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5日,中國男足U23國家隊迎來建隊以來的最後一戰,面對慘澹的成績,球員毫無悔意,竟然表達出享受比賽的言語,最後一場毫無意義的比賽,球員鬥志高昂令人失望,國奧球員將奧運生死大戰當作享受來參與,結果丟掉了一切,全面潰敗,球迷已經失望到了冰點,中國足球太奇葩。
中國男足徵戰奧預賽,正式宣告失敗,可是至今為止,依然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也沒有任何回應,那就是如何給這支年輕的球隊,進行定位。或者說,這支U23國家隊到底在亞洲處於什麼水平,0:1輸給韓國隊,0:2輸給烏茲別克斯坦隊,是一個合理的結果,還是由於指揮員指揮不利,最終導致兩場比賽以後,直接無緣奧運參賽資格。這一點,對於中國國奧隊來說,意義重大。
其實,通過已經結束的比賽,完全可以找到答案。中國國奧隊或許在個人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並不大,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差距明顯。中國足球的最大差距,並不是身體方面和體能方面,也不是個人技術能力方面,而是意識方面,無論是媒體、球迷、還是足協領導,主教練和球員在內,都一直存在一個嚴重誤區,認為對手實力明顯高於中國隊,這種說法非常偏頗,導致主教練和球員,一直認為,中國隊處於全面落後,不敢拿出勇氣跟對手抗衡,正面交手,結果當然會令人失望,球員都認為,輸球是合理的,贏球是創造奇蹟,逼平對手就算勝利,這樣的衡量標準,決定了國奧隊的最終命運。
最後一戰,對手是伊朗隊,比賽還沒有進行,球員已經在表達一種觀點,對手的實力明顯高於我們,因此完全沒有勝算,只能享受足球,至於結果聽天由命,這種觀點在球員的採訪中,處處都有展現,很顯然,這是教練團隊給球員灌輸的思想。比賽沒有進行,球員已經選擇了放棄,接下來的進程難以期待。
跟伊朗男足的較量,是這支國奧隊的最後一戰,回國之後,這支隊伍將會煙消雲散,不復存在,從組隊那一刻開始,這支球隊就創造了多項尷尬歷史,表現極其乏味,東京奧運會跟這支球隊沒有緣分,令球迷失望的一代正式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