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五四旗幟,炮轟孔宋豪門,胡適說他是中國最忠實的愛國者

2021-01-09 非常道畢延河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世。胡適在當天的日記中說,「這是中國最大的一個損失!」兩年後,胡適寫道:「孟真的去世,使中國喪失了它最忠實的愛國者與一位能繼往開來的偉大學人。無論在什麼地方,他都有一種力量,並發揮其領袖才幹。」(胡適《傅孟真先生的思想》)

傅斯年,堅持獨立人格,堅持自由主義,不當官不從政,高舉五四旗幟,炮轟孔宋豪門,鐵骨錚錚,國學大師陳寅恪稱讚他「天下英雄獨使君」。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傅斯年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其父傅旭安系光緒二十年的舉人,祖上傅以漸是清朝第一任狀元。

傅斯年,十七歲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後轉為國文門。傅斯年是五四遊行總指揮,高舉大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傅斯年不僅是學生領袖,還是北大學霸。後來考取官費留學,到歐洲留學七年,和陳寅恪一樣沒有正式的學歷,卻是學貫中西卓有成就。1926年回國,應中山大學之聘,擔任文學院長兼文史兩系之系主任。1928年就任國家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傅斯年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著名宋史學者鄧廣銘這樣評價:"凡是真正了解傅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學問淵博得很,成就是多方面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對中國的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所作的貢獻是很大的。……可以說,中國沒有個傅孟真,就沒有二三十年代的安陽殷墟發掘;沒有當初的殷墟發掘,今天的考古學就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

傅斯年的貢獻不僅僅是歷史學的成就,而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追求和理想。傅斯年是五四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更是五四精神的實踐者。他在1919年9月5日撰寫的《〈新潮〉之回顧與前瞻》一文中說:「『五四運動』過後,中國的社會趨向改變了。有覺悟的添了許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覺悟的,也被這幾聲霹雷,嚇得清醒。「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傅斯年一生都在追求,成為民國知識分子的一個標杆。

一、傅斯年的愛國主義

北伐勝利後,傅斯年在蔡元培家吃飯,喝醉了酒,放言道:「我們國家整理好了,不特要滅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趕出蘇伊士運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縣之』。」

傅斯年的民族主義思想很強烈,酒後之言其實也是夢想國家強大的一種寫照。沒有這種感情,因為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傅斯年也不會扛著大旗率領遊行隊伍直撲趙家樓了。愛國主義,這是傅斯年的本色。

「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佔領東北,傅斯年著《東北史綱》,以大量史料證明東北有史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駁斥日本散播的「滿蒙在歷史上非支那領土」的謬論。1932年8月,傅斯年在《日寇與熱河平津》文中下了這樣一個判斷:中日問題決無和平解決之望,希望與日本謀和乃是做夢。傅斯年常常在文章中稱日本人為「倭人」、「倭寇」、「倭軍閥」,堅決反對國民政府綏靖的外交政策。1933年1月,傅斯年在《中國人做人的機會到了!》一文重申:「我們若想到我們背後並無路走,而是無底深淵,雖懦夫也只能就地抵抗的。」

傅斯年對文化漢奸深惡痛絕,表示要「漢賊誓不兩立」。抗戰結束之後,他擔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將所有留在日偽控制下的教授通通開除。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達籤訂秘密協定,以蘇聯對日宣戰為條件,把中國給賣了,其中包括承認蒙古獨立,管理東北地區的鐵路,和租借大連旅順兩個海港等。雅爾達秘密協定的內容公開以後,爆發了以大學生為主的反蘇運動。傅斯年與20位著名學者聯名在《大公報》天津版以「星期論文」的形式發表聲明:這一秘密協定「違背了聯合國共同作戰的理想和目標,開創今後強力政治與秘密外交的惡例;影響所及,足以破壞今後世界的和平,重踏人類罪惡的覆轍。這一秘密協定,實為近代外交史上最失道義的一個記錄。」

傅斯年在《中國要和東北共存亡》一文中表示,「若東北竟失掉了,或者名存實亡」,中國就「永為貧民窟,永為睏乏、疾病、愚昧之國」。

二、傅斯年要革命

傅斯年愛憎分明,嫉惡如仇,說話直率而呼之曰「大炮」。中國的知識分子大多數是唯唯諾諾明哲保身為主,講究中庸之道。即便是自由主義的領袖胡適,有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不敢造次。面對國民政府的腐敗,傅斯年是拍案而起。1945年8月9日,傅斯年在重慶《大公報》發表《黃禍》文章,一針見血揭露「抗戰以來,大官每即是大商,大商必受庇蔭於大官。前者發展為官僚資本,後者便是發國難財的。」抨擊胡作非為的既得利益階級,「簡直應該用原子彈去炸他,因為他們是全民族敵人,不下於日本鬼子呵!」

1947年,傅斯年在題為《論豪門資本之必須剷除》的文章中尖銳指出:「今天的官僚資本當然推孔宋兩家」,「古人說『化家為國』,現在是『化國為家』」。接著他又在《世紀評論》上發表題為《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慷慨陳詞:「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臺,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文中斷言:「用這樣的行政院長,前有孔祥熙,後有宋子文,真是不可救藥。」

傅斯年,一介書生,炮轟皇親國戚權貴豪門轟動全國,成舍我主辦的《世界日報》當日甚至用了「傅斯年要革命」這樣的標題。

傅斯年給胡適的信中寫道,「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則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哉?我於此事,行之至今,自思無慚於前賢典型……士人之節,在中國以此維綱常者也。」(《胡適來往書信選》)

傳統知識分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和現代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在傅斯年身上充分體現出來了。

三、傅斯年拒絕當官

傅斯年作為一個學者,被胡適稱為「人世間一個最難得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一直保持一個獨立的自由知識分子本色,不入黨不當官,議時政敢說話。

1932年,傅斯年批評:「今日國民黨的領袖,曰胡(漢民)、曰汪(精衛)、曰蔣( 介石)……胡之人格堅固,汪之人物有吸引力,蔣之意志有強力……然而說汪先生之政務精練,或蔣先生的近代知識充分,似乎不能言之成理,而政務之精練,近代知識之充分,確是今日主持一個國家所應有的。」在傅斯年眼裡,國民黨的這些領袖都不合格。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邀請傅斯年出任國府委員,他堅辭不就。北大校長一職,他也不願擔任,為等胡適返國,只同意暫代。傅斯年自己不願意當官,同時也勸胡適不要當官,寫信給胡適說:「借重先生,全為大糞上插一朵花。」勸胡一定不要動搖。並說蔣「此公只了解壓力,不懂任何其他。今之表面,美國之壓力也」。(《傅斯年致胡適》)

蔣介石對胡適傅斯年這樣的知識精英極盡拉攏,胡適對蔣介石充滿幻想。傅斯年對蔣介石有自己的看法,在給胡適信中坦言,「此公法制觀念甚微」,「這樣說法是使我永不相信在介公手中,中國能走上法治的」,「介公量實在不大,此次已遷怒及北大」,「蔣最善於毀人」。

蔣介石對傅斯年青睞有加,傅斯年絕不會卑躬屈膝。李敖在《李敖有話說》中講了一個故事。代總統李宗仁到臺灣來,蔣介石去歡迎。在松山機場的會客室裡面,蔣介石坐在沙發上。旁邊坐的就是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在沙發上面翹著二郎腿,拿著菸斗,就這樣叼在嘴裡,跟蔣介石指手畫腳講話。其他的滿朝文武全部站在旁邊,沒有人在蔣介石面前敢坐下。

四、知識分子的標杆

傅斯年是民國知識分子的標杆,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為國而憂,為民放言,「心所焦慮,唯在國家之危急存亡」,「只要事關國家,他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非識時務之俊傑,更不識何謂明哲保身」。(俞大綵《憶孟真》)

陳寅恪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傅斯年一直都在堅持知識分子的獨立性,議政不當官,從道不從君。傅斯年不反對政府,又守護其獨立立場,「我擁護政府,不是擁護這班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我誓死要和這班敗類搏鬥,才能真正幫助政府。」

傅斯年曾寫信給胡適說:「我們自己要有辦法,一入政府即全無辦法。與其入政府,不如組黨;與其組黨,不如辦報」,「我們是要奮鬥的,惟其如此,應永遠在野,蓋一入政府,無法奮鬥也。」傅斯年的理想就是「永遠在野」,輿論批評,保持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性。

傅斯年是「五四」之子,堅持學術自由教育獨立思想自由,全面地代表著五四的真精神。傅斯年作為校長,拒絕三民主義進入臺灣大學,以保持思想獨立和學術自由。為保護學生傅對軍警司令說,「若有學生流血,我會跟你拼命!」

傅斯年有一段名言:「我平生的理想國,是社會主義與自由並發達的國土,有社會主義而無自由,我住不下去,有自由而無社會主義,我也不要住。」(《評英國大選》)

傅斯年逝世,蔣介石親筆書寫「國失師表」挽章,于右任的輓聯是:是子路,是顏回,是天下強者;為自由,為正義,為時代青年。

傅斯年北大出身的青年領袖,而現在北大流行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今天的時代還有沒有傅斯年這樣的知識分子呢?

相關焦點

  • 高舉旗幟聽黨指揮 忠實踐行訓詞精神
    27日上午,市強戒所組織全體民警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的訓詞精神
  • 胡適 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
    這種轉變的傳播速度異常迅猛,連那些對其最後的勝利懷有最瘋狂期待的人都感到震驚了。 ——胡適《中國知識分子在1919年》五四學生運動爆發時,胡適並不在北京,而是在上海給杜威做翻譯。不過,此後不久,胡適很快離開上海回到北京,深度參與了五四運動後續的一系列活動。不特如此,五四學生運動中的學生領導者,傅斯年也好,羅家倫也罷,不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來,都與胡適有密切往來。
  • 「五四」的意義
    儘管他們一直在努力突破專制桎梏,但沒有一個先人,找到中國社會真正發展的方向,正是通過晚清、北洋時期,西方新思想的引入,才真正讓中國知識分子找到了自己發展的道路。        民主和科學,這是五四留給後人最重要的精神遺產,在這前我們不知道民主為何物,不知道科學是什麼。
  • 從「打倒孔家店」到「中國的蘇格拉底」——胡適孔子觀的變遷之路
    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同年,他開始在北大任教,並努力宣傳自己的主張;1919年,胡適發表了《中國哲學史大綱》,同樣持批孔批儒的觀點;1918年,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1919年,胡適的學生傅斯年、羅家倫創辦《新潮》,這兩個雜誌同《新青年》一起成為了批孔批儒的主要陣地,就此,以胡適為主將的新文化運動便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 白話文運動的領袖——胡適
    學者鄒新明認為,胡適留美期間對西方短篇小說的閱讀和翻譯,是其文學革命主張與實踐的重要源泉。此外,胡適還在文學理論上作出貢獻,寫就了中國第一部具有現代學術風格的文學史專著《白話文學史》。胡適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實現。他反對暴力革命,堅持漸進的改革。他從「五四」時期提倡「德先生」(民主)到晚年在臺灣領導《自由中國》。
  • 那年今日 他就是胡適,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他學識淵博,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不小的建樹,傳奇般的獲得過35個博士學位;他早年得志,一生顯赫,人生相當的順達;他是中國自由主義的首倡者,是「五四」運動的旗手,倡導獨立的精神,成為影響廣泛的思想家。
  • 平民五四_資訊_鳳凰網
    在「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光環投向了千年來受壓迫、受剝削的中國女性。發現女性獨立人格,倡導婚戀自由,呼喚積極的節育觀、性愛觀、貞操觀,「五四人」身體力行,力圖開社會風氣之先。
  • 慶祝五四青年節主題活動口號大全 五四運動100周年慶祝口號
    五四青年節是專門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節日,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這個專屬於中國青年人的節日很多地方學校單位都會舉辦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慶祝五四運動活動主題口號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  慶祝五四青年節一百周年  高舉「五四」火炬,永葆先進本色,爭當青年先鋒!
  • 關於胡適的5種好書
    於中國哲學史研究,有創始之功;於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開風氣之先。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和學者之一。胡適,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將經學與之剝離開,因此馮友蘭說「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 美高官的所謂「五四精神」演講,都說了些啥?
    那這次關於五四,他說了什麼?波廷格稱,五四運動在於「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是「中國的啟蒙運動」。他將「五四精神」理解為「民主理想」、「平民主義」。他刻意使用的「平民主義」一詞,其實就是「民粹主義」(Populism)。
  • 好書推薦:《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
    對於五四運動的負面影響,一方面雖然五四時期提倡民主、理性的西方文化,但是五四運動中的愛國青年們所採取的遊行示威活動,包括放火和其他暴力行為,大多是非理性的。而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五四運動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味否定,即全盤性的反傳統。從五四運動前後為發端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始,進步的知識分子便要求徹底地反對中國古代的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使得很多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文化無法得到繼承。
  • 五四新文化大家與中醫:一個矛盾與複雜的存在
    但是任何一個人思想的形成離不開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當我們回看當時的中國,或許就能夠理解這些文化大家在批評中醫時是帶著怎樣的一種心情。其中的一些批評一針見血,不僅在當時,在今天也直指中醫的痛點。這不是對中醫的詆毀,相反,這正是對中醫振興的最殷切的期盼。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魯迅與胡適,就一生理念與價值現代化的精神氣質而言,是同道中人;但論性情、意志、心態、處世及理念而言,他們又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兩種類型。兩人同為民國文化圈頂級大V,但相互的態度很是蹊蹺。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歷史教育失敗 臺灣高中生高舉納粹旗幟參加校慶
    歷史教育失敗 臺灣高中生高舉納粹旗幟參加校慶 2016-12-24 10:58:46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晚清與「五四」:從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話
    ①這則饒有意味的文壇掌故,道出了一個歷史事實:梁啓超式的報章新文體,與胡適倡導的語體新文學,是晚清與五四「文字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兩種最具代表性的新式文體與書面語;前者到後者的歷史嬗遞,是中國文學從古典走向現代過程中具有連續性的語言與文體變革。  然而,在過去的文學史敘述中,這種自然的歷史嬗遞過程被有意無意忽視了。
  • 殷海光:胡適思想被普遍接受時國家則走向通往自由的健康之路
    胡適是一個清醒的人,一生在大事情的判斷上很少有錯:◎五四爆發,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胡適對學生抱有同情之理解,但胡適卻認為即使目的合理,也不能不惜一切手段。胡適公開演講說:有人告訴你,「犧牲你個人的自由去爭取國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訴你「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為社會爭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來的。在他的思想價值天平上,人是最寶貴的,這個人不是可以被虛化掉的「人民」,而是每一個人。
  • 謝毅: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評價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鬥爭;五四以後,社會主義思潮開始注入這場運動,並且逐步發展成了這場運動的主流。 從形式上看,這場運動似乎只是在進行思想文化問題的探討,從本質上說,它所提出的卻是怎樣才能拯救中國的危亡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 高舉同心戰鬥旗幟 奮力奪取新勝利
    在舉國關注和世人矚目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明確了我國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為我國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實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提供了指引
  • 時代落選了胡適,胡適輸掉了青年
    胡適「正在創造歷史」嗎1923年3月12日,胡適信致韋蓮司,他這樣向她匯報回國幾年的「業績」:說到中國文學革命,我是一個催生者。我很高興地告訴你這件事差不多已經完成了……我怎麼也想不到我所遭遇到最危險的敵人竟是這個輕易的成果。
  • 胡適為什麼那麼厲害?今天為什麼還要讀胡適?
    在中國近代的文化思想史上,胡適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無論是他的簇擁者,還是他的反對者,都會不約而同地承認,胡適是近代中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胡適的地位之所以如此崇高,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領導了新文化運動。以「德先生」和「賽先生」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儘管以文學改良為開端,但影響到了現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