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因為熱愛走路,小動君結識了五湖四海的動友們。
大家越走越上癮,大多都是因為:
簡簡單單走一走,
人瘦了,心情好,
三高也能降不少。
走路雖然簡單有效,但如果不注意細節,一頓操作猛如虎,大概率只能走出一身病。
為了避免細節的「坑」,以前我們講了很多「如何走」的技巧。
但你知道嗎?其實「在哪兒走」也很重要。
有一個地點,好多人日復一日堅持在那兒走路健身,殊不知,這樣越走越會加重心血管病危害,還不如不走!
這個地方就是▼
因為,有一種你看不見的傷害——
「汽車尾氣」
@動動團隊製圖
我們都知道,汽車尾氣會造成很嚴重的空氣汙染。
而且,尾氣幾乎都集中在離地面 1 米左右的高度,剛好是人們邊走路呼吸的高度。
如果是以運動健身為目的的走路,我們吸入的尾氣要就比平時更多,更不健康。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運動保健諮詢門診李靖教授表示:
街道是空氣汙染比較嚴重的地方,來來往往的車輛會排放出很多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在運動時呼吸會加深、加快,如果運動時的環境是比較汙濁的,吸入後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
這個傷害可不是小打小鬧。
常在車多的馬路邊走路:
即便是健康人群,也會加大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的風險。
對於心血管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不僅不會緩解病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張金良教授表示:
在馬路邊,由於受機動車尾氣的影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濃度都較高。
長期吸入,可以影響人的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和心血管系統。例如,呼吸道刺激、反覆發生的呼吸道感染,使很多慢性病加重。
英國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刊登了一個對比試驗。
研究的是「在空氣汙染嚴重的街道」 與「在空氣品質較好的公園」走路散步對心腦血管分別有何影響。
圖片來源 @THE LANCET
研究人員組織了 119 位 60 歲以上的志願者參與對比實驗,其中包括健康狀況良好者、慢阻肺患者、心血管病患者。
這些志願者被交叉分成兩組,進行走路散步實驗,時間 2 小時▼
一組志願者被安排在車水馬龍的商業街——牛津街,那裡常年被公交車、計程車堵得水洩不通,空氣汙染較為嚴重;
另一組志願者則在附近車少安靜的海德公園,那裡林木茂盛,空氣汙染較小。
車水馬龍的牛津街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空氣清新的海德公園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對比實驗的結果發現:
無論健康程度如何,沿牛津街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
只有在公園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的作用才顯著,改善效果甚至可持續至散步後 26 小時。
綜上,如果長期在充斥著汽車尾氣的馬路邊走路鍛鍊,小動君真誠勸你還不如在家呆著。
所以,「走對路」非常重要,一定要選對地點!
很多動友都經常分享自己最愛的健走散步路線,小動君總結了一下,以下幾個地點,都非常適合走路散步▼
1. 綠意盎然的公園
這應該是萬千動友的鐘愛首選吧!公園不允許機動車入內,走路非常安全,且植被茂盛,空氣清新,對於心肺非常友好。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動友推薦:
評論來源 @動友
2. 景色怡人的江邊、湖邊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羨慕家在江邊、湖邊的動友,不僅空氣清新,微風吹拂,沿途還能欣賞江景湖景,簡直令人心曠神怡。
✨動友推薦:
評論來源 @動友
3. 安靜的校園、小區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這些地方雖然不如公園空氣那麼好,但有建築物阻擋,遠離馬路,空氣汙染也會相對較少。
✨動友推薦:
評論來源 @動友
4. 專業的步道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如果家附近有這種專業的健走步道,那可就太幸福啦。專設的步道更加平整開闊,尤其是塑膠步道,對膝蓋更友好。
✨動友推薦:
評論來源 @動友
5. 非高峰期的馬路街道邊
如果你家附近只有馬路,也別垂頭喪氣,不是不能走路鍛鍊,但小動君建議:
在馬路邊走路鍛鍊,一定要「避開早晚尖峰時段」,選擇車少的時間。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
在日照強烈且無風時,尤其夏秋季節,最好別在車多的馬路邊鍛鍊,此時不僅空氣汙染嚴重,而且尾氣在陽光作用下,還可能產生有毒的「光化學煙霧」,會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
除了「不要在馬路邊走路」,
還有一些好多人習以為常,但其實很傷害身體的走路小習慣,
小動君在此想提醒各位:
很多人覺得,頭疼腦熱是小病,繼續走路是「運動療法」,活動活動筋骨,出一身汗,病沒準兒還能好得快一些。
生病時免疫力本來就差,繼續運動,刺激身體,再加上出汗吹風,很可能加重病情。
運動中,尤其中老年人,如果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切忌硬撐。我們走路是為了健康,不要本末倒置哦。
【小動君建議】
生病了就充分休息,減少或暫停運動,不要逞強,身體才能以最快速度恢復。
有人認為,餓的時候走,更能消耗脂肪,減肥效果更好。
但是,餓著肚子快走,無異於「開著一輛沒有油的坦克」。
在身體開始消耗脂肪之前,會先消耗大量血糖,空腹情況下,人很容易出現「低血糖」,感到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出冷汗,甚至暈倒。還沒開始健身減肥,人先倒下了,多麼得不償失。
【小動君建議】
1. 不要空腹走路,尤其是「清晨」,此時血糖濃度最低,最容易出現低血糖。
2. 即便為了減肥,走路前也最好別空腹,至少喝杯牛奶,吃點麵包、雞蛋、蘋果之類的小食,補充一下運動所需的能量。
很多人平時工作忙,沒時間走路,所以周末休息就一次性、大運動量、長時間的「瘋狂暴走」,想把平時的鍛鍊量補回來,以此獲得健身、減肥效果。
對此,小動君想說——
就像「暴飲暴食」對腸胃不好,運動上也不能「突擊暴走」。
如果平時沒有鍛鍊基礎,心血管系統、肌肉群一下子肯定無法適應如此高的強度,很容易「死機」。不僅白白努力,更可能引發運動傷害、疾病。
有效的走路鍛鍊,一定是「堅持+循序漸進」。切忌「飢一頓、飽一頓」的鍛鍊行為哦。
【小動君建議】
每周走3-5天,每次30-60分鐘,重要的是「堅持走」。
很多人會覺得:只要我走得時間夠長、距離夠遠,脂肪三高就追不上我。
但「走路速度」過慢,也等於白走。為什麼很多人每天也走1萬步,但啤酒肚依然下不去,三高指標依然超標,就是因為「走得太慢了」,運動強度不夠。
「適當加快速度」,才能達到鍛鍊心肺功能,降糖降壓降脂的目的。
【小動君建議】
日常步行:1分鐘 70-90步
健走運動:1分鐘 90-120步
老年人(為了長壽保健):1分鐘 50-60步
有些男性,在走路鍛鍊時,習慣點根煙解解乏。
此時吸菸,對身體的危害,比平常吸菸還要大得多。這就跟在馬路邊吸尾氣是一樣一樣的。
因為,運動時吸菸,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各器官處於高水平工作狀態,而煙霧大量進入體內,還會因運動後的機體需要大量氧氣又得不到滿足,而更容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
而且,走路吸菸,氧氣吸收不暢,會讓人更容易感到疲勞。
【小動君建議】
運動不吸菸,吸菸不運動。
走路看似是單純消耗體力的運動
但實際上還得
多~動~腦~筋~
才能事半功倍
動友們平時都喜歡在哪兒走路
留言說一說吧
參考資料:
1.George D Thurston, Jonathan D Newman.Walking to a pathway for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J/OL],The Lancet,December 05, 2017.
2.《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健康時報
3.《最新十大無效果健身,你中招了吧?》,超級小周周
- END -
查看更多養生/運動/減肥小訣竅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