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這10句名言,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1、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道濟禪師(活佛濟公)

  釋義:這句話其實背後有個故事,元朝末年,張獻忠攻打成都,在城外廟裡駐紮,還強迫和尚吃肉,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不屠城,我就吃肉。」然後張獻忠就答應了,破山和尚一邊吃肉,一邊念這句話。

  濟公認為只有大神通的聖人在特定情況下,為了普度眾生才能吃肉,其他人還是要嚴格齋戒的。

2、閉門造車

  原文:「古語所謂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蓋言其法之同。」 ——朱熹《〈四書〉或問》卷五

  釋義:只要按照同一規格,就算關起們來製造車輛,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格,就能合轍)

  閉門造車並不是貶義詞。反而是稱讚嚴格按照規矩做事。

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讓孔子背上了歧視女性的罵名,事實上,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衛國國君邀請孔子去衛國,而孔子發現衛靈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卻是以此抬高身望,炫耀自己,並非希冀仁道,便憤而離去。

  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議論,是針對衛靈公和南子而發,而不是泛指。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通常的理解是,讓老百姓按照我們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於是有人批評這是典型的愚民政策。但剝奪百姓受教育的權利,和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是有明顯矛盾的。

  後來有學者指出,這是句讀不明的誤讀。應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傳達的大意是,百姓只能去引導,不能以暴力去強迫、壓服。

5、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論語·子路》篇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爭議非常之大。

  有人因此批評孔子以親情為上,置國法於不顧,鼓勵父子相互包庇。但這裡的「隱」,很可能是木字旁的那個「檃」,意為糾正。

  所以,不是說父親包庇兒子、兒子包庇父親,而是說父親要能糾正做兒子的錯誤,兒子也要能糾正父親的錯誤。

6、朝聞道,夕死可也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無所謂。這與孔子的思想不符。

  相對於「道問學」,孔子更重視「尊德性」。孔子周遊列國,不是去求「道」、知「道」,而是去推廣他的道,實現他的道。

  《論語·顏淵》篇裡孔子跟子張討論,子張認為「聞」跟「達」是一個意思,但孔子認為「聞」跟「達」不同。孔子這種講法在當時有特別的用意,

  所以其實是「朝達道,夕死可也」。是說,如果達到、實現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

7、言必信,行必果

  現常被後人當作美德來肯定、讚揚,可這個典故最早的意思卻不怎麼樣。

  《論語·子路第十三》中,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認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

  第二等是「宗族稱孝、鄉黨稱弟」(道德楷模);

  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則是「硜硜然小人哉」(是個認死理的低檔人物)。

8、老來多健忘

  原文:「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釋義:重點是為了突出相思之濃,而不是說自己健忘。

9、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論語·裡仁》

  釋義: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並不是不讓你遠遊。

10、三思而後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

  釋義: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很多次。孔子知道後說,考慮兩次就夠了。

  想做就去做,考慮兩次就可以了,不要瞻前顧後。

  (來源:儒風大家)

相關焦點

  • ...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磁縣公安】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值得收藏的中國古代經典名言100句,激勵你的成長。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的是中國古代的經典勵志名言100句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譯:知道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52、學不可以已。
  • 【磁縣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下句是什麼?很多國學大師都不願提
    不知大家平時在使用各種名言名句時,有沒有發現很多句子我們只知道一兩句,卻不知它們的上下句。當然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平時圖省事,沒耐心看全文,所以忽視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個名句的上下句可能不符合我們現在的三觀,導致很多人不願意提起它。
  • 孔子的這10句話,我們都理解錯了!
    真相: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得理解「小人」這個概念,《論語》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現了二十四次「小人」,這些「小人」其實絕大多數可以理解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這是相對大人和士階層的另外一個階層。 而此處的「養」字,則指的是相處的意思。
  • 孔子的這10句話,你都理解錯了
    一直以來,這個有志青年的很多名言因名氣過盛、解讀過多而常為人誤解,甚至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這些名言的真相卻會讓你大吃一驚。很多人理解古文都會按照現代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又或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斷章取義,譬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出自《孟子·盡心上》),其中的「為」字有兩種讀音,但是正確的讀法是第二聲,這裡的「為」是動詞,句意為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朽木不可雕也,而並非討伐人類的趨利性。
  • 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雖然看似隨性灑脫,是一種樂觀豁達心態之體現,但在有些時候,這種讀書態度並不值得推崇,尤其在學習古代名言警句或古詩詞過程中,「求甚解」才是正確選擇,否則很可能會由於斷章取義而誤解古人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在被人欺負或吃虧時,世人往往會用「以德報怨」克制、安慰自己,並說這是孔聖人的名言,肯定錯不了。其實,這是對孔子關於德與怨觀點的曲解,「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是孔子主張的做法。
  • 尼採關於女人的10句「狠毒」名言
    尼採的這10句名言,真的讓女人恨透了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十分輕視女人,哲學家、思想家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的哲學老師」。尼採對女人的態度,也深受叔本華的影響。這個觀點得到許多人的贊同,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談到叔本華對女人的態度時,也是這麼認為。但是我實在想不出,為何尼採那麼輕視和討厭女人?本文在此引用的尼採關於女人的名言,僅供大家探討,不代表我同意尼採的觀點。你同意或者不同意尼採的觀點,可以評論留言。
  • 杜月笙有句「少人知道」的名言,說得挺正確,這句名言能幫你識人
    杜月笙一生慧眼識人,從小角色一步步地發展,最後登天成為上海灘風雲大亨,其手段與頭腦可想而知。在杜月笙的一生中,曾說出過許多名言,這些名言中有一句非常正確,而且能夠教會您一眼識人。杜月笙的這句名言究竟是什麼?它又會突出怎樣的人生哲理?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2020-08-31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到底是什麼意思?90%的人都理解錯了!
    後來,這個命題成為了一句流傳範圍非常廣、影響力相當大的名言。相信很多歷史愛好者已經知道了,這個命題就是「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可是,很多人(多半是葉公好龍者)對這句話是一知半解。往往把這句話掛嘴邊的人並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並且不少人在引用這句話的過程中刻意隱去了一個「真」字。當然,少一個「真」字並不影響這句話的本意,但是卻能反映引用者的態度是否懇切。
  • 名人名言:林肯的10句經典名言(中英雙語)
    名人名言也許在生活的某一刻啟迪生活,也是寫作很好的素材。新東方在線英語頻道整理了《名人名言:林肯的10句經典名言(中英雙語)》,希望對大家參考。  1.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忍受逆境,但如果你想測試一個人的性格,那就給他權力。  2.Most folks are about as happy as they make up their minds to be.  2.大多數人的快樂程度都是他們自己設定的。
  •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
  • 越早讀懂「借錢」的這3句名言警句,越少吃虧!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是現在許多人誠信缺失,「借錢不還」的人太多了,被借錢人除了走漫長法律渠道,已經別無他法;如果借錢金額太小,被借錢人甚至懶得起訴,直接認倒黴,就當交友不慎,吃一塹長一智。許多人,借錢時低聲下氣,彼此之間還是朋友關係;等待要他還錢時,他是大爺,彼此之間就成了仇人關係;這也是人們越來越喜歡借錢給他人的重要原因!
  • 大部分人可能都理解錯了
    不論何種涅槃,小乘阿羅漢所證或大乘菩薩道所修,唯識、淨土、禪宗等等各學派的解釋和修證,其本質都是殊途同歸。其趨向於涅槃的目的是絕對一致的,區別就在於其所求證的究竟境界和最高理論上分出了深淺。那麼到底該如何去理解涅槃呢?
  •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古詩詞裡10句不可不知的愛情名言!
    漢代才女卓文君這兩句愛情名言,可以說是感動了無數的青年男女;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除了親情和友情之外,那麼還有最重要的精神寄託就是愛情。真正能夠陪伴我們一生的是身邊最親的他(她),所以愛情也最偉大,古代的文人墨客,寫過了很多關於愛情的詩詞,其中一些經典的句子,寫得纏綿悱惻,讓人立馬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愛意。
  • 杜甫誇李白的兩句詩,幾乎人人聽過,但大部分理解錯了意思
    如果不考慮到這些漢字含義的古今差異,望文生義,以慣性思維理解,就會造成誤解錯讀。漢字大部分都是一字多義,往往一個字有幾種甚至十幾種含義。有些含義隨著漢字的增多及演變,漸漸地分配到了其他漢字上,或者因為不常用而被忽略。許多被誤讀的詩詞,都是不理解一些常用字詞在古代的含義。
  • 這些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後半句,精闢
    人生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滋味——感謝關注「四味書」很多人名言我們只知道前半句,也就曲解了作者本來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盤點一下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的後半句,記得收藏轉發哦!老來多健忘這句話不少人理解的是,人啊一上了歲數就開始糊塗了,其實這是白居易的詩《偶作寄朗之》。它的後半句是「唯不忘相思」。多麼美的情話,可不是形容糊塗的糟老頭子。
  • 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這句話,出自明朝孩童啟蒙寶典《增廣賢文》。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但大多數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有些誤差,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痴人畏婦不是你想的那樣痴人畏婦,很多人認為,痴便是痴情,畏則是敬畏;而痴人畏婦便是說,痴情的男人應該敬畏心愛的女人。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痴人畏婦卻不是這個意思。
  • 法國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文學鼻祖,普魯斯特這十句名言太精彩了
    1984年,《讀者》雜誌做過這樣一次調查,主題是在讀者心中,歐洲前十名「最偉大作家」都有誰,其中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名列第六。他憑藉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名聲大噪,同時憑藉這部鴻篇巨製,不僅讓馬塞爾·普魯斯特成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讓其躋身世界頂級小說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