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通訊員 馬金玉 覃漢慧/文 張敬/圖
10月22日上午,光明區馬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姜陽組織召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垃圾分類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動員街道上下以薯田埔社區為「樣本」,紮實推進轄區垃圾分類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馬田街道下狠功夫、下實力氣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城中村及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2019年完成創建的19個「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小區,目前人均廚餘量為0.14公斤/日,各小區均已達標。
其中,明景園小區作為全區首個試點實行定時定點投放生活垃圾的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後,小區廚餘垃圾由原來的每天70千克提升至175千克,同比增長150%。此外,街道已完成8個社區26條城中村撤併桶工作,還按照300戶一個投放點設置了295個垃圾分類投放點,並配置督導員,分布在轄區開展日常宣傳勸導工作。特別是薯田埔社區通過市裡統籌、區裡組織、街道實施、社區落實、企業協助的五位一體推進機制,形成社區主導、創建宣導、撤桶引導、投放督導、巡檢教導、收運疏導、執法訓導等「1+6」垃圾分類工作模式,實現了分類場所、分類設施、撤併桶蓋、督導、分類收運等「五個全覆蓋」。目前,薯田埔社區家庭廚餘日分類量約3噸,大廚餘分類量約10噸/日,日均分流分類總量約17噸,整體回收利用率達40%。
姜陽表示,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系統工作,要求各部門單位、各社區加強宣傳督導,執法部門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將執法與宣傳並重,著力提高居民環衛及垃圾分類意識。牽頭部門著力完善工作制度,各部門單位負責人分別掛點物業小區,做好表率,當好垃圾分類標兵。希望各社區主動向薯田埔社區「取經」,學習垃圾分類工作經驗,並將環衛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街道重點工作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