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帶你了解全過程

2021-01-16 北極星環保網
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帶你了解全過程
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王澤權  

2020/9/14 10:58:20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深圳的廚餘垃圾去哪了?垃圾分類中廚餘垃圾為何要單獨分出?廚餘垃圾為什麼要拆袋投放?繼深圳垃圾分類推廣大使走進「分類達人」家中告訴市民如何分類之後,9月11日,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垃圾分類推廣大使馮紹勁等人走進小區、廚餘垃圾資源化中心等場所,告訴市民廚餘垃圾的去向,了解深圳廚餘垃圾經過拆袋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最後進行資源處理回收等全鏈條。

示範小區:

居民用廢舊電飯煲內膽裝廚餘垃圾

居民陳愛華家住光明區馬田街道明景園小區,該小區是光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試點示範小區。因為垃圾分類設施到位、宣傳到位,小區的居民養成了良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習慣。

走進陳愛華家裡,她正在清理早晨吃剩的廚餘垃圾。先瀝乾水分後,陳愛華用一個廢舊的電飯煲內膽裝廚餘垃圾,而用廢舊的快遞箱來裝可回收垃圾。「每天扔廚餘垃圾的時候,就端著這個電飯煲內膽下去,免得有湯水灑出去。小區裡的垃圾投放處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可以投放,居民基本也都習慣了。」陳愛華說,垃圾分類是為社會作貢獻,是為子孫後代造福。

陳愛華端著電飯煲內膽及可回收垃圾下了樓走到垃圾投放處,把內膽裡的廚餘垃圾倒進廚餘垃圾回收箱,塑膠袋則扔在旁邊的其他垃圾桶,然後把紙盒等可回收物扔到可回收箱。

分類投放:

廚餘垃圾從70公斤增加至200公斤

明景園小區有256戶居民,設有一處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處,規定每天兩個時間段投放垃圾,分別為早上的7點至9點,晚上的7點至9點。投放點是整套設計的投放,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等不同垃圾桶,並安裝有攝像頭、洗手盆及不斷播放垃圾分類知識的電視屏,還人性化的配有洗手液等。

「居民只能在兩個時間段投放垃圾,這些垃圾箱在其他時間段都是鎖住的,無法投放。」管理處主任助理蒲宗奇介紹,這樣可以有助於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投放習慣,而且在投放時間段有一名分類督導員進行督導,「自從實施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後,居民生活環境變好了,沒有了以前的異味和髒亂差,居民居住舒適也更加支持垃圾分類。」

除投放硬體設施外,實施垃圾分類前,小區今年7月起開始多方位宣傳。小區到處可見宣傳標語,包括「垃圾也有家,分類回收用處大」、「廚餘垃圾佔比高,分類減量效果好」等,電梯裡也隨處可見垃圾分類溫馨提醒,提醒居民要是不實施垃圾分類會將有處罰等。還有投放點LED顯示屏滾動宣傳,業主微信群公告分類投放要求及開始時間,採用廣播形式在小區出入口語音提示等,通過各種方式營造小區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氛圍。

在這種氛圍影響下,小區居民都養成了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蒲宗奇介紹,居民現在垃圾分類投放率可以達到80%以上,廚餘垃圾也從70公斤增加至200公斤,增加了1至1.5倍。

分類運輸:

清運前拍照上傳給公司登記臺帳

早上9點過後,垃圾清運車就開進明景園小區,有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等不同的垃圾運輸車輛清運垃圾。清運工人將廚餘垃圾箱裡的垃圾桶拉出,先拍照上傳給公司登記臺帳,然後將垃圾桶裝上車。

馬田街道的工作人員介紹,收運人員到達收運點後,首先檢查投放點的廚餘垃圾桶是否滿溢,如果過滿,則使用車輛自帶的鐵鏟等工具進行簡單的勻量處理,確保廚餘垃圾桶蓋完全閉合。通過平板車尾板將桶安全放入車內,同時,每輛車安排2名收運人員,可避免廚餘垃圾桶拖移過程中因重量太大而無法控制的情況。車輛自身也是密閉狀態,且車輛鋪防水膜防止滲漏。

示範創建:

對226家餐飲及果蔬門店建立分類檔案

廚餘垃圾清運車隨後又開進馬田街道薯田埔社區的正龍新村收運廚餘垃圾。這是光明區的一個城中村,但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處同樣配備得專業、規範,也規定了早上7點至9點、晚上7點至9點的兩個投放時間段。

正龍新村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處同樣配有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等不同垃圾桶,及洗手盆、攝像頭、滾動播放的電視屏等。

馬田街道薯田埔社區工作站黨委委員麥永存介紹,轄區範圍包括2個城中村、2個住宅小區、3個機關單位、3所學校等,有2.45萬戶約5萬人。在垃圾分類示範社區創建階段,社區就做到了分類場所、分類設施、撤併桶、督導、分類收運等五個全覆蓋。對社區三小場所進行全面宣貫,籤訂責任書,對轄區住戶進行入戶宣教,告知居民商戶垃圾分類怎麼分、怎麼投、不分類面臨什麼處罰等。

「另外對226家餐飲及果蔬門店建立垃圾分類檔案,對各商鋪進行編號,要求商鋪自行將廚餘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到廚餘垃圾收集點,並對未按要求投放的門店進行督辦。」麥永存說,薯田埔社區兩個城中村在示範創建前有100處垃圾分類投放點,投放桶153個,實施垃圾分類後,設置18處集中分類投放點並公示。

如今,薯田埔社區日均分流各類再利用垃圾15.9噸,廚餘垃圾(含果蔬垃圾、餐廚垃圾及家庭廚餘垃圾)實現從0到10噸的突破,達到人均每天分類廚餘垃圾0.21KG,預計10月底達到人均0.25KG。

回收利用:

產生有機肥和生物柴油兩大原料

廚餘垃圾清運車裝完明景園、薯田埔社區的廚餘垃圾後,就開到了馬田街道廚餘垃圾資源化中心。在這裡,廚餘垃圾要經過前端處理、生化反應等系列處理過程。

「廚餘垃圾首先要經過破碎、擠壓、脫水等前期處理,然後進入生化反應倉進行二次高溫發酵,產出有機肥原料,然後進行油水分離產生生物柴油原料,最後處理完後產生的汙水,經過預處理後排入市政汙水管網。」該中心技術人員賀煒君介紹,廚餘垃圾的回收處理可產生有機肥和生物柴油兩大原料,所以廚餘垃圾要分類回收。

為什麼家庭廚餘垃圾要拆袋投放?賀煒君從生產的有機肥中挑出一些塑料殘渣介紹,目前深圳廚餘垃圾處理設施主要採取厭氧發酵產沼或高溫好氧制肥的工藝,塑料垃圾袋不屬於廚餘垃圾,既不能產生沼氣,也不能轉變成肥料,也不可降解,因此需要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該中心的設備一天能處理2噸的廚餘垃圾,其中產生20%的固體有機肥,2%的生物油脂,減量垃圾達到80%,也就是產生汙水經過預處理後排入市政汙水管網。

聲音

深圳垃圾分類推廣大使馮紹勁:

看完廚餘垃圾產生、投放、收運、回收等一系列過程,深圳垃圾分類推廣大使馮紹勁感受很深。他說,自己也學到不少,作為推廣大使,經常深入學校、小區宣傳分類知識,需要第一手的鮮活資料。比如陳大姐用電飯煲內膽裝廚餘垃圾,這是將分類融入生活成為習慣的一種智慧貢獻,也說明居民進入了分類狀態。城中村的垃圾分類投放壓力大,但只要有方法、有策略,一樣能做好。還有小型的垃圾處理回收設備讓居民看到廚餘垃圾分類投放的價值和意義。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深圳廚餘垃圾處理器訂購電話-漢源新聞
    深圳廚餘垃圾處理器訂購電話-漢源新聞廚房垃圾處理器不僅能應對垃圾分類帶來的麻煩,還能減少廚餘垃圾積累帶來的異味、細菌滋生等問題,也讓垃圾分類過程中清理溼垃圾變得輕鬆簡單,絕對屬於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品質好物,其風頭之勁可謂一戰「封神」。
  • 大棒骨不屬於廚餘垃圾?這些垃圾分類問題官方回應了
    青島今年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此次訪談中宋霽表示,2020年是我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收官之年,市城市管理局在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時,充分借鑑寧波、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經驗做法,堅持全鏈條推進、全過程提質、全社會參與,力爭實現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規範提質增效。
  • 專桶運送or集中分類,餐館廚餘垃圾這樣處理了|直擊深圳垃圾分類...
    調查地點:酒樓食肆廚餘垃圾是所有垃圾中最難清理且產量最大的垃圾,《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後,作為廚餘垃圾生產「大戶」,餐飲酒樓食肆落實垃圾分類情況如何?該店值班經理孫先生說,廚餘垃圾收運企業每晚8點會定時回收垃圾。「收運車停在餐廳100米外的地方,但那個時間段我們很忙,抽不出員工去倒垃圾。」孫經理說,該店9點打烊後再由員工把餐廚垃圾送到新安湖八期垃圾轉運站,「我們餐廚垃圾不足垃圾總量的20%,紙巾會和餐廚垃圾放在一起。」中午時分,深圳東門商業街的麥當勞光華店內人頭攢動。
  • 廚餘垃圾設備投資上漲3倍,阿詩丹頓廚餘垃圾處理器全面出擊
    從發布塑膠袋有償使用政策,到垃圾分類處理等政策相繼出現,環境保護逐漸滲入國民生活中成為共識,隨著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垃圾處理設備的市場前景廣闊。事實上,廚餘垃圾投資需求於2020年開始大幅釋放,2020年同比增長385.59%,3倍以上的增長率,使廚餘垃圾總投資市場空間每年穩定在305億左右,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市場空間每年穩定在116億左右。
  • 廚餘垃圾有哪些?椰子殼屬於廚餘垃圾嗎?快來了解一下……
    廚餘垃圾知識小科普 廚餘垃圾定義 廚餘垃圾:是指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具有易腐爛發酵發臭等特點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和餐飲服務、機團單位食堂、集貿市場等產生的餐廚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也包括家庭產生的小型樹枝、花草、落葉等。
  • 來圍觀: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8月7日,瀏陽市淮川街道聯城社區組織轄區兒童開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家庭廚餘堆肥」環保知識講座活動。活動旨在豐富轄區兒童的暑期生活,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將垃圾分類新理念廚餘堆肥傳達給轄區小朋友。左都祥正在講解廚餘垃圾堆肥方法。聯城社區 供圖早上9點30分,活動正式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左都祥帶領小朋友們重溫了垃圾分類知識,一起觀看了垃圾分類知識小視頻。
  • @深圳人,9月1日起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家庭廚餘垃圾必須這樣扔!
    @深圳人,9月1日起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家庭廚餘垃圾必須這樣扔!7月4日,記者從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獲悉備受關注的(下稱《條例》)已於近日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施行意味著從9月1日起深圳生活垃圾將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家庭廚餘垃圾還要瀝除油水後拆袋投放深圳是最早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之一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菜頭菜尾、動物內臟、果皮殘核……在市民廚房加工中,總有一些沒法「入口」的食材,成為廚餘。這些廚餘垃圾該怎樣處理?記者了解到,在泉州,以前基本上是填埋和焚燒兩種,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逐步展開,一些廚餘垃圾處置點、處理站、堆肥房陸續出現,將廚餘垃圾經過一系列處理後變成肥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 這是什麼垃圾?原來吃完的貝殼不是廚餘垃圾
    【這是什麼垃圾?原來吃完的貝殼不是廚餘垃圾】作為沿海大城市,各種蝦、蟹、魚、殼類等海鮮大餐,深圳人日常總會來幾頓吧。但是吃完大餐後,問題就來了,有些廚房以及餐桌上產生的垃圾,你以為它屬於廚餘垃圾,結果萬萬沒想到它偏偏就是不屬於,首當其衝的就是吃完的蛤蜊殼、扇貝殼、生蠔殼、鮑魚殼,他們都屬於其他垃圾。
  • 家庭廚餘垃圾堆肥方法獲推廣,一個月有效利用近2000公斤廚餘垃圾
    如今,將廚餘垃圾帶到瀏陽市廚餘垃圾生態處理試驗點堆肥,已經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工作人員的日常習慣。見習記者歐陽立幹瀏陽日報訊(見習記者歐陽立幹)8月17日,在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的瀏陽市廚餘垃圾生態處理試驗點,幾名工作人員拎著小桶,將西瓜皮、剩飯等垃圾倒進廚餘垃圾堆肥桶。原來,7月6日至8月6日,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舉辦了家庭廚餘垃圾堆肥競賽活動,儘管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將廚餘垃圾收集起來並進行堆肥,已經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工作人員的習慣了。
  • 跟著垃圾去「旅行」 分類後垃圾去哪了?一起來「追蹤」吧!
    今天 讓我們跟著生活垃圾的軌跡 一起去「旅行」 看一看分類後的垃圾到底去哪了第1步:源頭分類 讓垃圾分類成為習慣每戶交道口轄區居民可自行準備兩個垃圾桶,一個放置廚餘垃圾,一個放置其他垃圾,包裝紙箱、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則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 廚餘脫袋「脫」出幸福!廈門湖裡嘉福社區創新廚餘垃圾脫離垃圾袋
    據了解,在廈門殿前街道下沉式黨建引領下,殿前街道嘉福社區鹽業小區創新廚餘垃圾脫袋,廚餘垃圾直接入桶,減少垃圾袋使用的同時,乾濕分離一步到位,不僅大大提升垃圾分類準確率,還促進小區衛生改善、環境美化,百姓都說:「廚餘脫袋,脫出了幸福!」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TA竟然一頓能「吞下」500公斤~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 不知大家想過沒有飽餐一頓以後我們每天留下的廚餘垃圾都去哪兒了
  • 金井三坑村廚餘垃圾處理站投用
    晉江新聞網5月31日訊 進去的是發臭的廚餘垃圾,出來的是可供農戶直接使用的有機肥料。在晉江市金井鎮三坑村,這裡正在將廚餘垃圾就地「變廢為寶」。  昨日,記者從三坑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到,作為晉江市第一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乾濕分類試點村,目前,三坑村廚餘垃圾處理站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體村民正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建設「綠色三坑」。
  • 藍德環保:厚積薄發 廚餘垃圾處理行業發展正當時!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中國城鎮化人口水平不斷提升,生活垃圾產生量日益增加。公開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3億噸;垃圾分類後,按廚餘垃圾佔生活垃圾30%計算,全國每年產生廚餘垃圾約9000萬噸,實際清運量約20萬噸/日。目前我國廚餘垃圾處理能力(含在建項目)僅為3.2萬噸/日,處置缺口巨大,處置能力及其短缺。面對如此大的產能缺口,企業該如何發力?
  • 贈送500個家庭廚餘垃圾桶,寶龍垃圾分類又出新招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何鑫 通訊員 丘志清 李天雲 「這個小桶好,倒剩飯剩菜方便,也好看,容易衝洗。」「垃圾分類,這是好事,我肯定支持!」領取到家庭廚餘垃圾桶的居民阿姨們內心十分喜悅。
  • 世界美食之都順德將這樣處理廚餘垃圾…
    據了解,順德已在全區十鎮街設置了2000多個廚餘垃圾收集點,該項目在年底前日收運處理量將達100噸,並最終實現日收運處理量300噸的目標。 推進:全區已設 74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在啟動儀式現場,記者注意到,一輛輛嶄新的廚餘垃圾收運車將陸續投入到順德十鎮街的垃圾分類工作當中。「收運車對廚餘垃圾進行全密閉運輸,運送到指定地點後進行處理。其中,垃圾中的殘渣將用來發電。」
  • 濟南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
    這意味著濟南市廚餘垃圾將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將為用心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濟南模式」貢獻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力量,成為濟南廚餘垃圾資源化亮麗名片。現場,市政府辦公廳李百全副主任,市城管局黃愛民副局長,長清區政府張廣大副區長,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光大生態資源(深圳)有限公司總裁楊仕橋先生,濟南市城市投資有限公司孫明達副總經理,光大生態資源(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谷巖先生等參加活動。
  • 自製廚餘垃圾處理神器,簡單幾步,殘羹剩飯變肥料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玲見習記者徐旻自製神器「變廢為寶」全靠它6月16日,周智向記者展示了他自製的「廚餘垃圾處理神器」,只見幾個廢舊塑料桶裡面裝滿殘羹剩飯,但桶周圍乾乾淨淨,桶裡沒有一絲臭味、異味。「我來展示一下。」
  • 探訪|配合垃圾分類 北京一些餐廳廚餘垃圾處理後再回收
    新京報訊(記者 陳琳)北京新版生活垃圾分類實施進入倒計時。作為廚餘垃圾生產「大戶」,餐飲企業如何做到垃圾分類?4月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部分餐廳了解到,除了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單獨收集廚餘垃圾,還有商家試點廚餘垃圾處理後再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