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社會正義是把窮人應得的還給他們,私產並非碰不得
非洲與美洲法官促進社會權益委員會舉行線上會議,討論「建設社會正義」的主題。教宗方濟各為此寄發兩個視頻訊息,一個是問候詞,另一個為開幕講話。教宗指出,法官們的裁決也能「富有詩意」,醫治窮人的創傷,顧及地球並守護大地。
(梵蒂岡新聞網)為了建設「新的社會正義」,我們必須承認,「基督信仰傳統從未認同私有財產權是絕對不可觸碰的」,卻強調了私有財產權始終具備社會功能。我們訴諸於法律和權益,「把必需品給予窮人時,我們給的既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也不是第三方的物品,而是把窮人應得的那一份還給他們」。這是教宗方濟各11月30日寄發的兩個視頻訊息的核心要點。這些訊息是為非洲與美洲法官促進社會權益委員會首次線上會議所發表的。
本次會議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秘魯舉行,主題為「建設社會正義,邁向全面落實弱小者的基本權益」。與會的法官和律師等司法人員,來自阿根廷、巴西、加拿大、美國、古巴、瓜地馬拉和摩洛哥,以及宗座社會科學院的成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曾於去年6月3日至4日在梵蒂岡出席峰會,並與教宗方濟各相會。這次為期兩天的線上會議,延續了去年在梵蒂岡的峰會。
教宗在第一個簡短的視頻訊息中用西班牙語發表問候詞。教宗強調,司法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稍微「暫停」,有助於他們的使命和社會責任「獲得更全面的幅度」。教宗再次以詩人的圖像來描述司法工作,說:「你們在每個裁決、每次判決中,都面對了作詩的欣喜機遇:這首詩能醫治窮人的創傷、顧及地球並保護大地母親和她的後代子孫。這是一首彌補、修復和滋養的詩歌。」
為此,教宗鼓勵眾法官「不要放棄這個機會」,卻要「意識到自己的剛正不阿、使命必達所能締造的一切,都十分重要」。司法如果確實公正,便能促進國家康樂、居民受惠。在第一個視頻訊息的結尾,教宗提醒,如果一個判決和法律製造出不平等的情況,或者造成權益受損,那麼該判決和法律就算不上公正。
在第二個視頻訊息中,教宗發表了開幕講話。教宗稱,非洲和美洲的與會者致力於「建設新的社會正義」,然後他列舉了這種社會正義的五個基礎,首先便是司法人員的概念不可脫離現實。貧富差距日益加劇的現實情況「令人擔憂」,越來越多的窮人「尊嚴不被承認,人權遭到忽視和侵犯」。「我們的思維不能脫離現況」。
新的社會正義的第二個基礎是要重視「集體工作」。「眾位善心男女向理想狀態提出挑戰,承認正義跟福祉和愛一樣,都是需要每天為之奮鬥、努力博取的任務」,因為分分秒秒都存在著失去平衡的誘惑。因此,第三個基礎就是要秉持「使命感」,走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道路上,因為「對他人,尤其是對最弱小者漠不關心」的誘惑經常襲卷而來。
教宗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習慣於從旁而過,對各種處境視而不見,以免它們直接觸動我們。無條件地付出,意味著承擔起他人的痛苦,而不滑向冷漠的文化。」
為「渴望尊嚴的地球」實踐「新的社會正義」時,第四個基礎是要以歷史為鑑。教宗解釋道,歷史上有過許多奮鬥,有些勝利、有些失敗;不少前人為此傾流鮮血、獻出生命。那些經驗的根基,「也是我們今天想要重新省思的社會正義的根基」,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成長和發揮。
第五個基礎是人民:我們不該「以學識淵博的菁英分子」自居,卻要看到「人民孜孜不倦地持續展現出他們努力包容、顧及並扶起跌倒的人」。然而,有些人走在「天主的菁英」的道路上,「最終陷入眾所周知的聖職人員優越感中。他們雖然為子民工作,卻覺得自己跟子民毫不相干」,不認為自己是子民中的一分子。
接著,教宗叮囑與會者展現出「團結與正義」。眾志成城,解決「貧困、不平等,以及缺乏工作、土地和住所的結構性原因」。簡而言之,就是要「對抗一切否定社會和勞動權益的事;對抗那種利用他人,奴役他人,最後剝奪他人尊嚴的文化」。
針對司法人員的職責,教宗指出,「我們訴諸於法律,把必需品給予窮人時,我們給的既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也不是第三方的物品,而是把窮人應得的那一份還給他們」。教宗由此點出一個常被忘記的觀念,說:「我們在建設新的社會正義時,承認基督信仰傳統從未認同私有財產權是絕對不可觸碰的,卻強調了它的各種形式都始終具備社會功能。財產權乃是眾人共有的權利衍生而來的次等自然權利。」因此,「以財富集中為前提的不公義,無法構成社會正義的基礎」。
在第二個視頻訊息的結尾,教宗預祝本次會議討論的內容「不光停留在理論層面」,卻能提出「嶄新而迫切的實際法律作為」,促使「人類能在短時間內圓滿又和平地予以實踐」。
教宗取消今年12月8日前往西班牙廣場敬禮聖母的行程
12月8是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今年因衛生緊急情況的緣故,教宗取消當天下午前往西班牙廣場敬禮聖母的行程。
(梵蒂岡新聞網)「12月8日,教宗方濟各將私下敬禮聖母,把羅馬城和其居民,以及世界各地的許多病患託付於聖母」。聖座新聞室11月30日在一份公告中如此表示。公告解釋道,「由於持續的衛生緊急情況,為避免因人群聚集而造成的任何傳染風險,教宗選擇屆時下午不前往西班牙廣場,按照傳統向無染原罪聖母態像致敬」。
在聖母始胎無染原罪信理宣布後,庇護九世教宗於1857年9月8日為西班牙廣場旁的無染原罪聖母態像揭幕。大約一個世紀後,庇護十二世教宗開始於每年的12月8日在聖母態像下擺放一束花。後來,他的繼任者,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在1958年12月8日,首次離開梵蒂岡,來到西班牙廣場向聖母態像獻上白色玫瑰花,並停留祈禱片刻,隨後前往聖母大殿祈禱。這項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去年,教宗方濟各於12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瞻禮在梵蒂岡帶領信眾誦念三鍾經時,就這一瞻禮進行了省思。他向信眾說,聖母沒有自我滿足,而是有能力為天主騰出空間,並隨時為他人服務。願聖母成為我們團體和生命中的楷模。
教宗表示,天主在祂奧妙的計劃中,從一開始就「想到並願意聖母瑪利亞成為滿被聖寵者」,也就是充滿天主之愛的受造者。可是,為了讓天主的愛充滿,需要空虛自己,需要聆聽天主聖言,讓自己完全信賴天主的旨意,就如聖母所做的那樣。
教宗方濟各:聖安德肋宗徒的愛德在艱難時期鼓舞人心
在11月30日聖安德肋宗徒慶日當天,教宗方濟各致函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祝賀該教會主保瞻禮愉快。
(梵蒂岡新聞網)在一封寫給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的賀函中,教宗方濟各提及聖安德肋宗徒的「愛德、使徒熱忱和堅毅」,並稱之為「在這段艱難而關鍵的時期裡的鼓勵泉源」。安德肋宗徒在考驗中信德堅定不移,成了神聖的殉道者。「歸光榮於天主,也能增進我們對迎接安德肋宗徒進入永生的那位的信德與望德」。
由於巴爾多祿茂大公宗主教與其他宗教領袖曾於今年10月20日在羅馬出席國際和平聚會,教宗在這封賀函中也對宗主教的蒞臨深表喜悅。教宗表示,「除了當前全球疫情造成的各種挑戰以外,戰爭也持續在世界許多地方製造禍患。新的武裝衝突紛紛浮現,奪去無數男女的生命。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促進和平採取的所有行動,都是有用且必要的」。然而,「在全體人民更深刻地意識到對彼此負有弟兄姊妹般的責任之前,衝突和暴力絕對不會停歇」。
有鑑於此,教宗指出,各基督教會與其它宗教傳統共同肩負的首要責任,「是要為對話交談、互相尊重與實際合作樹立榜樣」。教宗表示,他「親身體驗到了這份手足情誼」,並為此感謝天主。
此外,教宗方濟各也在賀函中讚賞「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早在天主教會和其它基督教會投入對話以前」,就表達了渴望眾基督信徒之間更加緊密團結和互相了解的心願。整整一百年前,大公宗主教會神聖主教會議的通諭清楚表明了這一點;教宗方濟各表示,這點「在今天仍然相當適切」。「我們可以為天主教會和大公宗主教會在過去一百年內大幅提升的關係而感謝天主,雖然我們仍在渴望達成恢復完全共融的目標」,好能「在同一個祭臺前舉揚感恩祭」。儘管合一的道路上阻礙重重,教宗依然相信,只要「彼此相愛、攜手前行,尋求神學方面的對話,我們必將能達成目標」。
教宗最後總結道,這份盼望「立基於我們對耶穌基督的共同信仰。天父派祂來凝聚眾人成為一體,以及至一神聖教會的基石、天主的聖殿。我們大家是其中的活石,人人各自享有聖神賜予的獨特神恩或使命」。
今年的聖誕樹已聳立在聖伯多祿廣場
聖伯多祿廣場上的聖誕樹已抵達並聳立在廣場上。今年的這棵紅杉樹由斯洛維尼亞贈送,在其旁將安置義大利的陶瓷聖誕馬槽。聖誕樹點燈儀式和聖誕馬槽揭幕禮將於12月11日下午舉行。
(梵蒂岡新聞網)梵蒂岡開始緊密鑼鼓地為本年度的聖誕節做準備。11月30日清早,工人已把聖誕樹安放在聖伯多祿廣場上,聖誕樹旁將安置聖誕馬槽。據一個月前的消息稱,儘管因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限制,聖誕樹點燈儀式和聖誕馬槽揭幕禮將於12月11日下午4點半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揭幕儀式由梵蒂岡城國主席和秘書長主持。聖誕樹和聖誕馬槽將供朝聖者和遊客觀賞,直到明年元月10日主受洗節聖誕期結束為止。
今年的聖誕樹高28米,直徑約70釐米,是棵紅杉樹,來自斯洛維尼亞東南部的科切維地區。該地區森林覆蓋率達90%,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63個原始山毛櫸林中其中一個。自古以來,紅杉樹在斯洛維尼亞人民傳統中一直是生殖茂盛的象徵,經常用於5月1日和聖誕節慶祝的機會上。歐洲最高的紅杉樹就生長在斯洛維尼亞,樹齡約300年,樹高61.8米、周長3.54米,直徑超過1米。
耶穌降臨人世居住在我們中間,我們對耶穌懷有希望且信賴祂。在這新冠疫情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期待這訊息,廣場上的聖誕馬槽和聖誕樹也帶出此訊息。今年聖伯多祿廣場上的聖誕馬槽由義大利泰拉莫省的卡斯泰利鎮捐贈。自16世紀起,卡斯泰利鎮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陶瓷製造中心。
奈及利亞聖戰組織暴力襲擊不斷,明愛會支持家庭和受害者
奈及利亞博爾諾地區自2009年開始遭受博科聖地聖戰組織的暴力襲擊以來,已有3,6萬人被殺,200多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最新一起恐怖事件發生於11月28日,在博爾諾州東北部一個村莊又有110人被殺害。明愛會積極支持家庭和受害者,許多本堂神父走進人群表達關懷。
(梵蒂岡新聞網)非洲奈及利亞持續遭受博科聖地聖戰組織(Boko Haram)的暴力襲擊,最新一起恐怖事件發生於11月28日,在該國博爾諾州(Borno)東北部一個村莊有110人被殺害。理由是這些村民沒有向聖戰組織繳保護費和向他們提供情報。事件發生後,總統布哈裡(Buhari)強烈譴責這暴力行經,並要求部署更多的兵力保護該地區的農民。
襲擊事件發生後,金邦尼傳教會會士、以及《黑色非洲》期刊(Nigrizia)負責人伊瓦爾迪(Filippo Ivardi)神父接受本新聞網的採訪介紹該國的情形和教會為和平付出的努力。
伊瓦爾迪神父說道,11月28日發生的襲擊事件,「到目前為止,已確認遇難者超過110人,但仍有一些人失蹤,據說有婦女被綁架。很顯然只有在與軍隊、地方當局和國家經常往來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行動,而這自然是所發生的事,因為這狀況多年來反覆出現。自2009年以來,在博爾諾地區已有3,6萬人被殺,200多萬人被迫逃離家園。」
這位傳教士解釋道,阻礙國家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腐敗問題,為此,許多年輕人在十月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要求政府進行徹底的改革。
伊瓦爾迪神父接著表示,該國東北部的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許多人不得不逃離家園。他說:「教會臨在於這個以穆斯林人口佔大多數的地區,教會非常活躍。」「教會的明愛會支持家庭和受害者,主教們也非常重視這些問題,並採取多種措施。一些教會人士走近人群關懷平民百姓,特別是一些基督徒團體的本堂神父們。」
教宗推文2020年12月1日
讓我們經常不斷地重複 #將臨期 傳統的呼求禱詞,「主耶穌,禰來吧!」(默二十二20):在聚會、學習、工作和作決定前,在重要和在考驗的時刻呼求:主耶穌,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