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滅絕的四大動物,長江白鱘最可惜,還有兩種犀牛

2020-12-22 紫俠號

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至今,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人類在其中扮演了「罪魁禍首」一般的角色。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國的環保意識都有所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也越來越完善,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還是有不少動物宣布滅絕或者功能性滅絕。

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四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物種。

NO.1,爪哇犀

爪哇犀是一種主要生活在東南亞熱帶地區的犀牛,這種犀牛曾經分布廣泛,但是數量在數百年裡極具減少。在2004年的時候,爪哇犀就因為數量過於稀少,而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到了2010年4月,最後一隻雌性爪哇犀在越南被偷獵者殺害,經過了一年的考察後,2011年爪哇犀最終還是迎來了全部滅絕的命運。

NO.2,西非黑犀牛

西非黑犀牛僅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草原上,是黑犀牛當中最珍貴的一種,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非黑犀牛的數量急劇下降,到了2001年,在野外調查找到了西非黑犀牛數量僅剩10隻。2006年就一隻也找不到了。出于謹慎,國際自然聯盟又調查了五年,到2011年11月10日的時候,最終宣布了西非黑犀牛滅絕的結論。

NO.3,平塔島象龜

平塔島象龜是象龜的一種,人類發現它的時候已經是1971年,導致平塔島象龜滅絕的原因很讓人無語,這竟然是人類帶到島上的山羊破壞了平塔島象龜賴以生存的植被。平塔島象龜被發現的時候,只剩下最後一隻,到了2012年6月24日,這隻象龜還是死去了,預示著又一個物種的消失。

NO.4,長江白鱘

2020年一開始,我們就得到了長江白鱘功能性滅絕的消息,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野生個體數量過於稀少,已經到了喪失繁殖能力的程度。

實際上,我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了。現在長江已經進入了10年禁漁期,希望10年之後我們能在長江裡發現奇蹟。

相關焦點

  • 活了1.5億年的長江白鱘滅絕了,還有這些需要記住
    這種體態龐大的遠古魚類,曾與恐龍為鄰,在長達1.5億年的漫長年月裡,遊過了白堊紀,在恐龍大滅絕中倖存;它遊入了不朽的《詩經》和中國民謠、傳說裡,連周朝的祭祀禮都提到過它。但在公元20世紀,面對人類日益強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被高大的水壩擋住,被孔洞越來越細的漁網攔下,最終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停止了遊動。
  • 2020第一個噩耗: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
    2019年9月17日,IUCN的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也曾正式發表過,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研究人員於1984年在葛洲壩下發現的一尾死亡白鱘。圖源:網絡十多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來自長江的「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一下子成為今年初最揪心的報導之一。美麗又奇特的長江白鱘,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新聞報導我國珍稀動物,都驚訝又心疼!長江白鱘稱作中華匙吻鱘,名為中國劍魚,又俗稱為象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河,它不但滋潤了沿岸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是許多生物的樂園。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 長江白鱘未能進入2020年,滅絕動物名單加一
    近日,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張輝等人的研究論文。研究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長江白鱘,成魚體型巨大,可達7~8米,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白鱘的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最後發現白鱘是在2003年,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的個體存在,可以推斷已經滅絕。專家指出,白鱘是洄遊魚類,產卵地只在長江上遊。
  • 作為釣魚人,淡水魚的滅絕魚類中,哪一種魚的滅絕最為可惜?
    由於電、網,攔河電站,汙染、乾旱等各種各樣的因素,目前已被認為滅絕的魚類也不少了,我們熟悉的主要有如下幾種,你認為那種魚類的滅絕最可惜?據記載,白鱘最早出現於白堊紀早期,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1.22億年之久,這麼算起來的話,它比我們人類的祖先更早出現在地球上。在2002年,人們捕捉到了一條長江白鱘。在2003年初,科學家將其放生。然而,萬最令科學家們心痛的是,這條長江白鱘竟是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活生生的長江白鱘,早知如此估計科學家也不會將其放生,飼養起來研究培育後代,杜絕滅絕。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今天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據澎湃新聞和楚天都市報報導,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我們不能再失去它們了……
    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而日前的另一新聞,則更令人痛心: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稱,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因為珍稀,所以珍惜!
  • 洪湖幹了,白鱘滅絕,汙染和棲息地的喪失|盼望長江的未來|素食TV
    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等人今年3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這隻白鱘全長3.6米,重200公斤,年齡22歲,發現於2003年。這也是世界上最後一次關於白鱘的觀測記錄。危起偉等人在這篇論文裡宣告了白鱘的滅絕,推測滅絕時間是在2005年以前。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未跨入2020年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3日訊 據澎湃新聞消息,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滅絕的背後,還有哪些瀕危的魚類?
    動物滅絕在當代已經不是稀奇事了,在人類的獵殺以及對環境的破壞下,平均幾分鐘就有一種動物從地球上消失掉。我們還是用一組數據來簡單的看一下動物滅絕的速度吧,據統計,在20世紀的100年內消失的哺乳動物就多達110種,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至少有一種哺乳動物滅絕。
  • 雙語: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網友: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白鱘   Psephurus gladius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宣布,長江白鱘滅絕。
  • 「最後的長江白鱘」目擊者:準備將人工飼養長江鱘放歸到長江
    「2003年發現的那條長江白鱘是雌性,四五月份就可以交配產卵了,我們很想把它留下來,可惜當時沒有人工飼養的條件。」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回憶說,那是他最後一次見到長江白鱘,也是世界上最後一隻被救助的長江白鱘。
  • 9大因人類滅絕的動物:圖3是體型巨大新疆虎,圖9剛從長江裡滅絕
    斑驢滅絕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它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是普通斑馬的亞種之一。1883年,最後一隻斑驢死在了阿姆斯特丹的動物園,當然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隻斑驢死亡後,意味著整個物種的滅絕。【袋狼】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這是一種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袋狼可以用四條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行走,而且和袋鼠一樣同是有袋類動物,它的下頜能張開190度。
  • 滅絕的長江魚王再現身?重慶有人釣起「長嘴怪魚」,像極白鱘
    我國江河生態衰退導致的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然而在長江君看來,長江裡各類珍奇野生魚的滅絕,是最令人遺憾的影響之一..畢竟各種神奇的野生魚,才是江河的「靈魂」,它們的消失,實在令人扼腕和心痛,恨不得其哪一天又「重見天日」...
  • 白鱘 和那些遠去的背影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透露:長江特有的珍稀瀕危魚類白鱘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此前白鰭豚和長江鰣魚也相繼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它叫「長江白鱘」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此前他們躲過了無數次的冰川巨變、海嘯地震,躲過了恐龍滅絕……在古代,體型龐大的白鱘曾經分布於中國各大河流中,在華北和近海亦有分布。《詩經》中的詩句「有鮪[wěi]有鱏[xún]」中的「鮪」,便是指的白鱘。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白鱘此外,在2019年之前就已經滅絕的動物還有:隱秘樹獵雀(Cryptic Tree hunter)和亞拉哥亞斯拾葉雀(Alagoas Foliage-gleaner)。
  • 罕見11種已滅絕野生動物的最後的動態圖像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統計的數字表明:自16世紀以來滅絕的鳥類約150種,獸類約95種,兩棲爬行類約80種;滅絕哺乳動物58種,大約每7年就滅絕一個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7~70倍;在本世紀的100年中,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23種,大約每4 年滅絕一個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13~135倍。
  • 澳洲山火五億動物喪生、白鱘滅絕……我們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目前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至少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快數十至數百倍」。21世紀10年代已有467個物種滅絕,2020年開年,長江白鱘接棒,這個長江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恐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