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引進一氧化氮吸入與監測裝置,在市內率先應用高頻振蕩通氣(HFOV)聯合一氧化氮(NO)吸入技術,成功救治一例惡性溼肺並發重度持續肺動脈高壓新生兒。該技術的成功開展,為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PPHN)的救治提供新的路徑,也標誌著該院新生兒危重症的綜合救治水平躋身省內先進行列。
據該院新生兒科主任周建福介紹,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是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常見危重症之一,多並發於新生兒重症感染、胎糞吸入症候群、呼吸窘迫症候群、惡性溼肺、膈疝等新生兒危重症,治療非常棘手。患兒因肺動脈壓力的持續增高,導致出生後持續難以糾正的青紫缺氧,通過呼吸機高濃度氧療及傳統的血管擴張藥物治療往往不能有效糾正缺氧,而一氧化氮可選擇性地降低肺循環阻力,被業內稱為治療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的「仙氣」。省內的福州、廈門等地少數醫院NICU已先後開展該項目。
「該患兒在外院出生後約3小時病情迅速惡化,遂緊急轉運到我院新生兒科,入院時表現為進行性呼吸窘迫,持續青紫缺氧。新生兒科及超聲科團隊對患兒病情及時做出準確診斷,是成功救治的基礎。」周建福表示,除了應用高水平的呼吸支持技術,同時注重血流動力學、酸鹼平衡的管理,也是能夠成功救治的重要因素。因此,具備床邊超聲診斷及時準確、動態監測血流動力學及無創血氣監測等綜合條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發展迅速,先後引進一大批高端救治及監測設備儀器,如多功能高頻振蕩呼吸機、高級嬰兒培養箱、床邊超聲診斷機、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儀、無創血氣監測儀、連續腦功能監測儀、亞低溫治療設備、一氧化氮吸入與監測裝置等,為危重新生兒的綜合救治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科室注重人才梯隊培養,加強內涵建設,在早產兒救治方面也取得顯著進步,成功救治的最低胎齡達26周,最低出生體重達740克。 (黃茂新 陳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