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是什麼意思?

2020-12-23 小捌愛花草

有的時候感覺生活在農村真的挺有趣,因為可以從老人口中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看似不科學,其實都是老一輩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像今天的這句「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就蘊藏著兩個道理,小面小捌就帶大家仔細品味這句俗語的含義。

「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的含義一:

這裡的「癟嘴貨」並不是指的雞,而是指的我們常見的鴨子和鵝,以前在農村經常能看到一些襲擊家禽的動物,比如黃鼠狼、蛇等等,每逢夜幕來臨以後這些動物就會專挑戰鬥力較弱的雞來偷襲,此時主人一般都會在養雞的同時專門飼養幾隻鴨子和鵝,這是因為鴨子和鵝的體型較大、戰鬥力強,能夠阻止外來動物襲擊小雞,按道理來說鴨子和鵝應該會受到主人的喜愛,但是還是有人不喜歡餵養,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首先要從鴨子和鵝的食量來說,鴨子和鵝的體型龐大,對食物的需求也比較多,它們一天的食量要趕4隻雞左右,主人在自家田地餘糧不多的情況下只能購買飼料來餵養,這無形之中就給主人增添了許多開支。而鴨子和鵝即使在吃飽的情況下也並不一定像雞一樣每天下蛋,到最後入不敷出,肯定不討主人的喜歡。

另外鴨子相對於雞來說比較髒,腥味較大,每天從早到晚呱呱叫個不停,這對於寧靜的農村來說無疑是一大噪音,所以人們寧願多餵幾隻雞也不願意餵養鴨子和鵝,固有「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的農村俗語。

「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的含義二: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一層深意,批判的是那些不務正業、不努力奮鬥,一心想著啃老的年輕人。其實這個社會很多所謂的「啃老族」、「月光族」,這些人一點都沒有責任感,整天不思進取,總想著吃喝玩樂,沒錢時就把手伸向父母,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辛苦,父母為了我們整日勞累、含辛茹苦的那份心,他們從來不曾體會,對於這種人一定不要溺愛,不要慣著他們,要讓他們學會進取,要讓他們懂得只有利用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財富。

其實我感覺老一輩口中的這句「家有千擔糧,不餵癟嘴貨」還是挺有道理的,無論是從家禽餵養,還是從啃老族這個深層意思來看,都是值得人們去反思的。朋友們,你們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家裡縱使有餘糧,不可多餵癟嘴貨」這句話啥意思呢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喜歡餵養幾隻雞,畢竟在以前的時候家裡都是比較困難,生活不好,那麼養上幾隻雞餵的話,雞能下蛋然後孵化,這樣循環開來也是讓農民的生活上有點依靠,但是在農村裡以前還有很多的農民在餵雞的同時也會餵上幾隻鵝鴨,但是對於鵝鴨來說,在餵養方面就是餵食的比較多,因為這樣,農村裡也有了這樣的俗語叫「家裡縱使有餘糧,不克多餵癟嘴貨
  • 農村老人常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受窮」,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說一些網絡熱詞一樣,農村的老人也有他們喜歡的「熱詞」——農村俗語。相比於現在的網絡熱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充滿了智慧。短短幾個字,就能把複雜的事情描述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包含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農夫就再來和大家分享幾句經典的農村俗語。
  • 農村老人常說「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國農村勞動人民的經過了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節氣時候的變化總結出了不少經驗。而「早晨落雨晚擔柴」的意思就是在午雨水節氣這一天,如果早上落雨,那麼不久就會放晴,這一天村民們可以外出上山幹活,去背柴火,可以勞作到天黑。
  • 俗話說:「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你知道什麼是脖子長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到底什麼才是脖子長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說起「脖子長」,很多人首先會想起鵝或者鴨子,因為鵝的消化能力特別強,可以說養幾隻大鵝幾乎能頂上一頭豬的食量了。
  • 俗話說:「眉毛一根長,能抵萬擔糧」,眉毛和糧食有什麼關係呢?
    在農村經常能見到一些很長壽的老人,有些人雖然鬍子、頭髮和眉毛都白了,但是兩眼放光很有精神。特別是有些老人的眉毛很長,幾乎都快要蓋住眼睛了,也捨不得剪掉。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眉毛一根長,能抵萬擔糧」,眉毛長真的能抵得上萬擔糧嗎?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養狗十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認為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土狗養十年,必定成精」的意思就是一隻土狗在人身邊養了十年,如果你平時經常訓練他,陪伴他,十年之後,這條狗就會特別的通人性。狗的一年相當於我們人類活了七年,如果這條土狗你養了十年,它就相當於活了七十歲左右。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說的有道理嗎?答案來了
    在農村對於人的相貌特徵,向來都會有很多的說法,就連手上有幾個簸箕幾個鬥,都會津津樂道,老人抱著孩子放在膝蓋上,掰開孩子的小手,一個個的仔細端詳,一邊看一邊念叨:一鬥窮、倆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其實這也是一個美好的念想,誰不想擁有一個很好的「命」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長大成精」是什麼意思?
    一般狗狗養一年,按人類的年齡算就有18歲,算成年了。然後之後就是一年等於4年,4年的增長。這也是人類能活個百來歲的話,狗狗最多也就活個20年左右的原因。那麼,歡迎圍觀,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答案,意思是,農村老人常常會說,要是土狗被養了十年,那麼這隻土狗肯定是長成精了。
  • 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本文由《農村家園》原創,轉載必究!大家好,歡迎來到農村家園,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常說「73、84,閻王不叫主動去」,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就如行走在鄉間的百科全書一樣,能說出各種各樣看似毫無科學依據,實際上蘊含無窮道理的民俗民語,比如農村老人常說:「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最簡單的肯定是來一壺白酒,特別是放一些橘子什麼的用火煮起來。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會說說都是,不會說無理」,什麼意思?
    在農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濃厚的人情都讓人深深留戀,記得在農村村子東邊有一條河,放暑假的時候,每天釣魚是最快樂的時光,還有兒時的玩伴每天在一起玩耍,每天玩耍一天後,回到村子裡就會看到一群老人圍在一起聊天,在聽老人們聊天時,也常常聽到老人們說些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可謂是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農村老人常說的『三大怕,三大寶』,是什麼意思?
    農村人很喜歡聊天,尤其農村老人他們一袋煙的功夫就可以說幾個故事,一些農村土話、老話甚至段子都講得形象生動,他們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也沒什麼愛好,大家說說笑笑,度過一年又一年,見得多了,自然話茬子就多,比如他們說的農村有「三大怕、三大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老人常說「拱腰驢,凹腰馬,偏腿老牛不用打」什麼意思?
    生活在農村最大的樂趣是和農村老人在一起暢談聊天,和長輩們在一起聊天時不僅能學習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能從長輩的口中聽到些逐漸被遺忘的老話。這些農村老話是長輩們在生活中常用的現成話,它是農村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通過反覆實踐和驗證的經驗總結,是真知灼見,是智慧的結晶。
  • 農村老人說明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是啥意思
    一場冷空氣過後,氣溫有些回升,很多老人走出家門,三五成群坐在向陽的牆根下曬太陽。雖然農村的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每個人的肚子裡的墨水卻卻不少,聽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這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所說的「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是來自《灶馬頭》一書。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許多老話,這些老話通常是人們在長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隨著歲月的印證,老話更成為一種寶貴經驗。而其中最為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一些生活類的老話,記得兒時,每到中午吃飯時刻,農村老人就常常端著飯碗在門口上閒聊,常聽到一句「「雞不過載,狗不過八年」這句老話。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怕嘆氣,女怕託腮,到底是什麼意思?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婚姻壓力,每當生活感到煩悶的時候我們就喜歡嘆氣,雖然嘆氣並不能緩解任何的壓力,但是很多人都已經習慣這樣做了,但是如果你是生活在農村老人們看到你經常嘆氣的話就會罵,幹嘛沒事就要嘆氣呢,可是為什麼老人們就不喜歡別人嘆氣呢?
  • 老人們常說:「口不對眼,背不對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是有很多講究的,就連庭院的設計也是有不少說法,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口不對眼,背不對嘴」,到底什麼才是「口不對眼」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背不對嘴這裡的「嘴」指的就是懸崖上面突出的部分像動物的嘴一樣,這種懸崖一般是比較陡峭的,山頂還稍微向前突出,下面就形成了懸空。「背不對嘴」的意思就是房子的背後不能正對著像嘴一樣的懸崖,這種情況一般在山區農村比較常見。
  • 農村老人常說「明堂如銅鑼,家富積錢禾」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們常說的「明堂如銅鑼,家富積錢禾」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農村一句古老的俗語,有兩種解釋,意思是說,光明磊落、光明正大的為人處世,就會富裕的道理。明堂是指官府公堂或家庭客廳,就像銅鑼一樣光亮照人,百姓富裕,存錢就像存柴禾一樣多,說明非常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