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一中8名考生集體放棄清華北大投入其他高校懷抱的報導,目前已經基本證實與事實存在一定的出入。
前不久南方都市報採訪了全校第一名張金宇同學,他說亳州一中每年都會有兩三名學生考中清北,這才是學校的正常水平。
今年張金宇考了683分,比清華大學在安徽的最低投檔線高出了2分。還有一名同學在享受加分政策的情況下,也剛好達到投檔線。其餘6名同學分數相對低一些,達不到清北的提檔分,但是都可以報考北大醫學部。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北大醫學部和北大是分開來招生的,北大院校代碼1049,北大醫學部代碼1050,北大理科在安徽提檔線是687,而北大醫學部是659。實際相當於兩所獨立院校招生,二者並不能劃等號。但是只提北大,不提醫學部仨字,這樣更有逼格。就像有些學校考生明明錄取的是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宣傳的時候,會有意省略分校字樣,而只寫東北大學。
此前,安徽青年報報導稱張金宇等8名同學曾獲清華北大的相關專業承諾,似乎肯定能錄取清北。但近日,清華和北大招辦相繼發出聲明,稱並未做出任何錄取專業方面的承諾,也沒有對某些考生有降分錄取的打算,稱當地媒體的報導與事實存在出入。
所以,實際情況是有2名考生能壓線進入清北,但專業不理想。像張金宇所說,他的分數離計算機專業還有較大差距,而生化環材這些冷門專業他又不願上,大一下學期末轉專業從冷往熱轉競爭太大,勝算不多。所以,他思前想後,還是走了上海交大的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信息類(IEEE試點班)。
8名學霸最後4人錄取中科大,3人錄取上海交大,1人錄取浙大,雖然不是C9聯盟裡的盟主學校清華和北大,而是略遜一籌的華東五校,但仍是大多數考生需要仰視的存在!祝賀他們!
地方媒體出於種種考慮誇大了事實,應該批評但也可以理解,誰不想把好事往大了說呢?做宣傳總是要盡力往熱點上蹭一蹭,要不怎麼能產生這麼大的反響呢?
另一方面,8名學霸不去勉強衝學校,而是求學校和專業平衡的做法是理性的,這才是平行志願下考生的最佳選擇。衝著學校的名氣去,硬著頭皮衝上了,榮耀可能只是一陣子,面上有光,痛苦卻可能是一輩子,前途黯淡!這一點很值得來年考生和家長深思,不要再出現衝大學引發的退學復讀潮。
亳州一中8名同學放棄的是對清華北大的執念,選擇的是踏實走好適合自己的人生路。每個人其實都應該懂得取捨,但事到臨頭能做到的能有多少呢?
歡迎留言交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