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時尚界有一件聲量很大的事件被各大時尚博主們爭相報導:義大利版《VOGUE》開年封面,用插畫取代原本的明星大片。
在雜誌的受眾眼中,時尚封面是雜誌最吸睛的靈魂所在。
編輯們和攝影師、妝發師、造型師,帶著明星或者模特,以及成箱的快遞行李飛來飛去,不計代價的生產出一張張大片,為讀者編制最華麗的夢。
這個夢背後不為常人所知的,是巨大的資源消耗。
義大利版《Vogue》主編Emanuele Farneti在編輯按語中解釋,每出版一期內含大量攝影大片的雜誌,前後需要動用大概150位人員,大約涉及20趟飛機或火車差旅,至少40輛車要隨時待命,編輯部至少收發60次國際快遞,工作期間電燈至少連續10小時不關閉,更別提長時間拍攝會導致大量食物浪費,包裝衣物還會使用一大堆塑料。
「展現服裝不一定要拍照,插畫也可以是一種展示服裝的藝術形式。」
本次,意版《Vogue》2020年1月刊一共有8種封面,由8位風格迥異的藝術家創作而成,每張封面上模特都穿著Gucci的衣服。
品牌和雜誌以插畫這種方式得到了有效的兼容。
在社交媒體上公布的7張封面中,每張封面上都寫了一行字,「本期雜誌不含任何攝影作品」。
莫三比克裔美國畫家Cassi Namoda的插畫中,模特Ambar Cristal Zarzuela坐在一把紅椅子上哭泣,她的頭邊有一隻滴血的蚊子,意版《Vogue》稱這是一段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的暗喻。
Farneti在編輯按語中說,自己承認時尚出版業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如今他希望不只喊喊環保的口號,而是真正做些什麼,包括出版一期避免浪費的雜誌,用插畫代替照片。
至於那些從拍攝、差旅等環節中省下來的經費,義大利版《Vogue》會捐給奎裡尼基金會以幫助其重建,該機構在2018年11月被威尼斯的洪水衝毀。
比起見多了的大片封面,插畫不僅僅節省了資源,還將時尚雜誌進一步推升上了藝術的高度。
環境保護不只是人類的議題,還大大影響了動物的生存。
氣候變暖的最直接影響,是北極冰川的大面積消融。
浮冰逐漸縮小,一小塊一小塊漂在海面上。
賴以生存的北極熊逐漸失去家園。
北極熊媽媽抱著孩子,擠在窄窄的浮冰上無處可去。
北極熊是善遊的動物,可以在海裡以時速10公裡遊97公裡遠。也是現存的最大陸上食肉動物。
然而北極圈的王者現在也瘦骨嶙峋到沒了往日的霸氣。
他們以海豹為食,而海豹需要冰層繁殖,由於海冰的減少,海豹的數量也越來越少。
找不到食物的北極熊,不得不入侵人類的棲息地,翻垃圾桶尋找食物。
沒有力氣的北極熊在乾枯的平地上艱難站起。
更有大量北極熊活活餓死。
科學家預言,2200年,北極冰川將全部消失,而北極熊很可能隨著冰川的消失走向滅絕。
北極熊不是個例。
在地球上估計有8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大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許多物種將在幾十年內滅絕。
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目前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至少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快數十至數百倍」。
21世紀10年代已有467個物種滅絕,2020年開年,長江白鱘接棒,這個長江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恐已滅絕。
「長江白鱘沒有進入2020年」
近日,「長江白鱘沒有進入2020年」登上微博熱搜。
2019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中國特有物種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白鱘是長江中的「活化石」,相比白鱀豚、江豚、中華鱘等「明星物種」,它們或許不那麼出名,卻也是一種頑強的生物。他們曾與恐龍為鄰,已存在1.5億年之久,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
據記載,曾有人在南京捕獲一尾體長7.5米、體重達908公斤的白鱘。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在2017年至2018年間對長江進行了廣泛的捕獲調查,但沒有尋獲任何白鱘。他們推測,長江白鱘的滅絕時間應在2005-2010年之間。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官方IUCN對白鱘的物種狀態定位為極危,還未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
但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同時也是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鱘魚專家組成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在採訪中表示:滅絕的結論尚未正式公布,但IUCN的評估已於2019年9月完成,「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
惋惜情緒只是表面,白鱘滅絕的原因都指向了人類活動。
研究發現,長江白鱘的滅絕主要是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
上世界70年代,白鱘還未被列為國家瀕危物種,年捕獲量達25噸。
因懷卵量大,即便如此大的捕獲量也沒有對它們的生存造成致命打擊。
作為洄遊魚類,長江白鱘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性成熟沿著長江溯流而上,到宜賓江段和四川省江安縣江段產卵;待幼鱘孵化後,再集體順流而下。
但1981年建成的葛洲壩阻擋了它們洄遊的路。
危起偉回憶第一次見到白鱘便是在1984年,他在湖北宜昌葛洲壩附近,見到一尾撞爛了腦袋的白鱘屍體。
死因無法確定,他推測:這條白鱘很有可能是與船隻或水壩相撞而受傷。
「我們承認水壩在發電和防洪上的巨大功效,但也不能否認它對生態的影響。」
如危教授所言,人類活動正在極大地將我們的生存環境推向另一個極端。
「澳洲森林大火仍未撲滅」
1月3日,猛烈的叢林大火襲擊了澳大利亞第三大島袋鼠島,燒毀超15萬公頃森林。1月4日的澳大利亞,被澳洲消防部門譽為「最危險的一天」。
其實,澳洲的山火從2019年9月份開始,已連燒4個半月,近900萬公頃土地被燒,1300所房屋被毀。超2萬隻考拉死亡,5億隻動物喪生。
許多市民自發救助被困的考拉們。
不僅行動緩慢的考拉遭受重創,跑跳速度很快的袋鼠也死傷無數。
小袋鼠整個被烤焦
NASA衛星圖像顯示,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已經蔓延至12000公裡外的南美洲。
火勢難撲滅,首先跟澳大利亞的地理因素有關。
澳大利亞氣候乾燥,作為主要植被的桉樹又極其易燃。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高溫,大風導致局部的野火蔓延,使得消防員的救援只是杯水車薪。
除了氣候條件的影響,澳洲的大火難以撲滅,人為因素難逃指責。
數據顯示,山火蔓延期間,澳大利亞有180人涉嫌縱火,其中24人涉嫌故意縱火,53人未能遵守消防禁令,47人因涉嫌在地面上丟棄點燃的香菸或火柴。
這邊火燒得熱烈,那邊竟也有人縱火……
火情沒有得到足夠的正視,就連澳大利亞總統莫麗森也以為這將是一場可控的正常野火,甚至在野火蔓延期間外出度假。
澳大利亞民眾集會抗議,總統發布致歉聲明,並與1月4日終於派出軍隊救火。
這種盲目很像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其實環境問題已經到了爆炸的邊緣,我們卻仍未覺醒。
小Sa想起流量地球中的預言: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澳洲山火引發了世界級關注。1月7日,飾演「雷神」的演員克裡斯·海姆斯沃斯為家鄉捐款100萬美元。
澳大利亞的演員妮可·基德曼,和美國歌手P!nk也分別捐款50萬澳元。
開雲集團(Kering)也於1月7日表示,旗下Gucci、Saint Laurent、等眾多品牌將立即聯合捐款100萬澳元(約69萬美元)。
世界在行動。
可持續時尚
在時尚界,環保這個議題也在近幾年被推上了關注的頂峰。
時裝業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汙染源。
報告指出,2018年時尚行業生產了1500億件服裝,其中30%的服裝未被售出,50%以上的快時尚商品在生產一年後就被拋棄,每年有1280萬噸服裝被倒入垃圾填埋場;
製造了9200萬噸紡織肥料,每年紡織生產過程中會排放12億噸溫室氣體,比所有國際航班和海洋運輸加起來的排放量還要多。
2018年2月,法國品牌Vetements的CEO GurumGvasalia 專門在英國哈羅德百貨(Harrods)布置了一次特殊的櫥窗秀。
在櫥窗裡堆滿了Vetements的400多位員工捐贈的舊衣服,提醒公眾時尚業生產過剩的問題有多嚴重。
過去兩年中,CHANEL、Gucci、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Burberry、Bottega Veneta等幾十個奢侈品牌紛紛宣布不再採用動物皮草。
2018年5月,Nike、Gap等品牌籤署了一項Ellen MacArthur基金會發起的有關可持續時尚的倡議,旨在減少時尚行業的浪費。
2018年9月的倫敦時裝周也不再採用動物皮草,成為全球首個棄用皮草的主流時裝盛會。
……
各大時裝品牌在努力跟上可持續的腳步。
快時尚、運動品牌不甘示弱
不過同CHANEL等定價偏高的奢侈品牌相比,「快」與「廉價」的快時尚品牌與大眾的距離更近。
快速的更新換代同樣帶來了極大的資源浪費,相信大家都見過Zara和H&M門店打折季堆積成山的衣服,賣不出去的很多衣服都流向了垃圾場。
總要想辦法解決資源浪費的問題。
Zara的辦法之一是採用新型的技術來取代傳統的化學藥劑漂白技術,減少對水資源和化學品的使用。
H&M專門開發了一個環保自覺行動限量系列(Conscious Exclusive)。
這個系列的衣服每件單品均採用可持續材料製成。比如可持續性棉,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和化肥。
可能我們很多人跟佟麗婭想法一樣,以為環保材質只能做款式單一的衣服。
其實品牌方已經在努力改進工藝,將美跟時尚完美結合。
除此之外,H&M還在近幾年推出了舊衣回收計劃,舊衣服成功回收可以獲得30元的優惠券。
2019年4月,H&M還跟閒魚合作,通過閒魚App和H&M天貓旗艦店,可以線上回收衣物。
小Sa的舊衣服已經準備好了!除了回收,捐贈給慈善機構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說完了快時尚品牌,再來說說體育品牌。
環保積極分子adidas發布數據表示,僅在2018年,adidas就利用回收塑料生產了500多萬雙運動鞋,幫助回收了大量海洋塑料垃圾,以及沙灘塑料垃圾。
他們還計劃今年將這一數字提高至1100多萬雙。並在2024年前停止使用全新塑料而僅使用再生塑料為原料進行生產。
adidas宣布推出第二代可100%反覆回收利用的Futurecraft Loop 運動鞋,除了對第一代鞋子的性能進行了升級外,依然保證了100%的可回收性。
Reebok(銳步)推出採用植物原料生產的跑鞋「Forever Floatride Grow」.
Timberland 的Earth Keepers(環保系列)也宣布從2020-21秋冬系列開始,除少數拉鏈配件以外將僅使用可回收面料製作。
品牌們把往常的口號落實到了行動中,這些行為或許還沒有得到大眾和市場的全盤接受,但理應得到我們的眼神和掌聲。
我們不需要為環保放棄任何
是不是選擇環保,就意味著我們要犧牲豐富的生活方式?
VICE亞洲於2019年發布了一則短視頻,五個年輕的創意者分享了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享受時尚。
其中一位分享者的一句話非常打動我:"you don't have to give up your glamour to be sustainable"。
我們不需要為了環保放棄任何東西。
我們只需要打開衣櫥,看看我們已經有了什麼,還缺什麼,不要因為打折促銷而購買自己不需要的衣服。
出門隨手拿一個帆布包,少使用塑膠袋。
在家點外賣備註一下 不需要一次性餐具。
買咖啡時選擇沒有吸管的包裝。
認真做好垃圾分類。
……
一個小小的舉動,也許我們的後代可以多活十年。
地球不需要人類保護,人類保護的是我們自己。
做完這個測試,我彩妝界泫雅的身份再也藏不住了!
看了南韓女神才知道 原來臉上也講究「有溝必火」
90後已經30歲了 但他們的童年偶像依然活成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