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第二中學教育集團學生在上課。(資料圖片)
從黑板、粉筆到智慧課堂;從磚瓦房、泥地到高標準教學樓、塑膠操場;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邁向優質均衡發展新臺階,學生逐漸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
……
春風化雨潤桃李。一路走來,清鎮市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探索教育發展之路,均衡優化教育資源,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升師資隊伍建設,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清鎮市教育事業正駛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快車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
完善措施保障安全復學
4月21日,參加完清鎮市高三初三年級以外其他學段(年級)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師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會後,清鎮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管理所副所長張洪林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5月4日,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學生將正式開學,這對於學校疫情防控而言又是巨大的考驗。」張洪林介紹,前期,在初三和高三學生開學前,清鎮市各學校通過強化「一普及二排查一處置」、完善「三方案九制度」、開展疫情防控實戰演練、現場監督檢查等系列措施,保障了學生3月16日順利開學。
據了解,校園疫情防控中「一普及二排查一處置」分別是,「一普及」即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二排查」即排查師生返校14天動態和返校後健康狀況,「一處置」即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具體包括學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學校師生返校方案「三個方案」和學校傳染病疫情及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晨午晚檢制度、疫情期間食堂(餐飲)管理辦法等「九項制度」。
在周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保障下,清鎮市24所學校、10556名初三、高三學生安全復學,按照校園防疫要求,投入到緊張的考前學習中,開啟逐夢之旅。
「初、高中各年級復學後,返校學生總數將超過3萬人,這是之前返校學生的三倍,這意味著疫情防控壓力更大、責任更重。」張洪林說。
為確保學生安全返校復學,清鎮市教育局要求轄區各學校在總結初三、高三返校學生疫情防控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對疫情防控工作再安排、再細化、再完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通過「一校一策」,切實做好返校前的健康排查、物資儲備、教學安排、校園環境、培訓演練、家校溝通以及返校後的報導事宜、入校管理、減少聚集、健康監測、日常管理、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確保初中、高中各年級學生安全復學。
「針對疫情對學校師生造成的心理影響,清鎮市還將各學校的『三方案九制度』擴充為『四方案九制度』,專門增加應急心理幹預方案,安排專業的心理老師對疫情引發的心理危機問題進行必要的幹預和解決。」陳洪林說。
目前,清鎮市教育領域疫情防控組成員單位和各學校正按照「科學精準研判、超前謀劃準備、審慎穩妥推進」和「一校一策」「一地一策」的原則,壓緊壓實責任,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開學準備工作,確保學生順利開學、平安開學。
查缺補漏推進教育扶貧
拔窮根、摘窮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徑,也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
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召開後,清鎮市教育局成立專門督戰機構,建立控輟保學、學生資助、教育經費、教師隊伍配備、學校安全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就讀、校農結合七個政策落實調研督戰工作組,實行協同作戰,同步進行,保障教育扶貧工作的有序推進。
具體工作中,清鎮市教育局黨委班子成員及其他科級幹部對全市鄉(鎮、社區)所屬學校進行掛牌督戰,並延伸掛牌督戰到戶。局機關相關科室包鄉(鎮、社區)中心校,中心校包轄區學校,學校包教師,教師包保到戶到人,採取定點掛牌督戰和巡迴督戰,把控輟保學、學生資助等工作層層抓落實,逐校逐戶逐人逐項篩查過關,全力以赴抓好脫貧攻堅政策舉措精準落實到戶到人。
以督促戰,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張洪林介紹,教育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控輟保學工作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和教育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清鎮市教育局專門將轄區中小學學籍數據與公安系統數據進行比對,已將比對結果分發給各鄉(鎮、社區)中心校,各中心校統籌千餘名教師進村入戶核查,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對於一個貧困家庭而言,孩子在讀書期間獲得教育資助就顯得尤為重要。
清鎮市教育局資助中心工作人員邵校介紹,針對學前、義務教育、高中、中職、高校等各個階段,政府均有相應的資助政策,每個學生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和家庭情況每年可獲得400元至4830元不等的資助,這在某種程度上極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負擔。
為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清鎮市每年都不斷強化督促檢查,確保資助對象精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全面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家庭困難學生無障礙入學;持續完善學生資助檔案,開展資助政策宣傳,加強資金監管措施,保障國家惠民政策家喻戶曉且落實到位。
針對督戰發現的問題,清鎮市教育局將制定建立臺帳、列出清單,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間,切實履職擔當,做到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打響、打好、打贏脫貧殲滅戰。
提檔升級助力學子圓夢
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硬體和軟體的全面支撐。
作為省級示範性高中,清鎮市第一中學的二期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這個投資數億元的項目預計今年九月將投入使用,屆時將增加4000名高中學位,讓更多孩子接受高水平教育教學。
清鎮市教育局基建科工作人員蒙光明介紹,一中二期項目只是今年34個教育項目其中之一,今年所有教育項目預計將新增17100個學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清鎮市先後投入資金26.4億元,實施「百校攻堅」「全面改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補短板」等項目200餘個,新增學位3萬餘個,使得全市教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3.01%,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3.4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46%,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08%。
學校建好了,學生變多了,老師不能少。為確保學校教育達到優質的師生比,清鎮市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特崗教師招聘、公費師範生畢業引進和「兩自一包」合同制非編制教學人員招聘等多種渠道補充城鄉教師。
「近三年,清鎮市共計補充中小學、幼兒園教師774名。同時,結合全市學校布局規劃、農村學校師資薄弱及技能學科結構性矛盾,教師補充均向農村學校傾斜。」清鎮市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員徐言超介紹,目前,清鎮市教職工已達4538人,通過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師資支撐。
與此同時,清鎮市通過引進北大培文學校、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培育創辦博雅國際實驗學校,強力推動清鎮一中省級示範性高中升級提檔工作,並採取狠抓常規視導、紮實推進教研活動、建立教研員教學教研基地、加強課題研究管理、組建各類教育集團等措施,不斷做優本土教育品牌,有效引領帶動教育教學質量向好發展。
隨著「清鎮市智慧教育大數據云平臺」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建成投用,全面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信息化水平實現大幅度提升。
勇立潮頭踏歌行,砥礪奮進譜新篇。面對未來,清鎮市將以強烈的使命擔當,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發展質量,繼續加大優秀教師引入力度,加快學校建設,增加學位,滿足轄區學生就學,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徵程中譜寫新華章。
來源:貴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