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點擊這裡免費訂閱自主招生信息
高考讓很多學子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轉折,每年高考結束社會各界也會關注學子的去向選擇。
今年亳州一中共有8名學生達到了北大、清華的錄取分數線,但他們卻都放棄了這兩所名校的志願。原因讓人詫異,卻又在情理之中。
八名達線學生全部放棄北大、清華
據悉,亳州一中今年達線北大、清華的學生分別是:袁梓淇、張金宇、李莎莎、郭記、陳晉、段旭、汪天翔、靳博文。
其中,袁梓淇在考前經過了北大、清華的多輪考察,並得到了清華大學降20分錄取、北京大學降5分錄取的優厚待遇。
這樣,他在高考分數672分的基礎上再加上照顧的20分後,成績遠超清華大學的錄取線;
張金宇高考分數683分,也超出了清華大學的錄取線,且得到了清華大學相關專業的錄取承諾。
這麼好的成績,這麼優厚的待遇,為何他們卻放棄了這兩所讓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校殿堂呢?
通過張金宇與老師的簡訊交流內容中我們找出了答案。簡訊中,張金宇對放棄名校表現出了深深愧疚,甚至是有了心理負擔,覺得自己辜負了學校和老師的期望。
但他還是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喜歡的是計算機專業,這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此前,我也經過了各方面的打聽,最終還是覺得交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更適合我。」
同時,他還坦言,本來自己的第一選擇是清華大學的,由於該校的計算機專業在全省只招5名學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無法如願,而其他專業自己又不感興趣,只能放棄。
袁梓淇選擇的是中科大的數學專業。這個高校的數學專業,也是他剛跨進高中校園時的理想目標。平時就酷愛數學的他,也算是得償所願了。
其他幾名學生放棄北大、清華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亳州一中校領導和這些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後,尊重了學生的志願。
不用感恩母校的方式"綁架"學生
對於一直抱有愧疚之心的張金宇,亳州一中校長謝啟平還專門給他回了信息:「金宇,看了你給老師的信息,你不選擇清華有道理。但是不要再有心裡包袱了。你是個懂事的孩子,老師和母校永遠以你為榮,也期待你給祖國、給家鄉、給母校、給自己帶來更多捷報!」
「是時候轉換思考方式了。在尊重學生意願面前,學校不能為了評比、為了聲譽、為了附和大眾,而用感恩母校的方式來『綁架』學生填報志願。」謝啟平說。
高中生已經有了明確的生涯規劃意識,對於他們將要從事的職業有著冷靜的思考和堅定的追求。
而這,也是值得學校驕傲和自豪的,因為,學校不僅教會了他們知識、能力、素養等,還教會了他們清晰規劃未來的能力。
除了尊重他們的選擇外,學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放棄清北,無獨有偶
其實放棄清北轉而選擇其他高校的目標專業,不只有今年的這八名學子。
2018年,復讀考生李一峰高考考出了712分的好成績,排名雲南第八,卻以超過清華大學提檔線9分的優異成績報考了四川大學的口腔醫學專業。
這個選擇本身就很有遠瞻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口腔醫學已漸漸成為熱門專業之一。
獨立思考,不患得患失
對於毫州八名考生放棄清北一事,眾人也有不同的討論。
看到學生們不再盲目聽從他人的建議,不再盲目追求不適合自己的東西,而是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想去的學校,有感興趣的專業,以及未來想從事的工作領域,對教育本身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這裡也引出一個很多同學和家長一直困惑的問題,那就是究竟要選大學,還是選專業?
更細一步說,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較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哪個更值得報考?
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再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
現在的同學考研、找工作,越來越覺得頂尖的學校的優勢很大,不僅僅是保研、就業,能接觸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接觸的人也更優秀。
好的學校會給你更多的選擇,普通學校的好專業則會讓你在確定的路上走得更好。所以對未來還沒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規劃時,尤其是不甘心被束縛在某個方面的時候,優先選學校會比較好。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想學的專業,並且成績足夠選擇任何學校時,考慮候選的學校:
1、如果是清華、北大和985這樣的差距,那麼選擇哪個都可以。
前者的好處是眼界更寬,機會更多,而且學校可以提供很多高於知識技術層面的東西;
後者好處是更容易從同學中脫穎而出,並且王牌專業可以得到學校的資源傾斜。
2、如果是清華、北大和普通211這樣的差距,除非你想學的專業已經是清北的極弱項,或者該普通學校在這個專業的水平達到全國第一,否則建議選清北。
原因主要在機會和資源和眼界,你身邊的人的水平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水平。
3、如果是985和普通211這樣的差距,並且在專業水平上有明顯差距的話,可以優先考慮專業,同時參考就業情況。
如果差距不太大,比如一個排第2一個排第5,選名校就行。
4、985水平以下不考慮稱為名校。此處985指具有相應的水平和聲望,比如對外經貿,儘管不是985,但分數線和就業情況都和985學校差不多,因此歸入985一類來考慮。
5、其他需要考慮的問題:地理位置,其他條件相當時優先考慮北京+東南沿海,因為就業機會多;
專業因素,經濟、工科、純文科等顯然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討論;
學校特點,綜合性大學or專業性;未來規劃,是讀研、出國,還是工作;
決心,如果你不是100%確定要讀某個專業,那麼選擇綜合水平更高的較好,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並且,你讀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讀的專業,你想要讀的專業也不一定是你將來會去做的行業,而你所畢業的學校,卻永遠都是你的母校。
在什麼都沒有明朗的情況下,校友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源,比如金融界的五道口圈子,清北幫或者廈大幫等等,拉關係這件事上,說你是同學校的親近感遠大於同專業的親近感。
所以,在學校差距不大、專業差距很大的情況下,選擇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否則,選擇名牌大學。
二、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
其實最終錄取到的專業決定了你未來的就業方向,也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軌跡。
雖然大學可以轉專業,或是跨專業考研等途徑來改變自己的專業方向,但這些方式其實成功率不大。因此,高考時的專業選擇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業方向。
若是調劑到某些對於你而言可稱之為「來自星星」的學科,等你發現自己和老師來自不同星系時就為時已晚了。所以比起仰慕名校光環,切實地為自己未來的工作考慮,選一個明智些的專業更重要。
大學裡面的好專業,相當於高中裡的重點班,資源配置和仰慕光環兼得。
由於教育資源有限,重點學科的師資配置與普通學科之間是肯定有差距的。進了王牌專業,相當於享有大學的優勢資源。
在平行志願下專業競爭更激烈,如果首選學校,就要適當降低專業的要求;如果首選專業,就要考慮降低對學校的選擇。
這是因為實行平行志願,必然會使高校的投檔分「扁平化」,即以往投到同一所高校的考生相差幾十分的現象減少了,考生的分數變成比較接近,「大小年」現象也隨之消失。
在此情況下,專業的競爭就更加劇烈,考生要更加重視專業的冷熱搭配,在專業選擇上要留有餘地。
說到底,先選學校還是先選專業,實際上是考生依據自己的理想、興趣、特長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在高考成績、學校以及專業之間尋求平衡的過程,需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綜合考量。
綜合考量過後,選擇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然後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記住,選擇不易,堅持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