱的時候,都一般讀作為「俺」,而楊志魯智深
-
宋朝的官職是什麼樣的?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平章事,是北宋元豐官制改革前宰相的低級職銜,具有三省六部「丞、郎以上至三師」官稱的官員才能擔任宰相同平章事「差遣」職銜。初任宰相都是此銜,只有很少數的同平章事宰相升為侍中官銜的宰相。宋初參知政事雖作為副相,但其職權、地位都比較低,不在政事堂辦公,實際上只是宰相的助理。
-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的官有多大
一個經略府就有很多教頭,更何況禁軍中,教頭就更多了。宋朝軍隊中的教頭一職,最早出現在仁宗時期,不是常設職位,到了宋神宗時,教頭才成了軍中標準配置。《宋史,志》中寫道:十二月,詔:開封府界、京東西將兵,十人以一人習馬射,受教於中都所遣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