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麼樣?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689,閱讀時間:約7分鐘

歷史提問

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麼樣?

答: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11月15日,執掌晚清大權四十七年的「大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在留下了「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的遺言後病故。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晚清朝局,這下又是一場大震蕩。

當然,別看慈禧臨終前還念叨著「不得令太監擅權」,可之前的幾十年裡,晚清權力場上一位無比炙手可熱的人物,卻正是從1864年起伺候了慈禧太后大半輩子的「大太監李蓮英」。而隨著慈禧太后的病故,李蓮英,這位曾叫多少文臣武將打哆嗦的老太監,人生也到了拐點:先是被「新主子」隆裕太后降旨「傳奉龍馭上賓」,即在慈禧靈前護衛。慈禧「百日孝滿」後又「退居南花園養老」,幾乎轉眼之間,就「淡出」了權力中心。

而在晚清正史野史上,這位深受慈禧寵愛的「小李子」李蓮英,其「擅權」時的一樁樁「大事」「惡事」都十分火熱,今天還被各色「宮廷劇」花樣改編。卻唯獨他「淡出」後的人生晚年,相比卻十分低調。諸如「李蓮英死因神秘」之類的傳言,也從民國時代流傳到二十一世紀。某部「網絡評分九點七」的「歷史正劇」裡,慈禧去世後「失勢」的李蓮英,更是先被「晚輩」小德張胖揍,而後又悲戚戚上吊,悽涼的一幕,看得多少觀眾唏噓不已。

不過在真實的晚清歷史上,「淡出」後的李蓮英,別看沒了權,卻還真沒這麼慘。

慈禧去世後,六十歲的李蓮英,也從此在南花園裡過起了養老生活。雖然已經不是「總管太監」,但李蓮英「養老」的「南花園」,就是故宮西華門外南長街上的一處豪華園林,明代時還曾被叫做「咬春園」,出名的幽靜秀美。住在這裡的李蓮英,還使喚著「首領太監一名,太監七名」。在過了三年錦衣玉食的生活後,宣統三年(1911)正月,六十三歲的李蓮英病入膏肓,在給家人分過了財產後,於是年二月初四病故。

李蓮英去世後的第三天,隆裕太后就下旨,將李蓮英葬入「西郊恩濟莊之大公地」,並「賜以祭壇和治喪銀一千兩」,以「國家元勳」的待遇將其安葬。李蓮英的墓葬,也是修得豪華無比,就連墓頂的建築材料,都是用沙土、糯米、雞蛋來灌漿,周邊還調用了幾百禁衛軍保衛。整個工程包括了地下墓室與地上的院牆石橋祠堂,耗資高達兩萬兩白銀。就連遠在河南老家的「大清忠臣」,一年後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都派長子袁克定來弔唁。從喪禮到下葬,都堪稱是「風光大葬」。

比起李蓮英「前任」安德海「被砍頭」的結局,以及多少晚清政要們「垮臺慘死」的下場,在晚清「水太深」的朝堂上,李蓮英的這「人生終點」,非但不像電視劇裡那樣悽慘,反而可以稱得上幸運。為何會如此「幸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蓮英那至今常被津津樂道的「高情商」。

作為慈禧太后身邊的「小李子」,混跡晚清政壇「染缸」裡的李蓮英,「結仇」「結怨」自然不少。但叫多少王公大臣懼怕的李蓮英,更多的時候卻是個「識趣」的人。比如跟隨醇親王檢閱北洋水師時,他就乖乖捧著醇親王的菸袋跟在後面,和醇親王李鴻章都刻意保持距離,絕不爭這一刻的風頭。相關的地方大員,也休想能接近他。他能一直深受慈禧信任,憑的就是這「識趣」的做派。

甚至在處理與光緒皇帝的「複雜關係」時,李蓮英也把他的左右逢源發揮到極致。戊戌政變後,「光緒與慈禧」這對兒關係,那叫敏感無比。庚子國難時,慈禧帶著光緒健壯西逃,一路上受夠了「洋罪」,光緒帝晚上都凍得打哆嗦。但李蓮英卻趕緊抱了床被子給光緒帝,這一番情誼,也叫光緒帝念念不忘。「返京」後的光緒,也常念叨「若無李俺答(李蓮英),我活不到今天」。

而在慈禧太后撒手人寰時,長期左右逢源的李蓮英,其實也面臨著人生最大的危機:即將「掌權」的攝政王載灃,原本就對李蓮英十分痛恨,況且在晚清的「渾水」裡,李蓮英又涉足太深。但對這事兒,李蓮英其實早就在布局:慈禧去世前,他就主動結好隆裕太后,慈禧去世後,他更是主動讓賢,把自己的徒弟小德張推到了太監總管的位置上。這樣有隆裕太后護著,又有小德張照應,老邁的李蓮英也就躲過了各種危機,幸運全身而退。

甚至在「養老地點」的選擇上,都透著李蓮英的精明。當時的李蓮英,有多處宅子莊園,為什麼養老偏偏選在南花園?因為這樣既把自己放在「皇家」身邊,又放在隆裕太后眼皮子底下,等於背靠大樹好養老,順利尋了個善終。實事求是說,這全程算計操作,其中的「高智商」「高情商」,就算放在今天的各類「雞湯文」裡,都可以當做「職場教材」。

那麼問題來了,順利全身而退的李蓮英,真的能在南花園「歡度晚年」?其實,之後那三年的李蓮英,別看錦衣玉食,精氣神卻一年比一年頹廢。特別是從宣統二年起,更是動輒滿面哀愁。他為什麼會愁?直接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外間,流傳著種種傳言,最出名一條就是「光緒是李蓮英殺死的」。了解晚清殘酷政爭的李蓮英,又如何能不心驚肉跳?他臨終前給家人分財產時,就是強撐身體,在床上痛哭流涕。

不過,臨終前的李蓮英,也不止是愁「誰殺了光緒」這事兒,「分錢」時的他,叮囑家人最多的,就是要「謹慎持家」「注意時政」,一旦革命黨推翻了大清,大家一定要「做好退路」。伺候慈禧四十多年的他,其實比誰都明白:這大清朝沒幾天了。

後人說起李蓮英,常說起李蓮英的「高情商」「厚道」,確實,晚清旋渦裡的李蓮英,也算是一個「相對不錯」的人物。可對於大清朝的國勢來說,李蓮英也是「拆大清牆角」的人。作為慈禧的心腹,「厚道」的李蓮英,「斂財」也毫不耽擱。他與李鴻章袁世凱等「近代風雲人物」交往極多,每次「交往」都要發筆橫財——李鴻章在直隸總督任上時,一次就賄賂李蓮英二十萬兩白銀。袁世凱僅在李蓮英母親喪禮時,就送了四十萬兩白銀的禮金。袁世凱的寶貝兒子袁克定,更和李蓮英的侄子拜了把子。這倆家,那是「親生的朋友」。

有這麼多「親生的朋友」,李蓮英的財也不少發,賣官鬻爵等破事也不少幹。以李蓮英家車夫林丙臣的話說:「在李府二十多年,什麼活也沒幹過,就是天天拉銀子」。李蓮英去世後,給家人們分了一通家產,卻還在皇宮大內存了三百萬兩銀子,最後全被隆裕太后「沒收」。其觸目驚心的財富,卻恰是晚清王朝「爛到骨頭裡的縮影」。

親身經歷這一切的李蓮英,到了生命彌留之時,又怎能不對大清朝的「國運」門清。確實,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震撼中國歷史的辛亥革命爆發,「爛到家」的清王朝徹底亡國。李蓮英的風光與悲傷,留給後世的,不止是種種「歷史之謎」的猜測,更是「腐敗亡國」的真理。

參考資料:蔡世英《清末權監李蓮英》、《德宗遺事》、張鳴《金牌管家李蓮英》、金煜《做人厚道的李蓮英》、曹汝霖《一生之回憶》、《李氏家譜》

原標題:《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麼樣?》

相關焦點

  • 李蓮英在慈禧死後還活了3年,沒了靠山後,他結局怎麼樣?
    由於李蓮英特別的聰明,經常為慈禧的煩心事出謀劃策,因此深得慈禧重用,在李蓮英26歲那年便做了儲秀宮大總管的位置,按照清朝歷史上的情況來說,一般沒有40歲是做不到這個職位的。
  • 清朝第一大宦官:李蓮英陪伴慈禧多年,究竟過得什麼日子
    李蓮英從安德海的死亡上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他打小就知道主子與奴才的區別,奴才就是奴才,即使再得勢,也不能忘了自己奴才的身份,唯有這樣才能在宮中走得長遠。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李蓮英知道在宮中皇上太后掌握著他們的生命,想要活命就要討得他們的歡心,他明白要在臥虎藏龍的宮裡活著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他行事謹慎,為人低調,對主子恭敬從不逾越,對待下屬關懷備至,從不苛責,這恐怕也是李蓮英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李蓮英侍奉慈禧多年,卻一直深得慈禧的喜愛,其城府之深可以見得。
  • 慈禧死後,李蓮英經歷了什麼!隆裕做了一件事,讓他三年衣食無憂
    1911年3月4日,李蓮英去世。他是河北大城人,主流說法是9歲入宮,按照這個年齡計算他在紫禁城待了52年。李蓮英和慈禧這對主僕之間有很多故事,比如在《晚清宮廷見聞》中就有這樣的故事記載:每逢早晚和一日三餐,慈禧和李蓮英都會互派太監問候「進得好?吃得香?」
  • 李蓮英長得那麼醜,為什麼慈禧還那麼喜歡他?
    那麼李蓮英一家在當地就待不下去了,一家老小這就遷到了北京城。來了北京城,一家老小就靠著父母弄個制皮的活來補貼家用,但這點東西賺來的錢,壓根不夠一家六口吃喝。在這麼下去,一傢伙就得吃散夥飯了,父親瞅著四個孩子,就屬李蓮英聰明。老人嗎,就那樣,聰明的孩子出去了有活路,笨蛋出去了那是找死,指不定還得把家裡頭連累了。
  • 慈禧病逝後,李蓮英為何要逃出皇宮,你看慈禧臨終說了什麼
    安德海一時間風光至極,猖狂囂張,之後安德海因太過狂妄,總算以「違反祖制,擅自離京」的罪行,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斬頭。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慧聰明的人,他從安德海事件中懂了應當怎樣放正主子和奴婢中間的關聯。李蓮英不但學會了揣測主子的性子和喜好,想方設法地討主子開心,還能時時刻刻謹慎小心。
  • 慈禧為何稱李蓮英為「小李子」?
    同治三年(1864年)李蓮英才被調到慈禧居住的長春宮,不過他仍然不過是一個打雜的小太監。此時太監安德海正得慈禧寵愛,是太后面前的大紅人。兩人雖同時進宮,地位卻差得很遠。後來安德海因過分張狂,終於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李蓮英為人乖巧圓滑,左右逢源,他工於心計,知道如何討主子的歡心。很快便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
  • 李蓮英驚人「絕活」竟讓慈禧欲罷不能
    鹹豐七年,即公元1857年,才九歲李蓮英通過同鄉、大太監沈蘭玉的介紹,由鄭親王端華送進皇宮而當上了一名太監。李蓮英入宮後名叫李進喜,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他16歲時,才調到長春宮慈禧跟前侍候。14年後,慈禧太后給他起名叫李蓮英。
  • 李蓮英真的與慈禧太后有私情,才被她所恩寵嗎?他又是怎麼死的?
    一、李蓮英入宮李蓮英原名李英泰,出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他的家鄉是直隸順天府大城縣。李英泰小時候家境貧寒,他的父親李玉帶著一家老小到北京靠做「硝皮」的手藝活為生,李英泰很小就幫他父親幹活,所以也被人稱為「皮硝李」。
  • 能在慈禧與光緒之間左右逢源,李蓮英的處世之道可謂是爐火純青
    然而,作為慈禧身邊的紅人,二品頂戴的大總管李蓮英卻極具智慧,他在慈禧和光緒之間遊刃有餘,而且在慈禧和光緒死後得以全身而退,放眼滿朝文武無一人可及,為何李蓮英卻能做到呢?在帝後兩黨激烈的鬥爭中,李蓮英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世間傳聞,眾說不一,多有歧誤。有的說李蓮英完全站在慈禧太后一邊,藉機挾持光緒,謀陷珍妃。
  • 晚清大太監李蓮英專橫跋扈,光緒帝為何還對他心存感激?
    許多朝臣還不得不走李蓮英的門路。慈禧太后十分寵幸,自己的吃食都常常專門留給李蓮英,四十壽辰的賞賜,和朝廷大員的規制相同。以此,從朝廷的軍機處大臣,到外省的督撫,無不巴結李蓮英。傳說李蓮英收受的賄賂達千萬之巨。李蓮英恃寵而驕,專擅弄權,氣焰十分囂張。比如一回,河南巡撫松壽迎駕於潼關,扈從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鑾駕到河南開封行宮暫避八國聯軍的鋒芒。
  • 李蓮英面容陰險、一臉膿包,為什麼極受慈禧寵愛?原來是這樣
    引子太監是宮裡服侍皇帝、皇后、妃子等主子的奴才,都是被閹割後的男人。太監由於直接服侍上層,所以很多得寵的太監權力非常大。很多官員都要巴結他們、賄賂他們,以求得寵的太監在皇帝、太后等人面前提攜自己。16歲的時候他被分派到慈禧太后跟前做事。有這麼一個過硬的主子,李蓮英開啟了他一路高升的升職之旅。取代安德海那個時候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是太監安德海,可是這個人非常張狂,恃寵而驕,受了不少賄賂,也得罪了不少人。
  • 倚仗在慈禧面前得寵,李蓮英對光緒也是軟中帶硬,敢當面說他有病
    倚仗在慈禧面前得寵,太監總管李蓮英對光緒皇帝也是軟中帶硬,竟然敢當面說皇帝「有病」。一天,他來到光緒的御書房,磕頭說:「奴才見過萬歲爺,給萬歲爺請安。」皇帝正看著書,再加上本來也不喜歡這個人,就沒理他。
  • 北京尋到太監李蓮英墓地,敲壞3個鐵錘,開棺後讓專家毛骨悚然
    不過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雖然說大部分的太監都過得十分悲慘,但也有小部分太監因為受到主子的寵愛,從而得到了莫大的權利,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不說,甚至手中的權力比朝廷中普通的大臣還要大,例如明朝的魏忠賢,還有清朝的;李蓮英。
  • 慈禧太后為何離不開李蓮英?看看李蓮英有多能幹就明白了
    ——慈禧說到清朝皇室人的影響力,慈禧或許排得上號,她作為一個女人,在封建皇權社會裡,憑藉自己的手腕擁有一席之地,屬實不可小覷,只是這樣一個雷霆手段的女人,卻對李蓮英獨寵,慈禧太后為什麼這麼寵李蓮英?為什麼離不開李蓮英?很多人不理解,但只要看看李蓮英有多能幹就明白了。
  • 大太監李蓮英死後為何只剩一顆頭顱?
    清末紅極一時的大太監李蓮英可謂盡人皆知,這位生前慈禧太后前的大紅人在靠山「老佛爺」死後,為其在宮內守孝了100天後默默自行出宮退休頤養天年去了。
  • 慈禧的死亡之謎被揭開?李蓮英姐姐晚年說出真正死因,並不是病死
    光緒帝死後的第二天,慈禧便在未正三刻於儀鸞殿離世,享年73歲。她這一生,大半輩子都將清朝的權力握在自己的手中,雖說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慈禧自己的兒子同治帝在皇位,但是慈禧卻一直以「垂簾聽政」的形式將朝堂的大局掌控在手,隨後,同治帝早逝,慈禧將自己的侄子光緒扶上了皇位,但是卻沒有將實際的權力放出,不改其本質。在當時,清王朝早已經是暴露在風雨中的王朝, 岌岌可危。慈禧在政治上雖說並不是乏善可陳,但也算是劣跡斑斑。
  • 李蓮英:慈禧最喜愛的太監,死後卻遺臭萬年!
    1966年,李連英的墓被砸開,在該墓中發現了四樣天價陪葬品。但最令人令人驚訝的還是棺材中僅僅只有一塊已經腐爛了的頭骨!頭下面的被子裡卻空空如也,甚至連一塊碎骨都沒有!棺材裡的頭骨是李連英的嗎?如果是,他的軀幹去了哪裡?如果不是,真正的他又埋到了何處?棺材裡頭骨的主人又是誰?一堆的疑問不禁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 李蓮英「上色照」曝光:一臉膿包,面露陰狠,為何還獨受慈禧寵愛
    談到慈禧太后,不得不提到他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坦率地說,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形象是很特別的,因為他是慈禧太后最親近的大太監,由於人們都很討厭慈禧,所以很多人都對這個太監進行抹黑,使這個太監的歷史形象顯得模稜兩可。許多民間傳說裡,李蓮英不但像個惡棍,而且還可能與慈禧有不正當關係。
  • 慈禧想掌權找不到理由,李蓮英想辦法改了個稱呼,讓她夢想成真
    如果他們想要翻身,就必須懂得揣摩主子的心思以及如何為人處世,李蓮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26歲就成了儲秀宮宮掌案首領大太監,該職務一般要進宮服役30年的才有擔任的資格,而他才進宮當差17年。31歲時,李蓮英與清宮太監總頭目敬事房的大總管地位一樣高。當時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是太監的品級不能超過四品,但慈禧卻授予他二品頂戴花翎。李蓮英之所以如此得寵,是因為他懂得慈禧的心思。
  • 李蓮英為什麼在宮裡能吃得開?看他在慈禧跟前有多能幹就知道了
    沈二對老佛爺的伺候非常盡心,慈禧對他也很不錯。沒過多久,沈二突然鬧了病,沒法上殿伺候慈禧梳頭,一下子換了好幾個太監梳頭都不能讓慈禧滿意。,可是,背地裡還掌握著軍國大計,而光緒依舊扮演著慈禧的「提線木偶」、聽從她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