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二屆「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活動系列報導之
說起豬肉,總有人懷念80年代以前的豬肉,據說那時候的豬肉更香。一方面由於改革開放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限,「少吃多香」,另外,也曾有相關專家表示這其中有一個客觀原因,正因當年物資匱乏,老百姓的口糧都不足,豬的食物多以各種野菜雜草為主,如此餵養的豬雖然生長速度緩慢,遠不如現在吃了玉米、麩糠乃至配方飼料的豬長得快長得肥,但吃牧草長大的豬,肉質鮮美,更具天然豬肉香味。
時光流轉,在被「快大雞」、「快大豬」席捲之後,為了品質的沉澱,人們開始想要慢下來,哪怕是像養羊一樣養一頭吃草的豬。本篇來為大家細數入圍廣東省第二屆「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廣東名豬」系列中的吃草豬、聞香豬等難得的好豬肉。
如今市場銷售的土豬肉,多為土豬品種與瘦肉型白豬雜交所得,這樣雖然提高了瘦肉率,但豬肉口感風味卻有很大不同,英德市錦源農牧產品發展有限公司所養土豬為純種兩廣小花豬,均為山林放養豬,平均500頭土豬放養在幾十畝環境優美的山林中,天然氧吧中來回奔跑的小花豬,生態環境可謂奢侈。
公司為小花豬們自主研發了獨特的營養配方,利用公司的有機蔬菜和牧草作為小花豬的青綠飼料,如此綠色美食,使土豬疾病極少,抗生素使用率低,每隻豬都能快樂的成長,生產出的錦潭牌土豬肉瓷實、醇香、安全無殘留,具有天然的豬肉香味。消費者評價錦潭土豬肉好像吃到了兒時吃過的豬肉味,肥肉肥而不膩,瘦肉肌間脂肪豐富,口感滑嫩,不失為一種安全好吃的土豬肉。
公司總部位於佛山順德的廣東英農集團有限公司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有態度的農業」。該公司的英農牌草香豬是公司「最有態度」的核心代表產品。公司引進國際先進養豬設備和養殖技術,建築科學而獨特的雙層豬舍,採用天然高蛋白草本牧草搭配飼料餵養,因而得名「草香豬」。
英農草香豬生豬在加工屠宰後,採用國家標準的冷卻排酸工藝,全程冷鏈控制,以冷鮮方式售賣,是無添加無公害的健康冷鮮肉。公司在以不破壞大自然為前提,打造「豬—沼—草」的生態養殖循環系統。採用「公司+基地+直營店」的營銷模式,從育種、養殖、屠宰、分割、配送、銷售都在公司的管理和監督下進行,充分保證產品的高品質和安全性。公司是廣東省首家獲雙認證的生豬養殖基地,並連續兩年獲得了香港「恒生泛珠三角環保大獎」銀獎和金獎。
吃天然高蛋白牧草,住雙層宿舍的英農草香豬肉與普通豬肉有什麼不同?最明顯的是肉質,英農草香豬的肌纖維紋路十分清晰,像一絲絲雪花點綴其間。豬肉香味濃鬱,肉質嫩滑多汁,入口不膩,煮湯清香,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由於公司採用直營模式,草香豬的好口碑很快結緣一群穩定的消費群體。公司為滿足不同類型的市場需求,還增加多樣化的產品,英農草香豬深加工延伸產品現有英農烤腸、肉丸、臘肉、香腸等。
喝酸奶流行喝添加了益生菌的健康酸奶。這一健康養生術,還被運用到了養豬技術中。雷州市綠洋農科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北京大學合作,推廣應用多種益生菌發酵穀殼、玉米發酵成生物飼料養殖肉豬,確保生產豬肉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豬場應用北京大學的新型高效活性生物養殖技術,飼養的鳴吉園牌五糧豬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膠原蛋白、礦物質,膽固醇低,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
有趣的是,合作社還結合當地檀香木種植優勢,讓社員們在成片的檀香林下養豬。合作社發動社員和周圍農民自種自養,合作社負責提供檀香木的種苗和技術,負責檀香木和豬肉產品的銷售。採取種養、加工與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加工檀香茶、檀香工藝品,加工豬肉臘腸、腊味製品,肉製品,通過直接市場、網絡市場和代理市場等渠道擴大產品銷售渠道,讓吃著益生菌聞著檀香長大的五糧豬肉成為站在風口上的一頭豬。
山高水明的連州市,一直以來,都是繁華嶺南的一塊淨土,如蓮一般存在,堪比廣東境內的「小西藏」。
在粵湘交界處,連州市的東陂鎮有一美食遠近聞名。它叫東陂腊味,然而此東陂非彼東坡,東陂腊味的東陂因地名而得名。相傳,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太平盛世,即使遠在粵北山區的東陂鎮人生活也相當富庶,六畜興旺,當時的豬肉除正常屠宰銷售外常有剩餘。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地有一位村民把剩餘的豬肉用食鹽鋪撒面上,次日又將用鹽醃製了一夜的豬肉用繩吊掛起來,時值冬至,連日大雨,無法出門,那戶人家便將醃製的豬肉取下煮食,驚奇的發現味道非同一般,十分鹹香可口。從此,用鹽醃製豬肉成腊味的工藝便從東陂鎮流傳開來。
東陂腊味歷史悠久,源於清代,創於民國,盛於當今。連州市東陂和香隆腊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秋冬緣腊味是在繼承傳統東陂腊味的基礎上,依託獨特的風色氣候資源,經過不斷探索、改良而創建出來的品牌。產品選料精良,用料純正,主要原料選用山區無公害、無汙染的豬肉來製作。產品製作全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色素,確保臘肉原汁原味。秋冬緣腊味的產品特色是濃香、爽口、甜鹹適中,令人回味,是冬季流行的伴手禮。公司年加工腊味可達千噸,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在粵北地區東陂鎮腊味的名氣賽東坡,若大詩人兼大美食家蘇東坡先生知道世間有此美味,定會拿來一試:請來一塊東陂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