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分心是本能,從小培養專注力很重要

2021-01-19 踽踽懂家居

國外研究報告顯示:98%的兒童智力水平相差無幾,1%的兒童是天才,1%的兒童智力稍弱。而成績如此懸殊,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孩子缺乏專注力。

很多家長說,他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們無論怎麼做也幫不了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學習恰恰是家長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能上手幫忙,家長只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容易分心!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需要家長得好好引導

人的天性就容易分心,不僅是孩子,大人也常有分心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只不過大人擁有更強大的控制力和執行力,分心時能夠及時意識到,並快速把自己拉回來。

孩子沒有這種能力,而且腦子裡奇思妙想的東西多,分心時還會覺得快樂。大人可能面對現實的問題多一點,所以總會「不允許」自己分心。

如何判斷孩子的專注力好或壞?

要想判定孩子專注力是否好,可以先給孩子做一個「看不見的大猩猩」專注力測試。

這是哈佛大學做過的一項很著名的心理實驗,在網上就可以搜到視頻。

視頻中有6個人連續走動傳球,其中3個人穿白衣服,3個人穿黑衣服,看視頻時,要求觀察穿白衣服的人總共傳了幾次球。

有小學老師在班上播放過這個視頻,視頻結束後,老師問同學穿白衣服的人傳球的次數,很多同學都說出了「16次」的正確答案。

當老師再次提問,有沒有注意到視頻中出現了一隻大猩猩,同學們非常一致地說「沒有」。老師重複播放影片後,同學們才發現,視頻裡真的出現了一隻大猩猩。

不僅如此,後面的窗簾也變了顏色,甚至有人走開了一會兒。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證明了: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

也就是說,孩子會分心,更像是一種本能。這就像人在黑暗中行走,有光照到的地方,才能被看到,除此之外什麼也看不見。

要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

第一招: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在家寫作業拖拖拉拉的,經常被這樣那樣的事情幹擾,造就了孩子容易分心的機會,其實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和孩子約定好做事情的時間,如果孩子能夠完成,適當地給孩子獎勵,慢慢的孩子的專注力就會不斷的提高。

第二招:減少幹擾

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給孩子送牛奶水果等,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玩手機,或者嘮嗑,這樣的噪聲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幹擾項,讓孩子容易分神,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孩子才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招:提升專注力的遊戲訓練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專注的學習半個小時很難,但是孩子專注玩半個小時就很容易,甚至專注玩一個小時都沒有問題,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多帶孩子玩一些集中注意力的遊戲,孩子注意力集中下來就會考慮到接下來怎麼做,無形中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間越長,大腦開發程度和腦力自然也就會越高。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最好的做法就是做一些專注力的訓練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這不僅能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會讓孩子學得知識更加牢固,所以孩子在學習的這條路上。

給大家推薦這套可以幫助孩子在成長關鍵期,練出聰明腦的思維訓練遊戲書——《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幼小銜接全腦開發400題》,能夠提升孩子的記憶力、數學力、語言表達力、邏輯力、視覺空間力和創意力六大能力。

10個主題場景+30種題型

《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10本書對應10個孩子喜歡又貼近生活的主題場景,讓孩子在模擬遊戲中與世界互動,獲得發展。

此外,這些思維訓練遊戲裡融入的知識,涉及到生活、機械、世界知名建築、動植物等很多常識,特別有趣,可以媲美兒童科普書了。

以思維訓練+能力訓練為主

書中題目設計不是直接灌輸知識點,而是以思維訓練、能力訓練為主,一套做下來,鍛鍊專注力、觀察力、邏輯力、空間感、數學力、想像力等12大能力,鍛鍊左右腦。

難度循序漸進+題目豐富多樣

這套書在編排上,每道題的難度都通過星級區分——所以對於4歲以前年齡偏小的孩子,可以選擇星級低的入手,慢慢來,別著急,樂趣就是最大的意義和動力。

雖然推薦年齡是3-7歲,但是10歲左右大齡的孩子也能玩,很多考察基礎知識、計算、文學等內容,跟小學知識銜接很緊密,豐富多樣的題目,非常考驗孩子們的能力。

這些練習和遊戲以「培養孩子各個方面邏輯性」為核心理念,注重孩子綜合思維能力的訓練,覆蓋面廣,豐富又有趣。小朋友每天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練習,幼小銜接輕輕鬆鬆。

參照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開創者,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而成,並由中科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白雪審定,遵循3-7歲兒童大腦發育特點命題。

小學數學學習中,類似的應用題就非常多,而掌握了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娃再學習就輕鬆多了。

原價200元,現活動價99.9元,共10冊,每本折算下來9.9元,用幾杯奶茶的錢就能給娃入一套含金量高,又好玩,又能學知識的專業幼小銜接書,果斷入啊!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不妨試試這2個方法
    哈佛大學曾針對於專注力,做過一個關於「看不見的黑猩猩「著名的專注力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有六個人要連續走動的傳球,其中要求三個人穿白衣服,三個人穿黑衣服。然後讓同學們觀看視頻時記錄穿白衣服的人總共傳了幾次球。在看完視頻後大家都答出了正確答案,穿白色衣服的人總共傳了16次球。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成才,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長大以後成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這5個特徵,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方法,孩子成功的機率更大。 一、哈佛大學研究發現 哈佛大學曾經在早年的時候對一千個成年人進行了跟蹤調查,根據他們現在的收入、家庭環境、還有教育水平進行了分析,發現他們的童年時期都有這樣的特徵就是因為這些特徵,才會讓他們在成年以後家庭幸福,收入穩定,擁有相對比較快樂幸福的人生。
  • 培養孩子「專注力」要允許孩子「分心」
    一般用年齡乘上2~5倍就可以得出專注力時長的範圍。比如一個6歲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區間是在12~30分鐘之間,中國教育部正好取得中間值。家長應當充分了解兒童注意力的特殊性,避免給孩子貼上了「缺乏專注力」的標籤。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是這「7年」,家長可要抓住了
    最近哈佛大學最新一項研究更進一步論證了蒙臺梭利的理論,該項研究表明,孩子一生中的「黃金七年」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這次把早教的範圍鎖定到了孩子1-7歲之間。可是如今早教機構費用相當貴,並不是每個普通的工薪階層的家庭都能承受得了的,那麼家長能不能夠自己在家給孩子做早教呢?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現在人們生活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就連孩子都開始了「超前教育」,每天都要上早教班了!我身邊就有很多父母把孩子送上了早教班學習,比如學習舞蹈、繪畫、唱歌等等,每個父母都想著全方面培養孩子。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別錯過
    而且書桌周圍也是收拾的乾乾淨淨,可以說是不讓一切可能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了!可到底是治標不治本,畢竟,總不能讓孩子圍著一圈雞蛋上課吧!那麼,到底怎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日本腦神經專家、美國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終身教授林成之經過多年的研究,在他的書《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中提出: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別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3個地方越亂,暗示孩子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研究20多年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出息。 根據哈佛教授研究表明:桌面上凌亂的人更具有創造力,面對新鮮的事物容易接受,這樣的孩子未來會產生很多的創新意識。
  • 哈佛媽媽是怎麼培養專注孩子的?專家:這4種方法親測有效
    事實上,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早就對此進行過研究。在2007年,有人曾專門採訪過數十位考上哈佛家庭的家長,記者試圖從她們身上找出一些共性。畢竟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其育兒理念必然有過人之處,如果可以模仿,哪位家長能不心動?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從小就能看出來,根據對10000名孩子進行長達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其中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具體都是哪些特徵呢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這4個特徵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這4個特徵隨著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中國以前社會認識中的成功與現在的成功的意義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封建社會明清以前的成功主要是指能不能科舉成功,或是在鄉裡謀個功名,或是按當官等級的大小來劃定成功的大小。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專注力差距巨大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在哈佛大學任職教授,為了研究兒童專注力的問題,他進行了多年的研究。 最終發現那些網絡成癮、專注力差的孩子,大多與電視等電子產品有關。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尤其在專注力上差距巨大! 為什麼看電視的孩子專注力較差?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3」個特點,佔了一個也好
    右腦比左腦更值得被開發的兩點原因★ 左腦能夠通過後天的訓練,而右腦需要儘早開發哈佛大學研究顯示:人的右腦當中存儲著許多本能的東西,其順序是先存儲起來,在進行利用,而右腦則不同。這樣看來,右腦的確更值得被儘早的開發和培養,哈佛大學的教授也表示,那些右腦發達的孩子,往往有3種特點。
  • 哈佛堅持75年研究724人的一生,發現原來影響孩子一生的不是智商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面對這總共加起來約三萬六千天的生命,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活的有價值不僅是哲學永恆的話題,對於每個人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對人類研究一直很感興趣的哈佛大學自1938年開始,開展了為期長達75年的研究。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可以說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這個「毛病」,其實孩子的這些種種行為都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出現了問題。專注力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專注力好的孩子在學習時能夠認真聽老師講課,也從來沒有上課溜號的現象,回到家也能及時的完成作業,在學習這方面很少讓家長操心。
  • 孩子學習不專注?避免3大誤區,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吧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注意力差,不夠專注的問題,再一次引起了不少媽媽們的重視。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至少將來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能高效一些,也能更從容一些啊。說到孩子的專注力訓練,其實不用等到上小學,在幼兒時期就可以著手訓練了。
  • 哈佛大學教授透露:能成為學霸的孩子確實有共同點,但並非智商高
    多數家長以為歷來的高考狀元、頂尖學霸等等都是靠高智商才會那麼優秀的,所以自己的智商沒那麼高,自然是教不出那種學霸孩子的。但是哈佛大學工商學院的柯偉林教授告訴你,能成為學霸的孩子並不是靠的高智商。哈佛大學教授透露:能成為學霸的孩子確實有共同點,但並非智商高!
  • 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表現?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現在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上課坐不住,做作業不能專注,還經常丟三落四,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孩子不夠聰明。其實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與孩子聰不聰明沒有多大關係,要知道能夠決定孩子是否成為天才的重要因素,在於孩子有沒有較強的專注力?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哈佛大學曾經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研究表明孩子的腦部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潛能代表著聰明和智慧代表著智商的開發,可是如何才能進行潛能的開發,讓孩子更加聰明,成為了重中之重。
  • 10個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腦神經終身教授助你,造就孩子專注力
    還有很多行為都可以通過這些本能來得到解釋。專注力就是我們希望能夠養成的一種習慣,當知道了大腦的基本邏輯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利用這些本能來讓大腦形成我們希望養成的良好習慣。二、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有太多好處!
  • 如何保護、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絕大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山東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山東行知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終身顧問孔屏與我們共同探討如何從零歲開始,保護、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問題。  用這個標準判斷孩子,看孩子專注做事時有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如果達到甚至超過年齡水平,說明孩子專注力發展良好;如果低於這個水平,就說明孩子的專注力不足。  研究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他的成年人的專注時長密切相關。實驗發現,成年人在陪伴孩子時若注意力高度集中,孩子長大後能夠進行專注學習的時間是同齡人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