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奉行「讀書無用論」,可城裡孩子卻拼命學習,這是為什麼

2020-12-15 我是媽媽

前段時間回老家待了一段時間,恰好碰到一起長大的髮小帶兒子回娘家探親。

發小年紀只比我大2個月,初中讀完就出門打工,等到20歲周邊親戚介紹了男朋友,老實本分,相處3個月後兩人就結婚了,現在孩子13歲了。

前些年兩發小夫妻倆一直在東莞做服裝生意,行情不錯,兩口子又能吃苦,賺了一點錢後,回老家開了家服裝加工廠。雖然工廠不大,但有車有房有存款,發小的日子在當地過得有滋有味。

本以為發小過得很不錯,但是她最近被兒子煩的頭疼。細問之下,發小說兒子的成績忒差了,在班上只能混個倒數,所以孩子不想讀書想學著做生意。

發小說,這幾年家庭條件好了,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想要什麼衣服他爸就給他買,把他管得無法無天。現在才讀初一就想輟學,以後出去沒有文憑,幹什麼都不行啊。

而且,生意也不是這麼好做的,以前是剛好有賺錢的機會,而且我和他爸也是摸黑滾打掙出來的。再加上現在經濟不景氣,今年接的活明顯比往年少了2倍,想賺錢真的太難了。

剛好講到一半的時候,碰巧發下兒子過來找媽媽回家吃飯。發小讓兒子跟我打招呼,說:「快喊姨,這可是好大學出來的呢,現在各個城市飛來飛去的,多威風啊。你要是讀好書,以後也能這樣哦,你不是最喜歡坐飛機嗎?」

話一說完,發小兒子就反抗道:「我爸說了,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做生意同樣能出人頭地。」聽完兒子的話,發小對著兒子一腳踢過去,揪著孩子的耳朵罵咧咧地回家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輟學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了,大家不再把高考當作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心奉行「讀書無用論」。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大專及以上文化的人口佔比,只佔我國總人口的8.7%,數據令人震驚!

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少孩子眼裡,與枯燥無味的讀書相比,現在有那麼多的賺錢方式,比如說做網紅、做電商等,都是可以功成名就的好途徑,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超級快速。

因此,高考不再是這些孩子們改變命運的跳板,讀書學習也不再是他們明辨是非的途徑,他們一心只想追求自由生活,去實現「做生意」成就百萬財富的美夢。

可現實是什麼?那些不讀書而獲得成功的人是極少數,只是因為媒體曝光而被大眾所熟知,而生活中那些通過讀書改變自己人生軌道的案例,卻自動被人們所遺忘。

孩子,你們知道嗎?讀書不能改變所有人的命運,但卻是改變農村孩子命運的最佳途徑,也是他們苦讀十多年的唯一慰藉。

1、讀書,提升人的氣質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說讀過書和沒有讀過書的人,身上所散發的氣質完全不同,其實這種氣質指的是內在。

內在這種東西,是你花再多錢也買不回來的,用再貴的衣服都裝飾不出來的,因為那是刻多年下來已經完全刻在你骨子裡的東西。

2、讀書,教會人們明辨是非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可能別人說什麼你就聽什麼。但如果你具備足夠的學識,那麼不論是生活亦或是工作中,你都會堅持自己的想法,把日子過得有滋有色。

3、讀書,給農村孩子走出貧困的機會

不論什麼時代,有知識的人一定是更受歡迎的,尤其是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就拿一些知名企業來說,一些學霸級的人物,往往在一畢業就能獲得高薪聘請,一年年薪超過農村人賺幾年或者十年的錢。

學習永無止境,別再被「讀書無用論」這種荒唐的理論遮掩雙眼!

相關焦點

  • 農村家長:我為什麼費盡心力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答案很現實
    文|文兒現在回老家轉一圈,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農村裡小學學生人數越來越少。有些班級裡,甚至連10個學生都不到。並非是農村孩子少了,而是在農村上學的孩子少了,很多孩子在上小學前都被父母送到了城裡去讀書。
  • 讀書無用論?史上最大的謊言
    每一位讀書出來的人都會痛恨自己當初沒有好好讀書,我也不例外我也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我只能讓大家能夠不要學我一樣,或者你們可以從我這裡學到什麼東西教給下一代人。我覺得大家最感興趣的讀書到底有沒有用,讀書無用論究竟害了多少人!
  • 讀書無用論的擴展
    畢業後,我因為精神低沉被認為精神不正常,沒能從事教育的相關工作,加之感情受挫,家庭不合,面臨崩潰瘋掉的邊緣,村裡人一度認為是我上學太過於死讀書,讀死書,最後招致精神錯亂。我們跟我比我前一年畢業於北京重點大學並在政府上班的主動辭職後,讀書無用論在我們村更市場。
  • 為什麼很多人說:大學生不值錢,研究生滿地跑,讀書無用論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上世紀90年代的海做生意的,他們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們變得富裕了,他們沒有很高的知識和學歷,這是成功不需要學歷的最好證明,但是,他們無視了大環境的影響,那個時期是改革開放的初期,是國家機遇的時期,那個時代的人正好趕上了。
  • 小孩在農村學校讀書好還是去城裡學校讀書好?
    一、孩子到城裡讀書的優點1、更有利於小孩良好性格的形成小孩到城裡讀書,相對於農村學校,見世面擴大了,能結識到更多的老師和同學,有利於小孩社交能力的鍛鍊和提高和開朗性格的養成,當然也就能增強小孩學習的信心。
  • 讀書無用論可信嗎?看看白巖松的推廣閱讀,你還不讓孩子讀書嗎?
    不論是讀書節還是全民閱讀日,我們都會提倡孩子和大人們進行閱讀。讀書與普通的碎片化閱讀不同;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家長都把對孩子的考核標準放在孩子日常的學習成績之中,因而總會認為長時間且效果不明顯的深閱讀當作為浪費時間的無用功。但是事實上,拉開孩子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正是像這樣的深閱讀。
  • 請拿這些真相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答案或許很現實
    「好好讀書,努力學習!」這句話,家長和老師都說爛了,孩子也聽爛了。每次,孩子都會忍不住反駁:「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為什麼總讓我學習啊?」你要怎麼回答?為了考上好大學?還是為了以後賺更多的錢?請拿這些真相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答案或許很現實。學歷無用論,是最大的騙局「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照樣給人打工。」「李嘉誠沒有上過大學,還不是成了華人首富!」
  • 孩子,你為什麼不讀書? ——公益視角下的兒童閱讀觀察
    ——新時期的「讀書無用論」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是導演關正文在「陽光關愛·i讀計劃」課堂上的提問。「閱讀可以學習到課外的知識。」「閱讀可以讓我們懂更多更深的道理。」「閱讀可以讓人增長見識。」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說出自己的答案。這堂課發生在海南屯昌縣的一所村小裡。
  • 如今大學生「嚴重過剩」,為何還要供孩子讀大學?讀書真的有用嗎
    文/阿蒙聊教育人為什麼要上學?或許很少有人考慮這個問題,其實,答案也很清晰,因為讀書會改變我們的命運,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就業的機會多了,讀書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於是,就出現了「讀書無用論」。讀書無用論表示,「大學生活的也沒多精彩」,比別人多吃了幾年墨水,到頭來,還趕不上沒上大學的人,可即使這樣,大部分人依舊願意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這又是為何?
  • 現在的農村孩子,到城裡上學難嗎?看完這篇就懂了
    其實按我個人的想法,如果是生活在農村,孩子還是低年級的話,我覺得還是在附近上學比較好點。就我們鄉下,現在把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都安排到鎮上去上學,因為離家遠,所以需要住校。三年級才十歲左右,如果不早早培養好,日常生活都自理不了。而且家長也不放心這麼小的孩子住校,所以就有家長放下農活去陪小孩讀書。
  • 為什麼讀書無用論會一直經久不衰?都是倖存者偏差惹的禍
    相信不少人都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說一個農婦誤入到一個博士群,群裡在討論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會不會把人砸傷,群裡諸多博士各種討論最終也沒有答案,這時農婦說了一句話,群裡馬上安靜了,這句話就是「你們沒淋過雨嗎」很顯然這是在鼓吹讀書無用論,嘲笑博士高分低能。
  • 童年的自卑,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有巨大的差距
    我覺得好多東西的差距,真的不是說你通過學習就能改變的,你如果說你學習好,但是一些眼界、環境這些東西,你真的就是那些像我這樣的寒門子弟是改變不了的,這差距有就是有,就得接受。當然,大學的確會把人分一些層次,但是很多東西還是得看你大學自己的造化。」小時候特別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或許我奮鬥的終點只是某些人的起點,可我依然要為之努力,因為我不甘心。」
  • 農村的孩子為啥不想在鄉鎮中學上學?僅僅是25%的中考錄取率嗎?
    高中入學考試競爭日趨激烈,山東省平均下來初中畢業生中有55%可以進入普通高中學習。但是對於鄉鎮初中來說,55%的入學率是一種奢侈,而實際的入學率僅為25%左右。不能通過中考進入普通高中,只能去職業中專、技校或外出打工。為什麼鄉鎮初中生的入學率如此的低??為什麼鄉鎮的初中生學習成績差,普通高中的錄取率只有25%?看完真相,你就會為他們感到悲哀。
  • 絕望中的希望,拼命供孩子讀書,要麼當大學生,要麼就斷子絕孫
    在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樣一個趨勢,一些農村出來的男學生特別重視在大學裡面找對象,把這件事當作一個重要任務來完成。農村的天價彩禮大學生處對象非常正常,但是現在農村出來的男孩很重要的找對象的動力是因為越來越重的彩禮。一些彩禮比較重的地方男孩上大學必須要處對象結婚。這幾乎是他們的一個使命。
  • 又現「讀書無用論」,機器人將替代勞動?這是個偽命題
    導讀:用盡12年時間,去賭那2%的概率,碩士生送外賣的事,使得「讀書無用論」再起波瀾。讀書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賺錢,還有兒時的理想、詩和遠方。銅牆鐵壁之外,是廣袤無垠、貧瘠的土地,曾盼望走出大山,如今,卻想要從城市中逃離。文/金葉哥哥「挖掘技術哪家強」?
  • 還在吹捧讀書無用論?看看這些,你就知道自己走了多少彎路!
    很多窮人開始覺得讀書無用。很多富人卻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錢。要具體說明?牛逼如李雲龍他們鐵三角,為啥最後還是要被安排學習讀書?當下中國兜售「讀書無用論」的,主要有三類人,一類是對社會不公充滿憤怒的人,他們會把心中的偏見投射到對社會的分析上。「拼爹」現象的存在,確實幹擾著社會公平,打壓著窮人、無關係的人上升的通道,但總體上「讀書」肯定比「不讀書」更有競爭力。如果沒有高考,窮人拿什麼跟官宦子弟拼呢?
  • 農村的孩子能不能去那裡讀書?
    現在有很多學生都開始選擇到私立學校讀書了,當然選擇到私立中學去讀書,通常是有兩個原因。一是私立學校教學條件好,二是孩子沒有考上公立學校,如果是第二個原因,我絕對贊成,但如果是因為第一個原因去讀私立學校,我倒覺得沒什麼必要,農村孩子去到那裡讀書,本來樸實無華的性格,也會變得愛攀比了。私立學校總體上來說,教學環境要比公立學校好一些,但是收費肯定比公立學校要高。
  • 讓孩子讀書,到底意味著什麼?
    社會上總有很多聲音,說讀書無用,說不讀書也會有好工作,也會發家致富,比如很多做生意的人,很多網紅,他們都很有錢……是的,這些都是對的。從樂觀地層面來說,不讀書在未來的可能性,甚至遠遠不止於此。(至少這在畢業後短期內這很常見)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3大好處很明顯,讓孩子讀書沒壞處
    可是,有一些「讀書無用論」的苗頭開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冒出來,抨擊那些努力學習的人,即使名校畢業又如何,最後掙的錢還不如一個農民工多。不少人被這些言論影響,對待學習不認真,更產生了厭學心理,一心只想要「出名」賺取流量掙錢,似乎「金錢」的多少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
  • 父母怪孩子沒出息,在農村,不如讓孩子去做這幾種職業
    在爸爸媽媽的成長下可能會比較嚴厲,這也是為孩子的人生著想。爺爺奶奶老一悲人的思想有限,他們只會給孩子最好的所以現在農村孩子也變得嬌氣。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嬌生慣養都存在,反而城裡的這種情況更盛。至於孩子長大後出息大小,則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教育的天生的不平等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