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總是能賦予事物一股獨特的精氣神兒。不論是人還是地方,都因為獨特的名字,而容易被人們記住。
如果你逛過樂山的大街小巷,你可以被一頓美食俘獲,可以被一處古蹟吸引,可以為一段歷史驚嘆,就連一個簡單的街道名稱,都值得你去細細品味。
樂山的街名值得你品
也值得你細品
##
每一個唯美的街名背後,
都暗藏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老霄頂
老霄頂位於樂山市郊高標山上,樂山市第二中學背後。公元6世紀的北周時期,就在山上建弘明觀等宮觀樓閣。
隋大業末年又建飛天神王殿。自北宋以來改該殿為萬壽宮,又名神霄玉清宮,老霄頂之名由此而來。
頂上現存古建築有萬壽觀(又名萬壽宮)、萬景樓、靈官殿以及其他樓臺亭閣,形成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群。
鐵牛門
樂山的麗正門位於古嘉州城南,現在的樂山市政府右側,前臨大渡河。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樂山城牆被洪水衝毀,重築東、南兩段臨水城牆,城區逐步向西北移動,當時為防備江水再次泛濫,便在門樓上放置兩座鐵鑄水牛以鎮水患。
為何放鐵牛?因為牛飲消水,可以化解洪災,這是中國古城"仿生學"規劃思想的妙想,所以麗正門又稱鐵牛門。 叮咚街
叮咚街,因此街有古時的叮咚井而得名。叮咚井,正其源,應當是「東丁井」,來源於古時的東丁水。
東丁水,原是樂山城中獨特的自然音樂景觀,後經北宋詩人黃庭堅的歌詠而聲名大振。 白塔街
樂山市中心城區白塔街位於城西玉鳳山,因山上有宋代九層白塔而得名。
明《嘉定這三座州志》載:「白塔街,西城塔下。」白塔街,從水西門縣街與陝西街的交匯處起,至高西門止。由東向西街面逐漸升高。 泌水院
泌水院本是清代形成的一處風景小區,清嘉慶《樂山縣誌》載:「泌水院殿後左隅二池水頗清冽」。
泌水院以「水」勝。傳說清光緒年間,李嘉秀考中解元時,泌水院溪溝中曾有「亮蝦」出現。 陝西街
從嘉城水西門往老霄頂的一條老街,叫陝西街。
早先,在明代的時候,叫書院街,大約是因那條街上有一處稱為「三峨書館」的書院。街北頭依老霄頂西坡,有寺名萬福寺 玉堂街
現今說的玉堂街,是指從道門口起到小十字為止,長247米。玉堂街得名,現有兩說。
一說以取金馬玉堂之意,指這裡文翰薈萃,是出秀才的地方。另一說法指這條街商業繁榮,是富貴之地,取其金玉滿堂之意。 裡仁街
嘉州最雅的街名,當數裡仁街。街名從《論語》「裡仁為美」句而來。
街沿竹公溪,南起橫街子(今名張公橋街),北至牛兒橋。古代走雅安大道多經裡仁街,故縣誌記為「上雅州路」。因此竹公溪,明清直至民國,都是著名的嘉定豆腐產地,或可稱為豆腐一條街。 府街
府街起於叮咚街口,止於與鼓樓街相交處,長200米,寬10多米。
府街,以嘉定府署所在地而得名,其遺址在原樂山軍分區內,舊為樂山歷史文化名城政治、經濟的中心。 縣街
縣街是樂山縣制沿革的縮影,從道門口(公園口)起,至水西門止,街長345米,寬30米。
其得名是因此街有樂山縣署之故。
較場壩街
較場壩這個地名與樂山古代軍事、武術有關。唐代樂山為邊城,是防備南詔與土蕃入侵的重鎮。
北宋置嘉慶軍節度,南宋為抗擊金人、蒙古人入侵,在今樂山掛榜山、凌雲山、烏尤山設三龜九頂城,樂山古城與三龜九頂城都駐紮有軍隊。聖水街:街上有玉泉寺,玉泉寺內有聖水井
徐家扁:道光二十八年徐光彩門前掛有「徐家彎」匾額,因此為名
王浩兒:此處系河溝,王姓聚居其間
兌陽灣: 地處山彎有兌陽寺
水井衝:巷內有一古井
護國寺:道光二十三年皇帝御筆欽賜「護國寺」
文昌宮:早年此處有文昌宮古廟
上河街:街道順岷江上段
紫雲街:據傳明朝在此建一紫雲宮古廟
興發街:明朝建成的街道取「興旺發達」之意
油榨街:早年此處為榨油作坊
土橋街:據傳街面下有一座橋因名土橋街
東大街:街道位於正東方向 玉堂街 取金玉滿堂之意
府 街:原是嘉定府衙署駐所
鼓樓街:原建有一鐘鼓樓
新村街:原為郊外村落,建成街道後,取名新村
九龍巷:巷內建有九龍寺
洙泗塘:過去有一塘,取洙四二水為名
草堂寺:因建有草堂寺故名
皇華臺:據傳唐宋時朝廷使臣設立的賓館
泊水街:街道靠近銅河邊
箱箱街:早年此街做糕點箱箱的人居多
婺嫣街:為紀念一美貌女子守節而終得名
育賢街:此街正對育賢門故名
叮咚街:衙有一古井滴水叮咚成聲,黃庭堅命此名
月咡塘:孔廟池,形如半月
樂山充滿歷史趣味,歷史的車轍在樂山的街名上留下的痕跡,值得你去駐足探索。一座城市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它重疊了不同時代的記憶。它們不經意的散落,點綴著我們平淡無奇的生活。樂山有著太多迷人的地方,這樣有味道的樂山,你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