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現狀如何?短板在哪?如何提升?

2020-12-16 自動化新聞網

   "去年,工業軟體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今年預計將突破2000億元。目前國產工業軟體仍處於「管理軟體強、工程軟體弱,低端軟體多、高端軟體少」的狀態。」

 

  藉助工業繪圖軟體完成產品設計、帶入仿真系統進行可靠性評估、採用生產控制軟體實現

自動化

流程管控……如今,工業軟體已廣泛應用於我國製造企業研發設計和生產經營的全生命周期,成為智能製造的關鍵支撐。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37條政策舉措優化發展環境、深化國際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我國工業軟體發展帶來新機遇。

 

  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現狀如何?下一步應當如何提升?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6—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增速遠高於全球市場平均增速

 

  走進上海霏潤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技術部設計人員正在利用一款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完成新一代粉粒體輸送設備的產品設計作業,「機械設備產品設計會產生大量圖紙文件,對繪圖軟體的反應敏捷度和穩定性要求很高。」技術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以前使用的軟體經常出故障,而且兼容性低、必須使用插件,限制了產品設計能力。

 

  2018年5月,霏潤機械決定全面引進浩辰CAD軟體,一舉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確保了與供應商、客戶之間的順暢溝通,極大減輕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突破核心技術後,我們自主開發的CAD軟體一下打開了市場。」蘇州浩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陸翔介紹,去年公司的軟體銷量突破7萬套,年營收增長40%。

 

  工業產品研發進入模擬仿真階段之後,也離不開工業軟體。比如在研發新款汽車時,廠商都要開展碰撞安全性試驗。「以前,安全性試驗需要用真車來做。有的車型平均試驗次數達100次,每次花費約20萬元,前後需要3個月,嚴重拖延新車上市。」安世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田鋒說。如今已有一些廠商通過運用國產CAE(計算機輔助工程)軟體在短期內無限次重複「虛擬碰撞」,由此可將真車試驗次數降至30次,既節約成本又縮短研發周期。

 

  在生產控制階段,工業軟體也至關重要。

 

  機器轟鳴、空氣潔淨,所有設備自動運行,進料、成品、打包一氣呵成。從事精細化工的三棵樹四川生態工業園塗料工廠是如何做到的?

 

  步入中控室,謎團解開:偌大的顯示屏上,各項數據實時跳動,關鍵流程圖一覽無餘。顯示屏後連接的機櫃室裡,數排計算機整齊排放,其中內置的各類生產控制工業軟體,正是驅動智能工廠的「中樞神經」。「我們為企業量身定製的生產控制軟體實現了生產現場、質量追蹤和

能源

管控的全過程智能化管理。」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過程優化軟體中心總經理古勇說。

 

  從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再到信息管理,現代化工業生產的各個流程都少不了工業軟體的參與。

 

  近年來,我國工業軟體發展駛入快車道。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產業發展增速保持在15%—20%,遠高於全球市場5%左右的增速;去年,工業軟體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今年預計將突破2000億元。

 

  提升水平有優勢

  眾多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強烈,工業軟體產品市場空間更大、優化迭代機會更多

 

  工業軟體到底有多重要?打個比方,如果說生產設備及相關硬體是製造業的「軀幹」,那麼工業軟體就是製造業的「大腦」。

 

  在賽迪研究院信息化與軟體產業研究所有關負責人許亞倩看來,從工業發展的角度看,工業軟體是工業知識體系化發展和專業化迭代的產物,其背後是工業化進程中積累的設計原理、核心工藝、機理模型等重要工業知識。

 

  「應當看到國產工業軟體的差距與短板。」梳理近幾十年我國工業軟體發展脈絡,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認為,目前國產工業軟體仍處於「管理軟體強、工程軟體弱,低端軟體多、高端軟體少」的狀態。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工業軟體短板在哪裡?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化進程起步晚,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一些企業對工業知識和技術經驗的積累不夠重視,導致重要工業軟體的發展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差距。特別是設計仿真類軟體、工業控制類軟體,以及服務於工業場景的

嵌入式

軟體等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水平。」許亞倩表示,從市場主體看,我國工業軟體廠商多為中小企業,研發能力和投入相對有限,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

 

  不過,調查採訪中,專家和企業紛紛表示,雖然我國工業軟體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差距,但我們也擁有不少可以利用的優勢與紅利。

 

  一方面,我國擁有工業軟體發展的良好土壤。在古勇看來,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工業企業數量眾多,且轉型升級需求強烈,為工業軟體產業發展創造了許多機會,「成熟的工業軟體需要在實際應用中持續更新迭代,用戶群體越大、使用時間越長,工業軟體的迭代速度就越快。我國有完備的產業鏈體系、豐富的工業應用場景,為工業軟體產品提供了更多優化迭代的機會。」

 

  另一方面,我國智能製造的加速推進,將倒逼自主工業軟體迎頭追趕。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王建民預測,到2025年,我國將形成較為成熟的作業系統與工業軟體及其標準體系,工業軟體市場空間可達數千億元。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埋頭苦幹、奮起直追。「我們一方面對標全球龍頭企業,不斷提升與其軟體的兼容性,贏得用戶信任。另一方面,也在自主研發跨平臺、多終端的CAD軟體,目前已獲取超過6000萬用戶。」陸翔說。

 

  多措並舉促發展

  提升工業軟體創新能力,須在資源整合、人才培育和國際合作上著力

 

  發展工業軟體,既要堅定信心,也要正視差距、穩紮穩打、補足短板。對於未來發展,不少專家和企業給出了建議。

 

  ——大型工業企業、工業軟體龍頭企業、相關部門要共同努力,匯聚發展合力。

 

  「用戶需求是工業軟體研發的驅動力,作為最大需求主體,大型工業企業應積極參與工業軟體研發,提供應用場景,縮短供需差距。」許亞倩呼籲,大型工業企業要給我國工業軟體企業試錯和成長的空間,通過開展試點示範,不斷提升軟體成熟度,逐步增強用戶信心。

 

  「國外軟體行業普遍形成了龍頭企業主導的格局。由於市場門檻不高,國內工業軟體行業的集中度仍然有待提升。」古勇認為,應儘快進行資源整合,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戰略研發機制,共同推進工業軟體發展。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保障人才供給。

 

  「發展工業軟體,首先要解決好人才問題。」在許亞倩看來,由於工業領域對於人才的吸引力往往不及網際網路企業,使得工業軟體領域專業人才一直存在缺口,「建議實施相關人才政策和項目,通過提高薪資待遇、實行股權激勵等方式,加大工業軟體企業引進頂尖專家和優秀人才的力度。」

 

  徐曉蘭表示,研發設計工業軟體需要兼具數學、機械、軟體等跨學科知識的人才,但目前一些高校培養的軟體類人才缺乏工業基礎,往往懂軟體的不懂工藝、懂工藝的不懂軟體。「今後應充分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潛力,加強校企對接,根據產業需求定向培養複合型人才。」

 

  ——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深化國際合作。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但同時也應認識到,我國工業軟體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進行,必須深化開放合作。」徐曉蘭表示。

 

  許亞倩也認為,我國工業軟體行業要進一步提升水平,就要積極融入全球工業軟體產業體系,「通過加入國際組織、跨國研發團隊,加強與國際領先企業在技術研發標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推廣具有我國產業特色的高端產品。」

相關焦點

  • 國產工業軟體如何不掉隊?
    「強大」的『中國製造』,有著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工業門類,為何這兩位企業界的全國人大代表都對我國的工業軟體和工業APP的發展如此關注?隨著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與之匹配的工業軟體究竟發展得如何?
  • 工業軟體如何突圍?浩辰CAD給出工業軟體國產化答案
    當前工業軟體正在從產品、技術、業務形態、產業發展模式等多方面重塑工業體系。尤其是製造業,離開工業軟體,設計工作基本不可能進行。但是在目前的中國工業軟體市場上,國產軟體只佔據了1/10。比如設計常用的CAD軟體,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
  • 中國工業軟體公司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瓶頸
    中國工業軟體公司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瓶頸 中國電氣傳動網 發表於 2020-12-15 13:52:41   當今中國的工業產能、工業出口規模已經領先世界,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到了全球份額的
  • 創新指數顯著提升 軟體百強示範作用明顯
    熱點追蹤科技日報訊(記者劉豔)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技術創新指數」對總指數上升貢獻率已達52.6%。我國軟體業已呈現明顯的技術驅動特徵。對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專家表示,從產業創新投入看,軟體研發投入強度高於工業投入強度6.8個百分點;從創新產出看,企業軟體著作權大幅增長。
  • 提升工業軟體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核心技術國產化進程!2020CCF
    工業軟體在航天、航空、軍工、工業控制等領域應用廣泛,是中國工業企業發展的短板, 我國對研發設計自主可控工業軟體的需求十分突出。11月20日,由上海控安承辦的2020CCF中國軟體大會-國產工業軟體前沿與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 疫情後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如何提高中醫藥附加值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在醫療健康支出逐漸從疾病治療向健康護理轉變,社會醫療保障福利提升,疾病預防及早期幹預成大趨勢的背景下,具有「治未病」獨特優勢的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 國睿信維發布全新自主工業軟體品牌「REACH 睿知」,引領工業軟體新...
    REACH睿知品牌的發布,標誌著國睿信維自主工業軟體戰略從單一產品模式轉變為品牌集群模式。國睿信維也將加速構建自主工業軟體生態圈建設,通過生態的協同共進,引領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幫助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實現跨躍式發展。
  • 未來5年,我國種業如何發展
    種業是農業的「晶片」,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處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關鍵時期的中國種業,應如何在搶抓機遇中贏得主動?如何提高種源保障能力,提高種業創新水平,亟待科學分析研判。  力爭3年內完成現有種質資源登記任務,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主體、著力打造3類企業主體,突出152個制種基地縣為骨幹的「國家隊」作用、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現代種業創新高地……一系列數據裡,我國現代種業發展藍圖日益清晰。
  • 工業軟體頻遭禁用,浩辰CAD堅持自主創新助力國產軟體發展
    在加速工業技術改革創新、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打破行業壁壘、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工業網際網路的優勢已日益凸顯。數位技術,尤其是數位化設計已經成為推動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關鍵要素。長期以往,工業軟體一直被外企所佔據,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大背景下,作為解放中國工業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工業軟體,尤其是以CAD軟體為代表的工業設計軟體已成為制約中國智造2025發展的重中之重。
  • 中國-東協工業軟體合作大有可為——中國東協工業軟體國際合作論壇...
    論壇由華信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李芳芳主持,來自中國和東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代表,通過網際網路、深入研討交流了工業軟體的發展經驗和合作機遇。在工業軟體的技術支撐、研發創新、標準互認等方面,中國與東協國家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應以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攜手同行,共享機遇,讓工業軟體催生新動能、增添新活力。要在工業軟體研發、標準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著力提升工業軟體技術支撐保障能力。要加強產業規則對接,以重大項目合作為抓手,推動企業間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眾。
  • 2021年中國工業軟體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緊隨時代步伐加速...
    工業軟體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各個要素和環節之中,與業務流程、工業產品、工業裝備密切結合,全面支撐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劑。在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產業升級、新型工業化、工業發展轉型等國家戰略的道路上,工業軟體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 新華日報:從2020南京軟博會看軟體產業「新機」——以前跑龍套...
    相比往屆活動,本屆軟博會更加關注基礎軟體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會專家認為,要瞄準產業基礎攻關,力改我國「應用軟體強、基礎軟體弱」現狀,才能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從而實現價值鏈高端化。眼下,這已成為行業企業的共識和「突圍」方向。
  • 來自德國的建議 國內的工業網際網路到底差在哪?
    上述所提及的三項核心能力,傳感器、設備連接以及軟體,正是當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核心要素,這也是發展工業強國的必備屬性。國外已經具備近60年的發展歷史,儘管國內工業軟體市場發展迅速,總體數量已經突破30萬個,但是想要追趕上世界第一梯隊,仍然是杯水車薪。
  • 耽誤了30年,國產工業軟體如何奮起?|深度分析
    只不過這個領域對大眾來說過於「小眾」,要扒開重重迷霧才能看清:工業軟體,我們的國產替代能力究竟如何?這是一個比晶片更受制於人的領域如果說晶片是我國工業領域的短板,那麼工業軟體就是「斷板」。圖:CATIA 在航空領域的應用 (來源:谷歌)但實際情況是,工業軟體成了我國工業行業中孱弱的領域,同歐美國家相比,我們在工業軟體上的落後之於晶片有過之無不及,差距至少有 30 年。華為每年從國外進口上百億美元的晶片,卻鮮有人知道這些晶片的設計要依賴於 EDA 軟體。
  • 勢在必行,浩辰軟體加速工業軟體國產化替代步伐
    中國工業軟體的技術脫鉤風險仿佛冰山的一角正在逐漸浮出水面,倒逼我國科技自立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自主可控關乎國家戰略,在國際競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科技尤其是工業軟體等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現狀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都提出了嚴峻考驗。大力發展科技產業,實現工業軟體國產化,成為當下時不我待的命題。
  • 「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榕舉辦
    活動邀請了4位嘉賓到場交流分享,主題涵蓋《「十四五」時期軟體產業發展研判》《數字科技變革與產業投資機會》《軟體和電子企業在註冊制環境中如何挖掘自身潛力》和《資本助力大健康產業數位化轉型》。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軟體所副所長王濤介紹了「十三五」時期軟體產業發展情況和「十四五」時期軟體產業發展形勢,對未來發展重點領域進行了闡述和預判。
  • 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丨賽意信息與眾大咖論道工業軟體
    今年工業軟體在新的發展環境下熱情高漲,更成為行業探討熱點。此次大會專設"意義深遠 · 2020工業軟體國產化"高層論壇,賽意信息受邀參加此次論壇並作主題演講,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華為雲等單位和企業一起來探討工業軟體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 中投顧問: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分析
    一、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支持政策2015年以來,國家各個層面政策密集出臺,大力支持和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將工業網際網路放在了支撐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位置上;2018年2月4日,工信部發文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正式設立工業網際網路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全局工作,表明國家對於工業網際網路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隨著政策體系的完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步入快車道。
  • 我國發展機器人技術面臨四大短板
    原標題:我國發展機器人技術面臨四大短板  科技日報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徐玢)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表示,我國要想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必須在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綠色製造領域有所突破,其中開發和應用機器人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發展機器人技術面臨四大短板,應加強機器人技術研發,防止「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局面重演。
  • 我國戶外運動休閒行業的現狀和發展現狀趨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是戶外用品行業的主管部門,負責行業政策的制定,產品開發和推廣的政府指導、項目審批和產業扶持基金的管理;國家旅遊局是我國旅遊行業的國家監督管理機構,主要職能為:研究擬定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各項旅遊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保證旅遊活動的正常運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是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產業政策、產業標準和產業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以及依法對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施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