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獲取大賽解析PPT,可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2019大賽PPT」
二:想獲取答辯問題集錦,可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答辯」
三:PPT案例源文件可點擊本公眾號底部菜單「PPT TIPS文章
四:獲取想獲取大賽設計思路PPT,可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比賽作品設計」
教案如何編寫:總結|教學能力比賽中的教案寫作誤區
作品如何拍攝攝:大賽專欄|教學能力比賽信息化應用數據大盤點-拍攝篇
實施報告如何寫:關於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之教學實施報告的思考
大賽方案怎麼變: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的國賽文件》變化
護理專業:普通教室也能上好護理實訓課-2019教學能力比賽護理專業梳理
汽車專業:「如何看的見」是關鍵-2019教學能力比賽汽車專業作品梳理
學前專業:大賽盤點|學前專業獲獎作品信息化特色應用
各個專業數據:最新|2019年教學能力比賽專業組哪個專業獲獎最多?
二等獎梳理:大賽專欄|教學能力比賽信息化應用數據大盤點-基礎篇
一等獎梳理:2019年教學能力比賽獲獎作品信息化應用數據大盤點-基礎篇
閱讀本文前建議先閱讀下文
專家觀點丨王揚南: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述評
一、從述評看2020年大賽關注的幾個要點
1.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教學
今年的比賽充分體現了職業院校和廣大教師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許多參賽作品都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組織形式和資源提供等,精心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好地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生態。
對2020年比賽述評的第一條就是關於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教學。
述評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組織計劃、應對策略,第二個是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專業關於醫用防護服的改良製作。
兩個例子與2020年的時事「新冠疫情」有密切關係,這也體現了大賽舉辦至今,鼓勵各參賽作品多多把握時事、政策、形勢,並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和應對的精神。
從2020年的國賽文件完全可以看出大賽對於疫情防控期間教學案例的期望:
指導思想:引導學校師生更好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需要,持續推進國家教學標準落地,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比賽要求: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組織形式和資源提供等,總結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經驗,推動創新、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更好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生態。教學實施報告:突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的創新舉措和成效,可用圖表加以佐證。評分指標——特色創新:具有較大借鑑和推廣價值,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在2020年備賽過程中,筆者接觸過很多作品,都考慮到疫情期間教學案例的打造,但存在如下問題:
能夠考慮到疫情防控期間教學案例的打造,但自己的作品並未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出特別突出的應對,有的勉強能和在線教學沾邊,比如用微信分享一些學習內容,有的直接在疫情期間停課了,等到老師們正式開始準備作品的時候,再打造案例時間上就已經有些來不及。這其實說明,很多參賽團隊還是沒有把備賽和實際教學真正聯繫起來,也尚未具備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意識。
創新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面,僅僅停留在線上建課程、上傳資料、布置作業、組織線上考試等等方面,是無法體現「創新」的,也就是說,你能做的,別人也一樣能做到,所以,在設計實施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筆者建議多多考慮如下幾方面:數據的有效利用、學習成果轉化、教學方式創新、平臺一體化、平臺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2.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改革戰略部署
今年的比賽充分體現了職業院校和廣大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課程思政」要求,許多參賽作品都能結合專業特點,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等內容。
這些關鍵詞在近幾年的比賽文件中高頻出現,據筆者了解,很多參賽作品止步於市賽、省賽,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把這些關鍵點融入作品時「不得精髓」,大賽述評選取的兩個案例分別是中國製造和非遺傳承,我們不難看出,高分作品在思政融合方面做得特別到位。
3.紮實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政策落地實施
今年的比賽充分體現了職業院校和廣大教師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落實百萬擴招,針對多元化的教育教學需求,實施靈活的教學模式;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實施課證融通;落實國家標準、對接世賽標準。
述評中引用的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作品的亮點是「1+X」,把中級證書中的考察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同時,在教學中結合行業熱點內容,體現了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緊跟專業發展的特點。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汽車車身修復專業作品的亮點是教學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技術要求,評價體系不局限在專業教學本身,還引入了健康、安全、環保三方面的要素,體現了作品的思政高度和與國家標準的對接。
4.深入推進三教改革
今年的比賽充分體現了職業院校和廣大教師深入推進三教改革,結合實際選用高質量教材、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及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普及推廣項目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等,完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專業和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等。
述評中引用的兩個案例在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學科關鍵內容呈現方面很有亮點,也體現了教學與企業對接的特點。
二、從述評對比賽未來發展的建議看2021年備賽要點
述評建議原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是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的重要抓手。我們要落實寶生部長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開幕式上提出的「樹旗」「導航」「定標」「催化」辦賽要求,繼續發揮好教學能力比賽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引導作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引擎作用。
1.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覺悟、文化信仰、社會認知,做到專業發展與服務社會緊密聯通,形成職業教育事業與國家發展「命運共同體」。
2.全面提升教師綜合能力素質。要靶向職教發展趨勢、聚焦改革創新重點,提升廣大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標準開發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立持續有效發展機制,推進職業院校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建設。
3.不斷推進職業院校課堂革命。研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方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落實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科學的育人理念、紮實的專業學識、嫻熟的教學技術,加強課程建設,推進課堂革命,不斷促進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變革和創新。
4.不斷加強比賽成果推廣轉化。重點推進「校賽為基礎」的四級賽制,持續擴大比賽的驅動力;組織試點「示範課巡講」的推廣活動,持續提升比賽的影響力。專家評委也要在服務教師成長發展培養「名師」、指導教學改革創新打造「好課」等方面發揮更紮實的作用。
從以上建議內容筆者總結了幾點備賽建議:
思政仍是作品考察的重點;
作品需要體現教學在職教發展趨勢、改革創新重點的考量與融合(多多研讀職教新文件);
三教改革一個都不能少(對課程開發能力的考察不一定是從零建構一門課,建構理念和課程框架能夠有效支撐教學即可。建構要有理有據,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課程標準等等,都是課程設計開發的依據來源。教師綜合能力、團隊能力結構分布、教科研成果等也是大賽的考察點。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不建議僅僅停留在用平臺自學、用軟體互動,一個作品十幾個課時,需要根據各課時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來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設計適合的教學流程)。
以上內容為筆者的一點理解,僅為個人見解,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