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青少年對早戀、青春期困惑等諸多問題缺少正確的辨別能力和行為能力,未婚先孕、未婚人流、感染性病和愛滋病等現象趨於早齡化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些情況是令人擔憂的,其中固然有著社會結構日漸複雜、不健康信息來源增加等原因,但青少年對於性健康或者生殖健康知識的匱乏,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原因。在這些有性行為和生育經歷的青少年中,他們有多少真正了解其背後隱藏的風險?有多少明確知道生殖健康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究竟應由哪些部門進行主導,是否該形成系統而規範的模式?未成年人在面對性困惑、甚至有避孕流產需求時,是否有正規安全的機構場所提供合適的服務,幫助他們規避風險,保護他們的權益?針對這一現狀,普陀區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應運而生。普陀區衛生計生委、計生協充分整合各方資源,與團區委、各街鎮以及學校、家長共同攜手為青春護航,讓快樂綻放。
建陣地:打造「含羞草」青春健康俱樂部
早在2009年,普陀區便有了「含羞草」工作站。它是普陀區最早推出的關於青春期青少年的生育關懷項目。位於甘泉路街道的工作站通過青春講堂、熱線、QQ群、信箱、沙龍、法律援助等形式,針對轄區內14~25周歲青少年開展諮詢、幫扶、導醫、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指導與服務。
2011年,普陀區在新落成的人口家庭計劃指導中心(位於區市民服務中心內)中為青少年打造了全新的「含羞草」工作室。綠色「含羞草」借喻了處於青春期的廣大青少年對於身體發育變化及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渴求又羞於啟齒的心理特徵。工作室通過個案跟蹤、同伴教育、小組活動、青春講堂、青春熱線、法律援助等形式,幫助青少年樹立其責任意識和自尊、自愛及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預防意外懷孕,減少未成年少女意外妊娠的發生。
2014年,根據國家級、市級協會對青春健康工作的標準化要求,「含羞草」工作室更名為「含羞草」青春健康俱樂部。俱樂部利用時興的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進行宣傳,並開展了「含羞草」專屬形象投票等一系列活動。同時,啟動「含羞草」青春健康教育項目,開通「含羞草」熱線,為意外懷孕的社區青少年和流動人口青年提供諮詢指導和服務,並進行「少女意外懷孕術後幹預」;項目組成員定期在俱樂部開展師資培訓、小組討論、項目交流等活動。
推項目:拓展「含羞草」青春健康教育項目
項目試水
2014年,普陀區衛生計生委充分整合各方資源,與團區委聯手,引入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普陀工作站的專業社工隊伍,結合社會工作的工作模式,針對本區青少年開展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教育,以項目化方式運作,旨在普及青春期知識、傳播正向文化,幫助青少年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避免和降低意外懷孕的發生,促進青少年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發展。
項目伊始便針對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向生活或學習在普陀區的14~25歲青少年開展了問卷調查,並邀請有性行為或流產經歷的青少年進行深度訪談,形成《愛是成長的階梯——關於未成年青少年對生殖健康知識了解及需求程度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70%的青少年認為現在的年齡發生性行為是很正常的事情,15%的青少年表示身邊的同學或朋友曾有墮胎行為;當遇到意外懷孕等情況時,80%的青少年不了解身邊有哪些資源可以獲得生殖健康幫助。同時還發現,對於曾經有過性經歷的青少年,其對於性伴侶的選擇、性行為的方式等都更為隨意,(再次)意外懷孕或感染疾病的風險更高。
幾年來,項目組針對目標青少年在調查中所體現出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結合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即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開展了近30場系統的青春健康教育活動,覆蓋了10個街鎮,招募骨幹志願者20人,受益青少年近2000人次。這些活動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快速傳播,使「含羞草」青春健康教育項目迅速成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品牌項目,也為青少年,特別是社區閒散青少年和流動人口青少年提供了預防非意願妊娠的公共服務和救助通道。
項目拓展
隨著「含羞草」青春健康教育項目在學校和社區的工作逐漸成熟和順暢,項目組開始思考如何通過引入社會機構專業力量、建立固定的青春健康教育隊伍,形成專業化的工作方式和系統化的教育課程,對低齡少女懷孕或流產現象進行調研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儘可能地預防及降低意外懷孕發生或者再次發生。2015年,項目開創性地探索與醫療機構合作,通過青少年社工進駐到院內,向來院進行人流手術的未婚青少年開展心理幹預輔導、實施同伴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等,同時配合院方緩解當事人術前的緊張情緒,配合醫務人員宣教人流手術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必要知識。
這個想法獲得了區衛計委和計生協的大力支持,為此走訪數家醫院,最後落實到人流手術量較大的普陀區中心醫院,團區委積極促成各方的合作,社工站聯繫安排相關培訓,這些都使得駐醫工作順利開展。自2016年3月起,每周一次,每次兩名項目組人員,於人流手術最多的一個下午進駐醫院,對前來進行人流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後關愛,同時對需要特別關注的青少年進行後期跟進。截至目前已服務255人次,發現了3例情緒波動較大個案,都在現場予以了有效疏導及緩解;發現了2例在非自願情況下進行性行為並意外懷孕,目前尚在跟進。據每周調查顯示,有81%的患者因為人流關愛獲得了情緒舒緩,有64%的患者獲悉了人流的危害及避孕的方式,有31%的患者對生殖健康知識引起了重視,希望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
今後,項目組將通過「分級預防」的方式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別的青少年開展青春健康教育和幫助,即以社區為落腳點,著力服務於區域內適齡的青少年,通過主題活動、社區宣傳、媒體引導等方式,開展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提前預防教育;以三校生的青春健康教育為重心,針對青少年中更易發生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同伴群體,通過聯校活動進行臨界預防;以已開展的駐醫項目和擬開展的駐(看守)所項目,為非意願妊娠後接受人工流產和涉及性犯罪、暴力、偷竊等行為的青少年提供專業工作,通過主題活動、個案輔導等形式幫助此類人群進行再犯預防。
項目分支
「小荷計劃」是甘泉路街道於2013年起積極打造的關愛青春期女孩特色品牌,至今已累計開展各類活動24場,受益學生近千人次。項目通過一系列針對職校女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普及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氛圍,引導這些正處於青春期的在校女孩正向發展。項目以自我認知、自我保護、自我規範為線索,通過小組活動、個案輔導等形式,並根據需要邀請拓展培訓師、就業指導師、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參與活動,針對不同年級女生在活動設置上動足腦筋,幫助職校女孩們學會用積極心態面對青春期成長困惑,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引導這些正處於青春期的在校女孩正向發展。
「適宜青春」的項目名稱取自上海話中的「適宜」,希望用「適宜」宜川社區青少年的,讓青少年「適宜」的方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兩性關係、掌握青春期健康知識,在學生、家長、學校、社區等不同層面營造一個開放、接納、理解、保護的青春期成長環境。項目結合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專業技術和方法,在宣傳和倡導科學的青春期性知識和積極正向的性觀念的基礎上,促進青少年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項目開展主要分為兩大部分,針對「身」的部分,主要通過主題活動,宣傳青春期的性知識;針對「心」的部分,主要通過小組工作和深度訪談來輔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環境。此外,針對青少年所處的不同環境進行相應的社區活動,呼籲形成有利於青少年發展的家庭和社區環境,進而達到項目的主旨。
樹品牌:開展「圓夢女孩」系列主題活動
作為關愛女孩工作和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的品牌活動,自2013年起,普陀區每年開展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圓夢女孩」系列主題活動。同時,通過各級加強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的宣傳、利用各種媒介多渠道進行宣傳、突出重點人群開展宣傳和以街鎮或居村委及學校為單位開展集中宣傳活動,來倡導關愛女孩成長,依法維護女孩合法權益、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觀念,營造有利於女孩生存發展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2013年,普陀區各街道鎮圍繞「關注女孩健康發展,反對社會性別歧視」的主題開展各類活動。9月25日,區衛生計生委會同宜川路街道辦事處在宜川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展了主題為「關愛女孩·關注家庭發展」的系列活動,包括互動遊戲、文藝演出、青春健康培訓、發放《少女日記》等宣傳資料、親子活動、諮詢服務、宣傳展示等活動,涵蓋了青春期健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男女平等、計生政策、優生優育、生殖健康、避孕節育、嬰幼兒成長等內容。
2014到2015年,普陀區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圓夢女孩」主題活動。活動共收集到各年齡段女孩的各類夢想近500個,各街道鎮也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女孩們實現夢想。2015年5月29日,由普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桃浦鎮人民政府主辦、普陀區計劃生育協會和上海市金鼎學校承辦的「送一份溫暖 圓一個夢想 點一盞明燈」——普陀區2015年「圓夢女孩」主題活動在上海市金鼎學校舉行。活動中,來自全區各街道鎮的近70名女孩紛紛實現了各自的夢想。一本想了很久的書、一個夢寐以求的鉛筆盒、一份想送給爸媽的禮物……一個個小小的心願、小小的夢想,都傳遞著愛心和正能量。
2016年9月,普陀區下發《普陀區關於開展2016年圓夢女孩志願行動的通知》,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了「圓夢女孩」青春健康知識競賽。各街道鎮通過初賽、預選賽等形式選拔了來自全市16所中學的30名女孩代表參加決賽。10月21日,普陀區2016年「圓夢女孩」主題活動之青春健康知識競賽決賽在上海市金鼎學校舉行。活動上,來自全區各街道鎮的近50名計生幹部和金鼎學校的近100名師生紛紛為各自支持的參賽隊加油打氣。本次決賽賽題圍繞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防艾防毒、自我保護、危機處理、預防違法犯罪等內容展開,賽制分為淘汰賽和爭優賽,爭優賽中又包括必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等環節,可謂是環環相扣、精彩紛呈。最後來自長風新村街道的3名女孩獲得了本次知識競賽的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