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2020-12-09 騰訊網

嗨,大家好

54個圈友群的圈友和313萬公眾號的粉絲~

現在手機上有很多社交軟體

都可以記錄大家每天行走的步數

而且還可以分享出去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朋友

特別喜歡在這些社交軟體上曬自己每天的步數

排名前列的每天1萬步2萬步甚至3萬步的都有

這不,就有圈友發來求助

走路真的越多越好嗎

走多了會不會對關節有什麼影響?

張晉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損傷科副主任醫師

步數走多了不會直接引發疾病,但是如果長期每天都大幅度去走路的話,時間長了必然會引起一些軟骨、半月板的磨損。當然也要分不同的人的類型,比如說像年紀比較大的,他軟骨可能已經出現一些輕度磨損了,而且還有一些輕度變形,膝內翻畸形,就是老百姓講的羅圈腿,這種情況下如果他每天還要走過多步數,很快就會出現半月板的退變甚至撕裂,出現軟骨的磨損骨性關節炎,所以我們的走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走太多的路數。

生活中,許多人最愛的運動是走路

都認為「日行萬步更長壽」

實際上,走路方法對了

確實是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但有的人卻可能走出一身病……

其實在這不起眼的走路中,就藏著區別

1

走路的地方不對:愛在馬路邊走

2017年12月5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研究顯示,無論健康與否,在公園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顯著,而沿街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

街道是空氣汙染比較嚴重的地方,來來往往的車輛會排放出很多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在運動時呼吸會加深、加快,如果運動時的環境是比較汙濁的,吸入後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

2

走路的時間不對:天未亮就健步走

很多堅持晨練的人選擇太陽出來前去健步走,認為這個時間既不會被太陽曬,而且能呼吸到比較清新且多氧的空氣。其實,這個時間鍛鍊不利於身體健康。

大量數據證明,在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梗、心絞痛等)的發生率,比一天中的其他時間段更高。因此,早晨和上午,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不適合進行鍛鍊

晚上光線差,更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人體的平衡、協調能力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弱。再加上晚上光線變差,更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

3

走路的時機不對:飯後立即就走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這句話可能傳遞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尤其是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飯後百步走可能還會導致危險。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楊飛燕在2017年9月15日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刊文解釋,因為飽餐後,特別是高蛋白、高脂性飲食後,血液會更多集中到胃腸部,加強消化功能,這時若從事劇烈運動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現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提醒大家,餐後應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再去運動,有冠心病者尤應注意。

4

走路的姿勢不對:含胸低頭

如果走路時「彎腰駝背」,長此以往,不僅達不到好的鍛鍊效果,反而會導致軟組織的損傷

5

走路準備不對:健步走前不熱身

很多人覺得健走運動量不大,因此常常忽視了走之前的熱身活動。

很多人運動受傷,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沒有做好熱身運動等準備工作。這樣身體突然快速進入運動狀態,就很容易吃不消。

此外,不熱身的話,身體關節沒打開,活動受限,鍛鍊效果也不好。

6

走路的習慣不對:在空腹狀態下快走

我們在空腹狀態下血糖處於最低值,而持續走路會不斷地消耗糖原,導致血糖下降,出現不舒適的症狀等。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果進行空腹鍛鍊,血糖就不容易保持穩定,容易出現低血糖引起的出冷汗、無力等反應。

另外一個走路的習慣是,有些人覺得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裡走幾步,這也算走路鍛鍊了。雖然這樣走有利於身體血液循環,比久坐強。但不是連續走的話,其實沒有健身價值。

堅持正確走法,才會功效加倍!

1. 什麼時間走?下午最好

下午最適合鍛鍊,尤其是老年人,下午4~5點較適宜鍛鍊。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只要是能夠在自己一天的日程裡安排出鍛鍊的時間,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早晨、夜晚,都是被鼓勵的。

但涉及到慢病者、老年人,還是要考慮鍛鍊的安全性。

2.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看運動心率

真正有效的步數,應當來自於有效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以上。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運動心率:

健康且體質較好的年輕人,心跳可以控制在 120~180 次 / 每分鐘;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 年齡)~(180 - 年齡)次 / 每分鐘。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苟波認為,年輕人為保證鍛鍊效果,可根據身體情況,每天專門健走40分鐘~60分鐘。

注意:建議中老年人在身體允許、走姿正確的情況下,選擇適宜自己的運動強度進行鍛鍊。偏胖的、關節有問題的、沒有運動基礎、體能較差、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就不要盲目花費時間去刷步數。

3. 該怎麼走?兩個小技巧

技巧:腳跟著地,大腳趾送力

人走路時通過足弓緩衝受力,包括橫足弓、內足弓、外足弓。從腳跟落地到腳掌離開地面,足底接觸地面的順序依次是:外足弓——橫足弓——縱足弓。

所以,邁出去的腳應該是腳跟先著地,然後通過足弓滾到到腳趾,最後由大腳趾用力踮起腳尖送出我們的下一步。

技巧:甩開胳膊大步走

正確的走姿並不是僵硬的「下半身運動」,肩膀、胯部也要配合擺動,適當加大走路步伐,加快走路步速。

不僅能控制重心變化,使步行的協調性更好,還能促進全身活動,更好地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4. 去哪裡走路最好?草地、土地

理想場所應該是草地、土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柏油路面過于堅硬,容易對膝蓋和腳踝造成較大的衝擊

5. 每一步邁多大最好? 身高乘以0.45~0.5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鑫璞在2018年2月13日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指出,健走的步幅是按照個人身高來決定,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

6. 走路穿什麼鞋?舒服的運動鞋就行

走路需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適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合腳(不壓腳背、不擠腳尖),鞋底與地面接觸面大輕便(材質透氣和柔軟,走起來較輕盈),避震(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防滑和穩定性要好

相關焦點

  •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可能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可能走出一身病!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可能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可能走出一身病!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但,對於老年人該不該運動,很多人提出了質疑,據有關數據表明,老年人也是需要運動的。人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心肺功能和活力,增強免疫力。3、調節內分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消化和分泌系統的功能也隨之下降,隨之而來的內分泌失調和紊亂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通過運動,可以增強一般活力,均衡激素分泌,像便秘等頑疾也會有所緩解。
  • 為什麼有人越走越長壽有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缺乏運動者:808/1000最重要一點——壽命差距:運動者平均比缺乏運動者長壽11歲!然而,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可能走出一身病……其實在這不起眼的走路中,就藏著區別。生命在於運動一、什麼時間走路最好?
  • 為什麼同樣是走路,有人越走越健康,有人卻走出一身病?
    走路方法對了,確實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走得不對,卻可能走出一身病……以下這些走路誤區,你都知道嗎?03走路的時機不對:飯後立即就走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這句話可能傳遞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尤其是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飯後百步走可能還會導致危險。
  • 同樣是走路,有人走出長壽,有人走廢膝蓋!每天怎樣走最好?
    ——走路。 早在1992年,世衛組織就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佳運動之一」,簡單易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都可以動起來。 但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這其中,每天該走多少步眾說紛紜,有人說4000步,也有人說10000步。怎麼走也是各有「教程」,走路,成了一件正經事!
  • 為何有的人越長越好看,有的人越長越難看?越長越醜是什麼原因?
    一個人的容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人容顏是越變越美,有的人則是越變越醜。有的人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年初的時候還會感覺自己挺好看的,但是到了年底,感覺自己就醜了許多。事實上,無論是越變越美,還是越變越醜,都和日常生活習慣有關,有些習慣會讓人在無形中,變得越來越醜,若你有,儘早改掉,可以再次美回來。哪些習慣會讓人在無形中變得越來越醜?我們人可以用鼻子呼吸,也可以用嘴巴呼吸,不過若你有用嘴巴呼吸的習慣,你會變得越來越醜。長期用嘴巴呼吸,會影響臉部的骨骼的發展和臉部的肌肉方向,容易使人變成凸嘴和鞋拔子臉,臉型會變醜。
  • 為什麼有的人越運動越胖?這3大原因,為你解惑
    但是,有的人進行的運動越多,體重數字卻越高。為什麼有的人越運動越胖呢?今天就讓我們盤點這3個運動引發肥胖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一、過度勞累引發的過勞肥如果你的體重在進行了適當的運動後,反而有所提升,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從而引發的過勞肥。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過勞肥呢?
  • 為什麼有的人越運動越胖?這3大原因,為你解惑
    但是,有的人進行的運動越多,體重數字卻越高。為什麼有的人越運動越胖呢?今天就讓我們盤點這3個運動引發肥胖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很多人在運動期間會提升食慾,如果你不控制飲食,可能會攝入更多的食物,攝入更高的熱量,從而讓身體更肥更胖。
  • 每天在馬路邊走路鍛鍊,可能加重心血管病,你該早點知道
    大家越走越上癮,大多都是因為:簡簡單單走一走,人瘦了,心情好,三高也能降不少。走路雖然簡單有效,但如果不注意細節,一頓操作猛如虎,大概率只能走出一身病。為了避免細節的「坑」,以前我們講了很多「如何走」的技巧。但你知道嗎?其實「在哪兒走」也很重要。有一個地點,好多人日復一日堅持在那兒走路健身,殊不知,這樣越走越會加重心血管病危害,還不如不走!
  • 為什麼有的人越跑越胖?知曉這2個原因,跑步也能減肥
    一說到減肥,很多人本能地想到健身房,好像減肥不去健身房就不能成功一樣,其實,減肥的方式有很多種,健身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方說,跑步也能減肥,只是有些人沒有掌握正確的技巧而已。這也讓他們誤以為跑步減肥效果不佳,或越跑越胖,那麼問題出在那裡呢?跑步能減肥嗎?
  • 喝茶解渴,為什麼有的人越喝越渴?
    在影視劇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用茶水解渴,但是也有茶客反映,自己喝茶越喝越渴,貝葉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這是怎麼回事。那麼為何茶會越喝越渴茶越喝越渴,除了喝濃了,更重要的還是其他原因。因為日常泡茶,濃度本身其實不高。第一, 喝茶我們一般喝熱水,有時還喝得比較燙。如果我喝得心急,不小心燙傷口腔和喉嚨,哪怕只是輕微的灼燒感,那麼喉嚨發乾,就會讓人誤以為口乾舌燥,是口渴了。
  • 這8個習慣的差別,可能是導致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壽的原因!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聚焦在防疫和醫療行業,健康話題是今年大家非常關心的。人人都希望長命百歲,除了遺傳或者意外事故,人與人之間的壽命,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有的人活到100歲,有的人卻早早的去世?醫心愛分享認為,或許跟以下8個習慣有關,大家一起來看下!
  • 走路決定壽命?14年追蹤3萬多人研究發現長壽的人都有1個特徵
    對於這一問題,有人專門做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用長達14年的時間追蹤了3萬多人,發現長壽的人都有一個特徵?那麼,這一特徵是什麼?人應該怎麼走路才能走出健康,走出長壽?我想對於這一問題,一般人肯定都會感興趣,因為同樣是走路,有人走出了長壽,也有人走出了疾病。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走路的學問。
  • 為什麼同樣是堅持跑步和控制飲食,有的人能瘦,有的人卻沒效果?
    昨天我散步時,慢悠悠的晃蕩著,然後後面一男一女兩情侶,聊著天,慢悠悠地超越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算是跑步,亦或者是墊步走,總之超越了我以後,死活超不過前面正常走路的路人,聊天倒是聊得挺嗨的。這樣的跑步,你想見到減肥效果?沒個半年時間不用奢望會有什麼明顯變化啦,贅肉還在那,不離不棄。
  • 同樣喝酒,為什麼有的人千斤不醉,有的人一杯就倒,這是怎麼回事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應酬特別的多,有的時候難免會喝一點酒,但是關於喝酒,有的人在嘴酒桌上就沒有醉過,說千斤不醉一點也不誇張,有的人喝一杯酒,竟然就出現醉酒的現象,不能勝酒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有人千斤不醉,有的人一杯就倒呢這可能和體質有較大的關係,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對於酒精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能同樣的白酒或者是同樣量,吸收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很可能會使人們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 堅持走路鍛鍊,好處多多,但若你踩了雷區,可能越走越傷身
    走路好處如此多,但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非但沒走出健康,反而落得一身病,這是為什麼呢?多半是你踩了雷區!快看看下面幾個走路鍛鍊的誤區,你有沒有避開?認為走得越多越好,很多人每天不論怎樣,都會逼著自己走到一萬步,或者為了曬朋友圈步數而暴走,但這是不可取的,走太多,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膝蓋老化速度會更快,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膝蓋更容易受損,對他們而言,其實每天走6000步左右就可以了,既達到了鍛鍊的目的,也不會損傷膝蓋。
  • 腳底這條「筋」越軟,人就越長壽!每天一次,好處太多了
    人身上筋很多,但究竟是哪條筋越軟,人就越長壽呢?研究發現:人腳部的筋越軟,人就越長壽。當前社會上很流行拉筋,其實拉腳部的筋比身體上筋更重要數倍!腳部的筋拉軟,不僅僅可以變得強壯,還能延年益壽。而且還能改善人的壞脾氣,因為腳部的筋越硬的人群,他們的脾氣也容易暴躁。
  • 為什麼有的人經歷失敗就一蹶不振,有的人越挫越勇,原因在這裡
    這是一種人類心理學。然而,由於主觀欲望和客觀性之間的巨大差距,加上一些人的心理壓力。競爭也就具有了消極的一方面,比方競爭在長期的壓力生活中,讓人容易引起焦慮,心理失衡,情緒失調,身心疲勞和其他問題。特別是對於在競爭中的失敗者而言,競爭也就具有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因為失敗,這將使失敗者感到沮喪,甚至走向錯誤的選擇。
  • 走路快慢跟健康有多大關係?犯了這四個錯誤,走路越多傷害越大
    網上到處都在傳一句話: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這並沒有錯,走路鍛鍊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也有許多的例子已經證明過,通過走路,能走出健康,比如新聞曾報導過:一位母親為了捐肝給孩子,7個月的健步走掉了「脂肪肝」。
  • 走路速度與壽命有關?走路犯這4個錯誤,走得越多傷害越大
    走路可以說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來判斷我們的健康狀況。當每天的運動量超過六千步,將有益於身體健康,因為這同時也鍛鍊了人體的各個部位。通過走路來看出壽命的長短,的確匪夷所思,但是,走路快的人更有助於長壽,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 每天走7500步,能降低死亡風險嗎?專家:1種走路姿勢有利於長壽
    有研究發現,走路的步數和死亡風險有一定的關係,可能你看到之後會有點疑惑,大家每天都在走路,不還是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壽命短嗎?下面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這項研究,你就會明白了。研究發現,適當的步行確實有助於降低死亡的風險,每天走4400步,死亡率會下降,每天走7500步,死亡率停止下降,也不會上升,所以說上了年紀的人,每天步行的數量在7500左右就可以了,沒必要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