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託起明天的希望!清鎮市教育局多措並舉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0-12-22 天眼新聞

清鎮市第二中學教育集團學生在上課。(資料圖片)

從黑板、粉筆到智慧課堂;從磚瓦房、泥地到高標準教學樓、塑膠操場;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邁向優質均衡發展新臺階,學生逐漸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

……

春風化雨潤桃李。一路走來,清鎮市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探索教育發展之路,均衡優化教育資源,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師資隊伍建設,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清鎮市教育事業正駛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

完善措施保障安全復學

4月21日,參加完清鎮市高三初三年級以外其他學段(年級)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師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會後,清鎮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管理所副所長張洪林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5月4日,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學生將正式開學,這對於學校疫情防控而言又是巨大的考驗。」張洪林介紹,前期,在初三和高三學生開學前,清鎮市各學校通過強化「一普及二排查一處置」、完善「三方案九制度」、開展疫情防控實戰演練、現場監督檢查等系列措施,保障了學生3月16日順利開學。

據了解,校園疫情防控中「一普及二排查一處置」分別是,「一普及」即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二排查」即排查師生返校14天動態和返校後健康狀況,「一處置」即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具體包括學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學校師生返校方案「三個方案」和學校傳染病疫情及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晨午晚檢制度、疫情期間食堂(餐飲)管理辦法等「九項制度」。

在周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保障下,清鎮市24所學校、10556名初三、高三學生安全復學,按照校園防疫要求,投入到緊張的考前學習中,開啟逐夢之旅。

「初、高中各年級復學後,返校學生總數將超過3萬人,這是之前返校學生的三倍,這意味著疫情防控壓力更大、責任更重。」張洪林說。

為確保學生安全返校復學,清鎮市教育局要求轄區各學校在總結初三、高三返校學生疫情防控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對疫情防控工作再安排、再細化、再完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通過「一校一策」,切實做好返校前的健康排查、物資儲備、教學安排、校園環境、培訓演練、家校溝通以及返校後的報導事宜、入校管理、減少聚集、健康監測、日常管理、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確保初中、高中各年級學生安全復學。

「針對疫情對學校師生造成的心理影響,清鎮市還將各學校的『三方案九制度』擴充為『四方案九制度』,專門增加應急心理幹預方案,安排專業的心理老師對疫情引發的心理危機問題進行必要的幹預和解決。」陳洪林說。

目前,清鎮市教育領域疫情防控組成員單位和各學校正按照「科學精準研判、超前謀劃準備、審慎穩妥推進」和「一校一策」「一地一策」的原則,壓緊壓實責任,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開學準備工作,確保學生順利開學、平安開學。

查缺補漏推進教育扶貧

拔窮根、摘窮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徑,也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

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召開後,清鎮市教育局成立專門督戰機構,建立控輟保學、學生資助、教育經費、教師隊伍配備、學校安全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就讀、校農結合七個政策落實調研督戰工作組,實行協同作戰,同步進行,保障教育扶貧工作的有序推進。

具體工作中,清鎮市教育局黨委班子成員及其他科級幹部對全市鄉(鎮、社區)所屬學校進行掛牌督戰,並延伸掛牌督戰到戶。局機關相關科室包鄉(鎮、社區)中心校,中心校包轄區學校,學校包教師,教師包保到戶到人,採取定點掛牌督戰和巡迴督戰,把控輟保學、學生資助等工作層層抓落實,逐校逐戶逐人逐項篩查過關,全力以赴抓好脫貧攻堅政策舉措精準落實到戶到人。

以督促戰,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張洪林介紹,教育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控輟保學工作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和教育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清鎮市教育局專門將轄區中小學學籍數據與公安系統數據進行比對,已將比對結果分發給各鄉(鎮、社區)中心校,各中心校統籌千餘名教師進村入戶核查,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對於一個貧困家庭而言,孩子在讀書期間獲得教育資助就顯得尤為重要。

清鎮市教育局資助中心工作人員邵校介紹,針對學前、義務教育、高中、中職、高校等各個階段,政府均有相應的資助政策,每個學生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和家庭情況每年可獲得400元至4830元不等的資助,這在某種程度上極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負擔。

為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清鎮市每年都不斷強化督促檢查,確保資助對象精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全面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家庭困難學生無障礙入學;持續完善學生資助檔案,開展資助政策宣傳,加強資金監管措施,保障國家惠民政策家喻戶曉且落實到位。

針對督戰發現的問題,清鎮市教育局將制定建立臺帳、列出清單,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間,切實履職擔當,做到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打響、打好、打贏脫貧殲滅戰。

提檔升級助力學子圓夢

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硬體和軟體的全面支撐。

作為省級示範性高中,清鎮市第一中學的二期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這個投資數億元的項目預計今年九月將投入使用,屆時將增加4000名高中學位,讓更多孩子接受高水平教育教學。

清鎮市教育局基建科工作人員蒙光明介紹,一中二期項目只是今年34個教育項目其中之一,今年所有教育項目預計將新增17100個學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清鎮市先後投入資金26.4億元,實施「百校攻堅」「全面改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補短板」等項目200餘個,新增學位3萬餘個,使得全市教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3.01%,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3.4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46%,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08%。

學校建好了,學生變多了,老師不能少。為確保學校教育達到優質的師生比,清鎮市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特崗教師招聘、公費師範生畢業引進和「兩自一包」合同制非編制教學人員招聘等多種渠道補充城鄉教師。

「近三年,清鎮市共計補充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74名。同時,結合全市學校布局規劃、農村學校師資薄弱及技能學科結構性矛盾,教師補充均向農村學校傾斜。」清鎮市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員徐言超介紹,目前,清鎮市教職工已達4538人,通過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師資支撐。

與此同時,清鎮市通過引進北大培文學校、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培育創辦博雅國際實驗學校,強力推動清鎮一中省級示範性高中升級提檔工作,並採取狠抓常規視導、紮實推進教研活動、建立教研員教學教研基地、加強課題研究管理、組建各類教育集團等措施,不斷做優本土教育品牌,有效引領帶動教育教學質量向好發展。

隨著「清鎮市智慧教育大數據云平臺」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建成投用,全面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信息化水平實現大幅度提升。

勇立潮頭踏歌行,砥礪奮進譜新篇。面對未來,清鎮市將以強烈的使命擔當,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發展質量,繼續加大優秀教師引入力度,加快學校建設,增加學位,滿足轄區學生就學,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徵程中譜寫新華章。

來源:貴陽日報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教育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力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
    青島市教育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力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 2020-12-20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市「十三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市「十三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2020-11-2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潮州潮安區推進教育現代化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潮安區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0年,潮州市潮安區教育系統為全區人民交上了一份答卷:中小學校布局持續優化,多所「麻雀」學校撤併整合;區第二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
  • 濰坊市奎文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抓基層黨建工作主體責任,積極創新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黨建工作新路徑,堅持黨建引領,統籌推進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同時,不斷完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開展7次集體學習討論;區教體局局黨組書記以「提升黨員幹部素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題,為教體系統黨支部書記講了一節專題黨課。
  • 方偉:多措並舉,強化服務!全力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方偉:多措並舉,強化服務!> 今天上午,市長方偉赴高新區、贛榆區督導中小微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講話精神,多措並舉,強化服務,全力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城陽這4所學校成為市級實驗學校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培吉同志,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同志,城陽區委副書記袁瑞先同志出席揭牌儀式。各區市分管區市長,各區市教體局局長,首批市級實驗學校校長、書記,智庫專家代表、市教育局、區(市)教體局有關處室、科室負責人和相關街道、社區負責人參加活動。
  • 「十三五」,福州教育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十三五」期間,福州教育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交出了怎樣的答卷?、福州三中教育集團、福州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福州則徐教育集團相繼成立……「十三五」以來,我市多措並舉,在教育領域投入巨資,推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
  • 市教育局多措並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娃娃抓起 從學校抓起市教育局多措並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年來,市教育局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堅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以「起點閱讀」活動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幼兒手語操。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南京多措並舉託起豐收夢
    2020-10-16 07:2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補貼「加持」機械助力,南京多措並舉力促糧食生產地產糧喜增收 稻穀香倉廩實 南京有望實現秋糧目標產量,為保障糧食安全助力,多措並舉託起豐收夢。 據悉,今年南京為落實省下達的糧食種植面積201萬畝、糧食產量18.9億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20多萬畝的目標計劃,積極克服疫情和天氣雙重影響,多措並舉促進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眼下秋糧豐收在望。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顧正良介紹,下一步全市將全力做好秋種產業區域布局,穩定秋播糧食麵積,適度恢復油料面積。
  • 把握教育歷史定位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寶生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徵程。教育戰線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把握教育歷史定位,明確教育根本任務,理解教育本質要求,突出教育中國特色,推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教育戰線要重點在「七個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新」。
  • 東北師範大學與深圳市教育局、坪山區政府籤署教育合作協議
    10月23日,東北師範大學與深圳市教育局、坪山區政府教育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東北師範大學舉行。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坪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勇,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彭堯,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黃鳴,東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校長劉益春、副校長常青出席籤約儀式。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了籤約儀式。
  • 扎麻什派出所多措並舉全力維護轄區治安穩定
    扎麻什派出所多措並舉全力維護轄區治安穩定 2020-06-29 0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三民」活動|青島市教育局:擴增優質教育資源 努力辦好每一所...
    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代表青島市教育局向市民報告一年來青島教育發展情況。請市民監督、評議。2020年,市教育局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統籌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工作,全市教育事業保持健康有序發展。國家級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範區、中德職教合作示範區建設全面展開。
  • 新希望乳業:多措並舉共度時艱 品牌聯合守護民生
    新希望乳業:多措並舉共度時艱 品牌聯合守護民生 2020
  • 【揚帆起航促教育】初中學校質量提升推進會:多舉措全力提升學科...
    【揚帆起航促教育】初中學校質量提升推進會:多舉措全力提升學科教學質量2020年12月09日 16:54:26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近日,區教育局召開初中學校質量提升推進會,分析2020年全區中考成績、2019年省初中教育質量監測洞頭情況、2020學年第一學期初中期中考試成績等
  • 多措並舉,做好抗疫一線人員的「後援軍」
    多措並舉,做好抗疫一線人員的「後援軍」 2020-03-15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州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學生選科指導及生涯規劃教育培訓會
    徐州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學生選科指導及生涯規劃教育培訓會 2020-05-11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藍天利劍丨管控,多措並舉;堅守,全力施為
    藍天利劍丨管控,多措並舉;堅守,全力施為 2020-11-22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切實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  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武漢市紅霞社區多措並舉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借力重建舊貌換新顏  從自然村落到都市花園式社區,紅霞村借力「城中村」改造整體重建,用新思路打造新社區,用新理念培育新農民,用新產業規劃新農村,使紅霞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遠近聞名的示範社區。  多措並舉增強民生福祉  近年來,紅霞社區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抓好底線民生、基本民生、質量民生,努力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群眾生活得到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