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曉,在今年之初,歐洲的新冠疫情從義大利開始蔓延;隨即在歐洲各國尚未反應過來之際,新冠憑藉其高傳染特性,極其迅速地「佔領」了歐洲各國的版圖。此後,為了亡羊補牢般地遏制新冠疫情傳播,歐洲各國在借鑑中國經驗後,結合自身狀況也開始了全國性大範圍的「停擺」政策:除必要出行外,限制一切非必要的生產活動與公共生活。
從年初三月起,歐洲各國就陸續進入這樣的「停擺」狀態。自然,在施行嚴格的防疫政策下,各國的新冠病患增速有明顯下降,但畢竟全國大「停擺」的代價是十分巨大的,中國好歹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停擺」一個月後都必須開始恢復生產活動,歐洲各國的經濟體量與可承受風險程度,都遠遠不及中國,因此它們所能施行的「停擺」政策,遠無法做到像中國這麼徹底,也遠不能做到像中國這麼持久。當然,英國那個「群體免疫」的例外就姑且不說了。
在歐洲各國結合自身國情,開始陸陸續續的實施「停擺」政策後的數月,它們終於在夏季得以稍微喘氣。然而,估計是「停擺」政策的施行,終究是憋壞了「慣於自由」的歐洲人,一到稍有緩解的時刻,就又忘了我們中國現在所說的,「疫情防控常態化」了。迅速恢復的公共生活,快速復原的社交距離,再加上世界疫苗進度的樂觀,讓不少歐洲國家與人民都誤以為,新冠的威脅就要慢慢消散。但殊不知,對疫情防控的放鬆,就是對自家人民與經濟的威脅。就在秋季這段時間,歐洲的新冠疫情再次面臨爆發高峰,其勢頭更甚超過了年初3月份的情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最近,歐洲日均新增感染人數在4至5萬人之間。這不僅是因為各地檢測數量的效率有所提高,而是情況確實變得比年初3月時,更加危機。
法國和西班牙,在今年春季施行的嚴格全國「停擺」政策已經導致了國民經濟水平的大幅萎縮,成千上萬的企業因此倒閉,數不勝數的國民因此失業,而正是這兩個國家,在眼下秋季的時節,新感染人數又重新呈直線上升趨勢。
不過,由於法國已因疫情的威脅承受了太多「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所以法國當局表示,如果可以的話,自身還是儘量避免施行全國「停擺」政策。但新冠的切實防疫又不得不做,所以目前法國當局打算就在最嚴重的幾個大城市施行「口罩令」以及非必要不外出的政策就好。
西班牙的情況也與法國類似,兩國原則上都儘可能避免再次施行全國「停擺」政策,因為西班牙當局非常誠實的表示:我們真的無法再次承受「停擺」政策下的經濟打擊。
而德國的情況相比法國和西班牙就稍好一些,但情況也不容樂觀。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主席Mario Ohoven就指出,已經有1/5的企業現在面臨到了新冠疫情的生存威脅,一旦全國「停擺」政策施行下去,這些企業估計馬上「玩完」。據悉,德國相關單位已經做好了應急資金的相關備案,一旦新冠情況惡化,隨時準備傾注資金開展救市。
英國方面則挺有意思的,年初它高聲吶喊的「群體免疫」政策宛若言猶在耳,但在新冠病毒的「無情毒打」下,英國也不得不「學乖了」。英國方面表示,真到必要時刻,完全不介意開始為期兩周的全國「停擺」政策,英國公民應該要表現出充分的公衛責任感,為英國儘快度過新冠危機作出必要的抉擇。有意思吧?有意思。
不管怎麼說,新冠疫情是人類大敵,世界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度過此次難關。在此也希望,不論歐洲各國準備採取何種措施,最終都還是要有效遏制新冠疫情新一輪的快速蔓延才好。
來源:雄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