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50元足夠學生一月的生活費?可能跟你想像的大不一樣

2020-12-14 惜手裡

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80年代初在縣城初中就讀,直至高中畢業,就是八十年代中後期了。50元在80年代初期值多少錢呢?夠高中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嗎?或者說,40多年前的50元值多少錢?讀個高中一月生活費夠嗎?

如果說有人在80年代初讀高中,他一個月的生活費是50元,估計現在的學生都會說,這也太少了吧?肯定不夠。

如果我說,我曾經一月5元不到,你可能更不相信。那個年代,小學5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糧食由家長一次性把穀子送到糧站,自己領回一張谷票就可以去縣城學校報到了。生活費就是每天三餐的菜錢,每餐5分,一天1毛5,一個月4塊5就夠了。

而在農村讀,就交米,學校統一蒸飯,各班用木桶裝扛回教室分,菜大家只能從家裡帶,學校不提供熱菜,學生們為了讓菜能保存多天,一般都是帶蘿蔔乾、辣醬之類的鹹菜,家裡也常備,只家境好點的好有一點臘肉或魚乾等。那時是單休日,而學校一般周三最後一節課後,寄宿生可以請假回家帶菜,以續下半周的生活。家裡的爸媽也一般會早早準備妥當。

八十年初仍是計劃經濟的年代,國民大多數都很窮,老工人一月工資收入也難超過50元。那時物價便宜,但什麼都要憑票購買,生病就醫是公費醫療,米、面也就一毛多一斤,憑購糧證到國營糧店購買,叫排價,蔬菜也只幾分錢一斤,連土雞蛋才二、三分錢一個;單位住房和生活用水、用電只有城裡用上了,也不要錢,農村還是點煤油燈,50元錢完全能養活一大家子人一二個月呢,甚至大半年。

那時的農村還有在實行生產隊的,那個時代農村是計工分,城鎮戶口上班是工資,工資高的不過三十多元,剛進單位的人工資第一年是24,第二年27,第三年才有可能加到2 9元。

一個農村家庭一年的工分總收入也往往只有幾十元錢,社員手裡有二十多塊錢就能過個好年——雞、肉、菜自備的多。對了,大人給小孩的"壓歲錢"通常都是五分、一毛,兩毛的都少,後來單幹情況就有所好轉了,開始有一元二元……

我是八十年代初上的初中,學校距家50多公裡,吃住全在學校,父母大半年就給我30塊錢的生活費,有時還更少。食堂裡的菜都是每份5分錢,純蔬菜,最好的就是白菜裡有豆腐,正巧學校有豆腐坊。難得有一毛錢的全葷,如果不亂花錢的話,5塊錢每月對我而言,足夠。家裡比別人更窮,也不也多向家裡要錢,經常上午賣榨菜、什錦菜、多味醬……二毛錢能三四天,一周至多5毛錢。

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大學,有助學金,除了第一個學期交了點學費,從此再沒要過家裡的錢了。

如果是在工作上不是尖子,那加工資是很難的事,除非是有政策下來才會統一加,但也加不了幾元錢。

我是八三年進的高中,那時候家裡已經承包到戶了,每個月有四五塊錢,也基本夠了。一學期,連同學雜費、班費等加在一起不到五十元錢——這是我們農村孩子當時的真實生活水平。

條件好一點的孩子,離家又近,家裡不時送點肉湯、雞肉或、蛋什麼的,也可一起在學校食堂打菜吃,不買乾菜,也就五六十元。

在八十年代初,50元仍不是小數目,夠一家四五口人一二月的花銷。

雖然說那個時代錢不多,物質也不豐富,大家的情況基本上都相似,沒有富得流油的,也沒有窮得要死的,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親近,社會風氣非常好,很少坑蒙拐騙偷。大家雖然過得清貧,但大家心裡過得都很安詳——米不夠,就多種青菜、紅薯、南瓜、蘿蔔等,讓它們來幫忙!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活費給多少合適?近9成河南受訪學生低於1500,超半數喜歡用花唄
    生活費不夠,花唄來湊。 乍一聽,像是某寶的宣傳語。但是,實際情況遠比你想像的更為「扎心」。為了還債,還在上學的她不得不用兼職來為其「任性」買單;為了面子,還是大二的他選擇了「先消費,後付款」的方式。採訪中,河南商報記者發現,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月生活費差異很大,但大多數學生的生活費在1500元左右,上下浮動不大。而對於十幾年前上大學的80後來說,月生活費一千元以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2006年,我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只有五百塊錢的生活費。」
  • 準大學生,上大學每月生活費到底多少合適?我們幫你算了一筆帳!
    學習用品:學習最重要,買文具、筆記本、課外輔導書等都是日常,一個月100元。 話費和網費:人人都離不開手機和網絡,一些同學可能有父母代繳。話費50元+網費30元=80元。 生活用品:日用品和清潔用品,一個月100元。 社交:因人而異。
  • 看看就知道了,可能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但在以前那個飽受戰爭的年代,經常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睡不好覺的大有人在,一年能夠吃上一頓肉都是奢侈。但好在現在的中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不過在我們國家的周邊,還是有一些國家非常貧窮,尤其是尼泊爾,那麼尼泊爾究竟有多窮呢?看看就知道了,可能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尼泊爾是我們國家的鄰國,一直以來都被人稱為窮遊者的天堂。
  • 用王者榮耀段位對應大學生生活費檔次,看看你在哪個段位?
    這時許多家長都會將一個月的生活費提前打給孩子。這個時候關於大學生的生活費也成為非常多家庭都很關注的話題。那麼2020年大學生生活費是怎樣的呢?其實大學生生活費檔次也可以用王者榮耀的段位對應。1、倔強青銅——800以下大學生之中,不乏家境貧困之人,他們或許上大學的學費都是家裡人東拼西湊的,也可能是向銀行貸的。
  • 70、80、90、00年代,開學「三大件」都有啥?
    從搪瓷缸到筆記本電腦中國大學生的「入學裝備」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裝在行囊裡的不僅是大學必備品更是一個年代的記憶你還記得那些年被你視若珍寶的開學裝備麼?60年代生活標配「三件套」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學生入學時學生們基本上都是輕裝上陣。
  • 80年代的氣功熱,頭頂鍋蓋,「群魔亂舞」,跟你想像中的一樣嗎?
    但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氣功的地位又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大家看來,氣功再也不是一門玄虛的運動,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問,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顯著的影響。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個時代的氣功氛圍究竟與我們想像得一樣嗎!不論是初具大城市規模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還是在沒有鋪上水泥的小鎮鄉村裡,氣功都成為了一個潮流,到處都有修鍊氣功的人,其規模比今天的廣場舞還要可怕。
  • 大學生生活費等級排名出爐,各個級別差距大,第1級學生欲哭無淚
    部分學生的生活費標準會小於或者等於800元,這個金額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可能都是不夠花的,因為現在物價上漲。 第3級:1500-2500元,大部分學生的標準 大部分學生的生活費標準都是在1500-2500元之間,這也是保證了大家能夠有足夠的生活費吃飯和購買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的標準了
  • 如今的月薪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答案出乎意料
    說到物價可能有不少的人都會懷念以前的年代,近幾年物價上漲飛快,而工資的漲幅卻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因此經濟壓力也成為了當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如果目前的工資放在80年代,那應該是一份非常不錯的收入。如今這個時代月薪5000元的工資,只能算是一個普通工資,如果在發達城市的話,5000元的工資生活都會顯得捉襟見肘。
  • 回望80 年代,從「向前看」到「向錢看」
    如今也有很多人對自己 70 年代的紅衛兵時代很懷舊,因為這畢竟是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記憶,這是第一層。另外一層,不只是在國內,國外研究中國的學者學生也注意到,80 年代對研究當代中國文化社會和政治思想學術是很重要的時代。我有時會簡單地說,80 年代對中國人而言,有點像西方的 60 年代,是大變動、大解放的時代,一切都在更新,每天都在更新。
  • 50年代知識分子的工資,看完後,你還覺得他們生活清苦嗎?
    但在50年代的時候,國家將工資劃分為了24個等級,從最低45元到最高594元,每一級差最多50多元,最少5元。而且地區不同,工資也會有上下10到40元的浮動。也就是說級別越高,工資也就越高。當然,這一定工資的原則不僅在機關單位,在其他任何單位皆是如此。
  •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應該給多少呢?
    正所謂花花世界迷人眼,初入大學餐廳的各種各樣美食勾引著你的胃,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滿足你的生活需求,某寶衣服鞋子買的剁手剁腳,水吧各種口味飲料讓人看了直流口水……作為一名大二學子,也就是所謂的過來人。這裡先跟大家簡單列舉一下平常的開支。日常開銷一天按照25元的話,一個月就是750元,這僅僅是吃飯的開銷。身為一名大學生,誰還不能熬夜(打)學(遊)習(戲)呢?
  • 如今的月薪5000元,在80年代相當於多少錢的購買力?答案公布!
    很多人對當下的物價似乎有點不淡定了,因為這些年來,物價上漲的幅度的確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實際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和我國的國情有著很大的聯繫。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價上漲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 80年代一輛鳳凰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80後90後絕對想不到
    僅僅從價格上便可見一斑了,且不說六七十年代吧,哪怕是經濟已經全面復甦的80年代,還是有很多家庭不捨得買一輛鳳凰牌自行車。 80年代初,很多地方還在過「集體」的生活,很多生活物資都需要憑票來購買,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自行車,普通的自行車價格在100元左右,而最高檔的鳳凰牌自行車,則要160元到180元左右
  • 80年代初,這四個人全臺灣無人不知!
    198420世紀80年代初小學生喜歡的電影明星20世紀80年代初,有四位電影演員不只是小朋友喜歡,而且應該算是當時在影壇上最火爆的電影明星了,尤其是電視節目貧乏、電影有更多聲光效果的年代。臺灣電影市場簡直就是整個蓬勃起來,主要是以娛樂片為主。這四個人分別是陶大偉、孫越、方正、許不了。
  • 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跟現實的大學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呢?
    在我上大學前,我還滿懷自信地對我媽媽說:「你只需要給我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後面的兩年半我可以自己養活我自己。」可能是應了那句話,說出來的話都是被打臉的,我大學時候的生活費大部分來源都是我的媽媽。因為,當我真正踏入大學的校門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大學生活是跟我之前幻想的完全不一樣的。
  • 意外險,可能和你想像的真不一樣
    如果說身故對人們的影響有可能是前者的話,那麼傷殘往往是後邊的狀況了。傷殘對人們最大的影響在於,讓人們的收入能力受到了永久性的減少。萬一十分不幸,需要聘請護工,可能還會給家庭帶來長期的額外花銷。一,意外險的「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意外險的賠付條件與我們日常感覺到的意外不大一樣。保險上的意外要求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因素。
  • 大學生:不能打工掙生活費了!
    有多少學生因為這位從韓國回來的大媽,不能放假回家了?如果不在瀋陽市,你可能會無法想像到對大學生們影響有多大?第一:大學生沒辦法兼職工作了,下學期生活費犯愁!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很多場所都無法經營。但是有人可能會問:這跟大學生有什麼關係?現在的情況,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多數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多數家庭都是普通家庭。
  • 80年代結婚標配——三轉一響,摩的、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徵
    滄海桑田變化大,轉眼已經步入2021年,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到處都是摩登大樓,各色轎車。有錢人擁有著各種豪宅別墅,頂級豪車,各色壕奢用品,身家上億打底,這起碼才是土豪的標配,而你能想像在80年代一輛摩的,一部大哥大,資產上萬就已經是土豪的標誌了嗎?
  • 空調安裝工告訴你:銅管為什麼一米80元、打孔費為什麼50元...
    作為一個在在格力、美的售後都做過幾年的師傅告訴,我為什麼要收你銅管一米80元、高空費100元、打孔費50元一個。與電視、冰箱等家電不同,空調需要非常專業的安裝技術,大型空調企業會定期對安裝工進行幾個月專業的培訓,並且取得相應資質後才能上崗。培訓、高空證、製冷證都是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的,這些費用來自哪裡?都是安裝工自己掏腰包!
  • 50-80年代的流行詞英語表達大搜羅
    1950s 20世紀50年代study hard and move forward every day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80s 20世紀80年代  iron rice bowl 鐵飯碗  A secure, lifetime job assigned by the government. Where was no fear of losing the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