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2020-12-26 三農小七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文:三農小七

這幾天的天氣變得暖和了,但也別以為暖和的就都是春天,天氣隨時可能變冷,一下雨,一颳風,就能體會到凌冽的寒風和寒冷的冬天了。

當冬天的寒氣開始襲人,人們總會搞一些東西吃一吃,以地域寒冷的氣候。最簡單的肯定是來一壺白酒,特別是放一些橘子什麼的用火煮起來。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

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

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真的做羊肉不能放姜,做牛肉不能放韭菜呢?

01羊不姜

羊肉的特性是溫補,特別是冬季,很多人吃羊肉驅寒,每年的冬至,在我國的大江南北,很多人都會吃羊肉。這是一種傳統的做法,基本每年的冬至,或者冬至前後都會吃一次或者多吃羊肉。

但在做羊肉的時候,很多農村老人是不放姜的,那麼,傳統做法為什麼不放生薑呢?

因為,農村老人在口口相傳的知識裡,認為羊肉是熱性市場,姜也是熱性食材,放入生薑會上火。

02牛不韭

牛肉不放韭菜,和羊肉不放生薑,那個道理也是一樣的。牛肉溫補,生薑燥熱,大補加上韭菜,那會更猛,農村老人認為牛肉放入韭菜,會上火,所以以前在做牛肉的時候是不放韭菜的。

但事實上,生薑,韭菜,真的那麼厲害嗎?

生薑和韭菜都是一些普通的植物,是作為蔬菜或者調味品存在了幾千年的東西,它們的作用遠沒有那麼強。

而且,生薑和韭菜,都能起到一定的去除腥羶味兒的作用,特別是生薑,基本上是燉肉,包括牛羊肉必備的一種食材。

我們平時在早餐店吃的羊肉粉,牛肉粉,也不會特意避開生薑,韭菜不放的。

03事實

羊肉雖然溫補,但是也還沒有到那种放一點兒生薑就讓人受不了的地步;若真如此,那羊肉火鍋,又是生薑,大蒜,花椒,辣椒,八角,山奈,各種各樣的調味品,調料一股腦兒往裡倒,誰還敢吃?

牛肉也一樣,牛肉火鍋,又麻又辣,甚至還有韭菜之類的,特別是燒烤牛羊肉,當然也有姜蔥蒜,有時候還烤韭菜。

甚至在吃牛肉,羊肉火鍋,燒烤的時候,不但沒有避開生薑,韭菜,有時候還得喝烈性白酒。問題也不是很大,對吧?

事實上,現代烹調,並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牛羊肉,根本不會避開生薑,韭菜,而且還很可能特意加入,即使他也聽過「羊不姜,牛不韭」,也會照樣放,因為,比起不放生薑那種腥羶味,這種道聽途說的「放入生薑韭菜會上火」的說法,顯得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04結束語

「羊不姜,牛不韭」,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民間俗語。對於這個口口相傳的道理,我覺得沒有必要遵守。若說上火,比得上羊肉火鍋,牛肉火鍋?比得上牛羊肉燒烤?比得上吃牛羊肉火鍋配白酒?比得上燒烤牛羊肉配白酒嗎?

您覺得「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有必要遵守嗎?歡迎您也討論討論哦。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老人常說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羊肉和生薑搭配有何危害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為何牛肉不可和韭菜搭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而且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的多,有關於身體健康的,有關於封建迷信的,也有關於紅白喜事的,還有的俗語關於天氣情況的,所以從這裡來看,在以前的時候農村的俗語對於農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關於美食的俗語,這個俗語就是羊不姜,牛不韭,對於這個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國不僅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很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長輩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放在現代還適用嗎?可能許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或是俗語,都是前年多年生活經驗的總結,對後世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羊不姜羊肉是冬天的一份美味,主要是因為冬天天氣寒冷,羊肉又屬溫熱性食物,食用之後,對人體抵禦寒冷很有幫助,所以,那些懼怕寒冷之人,在冬天也特別愛吃羊肉。
  • 農村常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究竟啥意思?
    農村地區現在依然流傳著很多俗語,雖然這些俗語早已經過時了,但如果大家能夠多了解一些私密文化,相信一定會對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幫助。這主要是因為,俗語是古代老百姓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生活經驗的濃縮精華。如果大家能夠參透俗語中的內涵,相信一定會被俗語的魅力所吸引。雖然有很多俗語並不在乎文學性,甚至直接使用一些粗俗的語言,相反,這更能說明屬於深入百姓生活。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真的有道理嗎!
  •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推薦語:所以嘛,很多諺語不能斷章取義,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飲食本就博大精深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突然發問,在古俗語中有一句話叫做「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很多菜都違背了這句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有道理嗎?今天我們請教了一位60多歲的廚師,他的巧妙答應讓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這些俗語是什麼道理?都來了解一下吧!一開始我們看看魚不蒜,從字上面就可以知道,燒魚的時候不加蒜,人們喜歡吃魚,多數的緣由是魚很好吃,例如做湯的時候就更加鮮美,所以魚是新鮮的比較好,雖然大蒜可以加入許多的菜裡面,而且的確食物中有了大蒜就能更加美味,但是它有很強的大蒜味,而且比較的辣,如果你做魚,加入大蒜,大蒜會對魚的味道發生影響,導致魚湯的原始味道變差,所以不要把大蒜放入魚裡面。
  • 農村俗語「男左女右;男不屬雞,女不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的農村不比往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邊城市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那裡也許會成為我的第二故鄉!回到農村,卸下了一身的包袱,每日在鄉間古道穿梭,免不了會聽到很多有趣的俗語,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則,這些在書本上很難讀到,您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一、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的這句俗語要知道它的含義,先說下這句俗話吧!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俗語「好男不屬雞,好女不屬羊」,這話有啥說法?哪個屬相好
    在農村裡要說找個媳婦,不但要有足夠的彩禮,房產等,在農村裡找媳婦不像在城市裡,可以自由戀愛,在農村基本上都是有媒人給說媒,但是在相親之前,男女雙方父母最在意的事情就是男女雙方的屬相問題,在農村裡農民認為一旦屬相不合的話,那麼是直接影響婚姻的問題,嚴重的很有可能是導致出現一些生命的問題,所以說屬相問題一直是很重要的,在農村裡就有俗語叫「好男不屬雞,好女不屬羊」,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臘月頭指的是臘月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馬在這個冬天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瘦,但是牛卻不會受降雪的影響。
  • 俗語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一文讀懂
    姜、蒜、蔥、花椒,被人們稱為「調味四君子」,不僅能調味,而且能殺菌去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有一句關於姜和蒜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對此很不解。那麼,「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因為魚有一些腥味,如果不放蒜的話,很難蓋住魚腥味。不過如果買的是野生魚的話,就沒必要放蒜了。因為野生魚的肉質就是比較鮮美,再放蒜的話,可能就會遮蓋住魚本身的鮮味。但是,在市場上買的飼養的魚,就需要稍微放一些蒜了。因為飼養的魚一般會有比較大的腥味,如果不放蒜的話,可能腥味會非常濃。不過,對於做魚而言,筆者更加傾向於多放姜。魚類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產生嘔吐。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羊對中」,這話估計你都不太清楚是啥意思?這句俗語也是在春節或者其他的節日的時候,很多的老人經常說的俗語,畢竟這時間距離春節也是不遠了,農村裡就開始流行起了走親戚,你走親戚總不能空著手去吧?其次說的說的這個狗8,也是說的肉狗的出肉率,一般老人認為肉狗的豬肉率在8成左右,根據老人的說法是狗在生長的時候,身上的肉比較緊實,所以出肉率就高一點,不過這些數據來看呢,主要還是農村裡的一些土狗,要是養殖的肉狗那麼出肉率還要高一點,另外就是羊肉了,說的這個羊對中啥意思呢?
  • 農村常說的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什麼意思
    文/青山獨往農村常說的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什麼意思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民間流傳非常廣的俗語。俗語也就是俗話,說起來通俗易懂,不會像做學問那麼麻煩。它不講究什麼對仗工整,也談不上押韻,幾乎是脫口而出,帶有口語的氣息,沒了文學上的嚴謹反而非常有趣生動。一般俗語都來自於人民群眾,他們在勞動時創造的,大部分勞動經驗和生活常識,都是在勞動中慢慢收穫的,還有的蘊藏著人生哲理以及對生活的美好祝願。有人說俗語很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看得懂。
  • 「豬不椒,羊不八,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原因嗎?
    有人說這是合理的,有人說是不合理的,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可以推翻這句話的意思。這凸顯了民間地域諺語的局限性,畢竟移風易俗,一方水土養另一方百姓,民族生活習慣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區域資源、氣候等因素。因此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那麼,按照五味和諧搭配,這句話是否合理?
  • 正月豬,五月牛,農村老人說這兩個月出生的人命好?這是真的嗎?
    摘要:農村老人常說:「正月出去的豬和五月出生的牛,命會很好」,為什麼這樣說?看完心裡有數了!例如「兔遇龍,眼淚流;蛇纏兔,輩輩富」說的就是關於婚姻雙方的屬相要符合,不然婚後多坎坷;還有什麼「羊馬逢,壽不長」,「雞狗鬥,龍虎動」等等,說的就是屬相之間相剋的情況。今天我和你大家分享的俗語,是叫「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話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自然少不了飼養一些家畜,屬於日常食物和生活來源的一部分。並且在飼養過程中並且從中衍生了「六畜」的說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長時間的飼養對於這些家畜的習性無比的了解,因此也有了許多關於飼養的俗語老話。
  •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是什麼意思呢?說得有道理嗎?記得小時候爺爺就教給我「子鼠醜牛寅虎卯兔」等十二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是什麼,那時候就覺得屬相好神奇。實際上,從古到今,十二生肖就被人們賦予了很多意義,什麼屬相是什麼樣的性格,哪兩個屬相的人在一起更相配,很多老人都相信這個,但是也有許多人不以為然。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又是什麼意思呢?「男怕穿靴屬雞」的意思。
  •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因為牛一直都只我爺爺在看著,他去世後,家裡也沒有人飼養,索性就賣掉了。當我看見,買牛回來的老爸手裡還拿著栓牛的繩子的時候,我就疑惑,怎麼牛賣了,繩子還拿回來了?爸爸說難道你沒有聽說過,賣牛不賣繩的說法嗎?其實我還有疑問,把繩子拿回來了,人家買牛的怎麼把牛牽回家呢?直到後來我去了牛羊牲口市場,我才明白,原來買牛的人,都會自帶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