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橄欖球(American football,美國人通常簡稱為football),也稱美式足球,是橄欖球運動的一種。
美國最流行的運動,為北美四大職業體育之首。
美式橄欖球起源自英式橄欖球,傳入美國後規則改變,改為採取攻防線進行回合制爭球、沒有跑位限制,並且可以向前拋擲傳球,這運動的目的是要把球推進到對手的端區得分,得分方法有多種,包括持球越過底線,拋球到在底線後的隊友,或把直放在地上的球踢過兩枝門柱中間射門。
比賽時間完時得分較多的一隊勝出。 美式橄欖球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接觸性體育運動,由於球賽中往往會與對方球員有強烈的身體衝撞,因此球員需穿戴頭盔和護具出場。
也有的小學流行一人在達陣區內向外傳球,其他人在此人說"hi"時跑出接球,必須一次性跑到對方達陣區,若被對方隊員碰到,則從頭開始的橄欖球,例如Raleigh(羅利)的A.B.Combs小學。
比賽規則
美式橄欖球比賽在兩支最多53人(NFL規則)的隊伍間進行,雙方分別派出11名隊員上場比賽,並可以隨時更換場上部分或全部的球員。
拿到控球權的一方是進攻方,目標是儘可能將球向對方陣地推進,爭取越過得分線進入對方端區得分。進攻的方法有兩種,球員帶球向前跑陣(衝球,rushing)或將球向前拋傳(傳球,passing)。防守方的目的則是儘可能阻止對方進攻得分,並迫使其喪失控球權。如果進攻一方得分成功或喪失控球權,雙方隊伍互換攻防,比賽就這樣輪流攻防的進行下去,直到四節比賽時間結
攻守雙方以以下方法得分:達陣之後,得分一隊獲一次嘗試附加分(extra point,或稱轉換分/conversion)的機會。球會放在對方的3碼線(NFL是2碼線)上。得分隊可選擇把球踢進球門內,加1分,稱為達陣後加分(point after touchdown,簡稱PAT);或以跑、傳等方法再達陣一次,地2分轉換(2-point conversion)。在大學賽及職業賽中,多數都是以射門加1分。職業賽射入加1分的成功率為94%,大學聯賽亦有93.8%,而加2分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如果防守方成功阻止加2分,並且把球搶到手並且成功反攻達陣,可得2分(不適用於NFL)。
3、安防(safety,俗稱"自殺球"),得2分。當進攻一方被迫後退至己方的端區,然後被擒抱或掉球時,防守一方得2分。某些進攻方在己方端區內的犯規也會被判防守方得安防分。
運動評價
激烈衝撞美式橄欖球是一種衝撞型的運動。
為了制止攻方向前推進,防守方須擒抱攔截持球的對方球員。
因此,防守組員會透過身體接觸,在合符球例的情況下把對手攔住。
球例列明防守的擒抱者不能踢、打或絆倒對手。
防守也不可拉面罩、用自己的頭盔來攔截、或把對手抱起再摔下。
除了這些關於過分粗暴攔截的規則外,其它方式的擒抱都視為合法。
極多的身體衝擊令美式橄欖球比其它美國流行的隊際運動來得危險。為此,球員們都須穿上很多的特別保護裝備,例如加墊的塑料頭盔、護肩、護臀及護膝。這些護墊是在幾十年前開始推出,而一直以來都在改進中以達到降低球員創傷的目的。
雖然有保護裝備及相關球例去保障安全,然而美式橄欖球的玩法令受傷依然常見。根據美國國家嚴重體育傷員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atastrophic Sport Injury Research)數據顯示,25名美式橄欖球運動員--大部分為高中生--在2000至2004年間因美式橄欖球的受傷而死亡。腦震蕩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傷病。
根據亞利桑那州腦損傷協會(Brain Injury Association of Arizona)的資料,每年有大約62000名高中球員受到腦震蕩。比賽中受傷很常見,甚至偶有死亡的例子。在美國國內的公園的消遣或業餘比賽中,因為沒有合規格的裝備而令受傷風險更高。擒抱式美式足球在很多的美國校園都被禁止,改為玩用雙手觸碰來取代擒抱的觸碰式橄欖球(touch football)。體育課大多採用這種雙手觸碰式,而課後的學校體育運動則由於可提供合適的裝備及指導而玩擒抱式美式足球。
另外,激烈的身體碰撞及受傷的高風險令美式橄欖球不太能吸引女性參與。通常女性在肌肉及重量上的不足會令她們比賽時有著較高的危險。而且,需要擒抱攔截的美式橄欖球令強壯的大塊頭及敏捷的球員較有利。過去幾年,NFL球員的平均體重有上升的趨勢。
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引發的爭論,令美式橄欖球在過去幾十年跟躲避球、職業摔角、冰球及拳擊等同被列為"暴力"運動。批評者指這些運動都側重在身型大小、體力、蠻力,引起小孩子不健康的好勇鬥狠及比賽心理。但亦有人指出體育帶出體育精神--雖然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在內,但它們總是強調技術及戰術而不是它的好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