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2021-01-19 葉子的小廚

推薦語:所以嘛,很多諺語不能斷章取義,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飲食本就博大精深

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在30歲以前,周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沒有想過在家認認真真的做飯的,一日三餐中平均有兩頓飯,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吃,如果是遇上星期天的話,做外賣的人數還比較多一些,但是過了30歲之後,突然間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已經開始學習做飯,並且在學做飯的時候總是會在朋友圈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讓小編懷疑認識的朋友到底是不是同一個。

比如說炒雞蛋的時候,到底用油還是用水更加健康一些?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當然是用水炒出來的雞蛋更加健康。還有不少朋友問在燉魚湯的時候,到底怎麼樣才能夠讓魚湯鮮白濃稠?當然這是個技術活,需要細細討論。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突然發問,在古俗語中有一句話叫做「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很多菜都違背了這句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有道理嗎?今天我們請教了一位60多歲的廚師,他的巧妙答應讓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牛不韭】

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說烹飪牛肉的時候一定不能夠放韭菜,但是我們會在飯店裡面看到這樣一道菜,那就是牛肉炒韭菜,大大違背了這句話的意思,很多比較喜歡吃牛肉的人都知道,牛肉在中醫學上講屬於一種發物,這就是為什麼吃牛肉會讓人渾身有勁,而且在冬天的時候多吃一些牛肉還會讓人身體發暖,而同時韭菜也具有同樣的作用,如果多吃非常容易讓人上火,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不能在一起烹飪的原因,但是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牛肉炒韭菜的機會非常少,如果真的喜歡吃,偶爾吃一兩次是沒有關係的,只要不是自己在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吃就行了。

【羊不姜】

如果在烹飪羊肉的時候,沒有薑片去腥味兒,那很多人都是不樂意的,但其實這兩種食材如果真正的放在一起的話,與牛肉和韭菜放在一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過多的食用羊肉也會讓人上火,薑片又是一種溫補的食材,所以如果在晚上吃羊肉的時候,一般都不要選擇跟生薑合併在一起,但是這種吃法也會因人而異。

【魚不蒜】

如果在烹飪魚的時候不能夠放蒜,那麼麻辣魚將會少了很重要的一道口味,其實這句話主要是針對清蒸魚的時候是絕對不能夠放鬆的,因為大蒜的味道能夠完全遮住魚的鮮美味道,還會讓魚肉串味兒,還會奪走魚肉本身的鮮味,但是如果做水煮魚,類似的重口味魚肉的時候,是一定要加大蒜的,要不然根本出不了那樣的味道,蒜爆魚也是徐州的一道名菜,非常誘人。

那麼你們平時在做菜的時候,會不會顧忌一些老人說的「忌諱做法呢」?除了這句俗語之外,還有哪些有關做美食的俗語呢,歡迎大家討論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國不僅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很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長輩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放在現代還適用嗎?可能許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真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來解說一下這魚不蒜的主要意思,從字表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煮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因為在吃魚的時候,吃的就是一個鮮字。這也是魚自身特有的味道。大家都知道,蒜是一種調料,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我們國家的飲食比較豐富,基本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各種食物,到了廚師的手裡,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 農村常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究竟啥意思?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從表面上來看仿佛是烹飪技巧,如果深入挖掘其內涵可以發現,原來這句俗語還有很重要的人生意義。老子曾在《道德經》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國,若烹小鮮。」大概意思就是治理國家,若能像烹飪菜餚一樣簡單,那麼就說明已經掌握了治國的方法。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語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一文讀懂
    姜、蒜、蔥、花椒,被人們稱為「調味四君子」,不僅能調味,而且能殺菌去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有一句關於姜和蒜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對此很不解。那麼,「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因為魚有一些腥味,如果不放蒜的話,很難蓋住魚腥味。不過如果買的是野生魚的話,就沒必要放蒜了。因為野生魚的肉質就是比較鮮美,再放蒜的話,可能就會遮蓋住魚本身的鮮味。但是,在市場上買的飼養的魚,就需要稍微放一些蒜了。因為飼養的魚一般會有比較大的腥味,如果不放蒜的話,可能腥味會非常濃。不過,對於做魚而言,筆者更加傾向於多放姜。魚類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產生嘔吐。
  • 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真的做羊肉不能放姜,做牛肉不能放韭菜呢?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或是俗語,都是前年多年生活經驗的總結,對後世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羊不姜羊肉是冬天的一份美味,主要是因為冬天天氣寒冷,羊肉又屬溫熱性食物,食用之後,對人體抵禦寒冷很有幫助,所以,那些懼怕寒冷之人,在冬天也特別愛吃羊肉。
  • 古語有云「魚不蒜,羊不姜」,是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了解下
    蔥姜蒜也是我們廚房中比較常見的調味品,一般在做肉製品的時候可以用來去腥提鮮,殺菌消毒,適當食用對人體也有好處。古語有云「魚不蒜,羊不姜」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是啥意思?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做魚的時候,往往都會放入大蒜和生薑,還有大蔥,為什麼古人會這樣說?有科學依據嗎?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是何意思?古人的經驗,確實可信嗎?
    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就是「魚不蒜,羊不姜」,乍聽上去是不是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應該也會聯想到一點,就是與飲食有關,有蒜和姜在裡面,就會想到調味。到底說的是什麼,下面就來好好地了解看看。「魚不蒜,羊不姜」講的究竟是什麼?
  • 老人常說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羊肉和生薑搭配有何危害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為何牛肉不可和韭菜搭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吧,而且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的多,有關於身體健康的,有關於封建迷信的,也有關於紅白喜事的,還有的俗語關於天氣情況的,所以從這裡來看,在以前的時候農村的俗語對於農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關於美食的俗語,這個俗語就是羊不姜,牛不韭,對於這個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古人的經驗,值得信賴嗎?告訴你真相
    由於疫情的影響,可能很多人以前不太會做菜,但之前在家待了那麼長時間,空閒時間比較多,廚藝長進了不少,也能像模像樣的燒幾個菜了。在做菜方面,有句俗話說「魚不蒜,養不姜」,這指的是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放到現在來說,還值得信賴嗎?
  • 「豬不椒,羊不八,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原因嗎?
    有人說這是合理的,有人說是不合理的,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可以推翻這句話的意思。這凸顯了民間地域諺語的局限性,畢竟移風易俗,一方水土養另一方百姓,民族生活習慣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區域資源、氣候等因素。因此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那麼,按照五味和諧搭配,這句話是否合理?
  • 無論燉什麼魚,記住「4不放」,放錯了,魚又腥又難吃,還沒營養
    說到這「味」,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並不是隨意的亂加調味品,老話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就是過去農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蘊含著非常大的道理,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論。
  • 為什麼修行人不吃蔥、蒜、韭等五葷?
    飲茶靜好,素食養生。..為什麼要少吃「五葷」 在素食菜譜中,我們通常把葷腥的肉食稱它為大葷;除了葷腥的肉食之外,還有一種叫蔬菜,我們叫它小葷,也稱為五辛;它們是「蔥、蒜、韭菜、薤、洋蔥。」那很多人想說它們也是蔬菜植物,為什麼把它們稱為小葷,而且出家人還不能吃它們呢?《本草綱目·菜部》「蒜」:「五葷即五辛,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鍊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佛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按興渠葉似蔓菁,根似蘿蔔,生熟味皆如蒜;慈蔥即蔥;茖蔥即薤,形似韭。見《三藏法數》。
  • 蔥、蒜、韭菜、為何屬葷食,而姜和辣椒卻不列為葷類?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從《首楞嚴經》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飲食對身心的重要性,因此對於食物,絕對不能不謹慎選擇。
  • 頓頓吃生蒜,身體到最後得到什麼?為何60歲老人不給孫子吃蒜?
    頓頓吃生蒜,身體到最後得到什麼?為何60歲老人不給孫子吃蒜?生活中有許多調味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蔥、姜、蒜。相對於南方人來說,北方人更愛吃蒜,經常吃蒜的人能夠快速激活人身體的免疫細胞,使人的免疫力更加增強。
  • 糖醋排骨有人先放醋,後放糖,廚師:不對,這才是正確方法
    中國有很多的美食,並且製作方法很簡單,但是很少有人製作出來味道是比較純正的,就像這道糖醋排骨一樣,很多人都是先放醋後放糖,結果味道發酸肉裡面還沒有糖味。大廚告訴我正確的做法是先放糖最後放醋,這樣味道才對,學會了嗎?
  • 羊腰子就是羊的腰嗎?不敢吃的小夥伴,快進來看看,超級好吃~
    實際上,羊腰子是羊在腰部的腎,這個稱呼也是一種避免尷尬的叫法,畢竟說:「老闆,來十串腎!」有那麼些許的尷尬。就如羊蠍子的叫法差不多,我想這樣應該也是對動物的一種尊稱。因為某種的原因,有些小夥伴們可能還沒有吃過,那麼就讓小獅子來告訴你這個東西具體的味道,羊腰剛吃進嘴裡的那一刻,是一股濃厚的羶香,無論廚師的技術再好,這種味道也掩蓋不了,所以僅僅這味道就攔下了很多人,好多人就是在這第一口就受不了這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