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洪崖洞、八一路好吃街、解放碑環球金融中心......這都是重慶目前人氣很旺的地標建築。但是,市中區、會仙橋、大陽溝這些稱謂卻藏在老重慶人記憶中。
時過境遷,你還記得它們的「曾用名」麼?《山與城》第70期,我們帶你穿越時光,感受老地名魅力。
鄒容路的國泰電影院,拍攝於2005年9月。羅大萬 攝
市中區——渝中區
老重慶人口中的「進城」是去哪兒?
作為重慶「母城」,「市中區」這個稱呼仍然時常在一些老重慶的口中情不自禁地蹦出來。當時的「進城」就是去解放碑逛街,「看電影」首選地當然是和平電影院,405電車是首選的交通工具……
1995年2月26日,重慶市市中區召開更名大會,正式更名為渝中區。渝中區除轄原市中區11個街道辦事處外,新從沙坪垻區劃入大坪和化龍橋2個街道辦事處及石橋鎮的紅巖村。
解放碑作為重慶的標誌性建築,記錄著時代珍貴的往事,見證了重慶的時代變遷和光輝歲月。圖為80年代從都郵街望解放碑,可看見四川彩色衝洗中心、會仙樓、郵政局等老建築。羅大萬 攝
如今繁華的解放碑商圈 張坤琨 攝
文廟(夫子池)——二十九中
重慶文廟曾位於臨江門一帶,夫子池是文廟的泮池,也是一個古老的街名。重慶文廟一帶「池內種有荷花,岸邊依依垂柳,鬱郁老樹,或有三兩遊人,風景如畫。」
隨著城市發展,文廟區域一部分繼續延續文脈發展,開設學校,經過多次演變成為現在的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在日前熱播的網劇《風犬少年的天空》中,這所百年老校化身為「解放碑中學」,鋼筋水泥與青春的氣息交匯,令人感嘆那些象牙塔裡的青蔥歲月。
夫子池旁的頤之時大酒樓,拍攝於2007年6月。羅大萬 攝
熱播網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取景地之一——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圖:《風犬少年的天空》劇照
西區公園——重慶動物園
這是一個容易暴露年齡的公園
你知道「西西公園」這個稱呼嗎?如果知道,那麼你已暴露了年齡。
「西西公園」即是位於楊家坪的重慶動物園。重慶動物園始建於1953年,1955年1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這裡承載了一代代重慶人的童年記憶,一直陪伴著重慶人成長。
這裡的曾用名其實是「西區公園」,由於「區」和「西」在重慶話中發音相近,最終誕生了這個只有老重慶人才明白的諧音名詞。
當年的動物園 重慶動物園供圖
1957年,市民在「西西公園」內划船。重慶動物園供圖
大陽溝——大都會廣場
曾經重慶最大副食品市場
「大陽溝是嘉陵江邊一條小溪的支流。」重慶地名文化研究專家、《渝中區消失地名名錄》作者李正權介紹,當時的大陽溝蔬菜副食品市場規模大、肉店多、菜攤也多,很快成為最受市民歡迎的市場。一直到了上世紀末期,大陽溝菜市場所在區域新建起大都會廣場,繼而發展成為解放碑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我老漢兒在朝天門上班,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大陽溝買菜,有盤買了個豬腰子回來,媽媽給我們幾兄弟炒了泡椒腰花,現在想起都要流口水。」老居民張太極回憶,當時不管是住臨江門的人還是住朝天門的人,買菜都喜歡去大陽溝,「那裡的菜市場選擇最多。」
會仙橋——環球金融中心
30多年前在解放碑看夜景的首選地
作為曾經重慶的第一高樓會仙樓賓館所在地,會仙橋這一地名來歷流傳著諸多傳說,如「漁郎賣魚會八仙」「馬老頭會神仙」等。
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5層、54米高的會仙樓賓館曾是市民看夜景的休閒觀光聖地。2009年會仙樓賓館拆除,2010年,339米高的環球金融中心在此動工。現今,這裡依然是觀賞品鑑重慶夜景的重要地點。
當年的會仙樓賓館。羅大萬 攝
參考文獻資料:《重慶地名雜談》《渝中區消失地名名錄》等
公益多一點
①在家裡,吃多少煮多少,不要剩菜;
②吃自助餐時,吃多少取多少,拒絕暴食;
③聚餐時,適量點餐,不要鋪張;
④點外賣時,不盲目滿減湊單,先選小份。
大家都在看
來源:重慶發布
文字:姚於
原標題:《山與城丨這些只有老重慶才熟悉的地名,你知道多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